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6710,分448頁顯示  上一頁  332  333  334  335  336  338  339  340  341 下一頁
佛類詞典(續(xù)上)
唯識三性觀
唯識三十論頌
得三法忍愿
現(xiàn)一切色身三昧
三重圓壇與四重圓壇
現(xiàn)證三昧大教王經(jīng)
三現(xiàn)觀
理具三千
理盡三昧
理趣三昧
略三寶
略授三歸五八戒并菩薩戒
教相三意
三欲
欲界三欲
唯識三性觀
【佛學大辭典】
(術語)(參見:唯識觀)
唯識三十論頌
【佛學大辭典】
(書名)梵名Vijn^a%nama%trasiddhi-trim%s/ati-s/astra-ka%rika%,常云三十唯識。一卷,世親菩薩造。唐玄奘譯。成唯識論之本頌也。
得三法忍愿
【佛學大辭典】
(術語)彌陀如來四十八愿之第四十八,使十方諸菩薩得三種法忍之愿也。無量壽經(jīng)上曰:「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第二第三法忍,于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轉者,不取正覺?!狗ㄈ虨樽C悟之異名。法為所證之理,心安于法為忍,忍有淺深之差別,仁王經(jīng)明伏忍順忍信忍生忍寂滅忍之五忍,本經(jīng)之下明音響忍柔順忍無生忍之三忍,此三忍或言是仁王經(jīng)五忍中之前三忍,或言是本經(jīng)所說之三忍。
現(xiàn)一切色身三昧
【佛學大辭典】
(術語)略稱普現(xiàn)三昧。如妙音觀音自在示現(xiàn)一切眾生色身之三昧名。法華經(jīng)藥王品曰:「是一切眾生喜見菩薩,樂習苦行。(中略)得現(xiàn)一切色身三昧?!?/div>
三重圓壇與四重圓壇
【佛學大辭典】
(雜語)現(xiàn)圖曼陀羅與經(jīng)疏所說異。依現(xiàn)圖則上下四重,左右三重,故約于前后而云四重。除中院外,遍智院、金剛手院、觀音院、持明院之四院為第一重,次釋迦,虛空藏之二院為第二重,次文殊,除蓋障,地藏,蘇悉地之四院為第三重,此外金剛部眾圍繞四周為第四重??傊笥胰?,上下四重也。因此稱為四重圓壇。然據(jù)經(jīng)疏有三重四重之兩說。三重之說依疏六則如左圖。此亦除中胎,以遍智、金剛手、觀音、持明之四院為第一重,又云第一院,是為三德秘藏之內(nèi)眷屬。又云如來法身之智德。次以文殊,除蓋障、地藏、虛空藏之四院為第二重,又云第二院。是為如來之大眷屬,如來悲智之二德也。次于釋迦院中攝一切之二乘八部而為第三重,又云第三院。是為一切眾生喜見隨類之應身等流身,又云如來外用悲德。是即三重圓壇也。大日經(jīng)疏五曰:「從大日如來臍已下光明,是此第三重位。自臍已上至咽所出光明,為第二重位,自咽已上乃至于頂相之光,為第一重位。其中胎藏即是毗廬遮那自心八葉華也。」又曰:「此蓮華臺是實相自然智慧,蓮華葉是大悲方便也。正以此藏為大悲胎藏漫荼羅之體,其馀三重是從此自證功德流出諸善知識入法界門耳?!雇唬骸溉芈绷_所示種種類形,皆是如來一種法門身,是故悉名為佛?!雇咴唬骸父魃蠲孛茚屨?,如三重漫荼羅中五位三昧皆是毗廬遮那秘密加持,其與相應者皆可一生成佛,何有淺深之殊?」已上,三重之明文也。然疏一云:「畫作諸佛菩薩乃至二乘八部等四重法界圓壇?!雇逶疲骸溉缜八f,以身四分作四重曼荼羅?!蛊湎噙`如何?三重者,中院是法界自性之體,故除之,就其流出上而立四重,又四重者,于三重加中院能所合論故也。而中院為第一重者,疏七云:「謂中胎藏毗盧遮那,第二院觀音金剛手云云?!故羌纫杂^音金剛手(三重中之第一重)為第二院,則以中胎八葉為第一重可知也。又同二十云:「此八葉即是大悲藏第一重也?!?br />
現(xiàn)證三昧大教王經(jīng)
【佛學大辭典】
(經(jīng)名)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xiàn)證三昧教王經(jīng)之略稱。
三現(xiàn)觀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俱舍論所說。一見現(xiàn)觀。正就見諦之法而立者,唯無漏之慧也。是獨于諸諦之境現(xiàn)見分明,故名現(xiàn)觀。二緣現(xiàn)觀。就能緣之法而立者,即合此無漏之慧及與此慧相應之一聚心心所而為現(xiàn)觀。三事現(xiàn)觀。就作同一事業(yè)之法而立者,即此時能緣之心心所并道共戒不相應法等,盡作同一之事業(yè),故總名現(xiàn)觀。見俱舍論二十三。
理具三千
【佛學大辭典】
(術語)萬有一一悉皆具三千諸法,謂之理具三千。對于事造三千而言。
【佛學常見辭匯】
謂宇宙萬有一一悉具三千之諸法。
理盡三昧
【佛學大辭典】
(術語)照解極理之禪定也。新譯仁王經(jīng)中曰:「為三界主,修不可稱不可說法明門,得理盡三昧?!雇假S疏中上曰:「照解離極,故名理盡。」
理趣三昧
【佛學大辭典】
(術語)誦讀理趣經(jīng)式。一心行此法,故名三昧。有顯密之二行。顯行者,讀玄奘譯之般若理趣分,密行者,讀不空譯之理趣經(jīng)。
略三寶
【佛學大辭典】
(儀式)凡禪家諷唱之末,必有十方三世等語,此名略三寶。謂十方三世一切佛者,佛寶也,諸尊菩薩摩訶薩者,僧寶也,摩訶般若波羅蜜者,法寶也。其鳴磬之法,十方一下,諸尊一下,摩訶般若一下,以分三寶也。
略授三歸五八戒并菩薩戒
【佛學大辭典】
(書名)一卷,唐澄照贊。
教相三意
【佛學大辭典】
(術語)法華之說教,有異于其他諸經(jīng)之三意:一根性融不融相,法華說法之時,眾生之根性,一味而無差別,而其以前則眾生有二乘三乘之差別。二化道始終不始終相,由釋尊思化道始,說至其愿意滿足終者,惟限于法華經(jīng)。三師弟遠近不遠近相,釋尊與其弟子,非但為一時之關系,實從久遠之古,已為師弟也。
三欲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一形貌欲,二姿態(tài)欲,三細觸欲。見涅槃經(jīng)十二。
欲界三欲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食欲,睡眠欲,淫欲之三欲也。
【佛學常見辭匯】
食欲、睡眠欲、淫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