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yàn)
詞格校驗(yàn)
曲格校驗(yàn)
對聯(lián)校驗(yàn)
自動(dòng)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6710
典故
304
詞典
3462
佛典
1927
其它
1017
共6710,分448頁顯示
上一頁
42
43
44
45
4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369
370
371
372
373
374
375
376
377
378
379
380
381
382
383
384
385
386
387
388
389
390
391
392
393
394
395
396
397
398
399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440
441
442
443
444
445
446
447
448
48
49
50
51
下一頁
詞典
(續(xù)上)
三監(jiān)
三空
三戰(zhàn)
三災(zāi)
三頃
三板
三熏
三史
三穆
三問
函三
三詩
三竿日
三隅
三賦
《國語辭典》:
三監(jiān)(三監(jiān))
拼音:
sān jiān
周武王滅殷,封紂子武庚于商舊都,并分封管叔、蔡叔、霍叔于殷都之東、西、北,就近加以監(jiān)視,稱為「三監(jiān)」。
分類:
周武王
官署
國子監(jiān)
少府
舊都
《漢語大詞典》:
三空
指田野空,朝廷空,倉庫空。
《后漢書·陳蕃傳》
:“夫安平之時(shí),尚宜有節(jié),況當(dāng)今之世,有三空之戹哉!田野空,朝廷空,倉庫空,是謂三空。” 明
高攀龍
《答袁節(jié)寰中丞二》
:“國家三空四盡,左支右吾之不給,孚號同于充耳,真如老公祖之教矣。” 清
李漁
《奈何天·助邊》
:“我想這水旱交祲之后,三空四匱之時(shí),本等的錢糧,尚且催征不起,額外的軍餉,如何措置得來。”
分類:
田野
朝廷
倉庫
《駢字類編》:
三戰(zhàn)(三戰(zhàn))
在傳。東郭書曰:三戰(zhàn)必死于此三矣。使問弦多以琴,曰:吾不復(fù)見子矣。
又,左司馬戌及息而還,敗吳師于雍澨,傷。初,司馬臣闔閭,故恥為禽焉,謂其臣曰:誰能免吾首?吳句卑曰:臣賤,可乎?司馬曰:我實(shí)失子,可哉?三戰(zhàn)皆傷,曰:吾不可用也已。句卑布裳剄而裹之,藏其身,而以其首免。
又乃濟(jì)漢而陳,自小別至于大別三戰(zhàn),則公羊傳齊侯使國佐如師,郤克曰:以蕭同侄子為質(zhì),吾舍子矣。國佐曰:一戰(zhàn)不勝,請?jiān)伲辉賾?zhàn)不勝,請三;三戰(zhàn)不勝,則齊國盡子之有也,何必以蕭同侄子為質(zhì)哉。 戰(zhàn)國策:成侯鄒忌為齊相,田忌為將,不相說。鄒忌乃說王而使田忌伐魏。田忌三戰(zhàn)三勝,鄒忌以告公孫闬,公孫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戰(zhàn)而三勝,聲威天下,欲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因令人捕為人卜者,亦驗(yàn)其辭于王前,田忌遂走。史記五帝紀(jì):軒轅與炎帝戰(zhàn)于阪泉之野,三戰(zhàn)然后得其志。
又管仲傳:吾嘗三戰(zhàn)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舉。又平原君傳:毛遂謂楚王曰:白起小豎子耳,一戰(zhàn)而鄢郢再戰(zhàn)而燒,夷陵三戰(zhàn)而辱王之先人,而王不知。晉書宣帝紀(jì):文懿遣步騎數(shù)萬,阻遼隧,堅(jiān)壁而守南北六七十里以距帝。帝盛兵多張旗幟出其南,賊盡銳赴之,乃泛舟潛濟(jì),以出其北,與賊營相逼,沉舟焚梁,傍遼水作長圍,棄城而向襄平。諸將言曰:不攻賊而作圍,非所以示眾也。帝曰:賊堅(jiān)營高壘,欲以老吾兵也。攻之正入其計(jì),此王邑所以恥過昆陽也。古人曰:敵雖高壘,不得不與吾戰(zhàn)者,攻其所必救也。賊大眾在此,則巢窟虛矣。我直指襄平,則人懷內(nèi)懼,懼而求戰(zhàn),破之必矣。遂整陣而過。賊見兵出其后,果邀之。帝謂諸將曰:所以不攻其營,正欲致此,不可失也。乃縱兵逆擊,大破之,三戰(zhàn)皆捷。宋書禮志:元嘉四年三月,幸丹徒離宮。蠲丹徒縣,其年租布之半。系囚見徒五歲刑以下,悉皆原遣。登城三戰(zhàn),及先大將軍并貴泥關(guān)敗沒馀口,老疾單孤,不能自存者,并隨宜隱恤。 五代史唐莊宗紀(jì):大順元年十一月,浚及克用戰(zhàn)于陰地,浚軍三戰(zhàn)三敗,浚遂遁歸。 宋史牛皋傳:皋討劇賊楊進(jìn)于魯山,三戰(zhàn)三捷,賊黨奔潰。
《漢語大詞典》:
三災(zāi)(三災(zāi))
佛教謂劫末所起的三種災(zāi)害。刀兵、疫癘、饑饉為小三災(zāi),起于住劫中減劫之末;火、風(fēng)、水為大三災(zāi),起于壞劫之末。見
《俱舍論·分別世品》
。亦泛指災(zāi)難。 南朝 梁元帝
《攝山棲霞寺碑》
:“風(fēng)來露歇,日度霞輕,三災(zāi)不毀,得一而貞?!?宋
范成大
《柏林院》
詩:“ 胡 來 胡 現(xiàn)劫灰深,風(fēng)鼓三災(zāi)海印沉。”
《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長安》
:“但恐三災(zāi)橫至,四大崩摧?!?/div>
分類:
佛教
災(zāi)害
刀兵
疫癘
饑饉
三災(zāi)
《駢字類編》:
三頃(三頃)
唐 杜牧
題青云館
深處會容高尚者,水苗三頃百株桑。
《國語辭典》:
三板
拼音:
sān bǎn
1.小船?;蚋綊煊诤4?;或長竹束成,用于近海捕魚;或首尾置炮,兩旁具槳,用以作戰(zhàn)。也作「舢板」、「舢舨」。
2.古代筑墻用的板。每塊板二尺高,三板高六尺?!稇?zhàn)國策。趙策三》:「今城不沒者三板?!?/div>
分類:
三級
筑墻
舢板
近海
二尺
江河
河上
小船
《漢語大詞典》:
三熏(三薰)
見“ 三薰三沐 ”。
《漢語大詞典》:
三薰三沐
1.同“ 三釁三浴 ”。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
之一百:“坐我三薰三沐之,懸崖撒手別卿時(shí),不留后約將人誤,笑指 河陽 鏡里絲?!?br />2.表示虔敬。 梁啟超
《論中國學(xué)術(shù)思想亦遷之大勢》
第一章:“吾當(dāng)草此論之始,吾不得不三薰三沐,仰天百拜,謝其生我於此至美之國而為此偉大國民之一分子也?!?br />3.比喻栽培,提攜。 金
元好問
《丙午九日詠菊》
詩之二:“三薰復(fù)三沐,歲宴與君期?!?清
黃宗羲
《與李郡侯書》
:“收回成命,使 羲 得修身俟死,此即老公祖之三薰三沐也?!?宋
司馬光
《送賢良陳著作簽書壽州判官》
:“百汰求才盡,三薰得士新?!?/div>
分類:
栽培
虔敬
提攜
一百
《國語辭典》:
三史
拼音:
sān shǐ
六朝以前,《史記》、《漢書》、《東觀漢記》合稱為「三史」。唐玄宗開元以后,以范曄《后漢書》代《東觀漢記》,與《史記》、《漢書》合稱為「三史」。
分類:
南北
開元
失傳
《駢字類編》:
三穆
禮記王制見上。又汲冢周書:三穆:一絕靈破城,二筮奇昌為,三龜從兆兇。
《駢字類編》:
三問(三問)
周禮秋官大行人:上公之禮,出入五積,三問三勞。 家語:魯哀公問于孔子曰:子從父命,孝乎?臣從君命,貞乎?三問,孔子不對。于左傳:公游于陵阪,遇孟武伯于孟氏之衢,曰:請有問 子余及死乎?對曰:臣無由知之。三問,卒辭不對。公欲以越伐魯,而去三桓光。宋史。劉述傳:開封獄具,述三問不承,安石欲置之獄。
又與范純?nèi)薁幹俗h貶為通判,帝不許,以知江州。蘇軾南禪長老和詩不已,故作六蟲篇答之。詩見五反下。
《漢語大詞典》:
函三
謂包含天、地、人三氣。
《漢書·律歷志上》
:“太極元?dú)?,函三為一。極,中也。元,始也。” 顏師古 注引 孟康 曰:“元?dú)馐计痨蹲?,未分之時(shí),天地人混合為一,故子數(shù)獨(dú)一也?!?元 劉塤
《
隱居通議·駢儷二
》
:“純乾直月,祥開初九之潛;索震承華,德稟函三之極?!?明
徐渭
《函三館記》
:“余憶函三之説,雖出於 小戴 註家,乃昉於 弄丸公 之
《
皇極經(jīng)世
》
?!?/div>
分類:
包含
《駢字類編》:
三詩(三詩)
詩序:故詩有六義焉。疏、比、賦、興,元來不分,則惟有風(fēng)、雅、頌三詩而已。藝論云:至周分為六詩者,據(jù)周禮六詩之文而言之耳,非謂篇卷也。宋史樂志:朱熹曰:傳曰:大學(xué)始教,宵雅肄三,謂習(xí)小雅、鹿鳴、四牡、皇皇者華之三詩也。此皆君臣宴勞之詩,始學(xué)者習(xí)之,所以取其上下相和。 趙元答裕之詩,見一話下。
《漢語大詞典》:
三竿日
猶言日上三竿。謂時(shí)間不早。語本
《
南齊書·天文志上
》
:“日出高三竿?!?宋
歐陽修
《答樞密吳給事見寄》
詩:“春寒擁被三竿日,宴坐忘言一炷香?!?元
關(guān)漢卿
《單刀會》
第二折:“我這矮窗睡徹三竿日,端的是傲殺人間萬戶侯,自在優(yōu)游?!?清
程先貞
《春朝即事》
詩:“舒膝三竿日,掀髯一鏡霜?!?/div>
分類:
時(shí)間
不早
《駢字類編》:
三隅
詩:厹矛鋈錞。傳:厹,三隅矛也。疏:厹矛,三隅矛,刃為三角。蓋相傳為然也。 論語見一隅下。
《漢語大詞典》:
三賦(三賦)
(1).三篇賦。 唐
杜甫
《奉留贈集賢院崔于二學(xué)士》
詩:“謬稱三賦在,難述二公恩?!?宋
葉適
《寄題鐘秀才詠歸堂》
詩:“五兵鑄就殺氣動(dòng),卻寫三賦祥光流?!?br />(2). 唐 代租、庸、調(diào)稱“三賦”。 明 張九韶
《群書拾唾·文武制度》
:“ 唐 三賦:租,有田則有租,租出米穀;庸,有身則有庸,庸出絹;調(diào),有戶則有調(diào),調(diào)出繒纊布麻。”
分類:
三篇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