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462,分231頁顯示  上一頁  22  23  24  25  26  28  29  30  31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三頃
三板
三熏
三史
三穆
三問
函三
三詩
三竿日
三隅
三賦
三文
三科
三斤
三婦
《駢字類編》:三頃(三頃)
唐 杜牧 題青云館 深處會容高尚者,水苗三頃百株桑。
《國語辭典》:三板  拼音:sān bǎn
1.小船。或附掛于海船上;或長竹束成,用于近海捕魚;或首尾置炮,兩旁具槳,用以作戰(zhàn)。也作「舢板」、「舢舨」。
2.古代筑墻用的板。每塊板二尺高,三板高六尺?!稇?zhàn)國策。趙策三》:「今城不沒者三板。」
《漢語大詞典》:三熏(三薰)
見“ 三薰三沐 ”。
《漢語大詞典》:三薰三沐
1.同“ 三釁三浴 ”。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百:“坐我三薰三沐之,懸崖撒手別卿時,不留后約將人誤,笑指 河陽 鏡里絲。”
2.表示虔敬。 梁啟超 《論中國學(xué)術(shù)思想亦遷之大勢》第一章:“吾當(dāng)草此論之始,吾不得不三薰三沐,仰天百拜,謝其生我於此至美之國而為此偉大國民之一分子也?!?br />3.比喻栽培,提攜。 金 元好問 《丙午九日詠菊》詩之二:“三薰復(fù)三沐,歲宴與君期?!?清 黃宗羲 《與李郡侯書》:“收回成命,使 羲 得修身俟死,此即老公祖之三薰三沐也。” 宋 司馬光 《送賢良陳著作簽書壽州判官》:“百汰求才盡,三薰得士新?!?/div>
《國語辭典》:三史  拼音:sān shǐ
六朝以前,《史記》、《漢書》、《東觀漢記》合稱為「三史」。唐玄宗開元以后,以范曄《后漢書》代《東觀漢記》,與《史記》、《漢書》合稱為「三史」。
《駢字類編》:三穆
禮記王制見上。又汲冢周書:三穆:一絕靈破城,二筮奇昌為,三龜從兆兇。
《駢字類編》:三問(三問)
周禮秋官大行人:上公之禮,出入五積,三問三勞。 家語:魯哀公問于孔子曰:子從父命,孝乎?臣從君命,貞乎?三問,孔子不對。于左傳:公游于陵阪,遇孟武伯于孟氏之衢,曰:請有問 子余及死乎?對曰:臣無由知之。三問,卒辭不對。公欲以越伐魯,而去三桓光。宋史。劉述傳:開封獄具,述三問不承,安石欲置之獄。
又與范純?nèi)薁幹俗h貶為通判,帝不許,以知江州。蘇軾南禪長老和詩不已,故作六蟲篇答之。詩見五反下。
《漢語大詞典》:函三
謂包含天、地、人三氣。《漢書·律歷志上》:“太極元氣,函三為一。極,中也。元,始也?!?顏師古 注引 孟康 曰:“元氣始起於子,未分之時,天地人混合為一,故子數(shù)獨一也?!?元 劉塤 隱居通議·駢儷二:“純乾直月,祥開初九之潛;索震承華,德稟函三之極?!?明 徐渭 《函三館記》:“余憶函三之説,雖出於 小戴 註家,乃昉於 弄丸公 之皇極經(jīng)世?!?/div>
分類:包含
《駢字類編》:三詩(三詩)
詩序:故詩有六義焉。疏、比、賦、興,元來不分,則惟有風(fēng)、雅、頌三詩而已。藝論云:至周分為六詩者,據(jù)周禮六詩之文而言之耳,非謂篇卷也。宋史樂志:朱熹曰:傳曰:大學(xué)始教,宵雅肄三,謂習(xí)小雅、鹿鳴、四牡、皇皇者華之三詩也。此皆君臣宴勞之詩,始學(xué)者習(xí)之,所以取其上下相和。 趙元答裕之詩,見一話下。
《漢語大詞典》:三竿日
猶言日上三竿。謂時間不早。語本南齊書·天文志上:“日出高三竿?!?宋 歐陽修 《答樞密吳給事見寄》詩:“春寒擁被三竿日,宴坐忘言一炷香?!?元 關(guān)漢卿 《單刀會》第二折:“我這矮窗睡徹三竿日,端的是傲殺人間萬戶侯,自在優(yōu)游?!?清 程先貞 《春朝即事》詩:“舒膝三竿日,掀髯一鏡霜?!?/div>
分類:時間不早
《駢字類編》:三隅
詩:厹矛鋈錞。傳:厹,三隅矛也。疏:厹矛,三隅矛,刃為三角。蓋相傳為然也。 論語見一隅下。
《漢語大詞典》:三賦(三賦)
(1).三篇賦。 唐 杜甫 《奉留贈集賢院崔于二學(xué)士》詩:“謬稱三賦在,難述二公恩?!?宋 葉適 《寄題鐘秀才詠歸堂》詩:“五兵鑄就殺氣動,卻寫三賦祥光流?!?br />(2). 唐 代租、庸、調(diào)稱“三賦”。 明 張九韶 《群書拾唾·文武制度》:“ 唐 三賦:租,有田則有租,租出米穀;庸,有身則有庸,庸出絹;調(diào),有戶則有調(diào),調(diào)出繒纊布麻?!?/div>
分類:三篇
《駢字類編》:三文
詩序:節(jié)南山,家父刺幽王也。箋:家父,字,周大夫也。疏:桓七年,天王使家父來求車,以字見經(jīng)文,與此同,故知此字亦是大夫也。但古人以父為字,或累世同之,此家氏或父子同字,父未必是一人也。云漢序云仍叔箋引桓五年,仍叔之子來聘。瞻仰箋亦引隱七年天王使凡伯來聘。此三文皆年月長遠(yuǎn),并應(yīng)別人,故箋不言,是也。于左傳隱公三年,君氏卒,聲子也不赴,于諸侯不反哭,寢不祔于姑,故不曰薨。不稱夫人,故不言葬。疏夫人薨也,小君也。三者相將之物,不可致詰。蓋赴祔二禮,果行一事,則必具此三文,二事并廢,則三文皆去耳。
《漢語大詞典》:三科
(1).三品;三等。 漢 班固 《白虎通·壽命》:“命有三科以記驗,有壽命以保度,有遭命以遇暴,有隨命以應(yīng)行。”漢書·孔光傳:“是博士選三科,高為尚書,次為刺史,其不通政事,以久次補(bǔ)諸侯太傅。”
(2).三個科段,三個段落。參見“ 三科九旨 ”。
(3).三次科考。警世通言·蘇知縣羅衫再合:“此人胸藏錦綉,腹隱珠璣,奈時運不通,三科不第?!?br />元 雜劇用語。表示某種動作重復(fù)多次。
《漢語大詞典》:三科九旨
漢 代《公羊》學(xué)家謂春秋書法有三科九旨。即于三段中寓九種旨意。有 何休 、 宋衷 二說。《公羊傳·隱公元年》“ 隱公 第一” 唐 徐彥 疏:“問曰:‘春秋説云:春秋設(shè)三科九旨,其義如何?’答曰:‘ 何氏 ( 何休 )之意以為三科九旨,正是一物。若揔言之,謂之三科,科者,段也;若析而言之,謂之九旨,旨者,意也,言三個科段之內(nèi),有此九種之意。故 何氏 作《文謚例》云:三科九旨者,新 周 、故 宋 ,以春秋當(dāng)新王,此一科三旨也。又云: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傳聞異辭,二科六旨也。又內(nèi)其國而外諸夏,內(nèi)諸夏而外夷狄,是三科九旨也?!瘑栐唬骸?宋氏 ( 宋衷 )之注春秋説,三科者:一曰張三世,二曰存三統(tǒng),三曰異外內(nèi),是三科也;九旨者,一曰時,二曰月,三曰日,四曰王,五曰天王,六曰天子,七曰譏,八曰貶,九曰絶?!卑矗喝乐?夏 、 殷 、 周 ,三統(tǒng)指 夏 為人統(tǒng), 殷 為地統(tǒng), 周 為天統(tǒng);時、日、月,指記述的詳略;王、天王、天子,指稱謂的遠(yuǎn)近親疏:譏、貶、絕,指書法的輕重。
《駢字類編》:三斤
漢書文帝紀(jì):九十以上賜帛人二疋,絮三斤。宋史食貨志:凡鑄錢用銅三斤十兩、鉛一斤八兩、錫八兩,得錢千,重五斤。唯建州增銅五兩,減鉛如其數(shù)。
《漢語大詞典》:三婦(三婦)
見“ 三婦艷 ”。
《漢語大詞典》:三婦艷(三婦豔)
樂府相和歌辭篇名。古詩《相逢行》、《長安有狹斜行》的后段,都有大婦、中婦、小婦等辭。《三婦艷》即專取此古詩的后六句為式。亦省作“ 三婦 ”。 唐 駱賓王 《和孫長史秋日臥病》:“調(diào)絃《三婦》至,置驛五侯來?!?丁以布 《題三子游草》詩:“還應(yīng)樂府歌《三婦》,六逸高風(fēng)未渺漫?!?/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