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6710,分448頁顯示  上一頁  340  341  342  343  344  346  347  348  349 下一頁
佛類詞典(續(xù)上)
極喜三昧耶
凈土三十益
楞嚴三昧
頓大三七日
經體三塵
解一切眾生語言三昧
三解脫
新三論
飲食三時供
飲食三昧
飲酒三十五過
飲酒三十六失
鄔波三缽那
三人淫女夢
塵塵三昧
極喜三昧耶
【佛學大辭典】
(術語)又名悅喜三昧耶,大三昧耶真實印,素啰多大誓真實印。即謂行者發(fā)菩提心,滅除諸障,既為金剛薩埵,觀自他無別,為同體大悲時,自住于無上歡悅之想也。大教王經一曰:「爾時薄伽梵復入極喜王大菩薩三昧耶,所生薩埵加持,名金剛三摩地,一切如來極喜三昧耶也。」普賢念誦儀軌曰:「應作是思惟:我身既成普賢菩薩,發(fā)是心,令無邊有情界成就解脫,于此三摩地中觀一切有情自他無別,為同體大悲。」即是也。金剛界降三世三昧耶會之降三世明王,住此三昧。手執(zhí)大悲弓箭,是為其本誓,以堅固清凈菩提心之弓箭射元品無明之怨敵,大樂化他之大喜,無有間斷。是謂極喜三昧耶。若真言行者欲住此三昧,則結大誓真實印,二羽為金剛縛,忍愿入掌而相交合,檀慧禪智四指面,相合如獨般金剛杵,以忍愿觸心上,誦唵三昧耶斛蘇啰多娑怛鍐之真言。是表大悲之箭,射生死厭離之心也。由結此印而觸心故,金剛薩埵,遍入身心,速與成就,意欲希望,諸愿皆得。又見蓮華部心念誦儀軌,普賢修行念誦儀軌等。
凈土三十益
【佛學大辭典】
(名數)盧山蓮宗寶鑒九謂天臺智者凈土群疑論云列凈土之三十益:一往生佛土益,二得大法樂益,三親近諸佛益,四游歷十方供佛益,五親聞佛說益,六?;圪Y糧疾得圓滿益,七速證菩提益,八諸天人等同集一會益,九無退轉益,十無量行愿增進益,十一鸚鵡舍利宣揚法音益,十二風樹樂響益,十三摩尼水漩演苦空益,十四諸樂奏妙音益,十五四十八愿益,十六真金色身益,十七形無丑陋益,十八具足六通益,十九常住定聚益,二十無諸不善益,二十一壽命長遠益,二十二衣食自然益,二十三唯受眾樂益,二十四三十二相益,二十五實無女人益,二十六無有小乘益,二十七離于八難益,二十八得三法忍益,二十九身常有光益,三十得那羅延身力益。
楞嚴三昧
【佛學大辭典】
(術語)S/u%ram%gama-sama%dhi,首楞嚴三昧之略名。
頓大三七日
【佛學大辭典】
(術語)天臺一宗之說,謂華嚴經為佛成道后三七日間之說法。法華經方便品曰:「我始坐道場,觀樹亦經行。于三七日中,思惟如是事?!勾擞^樹經行之三七日,為小機之所見,大機于此間感華嚴之所說也。苕溪之五時說法頌曰:「阿含十二方等八,二十二年般若談,法華涅槃共八年,華嚴最初三七日。」
經體三塵
【佛學大辭典】
(名數)經體有三:一為聲。于佛在世時聞金口之音聲而得道,是以聲塵為經。二為色。于佛滅后,由經卷紙墨而傳持之,是以色塵為經。三為法。內心思惟自法,而契于理。是不由他教,不由紙墨,唯以法塵為經。耳識利者依于聲。眼識利者依于色。意識利者依于法。此土之人,此三識利。馀三識鈍。鼻嗅紙墨亦無所知,身觸經卷亦不能解。舌啖文字亦寧辨是非耶?是故唯以三塵為經體。見玄義八上。
解一切眾生語言三昧
【佛學大辭典】
(術語)法華經妙音品所說十六三昧之一。嘉祥法華義疏十二曰:「解一切語言三昧者,得此三昧解眾生語而為說法?!?/div>
三解脫
【佛學大辭典】
(名數)又曰三空。亦曰三三昧。具名三解脫門:一空解脫,二無相解脫,三無愿解脫。三種之禪定也。(參見:三解脫門)
新三論
【佛學大辭典】
(書名)(參見:三論)
飲食三時供
【佛學大辭典】
(行事)蘇悉地經偈曰:「晨朝時,日中時,及日沒時?!共粍邮拐哕壴唬骸傅r,午時,黃昏時?!?/div>
飲食三昧
【佛學大辭典】
(術語)五供三昧之一。
飲酒三十五過
【佛學大辭典】
(名數)一,現世財物虛竭。何以故?飲酒醉亂,心無節(jié)限,用費無度故。二,眾病之門。三,斗諍之本。四,裸形無恥。五,丑名惡露,人所不敬。六,無復智慧。七,應所得物而不得。已所得物而散失。八,伏匿之事,盡向人說。九,種種事業(yè),廢不成辦。十,醉為愁本。何以故?醉中多失,醒則慚愧憂愁。十一,身力轉少。十二,身色壞。十三,不知敬父。十四,不知敬母。十五,不敬沙門。十六,不敬婆羅門。十七,不敬叔伯及尊長。何以故?醉悶憒惱,無所別故。十八,不敬佛。十九,不敬法。二十,不敬僧。二十一,朋黨惡人。二十二,疏遠賢善。二十三,作破戒人。二十四,無慚愧。二十五,不守六情。二十六,縱色放逸。二十七,人所憎惡,不喜見。二十八,貴重親屬及諸知識所共擯棄。二十九,行不善法。三十,棄舍善法。三十一,明人智士所不信用。何以故?酒放逸故。三十二,遠離涅槃。三十三,種狂癡因。三十四,身壞命終,墮惡道泥犁中。三十五,若得為人,所生之處,常當狂騃。如是種種過失。是故不飲酒。見智度論。
飲酒三十六失
【佛學大辭典】
(名數)一,不孝父母。二,輕慢尊長朋友。三,不敬三寶。四,不信經法。五,誹謗沙門。六,訐露人罪。七,恒說妄語。八,誣人惡事。九,傳言兩舌。十,惡口傷人。十一,生病之根。十二,斗諍之本。十三,惡名流布。十四,人所憎嫌。十五,排斥圣賢。十六,怨黷天地。十七,廢忘事業(yè)。十八,破散家財。十九,恒無慚愧。二十,不知羞恥。二十一,無故捶打奴仆。二十二,橫殺眾生。二十三,奸犯他妻。二十四,偷人財物。二十五,疏遠善人。二十六,狎近惡人。二十七,常懷恚怒。二十八,日夜憂愁。二十九,牽東引西。三十,持南著北。三十一,倒溝臥路。三十二,墮車墜馬。三十三,逢河落水。三十四,持燈失火。三十五,暑月熱亡。三十六,寒天凍死。見四分律。
鄔波三缽那
【佛學大辭典】
(術語)Upasam%panna,譯曰近圓。受大戒者之美稱。寄歸傳三曰:「既受戒已,名鄔波三缽那。」注曰:「鄔波是近,三缽那是圓,謂涅槃也。今受大戒,即是親近涅槃。」
三人淫女夢
【佛學大辭典】
(傳說)佛在世有三人為伯仲季,聞毗耶離國有淫女,名庵羅婆利。舍婆提國有淫女,名須蔓那。王舍城有淫女,名優(yōu)缽羅槃那。三人各聞彼女端正無比,晝夜專念,染著于心,便于夢中與彼從事。覺已,心念彼不來,我亦不往,而淫事得辦,因此悟一切諸法皆如是耶。于是到颰陀婆羅菩薩所而問是事。颰陀婆羅答言諸法實爾,皆自念生。菩薩為其方便說法。三人即得不退地。見智度論七。
塵塵三昧
【佛學大辭典】
(術語)于一微塵中入一切之三昧,謂為塵塵三昧。華嚴經賢首品偈曰:「一微塵中入三昧,成就一切微塵定,而彼微塵亦不增,于一普現難思剎?!贡處r五十則曰:「僧問云門:如何是塵塵三昧?門云:缽里飯,桶里水?!?/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