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6710,分448頁顯示  上一頁  268  269  270  271  272  274  275  276  277 下一頁
佛類詞典(續(xù)上)
三明經(jīng)
三明六通
三事戒
三事衲
三事練磨
三念住
三念處
三念五念
三波多
三波提
三波羅聶提
三金
三金剛觀
三卷鈔
三味
三明經(jīng)
【佛學(xué)大辭典】
(經(jīng)名)有婆羅門,通達(dá)三部異典,求生于梵天,稱為三明婆羅門。佛為三明婆羅門二弟子破三明所說梵道之虛妄,說真實之梵道。攝于長阿含十六。巴Tevijja%。
三明六通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三明與六通。阿羅漢所具之德也。觀無量壽經(jīng)曰:「聞眾音聲贊嘆四諦,應(yīng)時即得阿羅漢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脫?!?/div>
三事戒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身口意三事之戒也。
【三藏法數(shù)】
(出大寶積經(jīng))
〔一、身凈戒〕,謂身受諸戒,無有闕漏,無有毀犯,是名身凈戒。
〔二、言凈戒〕,謂一切所說語言,無有諛諂,虛誑不實,是名言凈戒。
〔三、意凈戒〕,謂蠲除惡覺,離諸貪欲,是名意凈戒。
三事衲
【佛學(xué)大辭典】
(衣服)又曰三事衣。言五條七條九條之三衣也。禪林之語。
三事練磨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菩薩于資糧位生三種退屈時,以三事練磨之也。(參見:三退屈)
三退屈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菩薩五位中,第一資糧位之間,有三種之退屈:一、菩提廣大屈,無上菩提,廣大深遠(yuǎn),聞而生退屈之心也。二、萬行難修屈,布施之萬行甚難修,聞而生退屈之心也。三、轉(zhuǎn)依難證屈,二轉(zhuǎn)依之妙果難證,聞而生退屈之心也。對治此三退屈,謂之三練磨。見唯識論九。第一引他既證大菩提者而練磨自心,第二省己意樂而練磨自心也。第三引他之粗善,比已之妙因而練磨自心也。
【三藏法數(shù)】
(出華嚴(yán)經(jīng)隨疏演義鈔)
〔一、菩提廣大屈〕,梵語菩提,華言道。謂聞無上菩提廣大深遠(yuǎn),心便退屈,是名菩提廣大屈。
〔二、萬行難修屈〕,謂聞布施等波羅蜜多,修之甚難,心便退屈,是名萬行難修屈。(梵語波羅蜜多,華言到彼岸。)
〔三、轉(zhuǎn)依難證屈〕,謂聞轉(zhuǎn)煩惱、依菩提,轉(zhuǎn)生死、依涅槃,極難可證,心便退屈,是名轉(zhuǎn)依難證屈。(梵語涅槃,華言滅度。)
三念住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佛之大悲,攝化眾生,常住于三種之念:第一念住,眾生信佛,佛亦不生喜心,常安住于正念正智也。第二念住,眾生不信佛,佛亦不生憂惱,常安住于正念正智也。第三念住,同時一類信,一類不信,佛知之亦不生歡喜與憂戚,常安住于正念正智也。見俱舍論二十七。【又】謂三念處。見法界次第下之下。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又名三念處,佛大慈大悲,為了攝化眾生,時常安住在三種之念中。第一念住是眾生信佛佛也不生歡喜心,而恒常不變的安住在正念與正智之中;第二念住是眾生不信佛佛也不生憂惱心,而恒常不變的安住在正念與正智之中;第三念住是同時有一類眾生信佛一類眾生不信佛,佛知道了也不生歡喜與憂戚心,而恒常不變的安住在正念與正智之中。
三念處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舊譯曰三念處,新譯曰三念住。(參見:三念住)?!居帧咳N四念處之略稱。(參見:四念處觀)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處謂法界平等之理不增不減也。佛當(dāng)說法時念法界平等之中,畢竟無減退之相,故眾生雖不一心聽法,亦不以為憂,是為第一念處。又念法界平等之中,增進(jìn)之相,畢竟不可得,故于眾生雖一心聽法,亦不以為喜,是為第二念處。又念法界平等之中,畢竟生死涅槃之相,不可得,故常行舍心于一切時利益眾生,而無有利益眾生之念,是為第三念處。見法界次第下之下。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參見:三念住)
【佛學(xué)次第統(tǒng)編】
法界次第云:
一、不一心聽法不以為憂 佛智了達(dá),不一心聽法之人,平等法界中減退相,畢竟不可得,故無憂相也。
二、聽者一心不以為喜 佛智了達(dá),聽者平等法界中增進(jìn)相,畢竟不可得,故無喜相也。
三、常行舍心 佛智了達(dá),一切眾生即大涅槃,不可復(fù)滅,故于一切言說利益眾生中,常行舍心也。故金剛般若經(jīng)云:「如是滅度無量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div>
三念住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佛之大悲,攝化眾生,常住于三種之念:第一念住,眾生信佛,佛亦不生喜心,常安住于正念正智也。第二念住,眾生不信佛,佛亦不生憂惱,常安住于正念正智也。第三念住,同時一類信,一類不信,佛知之亦不生歡喜與憂戚,常安住于正念正智也。見俱舍論二十七?!居帧恐^三念處。見法界次第下之下。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又名三念處,佛大慈大悲,為了攝化眾生,時常安住在三種之念中。第一念住是眾生信佛佛也不生歡喜心,而恒常不變的安住在正念與正智之中;第二念住是眾生不信佛佛也不生憂惱心,而恒常不變的安住在正念與正智之中;第三念住是同時有一類眾生信佛一類眾生不信佛,佛知道了也不生歡喜與憂戚心,而恒常不變的安住在正念與正智之中。
三念五念
【佛學(xué)大辭典】
(雜語)念佛三遍五遍也。法事贊下曰:「種種法門皆解脫,無過念佛往西方,上盡一形至十念,三念五念佛來迎?!?/div>
三波多
【佛學(xué)大辭典】
(雜語)Sama%pta,譯曰成就。已竟護(hù)摩時所用之語也。見諸儀軌訣影七。
三波提
【佛學(xué)大辭典】
(人名)阿育王之孫,法益之子之名。見釋迦譜十。
三波羅聶提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Prajn^apti,三假也。(參見:假)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假者借之義,諸法各無實體借他而有,故名假。如借諸蘊(yùn)而有眾生,借棟梁而有家屋。故假者,虛妄不實之義也。
【佛學(xué)常見辭匯】
1。借的意思,諸法無實體,借他而有,故名假,如借五蘊(yùn)而有眾生是。2。虛妄不實之義,諸法因緣和合而有,幻生幻滅,虛妄而無實體。
【佛學(xué)次第統(tǒng)編】
謂諸法各無體,借他故有,是名為假。說假有三:
一、因成假 因他而成,是因成假。
二、相續(xù)假 相續(xù)而有,是相續(xù)假。
三、相待假 與他對待而有,是相待假。
三金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三密之異名。其性常住堅固。故曰三金剛。密教之六大即三密也。地水火之三大為身密,空風(fēng)之二大為語密,識大為意密。日本覺鍐之顯密不同頌曰:「顯理無六境,密照之三金。」【又】言金銀銅三者。
三金剛觀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于身口意之三處在置吽字,觀吽字變?yōu)槲骞山饎傝浦^法也。于行法之初修之,滅吾身口意之罪障,使成金剛不壞之身,猶如五字嚴(yán)身觀。
三卷鈔
【佛學(xué)大辭典】
(書名)南山道宣著,舍毗尼鈔之異名。一部有三卷,因行事鈔為六卷鈔,故即謂此為三卷鈔。
三味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一出家味,二讀誦味,三坐禪味。見涅槃經(jīng)十二。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出家味、讀誦味、坐禪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