閱讀
綜合
詩(shī)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shū)集成
查詢
詩(shī)詞
典故詞匯
對(duì)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shī)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shī)校驗(yàn)
詞格校驗(yàn)
曲格校驗(yàn)
對(duì)聯(lián)校驗(yàn)
自動(dòng)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kāi)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jiǎn)繁轉(zhuǎn)換
詩(shī)社
詩(shī)詞書(shū)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wàn)典故,50萬(wàn)詞匯、2萬(wàn)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6710
典故
304
詞典
3462
佛典
1927
其它
1017
共6710,分448頁(yè)顯示
上一頁(yè)
216
217
218
219
2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369
370
371
372
373
374
375
376
377
378
379
380
381
382
383
384
385
386
387
388
389
390
391
392
393
394
395
396
397
398
399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440
441
442
443
444
445
446
447
448
222
223
224
225
下一頁(yè)
詞典
(續(xù)上)
三封中圖
三夫成市虎
三更悲壯
三更見(jiàn)日
三更種稻
三工官
三公山碑
三公輿載
三宮六院
三姑六婆
三孤檢校
三羖
三榖
三顧草廬
三顧茅廬
《分類字錦》:
三封中圖(三封中圖)
謝莊《舞馬賦》:觀其雙璧,應(yīng)范三封,中圖?!断囫R經(jīng)》:頰欲圓如懸璧。因謂之雙璧?!?a target='_blank'>齊民要術(shù)》:三封欲得齊如一。注:三封者,即尻上三骨也。
分類:
馬
《漢語(yǔ)大詞典》:
三夫成市虎
同“ 三人成虎 ”。
《宋書(shū)·樂(lè)志三》
:“三夫成市虎,慈母投杼趨?!?/div>
《分類字錦》:
三更悲壯(三更悲壯)
杜甫
詩(shī)
夜聞?dòng)v篥滄江上,衰年側(cè)耳情所向。鄰舟一應(yīng)多感傷,塞曲三更歘悲壯。
分類:
角笳
《分類字錦》:
三更見(jiàn)日(三更見(jiàn)日)
王廷相
登岳詩(shī)
一覽小天下,三更見(jiàn)日躔。
分類:
泰山
《分類字錦》:
三更種稻(三更種稻)
《
魏志·劉馥傳
》:馥子靜持節(jié)都督河北諸軍事,修廣戾渠,陵大堨水,溉灌薊南北,三更種稻,邊民利之。
分類:
屯田
《漢語(yǔ)大詞典》:
三工官
漢 少府屬官,考工室、右工室和東園匠。
《
漢書(shū)·貢禹傳
》
:“ 蜀 廣漢 主金銀器,歲各用五百萬(wàn)。三工官費(fèi)五千萬(wàn)。” 顏師古 注:“三工官,少府之屬官,考工室也,右工室也,東園匠也?!?/div>
分類:
少府
屬官
《漢語(yǔ)大詞典》:
三公山碑
漢 光和 四年祀 三公山 的碑刻。文字漶甚,舊拓亦僅殘存三、四百字。隸書(shū)二十四行,行四十字,額中央題“三公之碑”四字,左右為“封龍君”、“靈山君”六字。 清
葉廷琯
《吹網(wǎng)錄·元氏封龍山頌》
:“ 道光 中, 嘉興 沈 君 匏廬 守 真定 時(shí),輯
《
常山貞石志
》
二十四卷,以搜得 光和 四年
《三公山碑》
為快?!?/div>
分類:
三公
碑刻
文字
《分類字錦》:
三公輿載(三公輿載)
《
魏志·鐘繇傳
》:繇有膝疾,拜起不便,時(shí)華歆亦以高年疾病,朝見(jiàn)皆使載輿車,虎賁舁上殿就坐,是后三公有疾,遂以為故事。
分類:
朝會(huì)
《國(guó)語(yǔ)辭典》:
三宮六院(三宮六院)
拼音:
sān gōng liù yuàn
天子后妃的居處。亦泛指嬪妃。元。無(wú)名氏《抱妝盆。楔子》:「兀那三宮六院,妃嬪彩女等聽(tīng)者,明日圣駕親到御園,打一金彈,金彈落處,有拾得者,奏獻(xiàn)御前,圣駕即幸其宮?!挂沧鳌溉龑m六苑」。
分類:
帝王
王妃
妃嬪
《國(guó)語(yǔ)辭典》:
三姑六婆
拼音:
sān gū liù pó
1.三姑是尼姑、道姑、卦姑;六婆是牙婆、媒婆、師婆、虔婆、藥婆、穩(wěn)婆。舊時(shí)均被視為非高尚職業(yè)的婦女。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一○。三姑六婆》:「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也。六婆者,牙婆、媒婆、師婆、虔婆、藥婆、穩(wěn)婆也?!?br />2.比喻愛(ài)搬弄是非的婦女?!冻蹩膛陌阁@奇》卷六:「話說(shuō)三姑六婆,最是人家不可與他往來(lái)出入。」《鏡花緣》第一二回:「況三姑六婆,里外搬弄是非,何能不生事端?」
分類:
尼姑
道姑
牙婆
媒婆
虔婆
穩(wěn)婆
《分類字錦》:
三孤檢校(三孤檢校)
《
文獻(xiàn)通考
》:舊檢校官十有九。元豐官制,惟存三師。后更定官稱三孤,亦置檢校,以待節(jié)度使之久次者。
分類:
公孤
《駢字類編》:
三羖
《易林》:三羖五麇,相隨俱行。迷人空澤,經(jīng)涉六駿,為賊所傷。
《分類字錦》:
三榖
見(jiàn)上注。
分類:
榖
《漢語(yǔ)大詞典》:
三顧草廬(三顧草廬)
《三國(guó)志·蜀志·諸葛亮傳》
載: 劉備 往訪 諸葛亮 ,凡三往,乃見(jiàn)。后 諸葛亮 上 后主 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dāng)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焙笠浴叭櫜萏J”比喻對(duì)賢才的誠(chéng)心邀請(qǐng)。 元
馬致遠(yuǎn)
《薦福碑》
第一折:“我住著半間兒草舍,再誰(shuí)承望三顧茅廬?!?劉紹棠
《小荷才露尖尖角》
:“你算是河邊巧遇 姜子牙 ,不必三顧茅廬請(qǐng) 諸葛 了?!?/div>
分類:
諸葛亮
劉備
《國(guó)語(yǔ)辭典》:
三顧茅廬(三顧茅廬)
拼音:
sān gù máo lú
漢末劉備往訪諸葛亮,凡三次,才得見(jiàn)。見(jiàn)《三國(guó)志。卷三五。蜀書(shū)。諸葛亮傳》。后用以比喻敬賢之禮或誠(chéng)心邀請(qǐng)。南朝梁。
徐陵
諫仁山深法師罷道書(shū)
:「黃石兵法,寧可再逢,三顧茅廬,無(wú)由兩遇。」元。馬致遠(yuǎn)《薦福碑》第一折:「我住著半間兒草舍,再誰(shuí)承望三顧茅廬?!挂沧鳌该]三顧」、「草廬三顧」、「三顧草廬」。
《漢語(yǔ)大詞典》:
三顧草廬(三顧草廬)
《三國(guó)志·蜀志·諸葛亮傳》
載: 劉備 往訪 諸葛亮 ,凡三往,乃見(jiàn)。后 諸葛亮 上 后主 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dāng)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焙笠浴叭櫜萏J”比喻對(duì)賢才的誠(chéng)心邀請(qǐng)。 元
馬致遠(yuǎn)
《薦福碑》
第一折:“我住著半間兒草舍,再誰(shuí)承望三顧茅廬?!?劉紹棠
《小荷才露尖尖角》
:“你算是河邊巧遇 姜子牙 ,不必三顧茅廬請(qǐng) 諸葛 了?!?/div>
分類:
諸葛亮
劉備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hào)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