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duì)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yàn)
詞格校驗(yàn)
曲格校驗(yàn)
對(duì)聯(lián)校驗(yàn)
自動(dòng)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jiǎn)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6710
典故
304
詞典
3462
佛典
1927
其它
1017
共6710,分448頁顯示
上一頁
45
46
47
48
4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369
370
371
372
373
374
375
376
377
378
379
380
381
382
383
384
385
386
387
388
389
390
391
392
393
394
395
396
397
398
399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440
441
442
443
444
445
446
447
448
51
52
53
54
下一頁
詞典
(續(xù)上)
三昭
三諫
三致
三樹
鼓三
三酌
三組
三頭
三達(dá)
三丁
三爻
三霜
三陵
三鐘
三鐘
《駢字類編》:
三昭
禮記王制: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 晉書賀循傳:時(shí)宗廟始建,舊儀多闕,或以惠懷二帝應(yīng)各為世,則潁川世數(shù)過七,宜在迭毀。事下太常,循議:禮,七廟,七世之親,昭穆,父子位也。若當(dāng)兄弟旁滿,輒毀上祖,則祖位空懸,世數(shù)不足,何取于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然后成七哉?
《漢語大詞典》:
三諫(三諫)
(1).三次勸諫。見“ 三諫之義 ”。
(2).三個(gè)諫官。指 宋 代 吳昌裔 、 徐清叟 、 杜范 。
《
宋史·吳昌裔傳
》
:“ 吳昌裔 與 徐清叟 、 杜范 一日并入臺(tái),皆天下正士,四方想聞風(fēng)采,為
《至和三諫詩》
以侈之。”
(3).三個(gè)諫官。
(4).三個(gè)諫官。指 明 代 吳之佳 、 葉初春 、 張棟 。見
《
明史·吳之佳傳
》
。
分類:
三次
諫官
勸諫
《漢語大詞典》:
三諫之義(三諫之義)
《公羊傳·莊公二十四年》
:“戎將侵 曹 , 曹羈 諫曰:‘戎眾以無義,君請(qǐng)勿自敵也?!?曹伯 曰:‘不可?!G不從,遂去之,故君子以為得君臣之義也?!?何休 注引 孔子 曰:“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此之謂也?!焙笠浴叭G之義”指事君之正道。 漢
王充
《
論衡·程材
》
:“案世間能建蹇蹇之節(jié),成三諫之義,令將檢身自勑,不敢邪曲者,率多儒生?!?/div>
分類:
何休
孔子
正道
《駢字類編》:
三致
史記貨殖傳見千金下。南史到溉傳:營小室,朝夕從僧徒禮誦,武帝每月三致凈饌,恩禮甚篤。晏子:晏子相齊三年,梁丘據(jù)見晏子中食而肉不足,以告景公。公使吏致千金與市租,請(qǐng)以奉賓客。晏子辭,三致之終,再拜而辭千。易林:陶朱、白圭、善賈息資,三致 金德施上仁。
《韻府拾遺 遇韻》:
三樹(三樹)
杜牧題村舍詩:三樹稚桑春未劄,扶床乳女午啼饑。
《駢字類編》:
鼓三
續(xù)文獻(xiàn)通考:明迎膳樂:樂器:戲竹二,笙四,笛四,頭管四,??二,琵琶二,鼓三,拍板二,杖鼓四。
《駢字類編》:
三酌
北史蔡景王整傳:整子智積在同州聽政之暇,端坐讀書,門無私謁。有公孫尚義楊君英蕭德言,并有文學(xué),時(shí)延于坐。所設(shè)惟餅果,酒才三酌。家有女妓,惟年節(jié)嘉慶,奏于太妃前。 張耒放言詩:須臾經(jīng)三酌。據(jù)榻已醺然。
《漢語大詞典》:
三組(三組)
謂三顆印。組,結(jié)印章的絲帶。
《漢書·酷吏傳·楊仆》
:“懷銀黃,垂三組,夸鄉(xiāng)里。” 顏師古 注:“ 僕 為主爵都尉,又為樓船將軍,并 將梁侯 ,三印,故三組也。組,印綬也?!焙蠖嘤靡员硎旧砑鏀?shù)職,官高顯貴。 唐
杜牧
《上周相公啟》
:“ 楊僕 三組垂腰, 蘇秦 六印在手?!?宋
陸游
《薄醉遣懷》
詩:“帶索忘三組,羹藜抵八珍?!?/div>
分類:
三顆
結(jié)印
印章
絲帶
《漢語大詞典》:
三頭(三頭)
科舉考試三試都中第一名的人。即府試為解頭,進(jìn)士試為狀頭,博學(xué)宏詞及制科試為勅頭。 唐
章孝標(biāo)
《錢塘贈(zèng)武翊黃》
詩:“花錦文章開四面,天人科第占三頭。” 宋 王讜
《
唐語林·補(bǔ)遺一
》
:“ 武翊黃 府選為解頭,及第為狀頭,宏詞為敕頭,時(shí)號(hào)‘武三頭’。冠於一時(shí)。” 清
陳康祺
《
郎潛紀(jì)聞
》
卷三:“ 乾隆 辛丑, 長洲 錢棨 適占三頭?!眳⒁姟?三元 ”。
分類:
科舉考試
都中
中第
第一名
府試
《國語辭典》:
三元
拼音:
sān yuán
1.天、地、人。唐。王昌齡〈夏月花萼樓酺宴應(yīng)制〉詩:「士德三元正,堯心萬國同?!?br />2.農(nóng)歷正月初一。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shí)記。正月》:「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顾濉6殴?。注:「陰歷正月初一日,為年、月、日三者之始,謂之三元?!?br />3.習(xí)俗上,農(nóng)歷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合稱為「三元」。清。趙翼《陔馀叢考。卷三五。天地水三官》:「其次正月、七月、十月之望為三元日,則自元魏始?!?br />4.科舉考試中的鄉(xiāng)試、會(huì)試、廷試的第一名,分別稱為「解元」、「會(huì)元」、「狀元」,合稱為「三元」。如:「連中三元」。
5.道家稱天、地、水為「三元」。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五六。元?dú)庹摗罚骸阜蚧煦绶趾螅刑斓厮畾?,生成人倫,長養(yǎng)萬物?!挂卜Q為「三官」。
6.術(shù)數(shù)用語。術(shù)數(shù)家以六十甲子配六宮,必一百八十年后度盡,故以一甲子為上元,第二甲子為中元,第三甲子為下元,合稱為「三元」。
分類:
道教
農(nóng)歷
科舉
舊稱
術(shù)數(shù)
數(shù)家
日、月、星
正月
道觀
玉清
月初
六十甲子
清天
初一
解試
七月
三元
九宮
十月
鄉(xiāng)試
一百八
十五
省試
元始天尊
一周
會(huì)試
中元
殿試
廷試
解元
會(huì)元
狀元
天官
地官
水官
梁丘
其日
元宵
《漢語大詞典》:
三達(dá)(三達(dá))
佛教謂能知宿世為宿命明,知未來為天眼明,斷盡煩惱為漏盡明。徹底通達(dá)三明謂之三達(dá)。用以指佛。 南朝 梁
沈約
《彌勒佛銘》
:“七珍非羨,三達(dá)斯仰?!?隋 慧遠(yuǎn)
《
大乘義章
》
卷二十:“於如是等知窮盡,説為三達(dá)?!?/div>
分類:
佛教
宿世
宿命
未來
天眼
眼明
《駢字類編》:
三丁
唐書李抱真?zhèn)鳎罕д娌呱綎|有變,澤潞兵所走集。乘戰(zhàn)伐后,賦重人困,軍伍彫刓。乃籍戶三丁擇一,蠲其徭租,給弓矢,令閑月得曹偶習(xí)射,歲終大,親按籍第能否賞責(zé)。 宋史英宗紀(jì):治平元年十一月乙亥,科陜西戶三丁之一,刺以為義勇軍,凡十三萬八千四百六十五人,各賜錢二千。
又兵志見二丁下。
又王庶傳:紹興五年,起復(fù)知興元府、利夔路制置使。庶以士卒單寡,籍興、洋諸邑及三泉縣強(qiáng)壯,兩丁取一,三丁取二,號(hào)義士,日閱于縣,月閱于州,厚犒之。不半年,有兵數(shù)萬。
白居易 新樂府 新豐折臂翁,戶有三丁點(diǎn)一丁。點(diǎn)得驅(qū)將何處去,五月萬里云南行。
《韻府拾遺 肴韻》:
三爻
周易折中集說:朱子語類云:八卦所以成列,乃是從太極兩儀四象漸次生出,以至于此,畫成之后,方見有三才之象,非圣人因見三才,遂以己意思維,而連畫三爻以象之也。
分類:
三爻
《漢語大詞典》:
三霜
晚秋之霜。喻白色。 唐
牟融
《送陳衡》
詩:“千里一官嗟獨(dú)往,十年雙髩付三霜?!?/div>
分類:
白色
九月
《駢字類編》:
三陵
明一統(tǒng)志:三陵臺(tái),在歸德府城西北十八里,三峰并峙,因名。
《駢字類編》:
三鐘(三鐘)
莊子上:與病者粟,則受三鐘與十束薪。
《駢字類編》:
三鐘(三鐘)
唐 和凝
宮詞百首 其二十五
三鐘五鼓祥煙斂,日照仙人捧露盤。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hào)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