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適士(適士)
上士。古代官階之一。其地位次于下大夫,高于中士。一般由大宗世嫡者擔(dān)任。禮記·祭法:“適士二廟一壇?!?鄭玄 注:“適士,上士也?!?孫希旦 集解:“愚謂適士,謂大宗世適為士者也?!?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周禮·天官·序官》“宰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 清 孫詒讓 正義:“凡諸官上士,《王制》謂之元士,又謂之適士;中下士又謂之官師?!?清 夏炘 學(xué)禮管釋·釋祔:“禮,大夫三廟,適士二廟,三廟者上及曾祖,二廟者祖考而已?!币徽f,指諸侯所薦仕于天子之士和諸侯之士有功而王朝頒授爵命者。 宋 張載 《正蒙·王禘》:“適士,疑諸侯薦於天子之士及王朝爵命之通名?!?清 王夫之 張子正蒙注·王禘:“諸侯所薦仕於天子而受王命為士者,與諸侯之士有功而王命之者,皆曰適士。適士,對庶士之稱。”
《國語辭典》:下士  拼音:xià shì
1.淺俗的人?!独献印返谒囊徽拢骸赶率柯劦溃笮χ?。」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名實》:「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竊名?!?br />2.屈尊以下交賢士?!妒酚洝>砥咂?。魏公子傳》:「市人皆以嬴為小人,而以公子為長者能下士也?!埂都t樓夢》第一○回:「昨因馮大爺示知大人家第謙恭下士,又承呼喚,敢不奉命?!?br />3.軍銜。軍士的最后一級,在中士之下。
4.佛教用語。三士之一,指貪著世間快樂,對輪回還未生起自覺的人。
5.職官名。古代天子、諸侯皆設(shè)士,分上士、中士、下士三等,地位在大夫之下。秦以后仍沿用。《禮記。王制》:「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孟子。萬章下》:「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
《漢語大詞典》:養(yǎng)士(養(yǎng)士)
(1).謂設(shè)置上士、中士、下士之官。禮記·王制:“是故公家不畜刑人,大夫弗養(yǎng)士?!?br />(2).培養(yǎng)人才。漢書·賈山傳:“地之美者善養(yǎng)禾,君之美者善養(yǎng)士。” 唐 陸贄 《冬至大禮大赦制》:“將務(wù)選士之道,必精養(yǎng)士之方。” 明 王瓊 《雙溪雜記》:“ 洪武 初,天下學(xué)校養(yǎng)士,歲貢一人。”
(3).謂收羅、供養(yǎng)賢才。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幸蒙諸大夫之策,得返國修政,富民養(yǎng)士?!?五代 劉洞 《石城懷古》詩:“千里 長江 皆渡馬,十年養(yǎng)士得何人。” 清 吳偉業(yè) 《汴梁》詩:“此地 信陵 曾養(yǎng)士,只今誰解救王孫?!?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三編第一章第二節(jié):“ 孟嘗君 就是靠養(yǎng)士出名的?!?/div>
《國語辭典》:中士  拼音:zhōng shì
1.中等的人?!独献印返谒囊徽拢骸钢惺柯劦?,若存若亡?!?br />2.職官名。祿位在上士之下,下士之上?!睹献印Hf章下》:「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與庶人在官者同祿?!?br />3.現(xiàn)行軍士階級之一。位次高于下士,低于上士。
4.佛教用語。三士之一。指追求個人解脫的小乘人。
《國語辭典》:樂部(樂部)  拼音:yuè bù
職官名。北周置,職如周代的大司樂,分為上士、中士,為國家的音樂官府。唐代樂部分為立伎部與坐伎部,后廢。清代再設(shè)樂部,分為神樂及和聲二署。專司朝廷和宮內(nèi)音樂之供應(yīng)。
《漢語大詞典》:農(nóng)師(農(nóng)師)
(1). 周 代官名。即上士。國語·周語上:“乃命其旅曰:‘徇,農(nóng)師一之?!?韋昭 注:“農(nóng)師,上士也。”
(2).古代掌管農(nóng)事的官。史記·周本紀(jì):“ 帝堯 聞之,舉 棄 為農(nóng)師,天下得其利,有功。” 漢 王粲 《務(wù)本論》:“設(shè)農(nóng)師以監(jiān)之,置田畯以董之,黍稷茂,則喜而受賞,田不墾則怒而加罰。”宋史·食貨志上一:“ 太宗 太平興國 中,兩京、諸路許民共推練土地之宜,明樹藝之法者一人,縣補為農(nóng)師?!?/div>
《國語辭典》:列士  拼音:liè shì
1.周代上士、中士、下士的統(tǒng)稱。職在獻詩以勸諭天子。《管子。輕重己》:「秋至而禾熟,天子祀于太惢,西出其國,百三十八里而壇,服白而絻白,搢玉總,帶錫監(jiān),吹塤篪之風(fēng),鑿動金石之音,朝諸侯卿大夫列士,循于百姓,號曰祭月?!埂秶Z。周語上》:「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獻詩?!?br />2.有聲望的人?!盾髯?。大略》:「子贛、季路,故鄙人也。被文學(xué),服禮義,為天下列士。」
《漢語大詞典》:十號(十號)
(1).十種號令。管子·兵法:“定一至,行二要,縱三權(quán),施四教,發(fā)五機,設(shè)六行,論七數(shù),守八應(yīng),審九器,章十號,故能全勝大勝。”
(2).佛的十種名號。即:如來、應(yīng)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diào)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南朝 梁 沈約 《謝齊竟陵王示華嚴(yán)瓔珞啟》:“受三遠十號之尊崇,建四辨八聲之妙極?!?span id="k6htlif" class="book">《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jīng)講經(jīng)文》:“位超十地,果滿三祗,十號將圓,一生成道?!眳㈤?span id="wz0f1lx" class="book">《大智度論》卷四。
《國語辭典》:水兵  拼音:shuǐ bīng
舊稱熟習(xí)水戰(zhàn)的士兵?!端问?。卷一八七。兵志一》:「李綱請于沿江、淮、河帥府置水兵二軍,要郡別置水兵一軍?!埂对?。卷一五。世祖本紀(jì)十二》:「命烏馬兒將水兵,迎張文虎等糧船,又發(fā)兵攻其諸寨,破之?!?/div>
《漢語大詞典》:泰士
上古官名。即上士。主獄訟。逸周書·王會:“中臺之外,其右泰士,臺右彌士?!?盧文弨 集校引 王念孫 曰:“泰士,蓋上士。彌士即中士、下士?!?span id="qognp6f" class="book">《晏子春秋·諫上二三》:“公曰:‘何哉?吾為夫婦獄訟之不正乎?則泰士 子牛 存矣。’”
《國語辭典》:菩提道燈論(菩提道燈論)  拼音:pú tí dào dēng lùn
書名。阿底峽撰。闡述佛教修習(xí)次第,依上士、中士、下士之三士道循序漸進,著重在發(fā)菩提心、持戒、修觀,并強調(diào)顯教的修持,是修行密續(xù)的基礎(chǔ)。后有仲敦巴等人專弘其說,形成西藏佛教噶當(dāng)派的特色,對西藏佛教有廣大影響。
《國語辭典》:準(zhǔn)尉  拼音:zhǔn wèi
軍隊中的官職位階,居少尉之下,上士之上。
《漢語大詞典》:八十一元士
周 代官制,天子有八十一元士。元士即上士,位在大夫之下。《禮記·昏儀》:“天子立六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聽天下之外治?!?span id="ibhn1jr" class="book">《淮南子·泰族訓(xùn)》:“舉天下之高,以為三公。一國之高,以為九卿。一縣之高,以為二十七大夫。一鄉(xiāng)之高,以為八十一元士?!?/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