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孫僑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一一
孫僑,湖州(治今浙江湖州)人,自稱龔昱門下士。紹興初知昆山縣。

人物簡介

閨秀詞鈔·卷六
字月輝,嘉興人,司理守正孫女,曾楠室。有《劈蓮集》。
林下詞選
月輝,工詩賦,與歸素英輩為詞壇主持,共輯《名閨詩選》行世,二女蘭媛、蕙媛俱能文,子渭潢亦名下士。
槜李詩系·卷三十四
德貞,字月輝,嘉興文學孫曾楠室。少工詩賦,與歸素英輩為詞壇主持,共輯名閨詩選。二女蘭媛、蕙媛,俱能文。子渭璜,亦名下士。著有冰玉雪椒、避葉蕉夢諸稿。劈蓮詞,鼓吹所選,止悼亡一律。
《國語辭典》:謙恭下士(謙恭下士)  拼音:qiān gōng xià shì
謙虛有禮,尊重有才學的人。《舊唐書。卷六二。楊恭仁傳》:「恭仁性虛澹,必禮度自居,謙恭下士,未嘗忤物,時人方之石慶。」《紅樓夢》第一○回:「昨因馮大爺示知大人家第謙恭下士,又承呼喚,敢不違命。但毫無實學,倍增顏汗?!挂沧鳌钢t遜下士」。
《漢語大詞典》:謙躬下士(謙躬下士)
猶言謙恭下士。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四一章:“聽說 李闖王 謙躬下士,對讀書人十分尊重。”
《國語辭典》:求賢下士(求賢下士)  拼音:qiú xián xià shì
招求賢能,禮遇才士。明。陳汝元《金蓮記》第七出:「每勸圣上誠意正心,求賢下士,圣上為之改容。」《隋唐演義》第八二回:「乞陛下特恩,賜以冠帶,更使一朝臣往宣,乃見圣主求賢下士之至意?!挂沧鳌盖筚t用士」。
《漢語大詞典》:敬賢下士(敬賢下士)
尊敬賢者,屈身交接士人。舊時謂封建帝王或官員重視人才。漢書·谷永傳:“敬賢下士,樂善不倦。”亦作“ 敬賢禮士 ”。《三國演義》第四二回:“ 孫將軍 虎踞六郡,兵精糧足,又極敬賢禮士, 江 表英雄,多歸附之?!?/div>
《國語辭典》:禮賢下士(禮賢下士)  拼音:lǐ xián xià shì
有地位者能尊禮有才德的人,謙恭待士。《舊唐書。卷一三一。李勉傳》:「其在大官,禮賢下士,終始盡心?!埂都t樓夢》第三回:「且這賈政最喜的是讀書人,禮賢下士,拯溺救危,大有祖風?!挂沧鳌付Y賢好士」、「禮賢接士」、「禮士親賢」。
《國語辭典》:下士  拼音:xià shì
1.淺俗的人?!独献印返谒囊徽拢骸赶率柯劦?,大笑之?!贡饼R。顏之推《顏氏家訓。名實》:「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竊名?!?br />2.屈尊以下交賢士?!妒酚?。卷七七。魏公子傳》:「市人皆以嬴為小人,而以公子為長者能下士也?!埂都t樓夢》第一○回:「昨因馮大爺示知大人家第謙恭下士,又承呼喚,敢不奉命?!?br />3.軍銜。軍士的最后一級,在中士之下。
4.佛教用語。三士之一,指貪著世間快樂,對輪回還未生起自覺的人。
5.職官名。古代天子、諸侯皆設士,分上士、中士、下士三等,地位在大夫之下。秦以后仍沿用。《禮記。王制》:「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埂睹献?。萬章下》:「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div>
《漢語大詞典》:養(yǎng)士(養(yǎng)士)
(1).謂設置上士、中士、下士之官。禮記·王制:“是故公家不畜刑人,大夫弗養(yǎng)士?!?br />(2).培養(yǎng)人才。漢書·賈山傳:“地之美者善養(yǎng)禾,君之美者善養(yǎng)士?!?唐 陸贄 《冬至大禮大赦制》:“將務選士之道,必精養(yǎng)士之方?!?明 王瓊 《雙溪雜記》:“ 洪武 初,天下學校養(yǎng)士,歲貢一人?!?br />(3).謂收羅、供養(yǎng)賢才。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幸蒙諸大夫之策,得返國修政,富民養(yǎng)士?!?五代 劉洞 《石城懷古》詩:“千里 長江 皆渡馬,十年養(yǎng)士得何人。” 清 吳偉業(yè) 《汴梁》詩:“此地 信陵 曾養(yǎng)士,只今誰解救王孫?!?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三編第一章第二節(jié):“ 孟嘗君 就是靠養(yǎng)士出名的?!?/div>
《國語辭典》:中士  拼音:zhōng shì
1.中等的人?!独献印返谒囊徽拢骸钢惺柯劦?,若存若亡。」
2.職官名。祿位在上士之下,下士之上?!睹献印Hf章下》:「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與庶人在官者同祿。」
3.現(xiàn)行軍士階級之一。位次高于下士,低于上士。
4.佛教用語。三士之一。指追求個人解脫的小乘人。
《漢語大詞典》:帳兵(帳兵)
猶言帳下士卒,帳下親兵。 宋 文天祥 《〈指南錄〉自序》:“予辭尹,引帳兵二千人詣行在。”
《漢語大詞典》:官帥(官帥)
指中士、下士等眾官。帥,當作“師”。《文選·左思〈吳都賦〉》:“觀鷹隼,誡征夫,坐組甲,建祀姑,命官帥而擁鐸,將校獵乎 具區(qū) ?!?高步瀛 義疏:“帥,當作‘師’。《吳語》:行頭皆官師擁鐸拱稽。 韋 注曰:‘三君皆云,官師,大夫也。 昭 謂下言十行一嬖大夫,此一行宜為士。’”參見“ 官師 ”。
《國語辭典》:官師(官師)  拼音:guān shī
1.百官?!稌?jīng)。胤征》:「官師相規(guī),工執(zhí)藝事以諫?!?br />2.大夫?!秶Z。吳語》:「行頭皆官師,擁鐸拱稽,建肥胡,奉文犀之渠?!?/div>
《漢語大詞典》:雜裳(雜裳)
古代下士穿的前黑后黃的下衣。《儀禮·士冠禮》:“玄端、玄裳、黃裳、雜裳可也。” 鄭玄 注:“上士玄裳,中士黃裳,下士雜裳。雜裳者,前玄后黃?!?span id="947dsh9" class="book">《儀禮·特牲饋食禮》:“唯尸、祝、佐食,玄端、玄裳、黃裳、雜裳可也?!?鄭玄 注:“ 周 禮,士之齊服有玄端、素端。然則玄裳,上士也;黃裳,中士;雜裳,下士?!?/div>
分類:下士下衣
《國語辭典》:菩提道燈論(菩提道燈論)  拼音:pú tí dào dēng lùn
書名。阿底峽撰。闡述佛教修習次第,依上士、中士、下士之三士道循序漸進,著重在發(fā)菩提心、持戒、修觀,并強調顯教的修持,是修行密續(xù)的基礎。后有仲敦巴等人專弘其說,形成西藏佛教噶當派的特色,對西藏佛教有廣大影響。
《漢語大詞典》:彌士(彌士)
古指中士、下士。逸周書·王會:“中臺之外,其右泰士,臺右彌士。” 孔晁 注:“外臺謂臺之東西也。外臺右泰士右彌士,言尊王。泰、彌,相儀之士也。” 盧文弨 集校:“ 王 云泰士蓋上士,彌士蓋中士下士。 文弨 案,彌如彌孫之彌, 王 説是也?!眳⒁姟?中士 ”、“ 下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