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6710,分448頁顯示  上一頁  52  53  54  55  56  58  59  60  61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三韭
三江口
三都賦
三桓
十三行
三利
三調(diào)
三禪
三指
三望
三兒
三風
三不朽
三義
三里霧
《漢語大詞典》:三韭
南朝 齊 庾杲之 家貧,食唯韭菹、生韭,謂之三韭。見《南齊書·庾杲之傳》。后泛指蔬菜。 宋 黃庭堅 《大雷口阻風》詩:“孤村無十室,旅飯困三韭。” 元 方回 《喜劉元輝再至用前韻》之二:“未厭庖三韭,終難和八梅?!?清 趙翼 《八十自壽》詩:“自吃 庾郎 三韭飯,不嘗 樓護 五侯鯖?!?/div>
分類:家貧
《漢語大詞典》:三江口
(1).指 江蘇省 吳江縣 北, 吳淞江 、 婁江 、 東江 分流處。吳越春秋·夫差內(nèi)傳:“不知 越王 將選死士出三江之口,入五湖之中,屠我 吳國 。”
(2).指 湖南省 岳陽 北, 洞庭湖 水入 長江 處。
(3).指 湖北省 漢口 西。《三國演義》第四五回:“ 孔明 欣然從之,一同登舟,駕起帆檣,迤邐望 夏口 而進。 離三江口 五六十里,船依次第歇定?!?br />(4).指 浙江 的 曹娥江 、 錢清江 、 浙江 三水于??趨R合處。見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浙江四·會稽縣》。
(5).指 云南 、 貴州 、 廣西 三省之 南盤江 、 多衣江 、 九龍河 交匯處。《詩刊》1978年第2期:“ 三江口 的過去是十分悲慘的?!彼?廣東 郁水 ( 西江 )、 湞水 ( 北江 )、 浪水 ( 東江 )合流處, 廣西藤江 、 繡江 、 桂江 合流處都叫 三江口 。
《國語辭典》:三都賦(三都賦)  拼音:sān dū fù
文章名。晉左思撰,分為〈蜀都賦〉、〈吳都賦〉、〈魏都賦〉三篇。敘述三國時蜀都益州、吳都建業(yè)、魏都鄴三地的形勢、物產(chǎn)等情況。
《國語辭典》:三桓  拼音:sān huán
春秋時魯國大夫孟孫、叔孫、季孫三家。因皆為桓公之后,故稱為「三桓」?!蹲髠鳌0Ч吣辍罚骸腹既钢抟?,欲以諸侯去之;三桓亦患公之妄也,故君臣多間。」也稱為「三家」。
《國語辭典》:十三行  拼音:shí sān háng
1.著名的小楷法帖。晉王獻之書洛神賦殘存的一段,自「嬉」字起至「飛」字止,共十三行,故稱為「十三行」。據(jù)元趙孟頫《松雪齋集》所載,墨跡有兩本:一為晉時用麻箋所書,乃宋高宗先收得九行,賈似道再得四行,最后為趙孟頫所得。一為唐人用硬黃紙所書,后有柳公權(quán)跋兩行,世稱為「柳跋十三行」。
2.鴉片戰(zhàn)爭前,廣州官府特許經(jīng)營對外貿(mào)易的商行。行數(shù)并不固定。其對官府負有承保和繳納外商船貨稅餉、規(guī)禮、傳達官府政令及管理外商船員等義務(wù),卻也享有對外貿(mào)易的特權(quán)。西元一八四二年訂定南京條約后,十三行專營對外貿(mào)易的特權(quán)終被取消。
《駢字類編》:三利
左傳:仲尼曰:叔向,古之遺直也。三言而除三惡,加三利,殺親益榮,猶義也夫。注:三惡,暴虐頗也。三惡除則三利加。戰(zhàn)國策:秦欲伐齊,齊、楚之交善,惠王患之。張儀南見楚王曰:大王茍能閉關(guān)絕齊,臣請使秦王獻商于之地,方六百里,若此,齊必弱,齊弱則必為王役矣。則是北弱齊,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為利也。則此一計而三利俱至。漢書溝洫志:通渠有三利,不通有三害。 韓詩外傳:孫叔敖遇狐丘文人,曰:仆聞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孫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問,何謂三利?何謂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惡之,祿厚者,怨,歸之。此之謂也。孫叔敖曰:不然。吾爵祿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祿益厚,吾施益博??梢悦庥诨己??狐丘丈人曰:善者言乎,堯、舜其!猶病諸 徐晉卿春秋經(jīng)傳類對賦:得一夫而失一國,除三惡而加三利。又元史河渠志:自金馬口之西鑿二渠,合金馬渠東南入于新津江。罷藍淀、黃水、千金、白水、新興至三利十二堰。上又諸堰,都江及利民臺之役最大。侍郎楊林、外應顏 五斗次之,鹿角、萬工、駱駝、碓口、三利又次之。
《漢語大詞典》:三調(diào)(三調(diào))
(1). 漢 代樂府相和歌的平調(diào)、清調(diào)、瑟調(diào)的合稱,也叫清商三調(diào)。 南北朝 至 隋 唐 ,以清、平、側(cè)為三調(diào)。《文選·謝靈運〈會吟行〉》:“六引緩清唱,三調(diào)佇繁音?!?李善 注引宋書:“第一平調(diào)、第二清調(diào)、第三瑟調(diào)、第四楚調(diào)、第五側(cè)調(diào)。然今三調(diào),蓋清、平、側(cè)也。”舊唐書·音樂志二:“平調(diào)、清調(diào)、瑟調(diào),皆 周 房中曲之遺聲也, 漢 世謂之三調(diào)?!?宋 沈括 夢溪筆談·樂律一:“古樂府有三調(diào)聲,謂清調(diào)、平調(diào)、側(cè)調(diào)也?!?br />(2).指調(diào)粟(征收糧食)、調(diào)帛(征交絹帛)、雜調(diào)(攤派勞役)。南齊書·武帝紀:“水旱為災,實傷農(nóng)稼……三調(diào)眾逋宿債,并同原除?!?span id="ikwsyd8" class="book">《資治通鑒·南朝齊武帝永明十一年》載此事, 胡三省 注云:“三調(diào),謂調(diào)粟、調(diào)帛及雜調(diào)也。”
《漢語大詞典》:三禪(三禪)
佛教謂色界之第三禪天。此天名定生喜樂地。《楞嚴經(jīng)》:“安穩(wěn)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唐 章孝標 《方山寺松下泉》詩:“三禪不要問,孤月在中央?!?/div>
《漢語大詞典》:三指
中指。舊五代史·晉書·張彥澤傳:“或軍士擒獲罪人至前, 彥澤 不問所犯,但瞋目出一手豎三指而已,軍士承其意,即出外斷其腰領(lǐng)焉?!?span id="80lhdaw" class="book">《資治通鑒·后晉齊王開運三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三指,中指也。示以中指,言中斷之,即腰斬也?!?/div>
分類:三指中指
《漢語大詞典》:三望
(1).祭祀名。望,謂不能親詣所在,遙望而祭。所祭之事有三,故稱“三望”。《春秋·僖公三十一年》:“夏四月,四卜郊,不從,乃免牲,猶三望?!?杜預 注:“三望,分野之星、國中山川皆郊祀,望而祭之。 魯 廢郊天,而脩其小祀,故曰猶?!?span id="bvafsxc" class="book">《公羊傳·僖公三十一年》:“三望者何?望祭也。然則曷祭?祭 泰山 、 河 、 海 。曷為祭 泰山 、 河 、 海 ?山川有能潤于百里者,天子秩而祭之。觸石而出,膚寸而合,不崇朝而偏雨乎天下者,唯 泰山 爾。 河 , 海 潤于千里。”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祝盟:“六宗既禋,三望咸秩。”
(2).車名。詳“ 三望車 ”。
《漢語大詞典》:三望車(三望車)
六朝 時王公大臣所乘之車,有窗可望,分四望、三望、夾望等等級。晉書·輿服志:“位至公,或四望、三望、夾望車?!?span id="0r5diws" class="book">《宋書·順帝紀》:“甲寅,給太傅 齊王 三望車?!?span id="uoaws58" class="book">《南史·齊明帝紀》:“給幢絡(luò)三望車,前后部羽葆、鼓吹,劍履上殿?!?/div>
《駢字類編》:三兒(三兒)
宋書戴法興傳:家貧,父碩子販纻為業(yè)。法興二兄延壽、延興并修立。延壽善書,法興好學。山陰有陳載者,家富有錢三千萬。鄉(xiāng)人咸云:戴碩子三兒敵陳載三千萬錢。 齊書陳皇后傳:宣帝從任在外,后留家治事,教子孫。有相者謂后曰:夫人有貴子而不見也。后嘆曰:我三兒誰當應之?呼太祖小字曰:正應是汝也。
又沈沖傳:沖母孔氏在東,鄰家失火,疑為人所焚爇,大呼曰:我三兒皆作御史中丞,與人豈有善者哉!
《漢語大詞典》:三風(三風)
(1).指巫、淫、亂三種惡劣風氣。南齊書·蕭赤斧傳:“嗣主不綱,窮肆陵暴,十諐畢行,三風咸襲?!?清 顧炎武 《答徐甥公肅書》:“山岳崩頽,江河日下;三風不儆,六逆彌臻?!痹敗?三風十愆 ”。
(2).指學風、黨風、文風。 毛澤東 《整頓黨的作風》:“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郭小川 《痛悼偉大的領(lǐng)袖和導師》詩:“一九四二年,您為 日本 投降,做了最周密的準備,整頓三風?!?br />(3).指官僚主義、宗派主義、主觀主義三種壞作風。 毛澤東 《堅持艱苦奮斗,密切聯(lián)系群眾》:“這次整風,就是整頓三風,整頓官僚主義、宗派主義、和主觀主義?!?趙樸初 《普天樂》曲:“總結(jié)十年經(jīng)驗,安排一代工程。已聽百家鳴,漸見三風整?!?/div>
《國語辭典》:三風十愆(三風十愆)  拼音:sān fēng shí qiān
三種惡劣風氣及其所包含的十種罪過。即巫風、淫風、亂風;恒舞、酣歌、貨、色、游、畋、侮圣言、逆忠直、遠耆德、比頑童?!稌?jīng)。伊訓》:「惟茲三風十愆,卿士有一于身,家必喪?!顾?。蘇軾驪山〉詩:「三風十愆古所戒,不必驪山可亡國。」
《國語辭典》:三不朽  拼音:sān bù xiǔ
語本《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怪噶⒌?、立言、立功三件可以永遠受人懷念和敬仰的事。宋。楊萬里 跋寫真劉敏叔八君子圖詩:「古人三不朽,諸老一一中。」
《駢字類編》:三義(三義)
小學紺珠:三義韋權(quán)弟瓚、矩。
《漢語大詞典》:三里霧(三里霧)
謂濃霧。后漢書·張楷傳:“﹝ 楷 ﹞性好道術(shù),能作五里霧。時 關(guān)西 人 裴優(yōu) 亦能為三里霧,自以不如 楷 ,從學之, 楷 避不肯見?!?唐 李商隱 《圣女祠》詩:“無質(zhì)易迷三里霧,不寒長著五銖衣?!焙笠嘤靡越柚傅佬g(shù)。 元 馬祖常 《壽郝大參》詩:“留客只談三里霧,見人不問五侯鯖?!?明 夏完淳 《大哀賦》:“忽焉五斗米之教起,三里霧之術(shù)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