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嬖大夫
官名,下大夫的別稱。左傳·昭公元年:“ 子晳 上大夫;女,嬖大夫,而弗下之,不尊貴也?!?楊伯峻 注:“ 晉 、 鄭 、 吳 皆謂下大夫?yàn)殒源蠓颉!?span id="uxkcj6l" class="book">《國(guó)語·吳語》:“十行一嬖大夫,建旌提鼓,挾經(jīng)秉枹。”
《國(guó)語辭典》:三乘  拼音:sān shèng
佛教用語。梵語tri-yāna的意譯。謂三種能使眾生獲得證悟,息滅煩惱的途徑。即從他人聽聞佛法而悟道的聲聞乘;自己觀察自然現(xiàn)象而悟道的獨(dú)覺乘,和以成佛為目標(biāo)的佛乘。獨(dú)覺乘也稱為「緣覺乘」、「辟支佛乘」,佛乘也稱為「大乘」、「菩薩乘」。《大乘莊嚴(yán)經(jīng)論》卷二:「善趣及三乘,大悲有三品?!埂段饔斡洝返诙兀骸该钛萑私蹋⑷f法全?!?/div>
《國(guó)語辭典》:上士  拼音:shàng shì
1.賢士?!独献印返谒囊徽拢骸干鲜柯劦?,勤而行之?!贡饼R。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名實(shí)》:「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竊名。」
2.古代官階。階位次于下大夫,高于中士。《周禮。天官。冢宰》:「宰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埂睹献?。萬章下》:「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也稱為「元士」。
3.現(xiàn)行士官軍階的最高級(jí),位在中士之上,少尉之下。
4.佛教用語。三士之一。指為了利益一切眾生而追求佛道的大乘修行人。
《漢語大詞典》:中大夫
(1).古代官名。 周 王室及諸侯各國(guó)卿以下有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荀子·大略:“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吉事尚尊,喪事尚親?!?span id="dgtb161" class="book">《韓非子·外儲(chǔ)說左下》:“ 晉國(guó) 之法,上大夫二輿二乘,中大夫二輿一乘,下大夫?qū)3恕!?br />(2). 漢 官名。備顧問應(yīng)對(duì)。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 文帝 由是奇 釋之 ,拜為中大夫?!?/div>
《國(guó)語辭典》:五大夫  拼音:wǔ dà fū
1.授賞有功者的爵位。戰(zhàn)國(guó)時(shí)楚魏始設(shè),秦漢因之,為二十等爵的第九級(jí)?!稇?zhàn)國(guó)策。楚策一》:「楚杜赫說楚王以取趙。王且予之五大夫,而令私行?!?jié)h。晁錯(cuò)論貴粟疏〉:「今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復(fù)一人耳?!?br />2.秦始皇封泰山后,返京途中遇大風(fēng)雨,在松樹下休息,因而封此松為五大夫。見《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jì)》。后借指松樹。也稱為「大夫松」。
3.越王句踐的五大夫。為舌庸、苦成、大夫種、范蠡、皋如。
4.戰(zhàn)國(guó)時(shí)魏的五大夫。為吳起、西門豹、北門可、樂羊、李克。
《漢語大詞典》:適士(適士)
上士。古代官階之一。其地位次于下大夫,高于中士。一般由大宗世嫡者擔(dān)任。禮記·祭法:“適士二廟一壇?!?鄭玄 注:“適士,上士也。” 孫希旦 集解:“愚謂適士,謂大宗世適為士者也?!?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周禮·天官·序官》“宰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 清 孫詒讓 正義:“凡諸官上士,《王制》謂之元士,又謂之適士;中下士又謂之官師?!?清 夏炘 學(xué)禮管釋·釋祔:“禮,大夫三廟,適士二廟,三廟者上及曾祖,二廟者祖考而已。”一說,指諸侯所薦仕于天子之士和諸侯之士有功而王朝頒授爵命者。 宋 張載 《正蒙·王禘》:“適士,疑諸侯薦於天子之士及王朝爵命之通名?!?清 王夫之 張子正蒙注·王禘:“諸侯所薦仕於天子而受王命為士者,與諸侯之士有功而王命之者,皆曰適士。適士,對(duì)庶士之稱?!?/div>
《國(guó)語辭典》:下大夫  拼音:xià dà fū
職官名。古時(shí)大夫分上、中、下三等,等級(jí)最低的稱為「下大夫」。《論語。鄉(xiāng)黨》:「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固?。韓愈爭(zhēng)臣論〉:「問其祿,則曰:『下大夫之秩也。』」
《漢語大詞典》:訚侃(誾侃)
論語·鄉(xiāng)黨:“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何晏 集解引 孔安國(guó) 曰:“侃侃,和樂之貌;誾誾,中正之貌。”后以“誾侃”謂言論和悅而中正。 明 鄒元標(biāo) 《梁夫山傳》:“但資稟剛直,言論誾侃?!?/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