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6710,分448頁顯示  上一頁  253  254  255  256  257  259  260  261  262 下一頁
佛類詞典(續(xù)上)
三十三過
三十三身
三十三身十九說法
三十三尊觀音
三十三觀音
三十五佛
三十六物
三十六神
三十六禽
三十七尊
三十七尊四大輪
三十舍墮
三十二相經(jīng)
三十二相愿
三十六部神
三十三過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因明論理上,自宗因喻三支立量時,由種種配列次第生過誤。陳那數(shù)廿九過,天主(商羯羅主)更加四過,為所謂三十三過。即宗九過,因十四過,喻十過也。(甲)宗之九過:一、現(xiàn)量相違,謂于現(xiàn)證之事實立相違之宗也。例如言聲非所聞,雖不述因喻,然已明為誤謬也。二、比量相違,謂于萬人得比知之事柄立相違之過也。例如立瓶等是常住是也。三、自教相違,當(dāng)欲述自己所屬之教派意見時,卻立與之相違之宗也。例如勝論派之人主張以聲為常住是也。四、世間相違,立與常識反對之宗也。例如印度有一類之行者,以人頂骨為其裝飾,有人難之,則立量曰:人之頂骨,可為清凈(宗),且為眾生之分(因),猶如螺貝(喻)。此雖似一見無過之立量,然立人間頂骨可為清凈之宗義,實反于常識,故定為過誤也。五、自語相違,謂于自己言語有矛盾之宗也。例如言我母可為石女是也。以下四過為天主所附加,非理論門,惟于入正理論說之。六、能別不極成,謂宗之后陳用立敵不共許之語也。例如佛子對于數(shù)論師而立聲可壞滅是也。數(shù)論師信萬有之發(fā)展Parrma%n!a、還歸Pralaya,而不許壞滅,故宗之能別(即后陳),不極成,故為過失。七、所別不極成,宗之前陳不極成之過失也。例如數(shù)論師對于佛教徒立我Purus!a,可為有時,佛教不許我之存在,因而所別為不極成,宗體不成立。八、俱不極成,勝論師對于佛教徒立以我可為和合因緣時,我與和合因緣為佛教徒不通之語,因而前陳后陳共不極成,亦為過誤也。九、相符極成,宗體以不可極成為規(guī)則,反之而立萬人共通之事件時,則無其功,因而為過失,例如立聲為所聞性是也。(乙)因之十四過,其因可大別為不成Asiddha、不定Anis/cita,Anaika%ntika、相違Viruddha三類。不成因者,因犯立敵共具備遍是宗法性條件之規(guī)定,名為不成之過失。不成因有四過:一、兩俱不成,于以聲為無常之宗,欲指眼為所見性(可見的),之故因而述之,其因由立敵兩者見地,不協(xié)于遍是宗法性之條件,何則以無論何人皆以聲為不可見者故也。故為兩俱不成之過失。二、隨一不成,此乃一方認為具備遍是宗法性條件,而他方不認之因也。三、猶豫不成,因果為有法之必然的屬性否,尚疑而未確定,乃如已確定者辦之也。例如遙見如云霧,未確定為霧為煙,而卒然謂彼處有火(宗),以有煙之故(因),而立量是也。四、所依不成,宗有所別不極成之過失時,其因無基礎(chǔ),不具遍是宗法性之條件也。例如對于不認虛空之實有者而虛空可為實有(宗),以為德之所依故(因),而立量時,一方已不認虛空之存在而一方欲認為德之所依。是名為所依不成。其次不定因及相違因者,關(guān)于三相中后二相之誤謬也:一、共不定,即九句因中第一同品有異品有之情狀。以因關(guān)系于同異品之全部,故名為共。二、不共不定,即九句因中第五同品非有異品非有之情狀。以因與同喻異喻全無關(guān)系,故謂為不共。三、同品一分轉(zhuǎn)(亦云同分異全),第七同品有非有異品有之情狀也。四、異品一分轉(zhuǎn)(亦云同品遍轉(zhuǎn)異分同全),第三同品有異品有非有之情狀也。五、俱品一分轉(zhuǎn)(亦云俱分轉(zhuǎn)),第九同品有非有異品有非有之情狀也。六、相違決定,立敵兩者由同一事件相異之處,觀察而立量,兩者各各具三相,難于決定,謂為相違決定。于問題一方不決定之點為過失也。其次相違因。九句因中四六為相違因。此因與立證之宗義矛盾者,適于成立,故得其名。四六非其性質(zhì)異者,故自九句因之表面觀之,相違因惟宜有一,然陳那于此下致密之考察,抱懷意內(nèi),至表面不顯之誤謬,亦入計算,此乃有四:一、法自相相違因,是為與宗法表面的意義矛盾之因,九句因中四六之表面的情狀也。二、法差別相違因,謂與宗法里面的意義矛盾之因。如服等必為他所用(宗),以系積聚性故(因),如臥具等(同喻),是也。三、有法自相相違因。此乃由后陳(即法),關(guān)系上而生者,雖非關(guān)系于有法者,而在譎詐的論法,則有如通例置所證之對象于宗法,卻置有法于主要點者,于立物之存不存時尤然,有法自相相違因,及有法差別相違因者,即此際之誤謬也。此謂與有法表面的意義矛盾之因。例如有性非實非德非業(yè)(宗),以有一實故有德業(yè)故(因),尚如同異性是也。四、有法差別相違因,陳那此例不出別立量,由前例說明之。(丙)喻之十過。喻之誤謬有十,其中五者屬同喻,他五者,屬異喻。似同喻之五者:一、能立法不成,缺因同品條件之過失也。例如聲可為常住,以無質(zhì)礙之故(無對觸),尚如極微(同喻),立量時,極微之常住雖具宗同品之條件,然其性為有對觸故缺因同品之條件,以「無質(zhì)之故」與因不一致。故名之為能立法不成。二、所立法不成。缺宗同品條件之喻也。于前之宗因,謂為如覺(智等),出喻之時,雖以覺為無質(zhì)礙協(xié)于因同品之條件,然以其性無常缺宗同品,與所謂聲之常住不相應(yīng)。故名之為所立法不成。三、俱不成,缺兩條件之喻。于前之宗因謂為如瓶時,以瓶無常住及無質(zhì)礙之性質(zhì),故全無喻之質(zhì)格。四、無合,缺喻體之過失也。五、倒合,諸所作者反對謂彼為無常時,以諸無常者與所作性配合。即為倒合。自能遍進于所遍之過失也。其次似異喻之五者異喻之過失,全與同喻之過失并行相應(yīng),同有五:一、所立法不遣,缺宗異品條件之喻,例如聲為常住以無質(zhì)礙故之異喻,諸無常者視彼為質(zhì)礙,謂尚如極微,以極微為質(zhì)礙性,具備同異品之條件,然以其性常住缺宗異品之條件,故謂之為所立法不遣。二、能立法不遣,于上之宗因立異喻謂為如業(yè)時,以業(yè)無質(zhì)礙,缺同異品之條件,故稱之為能立不遣。三、俱不遣,缺宗同異品兩條件,此過失也。如于上之宗因立異喻謂為如虛空,是其例也。何則以虛空無質(zhì)礙且為常住故也。四、不離,不施離作法之過失也,觀同喻之無合其例可知。五、倒離,反對先宗后因配合之過失也。以上所述三十三過中除宗之五相違,大體為與宗因喻構(gòu)成法照應(yīng)之過失,頗具科學(xué)的分類之面目。

三十三身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法華經(jīng)普門品所說,觀音由普現(xiàn)色身三昧示現(xiàn)之三十三種變化身也:一佛身,二辟支佛身,三聲聞身,四梵王身,五帝釋身,六自在天身,七大自在天身,八天大將軍身,九毗沙門身,十小王身,十一長者身,十二居士身,十三宰官身,十四婆羅門身,十五比丘身,十六比丘尼身,十七優(yōu)婆塞身,十八優(yōu)婆夷身,十九長者婦女身,二十居士婦女身,廿一宰官婦女身,廿二婆羅門婦女身,廿三童男身,廿四童女身,廿五天身,廿六龍身,廿七夜叉身,廿八乾闥婆身,廿九阿修羅身,三十迦樓羅身,三十一緊那羅身,三十二摩睺羅伽身,三十三執(zhí)金剛神身,與楞嚴經(jīng)六所說觀音自由往昔觀音如來授如幻聞薰聞修金剛?cè)炼F(xiàn)三十二身,大同小異。(參見:三十二應(yīng))
【佛學(xué)常見辭匯】
法華經(jīng)普門品所說,觀音菩薩普門示現(xiàn)之三十三種變化身,即佛身、辟支佛身、聲聞身、梵王身、帝釋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將軍身、毗沙門身、小王身、長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羅門身、比丘身、比丘尼身、優(yōu)婆塞身、優(yōu)婆夷身、長者婦女身、居士婦女身、宰官婦女身、婆羅門婦女身、童男身、童女身、天身、龍身、夜叉身、乾闥婆身、阿修羅身、迦樓羅身、緊那羅身、摩睺羅伽身、執(zhí)金剛神身。
三十三身十九說法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法華經(jīng)普門品記觀音現(xiàn)種種之身而說法。其中化現(xiàn)之身有三十三,說法二字有十九次。
三十三尊觀音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二中歷三云:「頌曰:不空罥索、不空勾、夜輸多羅、忿怒勾、阿魯利迦、如意輪、圓滿意愿、大隨求、利樂金剛、滅惡趣、一髻羅剎、多羅女、蓮華發(fā)生、披葉衣、千手千眼、十一面、大吉祥明、水吉祥、大吉祥變、大勢至、大明白身、毗俱胝、大吉大明,及豐財、馬頭、白身、白處尊,又加六大三十三?!梗鬄榕_宗所立之六觀音也)。
三十三觀音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圖畫普門品所說三十三身為三十三觀音。其典據(jù)不明。三十三觀音者:楊柳觀音、龍頭觀音、持經(jīng)觀音、圓光觀音、游戲觀音、白衣觀音、蓮臥觀音、瀧見觀音、施藥觀音、魚籃觀音、德王觀音、水月觀音、一葉觀音、青頸觀音、威德觀音、延命觀音、眾寶觀音、巖戶觀音、能靜觀音、阿耨觀音、阿么提觀音、葉衣觀音、琉璃觀音、多羅尊觀音、蛤蜊觀音、六時觀音、普慈觀音、馬郎婦觀音、合掌觀音、一如觀音、不二觀音、持蓮觀音、灑水觀音是也。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三十三體異形之觀音。(參見:三十三身)附錄。
三十三身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法華經(jīng)普門品所說,觀音由普現(xiàn)色身三昧示現(xiàn)之三十三種變化身也:一佛身,二辟支佛身,三聲聞身,四梵王身,五帝釋身,六自在天身,七大自在天身,八天大將軍身,九毗沙門身,十小王身,十一長者身,十二居士身,十三宰官身,十四婆羅門身,十五比丘身,十六比丘尼身,十七優(yōu)婆塞身,十八優(yōu)婆夷身,十九長者婦女身,二十居士婦女身,廿一宰官婦女身,廿二婆羅門婦女身,廿三童男身,廿四童女身,廿五天身,廿六龍身,廿七夜叉身,廿八乾闥婆身,廿九阿修羅身,三十迦樓羅身,三十一緊那羅身,三十二摩睺羅伽身,三十三執(zhí)金剛神身,與楞嚴經(jīng)六所說觀音自由往昔觀音如來授如幻聞薰聞修金剛?cè)炼F(xiàn)三十二身,大同小異。(參見:三十二應(yīng))
【佛學(xué)常見辭匯】
法華經(jīng)普門品所說,觀音菩薩普門示現(xiàn)之三十三種變化身,即佛身、辟支佛身、聲聞身、梵王身、帝釋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將軍身、毗沙門身、小王身、長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羅門身、比丘身、比丘尼身、優(yōu)婆塞身、優(yōu)婆夷身、長者婦女身、居士婦女身、宰官婦女身、婆羅門婦女身、童男身、童女身、天身、龍身、夜叉身、乾闥婆身、阿修羅身、迦樓羅身、緊那羅身、摩睺羅伽身、執(zhí)金剛神身。
三十五佛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佛說決定毗尼經(jīng)說犯五無間業(yè)者宜于三十五佛之邊至心懺悔。三十五佛者:一釋迦牟尼佛、二金剛不壞佛、三寶光佛、四龍尊王佛、五精進軍佛、六精進喜佛、七寶火佛、八寶月光佛、九現(xiàn)無愚佛、十寶月佛、十一無垢佛、十二離垢佛、十三勇施佛、十四清凈佛、十五清凈施佛、十六婆留那佛、十七水天佛、十八堅德佛、十九栴檀功德佛、二十無量掬光佛、廿一光德佛、廿二無憂德佛、廿三那羅延佛、廿四功德華佛、廿五蓮華光游戲神通佛、廿六財功德佛、廿七德念佛、廿八善名稱功德佛、廿九紅炎幢王佛、三十善游步功德佛、三十一斗戰(zhàn)勝佛、三十二善游步佛、三十三周匝莊嚴功德佛、三十四寶華游步佛、三十五寶蓮華善住婆羅樹王佛。不空譯之三十五佛名禮懺文亦列之。但譯語有新舊之別。
【佛學(xué)常見辭匯】
佛說決定毗尼經(jīng)說犯了五無間業(yè)的人,應(yīng)在三十五佛之前至心懺悔。三十五佛者,即釋迦牟尼佛、金剛不壞佛、寶光佛、龍尊王佛、精進軍佛、精進喜佛、寶火佛、寶月光佛、現(xiàn)無愚佛、寶月佛、無垢佛、離垢佛、勇施佛、清凈佛、清凈施佛、婆留那佛、水天佛、堅德佛、旃檀功德佛、無量掬光佛、光德佛、無憂德佛、那羅延佛、功德華佛、蓮華光游戲神通佛、財功德佛、德念佛、善名稱功德佛、紅炎幢王佛、善游步功德佛、斗戰(zhàn)勝佛、善游步佛、周匝莊嚴功德佛、寶華游步佛、寶蓮華善住婆羅樹王佛。
三十六物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人身有三十六之不凈物。涅槃經(jīng)二十四曰:「凡夫身三十六物不凈充滿?!狗譃槿悾阂?、外相十二:發(fā)、毛、爪、齒、眵、淚、涎、唾、屎、溺、垢、汗。二、身器十二:皮、膚、血、肉、筋、脈、骨、髓、肪、膏、腦、膜。三、內(nèi)含十二:肝、膽、腸、胃、脾、腎、心、肺、生藏、藏、赤痰、白痰。見大疏演義鈔三十。
【三藏法數(shù)】
(出華嚴經(jīng)隨疏演義鈔)
〔一、外相十二〕,謂發(fā)、毛、爪、齒、眵(尺支切)、淚、涎、唾、屎、尿、垢、汗也。
〔二、身器十二〕,謂皮、膚、血、肉、筋、脈、骨、髓、肪(音方)、膏、腦、膜也。
〔三、內(nèi)含十二〕,含即含藏,謂肝、膽、腸、胃、脾、腎、心、肺、生藏、熟藏、赤痰、白痰也。
三十六神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參見:三十六部神)
三十六部神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灌頂三歸五戒帶佩護身咒經(jīng)(佛說灌頂經(jīng)神咒經(jīng)一),謂受三歸者,有三十六部之神王,將無量之眷屬守護其人:一、彌栗頭不羅婆,譯曰善光,主疾命。二、彌栗頭婆呵婆,譯曰善明,主頭痛。三、彌栗頭婆邏婆,譯曰善力,主寒熱。四、彌栗頭抗陀羅,譯曰善月,主腹?jié)M。五、彌栗頭陀利奢,譯曰善見,主癰腫。六、彌栗頭阿婁呵,譯曰善供,主癲狂。七、彌栗頭伽婆帝,譯曰善舍,主愚癡。八、彌栗頭悉抵哆,譯曰善寂,主瞋恚。九、彌栗頭菩提薩,譯曰善覺,主淫欲。十、彌栗頭提婆羅,譯曰善天,主邪鬼。十一、彌栗頭呵婆帝,譯曰善住,主傷亡。十二、彌栗頭不若羅,譯曰善福,主冢墓。十三、彌栗頭苾阇伽,譯曰善術(shù),主四方。十四、彌栗頭迦隸婆,譯曰善帝,主怨家。十五、彌栗頭羅阇遮,譯曰善主,主偷盜。十六、彌栗頭須乾陀,譯曰善香,主債主。十七、彌栗頭檀那波,譯曰善施,主劫賊。十八、彌栗頭支多那。譯曰善意,主疫毒。十九、彌栗頭羅婆那,譯曰善吉,主五溫。二十、彌栗頭缽婆馱,譯曰善山,主蜚尸。廿一、彌栗頭三摩提,譯曰善調(diào),主注連。廿二、彌栗頭戾禘馱,譯曰善備,主往復(fù)。廿三、彌栗頭波利陀,譯曰善敬,主相引。廿四、彌栗頭波利那,譯曰善凈,主惡黨。廿五、彌栗頭度伽地,譯曰善品,主蠱毒。廿六、彌栗頭毗梨馱,譯曰善結(jié),主恐怖。廿七、彌栗頭支陀那,譯曰善壽,主厄難。廿八、彌栗頭伽林摩,譯曰善逝,主產(chǎn)乳。廿九、彌栗頭阿留伽,譯曰善愿,主縣官。三十、彌栗頭阇利馱,譯曰善固,主口舌。三十一、彌栗頭阿伽馱,譯曰善照,主憂惱。三十二、彌栗頭阿訶婆,譯曰善生,主不安。三十三、彌栗頭婆和邏,譯曰善思,主百怪。三十四、彌栗頭波利那,譯曰善藏,主嫉妒。三十五、彌栗頭固陀那,譯曰善音,主咒咀。三十六、彌栗頭韋陀羅,譯曰善妙,主厭禱。經(jīng)曰:「佛語梵志,是為三十六部神王。此諸善神凡有萬億恒沙鬼神以為眷屬,陰相番代以護男子女人等輩受三歸者,當(dāng)書神王名字帶在身上,行來出入無所畏也?!剐惺骡n資持記下三之四曰:「準大灌頂經(jīng),一歸十二天神,總?cè)瘛!?/div>
三十六禽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子丑等十二時,有鼠牛等十二獸,此一一獸中,有三屬獸,故正屬合有三十六禽獸也。各隨其時來惱座禪行者。(參見:十二獸)
三十七尊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金剛界曼陀羅之主腦也。第一根本成身會一千六十一尊中,五佛與屬于中央大日之四波羅蜜菩薩屬于他四佛之十六大菩薩,內(nèi)四供養(yǎng),外四供養(yǎng)之八供,及四攝菩薩是也。此中十六大菩薩為慧德,四波八供四攝為定德。此數(shù)自應(yīng)于三十七菩提分法之?dāng)?shù)也。(參見:九會曼陀羅)。因于密教依諸尊廢立之?dāng)?shù)法門而有重重,有一尊八尊九尊十尊五十三尊七十三。(中略)十佛剎微塵數(shù)尊。
三十七尊四大輪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金剛頂十八會之第一教王會有四大輪:一、金剛界輪,三十七尊皆持金剛之印。二、降三世教令輪,三十七尊皆持降三世之印。三、遍調(diào)伏法輪,三十七尊皆持觀世音之印。四、一切義成就輪,三十七尊皆持虛空藏之印。見瑜祇經(jīng)疏二。
三十舍墮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尼薩菩波逸提也。(參見:該)下。
三十二相經(jīng)
【佛學(xué)大辭典】
(經(jīng)名)此經(jīng)攝于中阿含經(jīng)十一。
三十二相愿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阿彌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二十一。無量壽經(jīng)上曰:「設(shè)我得佛,國中人天不悉成滿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覺?!?/div>
三十六部神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灌頂三歸五戒帶佩護身咒經(jīng)(佛說灌頂經(jīng)神咒經(jīng)一),謂受三歸者,有三十六部之神王,將無量之眷屬守護其人:一、彌栗頭不羅婆,譯曰善光,主疾命。二、彌栗頭婆呵婆,譯曰善明,主頭痛。三、彌栗頭婆邏婆,譯曰善力,主寒熱。四、彌栗頭抗陀羅,譯曰善月,主腹?jié)M。五、彌栗頭陀利奢,譯曰善見,主癰腫。六、彌栗頭阿婁呵,譯曰善供,主癲狂。七、彌栗頭伽婆帝,譯曰善舍,主愚癡。八、彌栗頭悉抵哆,譯曰善寂,主瞋恚。九、彌栗頭菩提薩,譯曰善覺,主淫欲。十、彌栗頭提婆羅,譯曰善天,主邪鬼。十一、彌栗頭呵婆帝,譯曰善住,主傷亡。十二、彌栗頭不若羅,譯曰善福,主冢墓。十三、彌栗頭苾阇伽,譯曰善術(shù),主四方。十四、彌栗頭迦隸婆,譯曰善帝,主怨家。十五、彌栗頭羅阇遮,譯曰善主,主偷盜。十六、彌栗頭須乾陀,譯曰善香,主債主。十七、彌栗頭檀那波,譯曰善施,主劫賊。十八、彌栗頭支多那。譯曰善意,主疫毒。十九、彌栗頭羅婆那,譯曰善吉,主五溫。二十、彌栗頭缽婆馱,譯曰善山,主蜚尸。廿一、彌栗頭三摩提,譯曰善調(diào),主注連。廿二、彌栗頭戾禘馱,譯曰善備,主往復(fù)。廿三、彌栗頭波利陀,譯曰善敬,主相引。廿四、彌栗頭波利那,譯曰善凈,主惡黨。廿五、彌栗頭度伽地,譯曰善品,主蠱毒。廿六、彌栗頭毗梨馱,譯曰善結(jié),主恐怖。廿七、彌栗頭支陀那,譯曰善壽,主厄難。廿八、彌栗頭伽林摩,譯曰善逝,主產(chǎn)乳。廿九、彌栗頭阿留伽,譯曰善愿,主縣官。三十、彌栗頭阇利馱,譯曰善固,主口舌。三十一、彌栗頭阿伽馱,譯曰善照,主憂惱。三十二、彌栗頭阿訶婆,譯曰善生,主不安。三十三、彌栗頭婆和邏,譯曰善思,主百怪。三十四、彌栗頭波利那,譯曰善藏,主嫉妒。三十五、彌栗頭固陀那,譯曰善音,主咒咀。三十六、彌栗頭韋陀羅,譯曰善妙,主厭禱。經(jīng)曰:「佛語梵志,是為三十六部神王。此諸善神凡有萬億恒沙鬼神以為眷屬,陰相番代以護男子女人等輩受三歸者,當(dāng)書神王名字帶在身上,行來出入無所畏也?!剐惺骡n資持記下三之四曰:「準大灌頂經(jīng),一歸十二天神,總?cè)瘛!?/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