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0詞典 2分類詞匯 8
《國語辭典》:上京  拼音:shàng jīng
1.京師、首都?!蛾悤>硭?。廢帝本紀(jì)》:「張安國蕞爾兇狡,窮為小盜,仍遣使人蔣裕鉤出上京,即置行臺(tái),分選兇黨?!埂段倪x。曹植。與楊德祖書》:「德璉發(fā)跡于此魏,足下高視于上京?!?br />2.中國。《后漢書。卷八五。東夷傳。序》:「百有馀歲,武帝滅之,于是東夷始通上京?!埂段倪x。潘岳。為賈謐作贈(zèng)陸機(jī)詩》:「況乃海隅,播名上京,爰應(yīng)旌招,撫翼宰庭。」
3.到京城。如:「上京趕考」。
《漢語大詞典》:北京
(1).指 建康 。即今 南京市 。 南朝 宋 都 建康 ,位在當(dāng)時(shí)疆土之北,因謂之北京。《文選·謝瞻〈王撫軍庾西陽集別時(shí)為豫章太守庾被徵還東〉詩》:“祗召旋北京,守官反南服?!?李善 注:“言 庾 被召而旋帝京,己守官而蒞南服也。”
(2).指 京口 。在今 江蘇 鎮(zhèn)江市 。 京口 是 南朝 宋 的發(fā)祥地, 文帝 又生于其地,因稱之為北京。《宋書·文帝紀(jì)》:“朕違北京,二十餘載,雖云密邇,瞻途莫從?!?br />(3).指 平城 。在今 山西 大同市 東北。 北魏 于 太和 十九年自 平城 南遷都 洛陽 ,因稱舊都 平城 為北京。《漢魏南北朝墓志集釋·北魏〈鄭道忠墓志〉》:“奄就北京,遂同南面?!?span id="67stj7s" class="book">《魏書·袁翻傳》:“又北京制置,未皆允帖,繕俢草創(chuàng),以意良多。事移化變,存者無幾,理茍宜革,何必仍舊?!?br />(4).指 太原府 。在今 山西 太原市 西南 晉源鎮(zhèn) 。 唐 和 五代 的 唐 、 晉 、 漢 都發(fā)祥于此,因謂之 北京 。 唐 錢起 《送鮑中丞赴太原軍營》詩:“將略過 南仲 ,天心寄 北京 。”舊五代史·漢書·高祖紀(jì)下:“﹝ 天福 十二年夏﹞甲午,以判 太原府 事 劉崇 為 北京 留守?!?br />(5).指 大名府 。今 河北 大名縣 。因 宋真宗 曾經(jīng)駐蹕于此。宋史·仁宗紀(jì)三:“﹝ 慶歷 二年五月﹞戊午,建 大名府 為 北京 ?!?br />(6). 金 天眷 元年改 遼 上京 臨潢府 為 北京 。故址在今 內(nèi)蒙古 巴林左旗 波羅城 。見金史·熙宗紀(jì)
(7). 金 貞元 元年遷新都于 中都 大興府 (今 北京市 ),以舊都 中京 大定府 在新都之北,改稱 北京 。故址即今 內(nèi)蒙古 寧城縣 西北 大明城 。見金史·海陵紀(jì)。
(8). 明 初指 開封府 。即今 河南 開封市 。明史·太祖紀(jì)一:“﹝ 洪武 元年﹞八月己巳,以 應(yīng)天 為 南京 , 開封 為 北京 ?!?br />(9). 明 永樂元年 , 成祖 將他做 燕王 時(shí)的封地 北平府 改為 順天府 ,建 北京 ,即今 北京市 。 永樂 十九年,自 應(yīng)天 (今 江蘇 南京市 )遷都 順天 ,改 北京 為 京師 。 洪熙 元年,擬還都 應(yīng)天 ,復(fù)改 京師 為 北京 。 正統(tǒng) 六年,定 北京 為國都,又改稱 京師 。歷 清 直至辛亥革命后,相沿不改。但習(xí)慣上自 明 永樂 以后都稱 北京 。參見“ 北京市 ”。
《漢語大詞典》:北京市
簡稱 京 。 中華人民共和國 首都,中央直轄市。我國歷史最悠久的城市和古都之一。在 華北平原 北端,當(dāng) 東北 和 華北 等地區(qū)聯(lián)系的樞紐。古代稱 薊 , 春秋 、 戰(zhàn)國 時(shí)為 燕 國都。 秦 漢 為 右北平郡 地, 晉 隋 為 北平郡 地, 唐 屬 河北道 。 遼 以為陪都,改稱 南京 ,亦稱 燕京 。 金 正式建都于此,稱 中都 。 元 稱 大都 。 明 清 稱 京師 ,通稱 北京 。 民國 初年亦都于此,1928年改為 北平市 。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 成立,建為首都,改設(shè) 北京市 。
《國語辭典》:兩都(兩都)  拼音:liǎng dū
漢代的西都長安與東都洛陽的合稱?!稑犯娂>砹?。雜曲歌辭三。南朝宋。鮑照。升天行二首之二》:「備聞十帝事,委曲兩都情?!?/div>
《國語辭典》:兩京(兩京)  拼音:liǎng jīng
1.兩個(gè)京師:(1)漢代指西京長安和東京洛陽。(2)唐代指長安和洛陽。(3)宋代指開封府和河南府。
2.西漢和東漢?!蛾悤>砣?。儒林傳。沈不害傳》:「故東膠西序,事隆乎三代,環(huán)林璧水,業(yè)盛于兩京?!?/div>
《國語辭典》:計(jì)偕(計(jì)偕)  拼音:jì xié
漢時(shí)被徵召的士人皆與計(jì)吏相偕同上京城,故稱為「計(jì)偕」。后世舉人入京會(huì)試,也稱為「計(jì)偕」?!稘h書。卷六。武帝紀(jì)》:「徵吏民有明當(dāng)時(shí)之務(wù)、習(xí)先圣之術(shù)者,縣次續(xù)食,令與計(jì)偕?!?/div>
《國語辭典》:四京  拼音:sì jīng
1.唐以京兆為中京,河南為東京,太原為北京,鳳翔為西京,總稱為「四京」。
2.宋以開封府為東京,河南府為西京,應(yīng)天府為南京,大名府為北京,總稱為「四京」。
《漢語大詞典》:引藤
(1).牽藤。 唐 錢起 《晚歸藍(lán)田舊居》詩:“引藤看古木,嘗酒呪春雞?!?br />(2). 清 代三品以上京官出行時(shí)在轎前引導(dǎo)的鞭棍。《清朝野史大觀·順康朝大臣體制》:“ 康熙 初,三品以上乘輿呵殿,雙藤徹扇,丙戌罷引藤,丁亥并撤擁扇,惟背燈籠題銜。壬辰冬,仍聽乘輿藤扇如故。”參閱清史稿·與服志四、 清 福格 《聽雨叢談·傘扇制度》。
《漢語大詞典》:五京
(1).指 唐 代的中京 長安 、東京 洛陽 、西京 鳳翔 、南京 成都 、北京 太原 。舊唐書·地理志一:“﹝ 至德 二年﹞十二月,置 鳳翔府 ,號(hào)為西京,與 成都 、 京兆 、 河南 、 太原 為五京。”
(2).指 唐 時(shí) 渤海 的上京 龍泉府 、中京 顯德府 、東京 龍?jiān)?、南京 南海府 、西京 鴨淥府 。新唐書·渤海傳:“地有五京,十五府?!?br />(3).指 遼 的上京 臨潢府 、東京 遼陽府 、中京 大定府 、南京 析津府 、西京 大同府 。遼史·地理志一:“ 太宗 以 皇都 為上京,升 幽州 為南京,改 南京 為東京, 圣宗 城中京, 興宗 升 云州 為西京,於是五京備焉?!?br />(4).指 金 的上京 會(huì)寧府 、東京 遼陽府 、北京 大定府 、西京 大同府 、南京 開封府 。金史·地理志上:“﹝ 金 ﹞襲 遼 制,建五京,置十四總管府?!?/div>
《漢語大詞典》:班操
指 明 時(shí)衛(wèi)所軍隊(duì)輪班上京師操練的制度。明史·兵志二:“﹝ 萬歷 ﹞四十年,給事中 麻僖 請恤班操之苦?!?清 黃宗羲 明夷待訪錄·兵制一:“ 中都 、 大寧 、 山東 、 河南 附近衞所,輪班上操,春班以三月至八月還,秋班以九月至二月還,有月糧,有行糧,一人兼二人之食,是歲有二十餘萬不耕而食之軍矣。此又衞所之制破壞於班操者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