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大辭典】(名數)有名有實謂為有。有有三種:一、相待有,待者對待之義。如對于長而有短,對于短而有長,對于境而有心,對于心而有境者。二、假名有,假者虛假不實之義。如假四大之和合,名為瓶,假五蘊之和合名為人,有假名而無實體者。三、法有,色心之諸法由因緣而生者。是雖無自性,然非如兔龜角毛有名無實者,故名為法有。說見智度論十二。
【佛學常見辭匯】相待有、假名有、法有。有是有名或有實的意思,相待有之待是對待之義,如對于長而有短,對于短而有長,對于境而有心,對于心而有境是;假名有之假是虛假不實之義,如假四大之和合名為瓶,假五蘊之和合名為人,即是有假名而無實體的意思;法有者,精神與物質方面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因緣和合而生,既由緣生便無自性,雖無自性,但不像兔角龜毛那樣只有名而無實。
【三藏法數】(出大智度論)
〔一、相待有〕,待即對待之義。謂如長短、彼此等,實無長短,亦無彼此;以相待故,乃有長短等名。是則長因短有,短因長有。彼亦因此,此亦因彼。東西南北,皆亦如是,故名相待有。
〔二、假名有〕,假即虛假不實也。謂如
因毛縷而成,若無毛縷,
則何有?是知毛縷因緣和合,假名為
。一切眾生四大和合,假名為身,亦復如是。故曰假名有。(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風大也。)
〔三、法有〕,謂一切諸法,皆從因緣而生;緣合則成,緣散則滅,本無自性。雖無自性,非如兔角龜毛,有名無實,故名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