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6710,分448頁顯示  上一頁  47  48  49  50  51  53  54  55  56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三任
三帥
三所
三要
三語掾
三朵
三男子
三游
三際
三旌
三一
三夕
三體
三會
三花樹
《駢字類編》:三任
唐 王建 謝田贊善見寄 五侯三任未相稱,頭白如絲作縣丞。
《漢語大詞典》:三帥(三帥)
指 春秋 秦 將 百里孟明視 、 西乞術(shù) 、 白乙丙 。 秦 晉 殽 之戰(zhàn),為 晉 軍所獲。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夏四月辛巳,敗 秦 師于 殽 ,獲 百里孟明 視 、 西乞術(shù) 、 白乙丙 以歸…… 文嬴 請三帥?!?杜預(yù) 注:“三帥, 孟明 等?!?/div>
《駢字類編》:三所
周語:王曰:七律者何?對曰:昔武王伐殷,歲在鶉火,月在天駟,日在析木之津,辰在斗柄,星在天黿,星與日辰之位,皆在北維,顓頊之所建也,帝嚳受之。我姫氏出自天黿及析木者,有建星及牽牛焉,則我皇妣大姜之侄,伯陵之后,逢公之所馮神也。歲之所在,則我有。周之分野也。月之所在,辰馬農(nóng)祥也,我太祖后稷之所經(jīng)緯也。王欲合是五位三所而用之,自鶉及駟,七列也,南北之揆,七同也。故以七同其數(shù),而以律和其聲,于是乎有七律二。宋史高宗紀:紹興二十四年秋七月己未,復(fù)置邛雅 州博易場三所。
又河渠志:鄞縣水于偃上壘疊沙石,逼使溪流盡入上河。其他山水入府城門南一帶,有碶閘三所。 玉海:后稷經(jīng)緯五位三所,合而用之,自鶉及駟劇。梁簡文帝憫囚徒,疏鐵署三所于辛為 郊壇六處,在役則優(yōu)。
《漢語大詞典》:三要
(1).三個重要方面。 明 薛瑄 《從政錄》:“養(yǎng)民生、復(fù)民性、禁民非,治天下之三要?!?明 薛瑄 《從政錄》:“不欺君、不賣法、不害民,此作官持己之三要也?!?br />(2).道家謂耳、目、口為三要。《陰符經(jīng)》:“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弊ⅲ骸?太公 曰:三要者,耳、目、口也?!?唐 齊己 《讀陰符經(jīng)》詩:“三要洞開何用閉?高臺時去憑欄干?!?/div>
分類:道家
《國語辭典》:三語掾(三語掾)  拼音:sān yǔ yuàn
掾,古代官署屬員的通稱。晉太尉王衍問阮修儒家與道家的異同,阮答以「將無同」三字,語意模棱兩可,但卻得到太尉的賞識,被聘為幕僚,世人遂稱其為「三語掾」。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xué)》。后多用為幕府官員的贊美詞。唐。元稹答姨兄胡靈之見寄五十韻〉:「官曹三語掾,國器萬尋楨?!顾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29937' target='_blank'>蘇軾 〈虔州景德寺榮師湛然堂〉詩:「欲知妙湛與總持,更問江東三語掾。」
分類:王衍王戎
《駢字類編》:三朵(三朵)
蘇軾三朵花詩見一宿下。
《漢語大詞典》:三男子
三壯丁。戰(zhàn)國策·齊策一:“ 臨淄 之中七萬戶,臣竊度之,下戶三男子,三七二十一萬,不待發(fā)於遠縣,而 臨淄 之卒,固以二十一萬矣?!?清 吳偉業(yè) 《送無錫堵伊令之官歷城》詩:“城荒戶少三男子,名重人看五大夫?!?/div>
分類:壯丁
《駢字類編》:三游(三游)
小學(xué)紺珠:三游:游俠、游說、游行。
《駢字類編》:三際(三際)
元 柳貫 浦陽十詠 其二 白石湫云 飄揚直欲陵三際,膚寸猶能雨八荒。
《漢語大詞典》:三旌
(1).指公、侯、伯三公。莊子·讓王:“ 子綦 為我延之以三旌之位?!?陸德明 釋文:“三旌,三公位也。 司馬 本作三珪。”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制科:“ 屠羊 隱名, 楚王 延以三旌之位。” 明 方孝孺 《樂壽堂記》:“自茲以往,縱僥倖有成,而竊五鼎之食,三旌之位,亦無與於樂矣?!眳⒁姟?三圭 ”。
(2).三面旌旗。 清 朱彝尊 《題汪檢討楫乘風(fēng)破浪圖》詩:“瑯函錦題國門出,車前騶唱揚三旌?!?/div>
《漢語大詞典》:三圭
亦作“ 三珪 ”。 三種玉圭,借指公、侯、伯。后亦指高官重臣。《楚辭·大招》:“三圭重侯,聽類神只。” 王逸 注:“謂公、侯、伯也。公執(zhí)桓圭,侯執(zhí)信圭,伯執(zhí)躬圭,故言三圭也?!?span id="tk2twia" class="book">《莊子·讓王》“﹝ 楚昭王 ﹞謂 司馬子綦 曰:‘ 屠羊説 居處卑賤而陳義甚高, 子綦 為我延之以三旌之位’” 陸德明 釋文:“三旌,三公位也。 司馬 本作‘三珪’云。謂諸侯之三卿皆執(zhí)珪也。” 唐 權(quán)德輿 《酬張秘監(jiān)閣老喜太常中書二閣老與德輿同日遷官相代之作》詩:“正名推五字,貴仕仰三珪?!?/div>
《漢語大詞典》:三一
(1).傳說中的天一、地一、太一三神。史記·孝武本紀:“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具祠神三一:天一、地一、泰一?!?br />(2).道家語。指由精、神、氣三者混而為一之道。云笈七籤卷四九:“三一者,精、神、炁混三為一也?!?br />(3).指基督教所宣稱的三位一體之說。 唐 景凈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頌序》:“總玄樞而造化,妙眾圣以元尊者,其唯我三一妙身,無元真主 阿羅訶 歟!”參閱“三位一體”。
《駢字類編》:三夕
宋史張方平傳:以侍講學(xué)士知滑州,徙益州。未至,或扇言儂智高在南詔,將入寇。攝守亟調(diào)兵筑城,日夜不得息,民大驚擾。朝廷聞之,發(fā)陜西步騎兵仗,絡(luò)繹往戍蜀。詔趣方平行,許以便宜從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歸,他役盡罷。適上元張燈,城門三夕不閉,得邛部川譯人始造此語者,梟首境上,而流其馀黨,蜀人遂安。元史世祖紀:夏四月壬午,檀州隕黑霜三夕 易林見二朝下。 齊東野語:后夫人進御。春秋傳曰:晦淫惑疾,明淫心疾,以辟六氣。故不從月之始,但放月之生耳。其九嬪已下,皆九人而御。八十一人為九夕。世婦二十七人為三夕。九嬪九人為一夕。夫人三人為一夕。凡十四夕,后當(dāng)一夕為十五夕。明十五日則后御。十六日則后復(fù)御。而下亦放月以下漸就于微也。 元稹贈毛仙翁詩見一言下。
《漢語大詞典》:三體(三體)
(1).指的風(fēng)、雅、頌三體。“七月流火” 唐 孔穎達 疏:“諸詩未有一篇之內(nèi)備有風(fēng)、雅、頌,而此篇獨有三體者?!?br />(2).指 唐 詩的七絕、七律、五律三體。 宋 周弼 有三體唐詩六卷,即選此三體。
(3).指 唐 人賦詩唱和的三體。 清 金埴 《不下帶編》卷三:“今人概言和韻,而不知 唐 詩賡和有三體,一曰依韻,一曰次韻,一曰用韻?!痹ⅲ骸耙理崳迷谝豁?,不用其字。次韻,和元韻,效其次第。此創(chuàng)于 元 、 白 ,其集中曰次用本韻是也。又次韻亦曰步韻,曰踵韻。用韻,但用彼韻,不次先后?!?br />(4).漢字的三種字體。在真書流行前,稱古文、篆書、隸書為三體。后漢書·儒林傳序:“ 靈帝 乃詔諸儒正定五經(jīng),刊於石碑,為古文、篆、隸三體書法,以相參驗?!?span id="snjbvch" class="book">《舊唐書·隱逸傳·司馬承禎》:“ 承禎 頗善篆、隸書, 玄宗 令以三體寫《老子經(jīng)》?!?span id="sywsfzi" class="book">《宋史·文苑傳三·句中正》:“﹝ 句中正 ﹞嘗以大小篆、八分三體書孝經(jīng)摹石, 咸平 三年表上之?!?br />(5).漢字的三種字體。真書、行書、草書。新唐書·柳公權(quán)傳:“ 宣宗 召至御座前,書紙三番,作真、行、草三體?!?br />(6).史學(xué)中稱編年、紀傳與紀事本末三種體裁。編年體始于春秋,紀傳體始于史記,后 宋 袁樞 創(chuàng)紀事本末體,史部分類乃相沿分為三體。
《漢語大詞典》:三會(三會)
指 彌勒佛 的三次說法大會。佛教稱兜率天彌勒降生 翅頭末城 ,學(xué)道成佛,在 華林園 龍華樹下開三次法會。初會說法,九十六億人得阿羅漢;第二大會說法,九十四億人得阿羅漢;第三大會說法,九十二億人得阿羅漢。見《彌勒下生經(jīng)》。 南朝 陳 徐陵 《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三會濟濟, 華林 之道未孚;千尺嚴嚴, 穰佉 之化猶遠。”
《漢語大詞典》:三花樹(三花樹)
即貝多樹。一年開花三次,故名。見 北魏 賈思協(xié) 齊民要術(shù)·槃多。 唐 楊炯 《少室山少姨廟碑》:“餘基隱嶙,仍知萬歲之亭;古木摧殘,尚辨三花之樹?!?唐 李白 《鳴皋歌奉餞叢翁清歸五崖山居》詩:“去時應(yīng)過 嵩少 間,相思為折三花樹?!?王琦 注:“三花樹,即貝多樹也?!?明 王恭 《寄上清王道人》詩:“心懷九轉(zhuǎn)丹,夢繞三花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