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6710,分448頁顯示  上一頁  324  325  326  327  328  330  331  332  333 下一頁
佛類詞典(續(xù)上)
毗首羯摩三昧耶
毗盧遮那三摩地法
三思
界如三千窗
風三昧
風輪三昧
風奮迅三昧
重空三昧
三種凈肉
迦葉結集三藏
迦膩色迦王結集三藏
持本三昧
降三世明王
降三世與大日如來
降三世與阿閦如來
毗首羯摩三昧耶
【佛學大辭典】
(術語)大日如來工巧之三摩地也。見瑜祇經(jīng)。
毗盧遮那三摩地法
【佛學大辭典】
(經(jīng)名)金剛頂經(jīng)瑜伽修習毗盧遮那三摩地法之略名。
三思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凡發(fā)動身語二業(yè),有三思:一審慮思,將發(fā)語而先審慮之思也。二決定思,起決定心而將發(fā)動之思也。三動發(fā)勝思,正發(fā)身語而動作善惡事之最勝思也。此中以前二思為意業(yè),以第三動發(fā)勝思為身語二業(yè)。見義林章三末。
【三藏法數(shù)】
(出華嚴經(jīng)疏鈔)
〔一、審慮思〕,謂在意地籌量之時,未有所作,故名審慮思。
〔二、決定思〕,謂意既決定,乃有所作,是名決定思。
〔三、動發(fā)思〕,唯識論云:動身之思,名為身業(yè);發(fā)語之思,名為語業(yè),是名動發(fā)思。
界如三千窗
【佛學大辭典】
(雜語)修天臺一念三千觀法之窗。觀一念具三千諸法,是乃天臺宗之觀法。此三千諸法,為由十界與十如與三世間而成者,故謂之界如三千。
風三昧
【佛學大辭典】
(術語)具云風奮迅三昧。起大風之禪定也。止觀一曰:「阿難入風三昧,四派其身?!雇o行曰:「尊者默然即入三昧,名風奮迅?!?/div>
風輪三昧
【佛學大辭典】
(術語)五輪三昧之一。行者修禪定起相似智慧,如風之空而無礙,能動萬物而又破壞之。智慧無礙,發(fā)出世之善根,又破一切之煩惱,故有此名。
【三藏法數(shù)】
風有三義:一游空無礙,二鼓動萬物,三能破壞。謂行者修習禪定三昧,發(fā)相似智慧無礙方便,如風游空,一切無礙,既得智慧無礙方便,即能擊發(fā)種種出世善根,功德生長,如風之鼓動萬物。由此之智慧無礙方便,即能摧破一切諸見煩惱,亦由風之破壞于物,是名風輪三昧。(相似智慧者,謂于初果已上所得智慧,由未真證,故名相似。)
風奮迅三昧
【佛學大辭典】
(術語)起猛烈之風分散支體之三昧也。止觀一曰:「阿難河中入風三昧,四派其身?!雇o行曰:「尊者默然即入三昧,名風奮迅,分身四派。」法華文句二曰:「于恒河中入風奮迅三昧,分身為四分?!?/div>
重空三昧
【佛學大辭典】
(術語)有總別二名,別者單指重三三昧中第一,空空三昧之一,總者兼他稱無相無相,無愿無愿之二。(參見:三三昧)
三三昧
【佛學大辭典】
(術語)是為舊稱,新稱云三三摩地,譯曰三定,三等持,就能修之行而名之。仁王經(jīng)謂之三空,此就所觀之理而名之。十地論謂之三治,此就所斷之障而名之。此三昧有有漏無漏二種:有漏定謂之三三昧,無漏定謂之三解脫門。解脫即涅槃,無漏為能入涅槃之門也。猶如有漏曰八背舍,無漏曰八解脫也。三三昧之義:一、空三昧與苦諦之空,無我,二行相相應之三昧也。觀諸法為因緣生,無我無我所有??沾宋椅宜?,故名為空三昧。二、無相三昧,是與滅諦之滅,靜,妙,離,四行相相應之三昧也。涅槃離色聲香味觸五法,男女二相,及三有為相(除住相)之十相,故名為無相。以無相為緣,故名為無相三昧。三、無愿三昧,舊云無作三昧,又云無起三昧。是與苦諦之苦,無常,二行相,集諦之因,集,生,緣,四行相相應之三昧也。苦諦之苦,無常及集諦可厭惡,又道諦之道,如,行,出,四行相如船筏之必舍故總不愿樂之,故以之為緣,謂之無愿三昧。又于諸法無所愿樂,則無所造作,故謂為無,名為無起。但苦諦之空無我二行相與涅槃之相相似,非可厭舍,故無愿三昧中,不取之也。法華經(jīng)信解品曰:「世尊往昔說法既久,我時在座,身體疲懈,但念空無相無作?!篃o量壽經(jīng)上曰:「超越聲聞緣覺之地,得空無相無愿三昧?!雇略唬骸缸】諢o相無愿之法,無作無起觀法如化?!怪嵌日撌旁唬骸赣谌缰兄腔鄄恢?,一切三界轉為空無相無作,解脫門。」同二十曰:「涅槃城有三門,所謂空無相無作。(中略)行此法得解脫,到無馀涅槃,以是故名解脫門?!咕闵嵴摱嗽唬骸缚罩^非我,無相謂滅四,無愿謂馀十,諸行相相應,此通凈無漏無漏三脫門?!勾蟪肆x章二曰:「言無愿者,經(jīng)中或復名為無作,亦名無起。(中略)此三經(jīng)論名解脫門,亦名三治,亦名三空義,或復說為三三昧門。三脫三昧經(jīng)論同說,三治一門如地論說。言三空者,如仁王經(jīng),言三脫者就果名也。三障對治,故名三治。言三空者就理彰名,三三昧者,就行名也?!?br />【佛學常見辭匯】
三種的三昧、即空三昧、無相三昧、無愿三昧。三昧是定的意思??杖潦怯^察世間的一切法都是緣生的,也都是虛妄不實的;無相三昧是觀察世間的一切形相都是虛妄假有;無愿三昧又名無作三昧,即觀一切法幻有,而無所愿求。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法界次第云三三昧:梵語三昧,華言正定,亦云正心行處。謂眾生之心,從無始已來,常不正直,得是三昧,心行正直,故名三昧。
一、有覺有觀三昧 謂初心在禪曰見,細心分別禪味曰觀。以空無相無作相應心,入于初禪,則一切覺觀,皆悉正直,故名有覺有觀三昧。
二、無覺有觀三昧 謂以空無相無作相應心,將入二禪之時,覺知之心已亡,分別禪昧之念猶在,一切定觀,皆悉正直,故名無覺有觀三昧。
三、無覺無觀三昧 謂以空無相無作相應心,入于三禪,乃至滅受想定時,覺知之心,分別禪味之念俱亡,故名無覺無觀三昧。
【三藏法數(shù)】
(出法界次第)
梵語三昧,華言正定,亦云正心行處。謂眾生之心,從無始已來,常不正直,得是三昧,心行正直,故名三昧。
〔一、有覺有觀三昧〕,謂初心在禪曰覺,細心分別禪味曰觀。以空、無相、無作相應心入于初禪,則一切覺、觀皆悉正直,故名有覺有觀三昧。(空、無相、無作,即三解脫門也。)
〔二、無覺有觀三昧〕,謂以空、無相、無作相應心將入二禪之時,覺知之心已亡,分別禪味之念猶在。一切定觀皆悉正直,故名無覺有觀三昧。
〔三、無覺無觀三昧〕,謂以空、無相、無作相應心入于三禪乃至滅受想定時,覺知之心、分別禪味之念俱亡,故名無覺無觀三昧。
【三藏法數(shù)】
(出成實論)
〔一、分修三昧〕,謂定、慧二分,隨修一分也?;蛐薅ú恍藁郏蛐藁鄄恍薅?,是名分修三昧。(梵語三昧,華言調(diào)直定,亦名正定、正受。)
〔二、共修三昧〕,謂修定亦兼修慧,修慧亦兼修定,是名共修三昧。
〔三、圣正三昧〕,自初果須陀洹已去,圣位所修,名為圣正。謂以定修心,因慧能破煩惱;以慧修心,因定能破煩惱。定慧一時具足,故名圣正三昧。(梵語須陀洹,華言預流。)
三種凈肉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一我眼不見其殺者。二不聞為我殺者。三無為我而殺之疑者。此謂之三凈肉。小乘戒中不禁比丘之食。十誦律三十七曰:「我聽啖三種凈肉。何等三?不見不聞不疑。不見者,不自眼見為我故殺是畜生。不聞者,不從可信人聞為汝故殺是畜生。不疑者,此中有屠兒,此人慈心不能奪畜生命。」然楞伽楞嚴梵網(wǎng)涅槃等諸大乘經(jīng)一切禁之。涅槃經(jīng)四曰:「迦葉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云何如來不聽食肉?善男子!夫食肉者斷大悲種。迦葉又言:如來何故先聽比丘食三種凈肉?迦葉!是三種凈肉隨事漸制?!?/div>
迦葉結集三藏
【佛學大辭典】
(故事)(參見:摩訶迦葉)
迦膩色迦王結集三藏
【佛學大辭典】
(故事)王以如來涅槃后第四百年應期撫運,王風遠被,殊俗內(nèi)附,機務馀暇,每習佛經(jīng),日請一僧,入宮說法。諸師各異其說,王頗惑于去就,以問脅尊者。尊者曰:如來去世歲月逾邈,師資部執(zhí),自致矛盾,不如及今隨自宗而結集三藏。王聽之,精選其人,得四百九十九人,皆阿羅漢也。后得世友菩薩以為上座,充為五百人。以迦濕彌羅國四周皆山為要害之地,物產(chǎn)豐饒,迦膩色迦王,率諸阿羅漢至此國,建立伽藍,使結集三藏。三藏各十萬頌,總為三十萬頌,稱九百六十萬言,是大毗婆沙論也。王遂以赤銅為鍱,鏤寫論文,以石函緘封,建塔而藏于其中,命藥叉神守衛(wèi)其國,不使外出,求習學者,使就中受業(yè)。見西域記三。
持本三昧
【佛學大辭典】
(術語)又名普載三昧。地神之三昧也。地為萬物之根本,故名本,能持本,故稱持本,能負載萬物,故名普載。大疏十曰:「地能持萬物,一切萬物依之生長,當知即是佛心。猶如來心能持萬物,深入持本三昧而說真言也。(中略)若人誦持修習,不久亦得如來心地也。(中略)此三昧名為普載三昧,以同大地故也?!?/div>
降三世明王
【佛學大辭典】
(明王)Trailokya-vijaya-ra%ja,又名月黡尊勝三世王。五大明王之一,四面八臂之忿怒身,踐大自在天之夫妻,在五方中為東方。貪瞋癡謂之三世,降伏之,故云降三世。又降伏過現(xiàn)未三世之貪瞋癡,故云降三世。又降伏三界之主,故云降三世。大日經(jīng)疏十曰:「所謂三世,世名貪瞋癡,降此三毒,名降三世。又由如過去貪故,今受此貪報之身,復生貪業(yè)受未來報,三毒皆爾,名為降三世也。復次,三世者,為三界。(中略)以能降伏三世界主故,名降三世明王也。」此明王以金剛薩埵為自性,薩埵之忿怒身也。理趣釋降三世品曰:「時金剛手大菩薩,欲重顯明此義故,持降三世印,以蓮華面微笑而怒,顰眉猛視,利牙出現(xiàn),住降伏立相,說此金剛吽迦羅心?!菇等莱删蜆O深密門曰:「歸命圣主宰,普賢金剛手,為降伏一切,現(xiàn)吽迦啰身,摧三世有毒?!谷释踅?jīng)儀軌上曰:「此金剛手即普賢菩薩也,(中略)依教令輪現(xiàn)成威怒降三世金剛?!?br />
降三世與大日如來
【佛學大辭典】
(雜語)降三世為金剛薩埵之忿怒身,故其望大日如來時,以大日為自性輪身,以薩埵為正法輪身,以降三世為教令輪身。故以薩埵之正法輪身,歸于大日之自性輪身,則降三世明王,即大日之忿怒身也。(參見:教令輪身)
降三世與阿閦如來
【佛學大辭典】
(雜語)依金剛界五智如來之分相門,則金剛薩埵乃阿閦如來,四親近菩薩之第一,故隨而降三世,為東方阿閦如來之教令輪身也。補陀落海會軌曰:「降三世阿閦佛忿怒,自性輪金剛薩埵菩薩。」降三世忿怒明王念誦儀軌曰:「阿閦普賢(普賢即金剛薩埵),大弘誓甚深故,示現(xiàn)忿怒形相?!谷释踅?jīng)念誦儀軌上對于金剛手與降三世而論正法教令之二輪亦此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