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四肢  拼音:sì zhī
人體兩手兩足的總稱。《孟子。盡心下》:「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一折:「血模糊污了一身,軟答剌冷了四肢?!?/div>
《漢語大詞典》:腳氣(腳氣)
(1).由缺乏維生素B1的病癥?;颊哂邢轮∪馓弁绰槟尽⑺[或心跳氣喘等癥狀。 漢 張仲景 金匱要略·中風歷節(jié):“烏頭湯方,治腳氣疼痛不可屈伸。” 唐 柳宗元 《答韋中立論師道書》:“僕自謫過以來,益少志慮,居南中九年,增腳氣病?!?span id="el1molx" class="book">《水滸傳》第六回:“小人近日有些腳氣的癥候,十分走不的多路?!?陶行知 《教學做合一下之教科書》:“它是 上海 上等白米,吃了叫人害腳氣病,寸步難行。”
(2).腳癬的俗稱。參見“ 腳癬 ”。
《國語辭典》:腳癬(腳癬)  拼音:jiǎo xiǎn
病名。一種由皮癬菌感染足部所形成的皮膚病。癥狀是起水泡、奇癢、抓破后流黃水,嚴重時會導致潰瀾。腳趾之間為好發(fā)部位,也稱為「足癬」、「香港腳」。
《漢語大詞典》:蹈水
踩水。人在水中,用下肢劃水前進。莊子·達生:“請問蹈水有道乎?” 成玄英 疏:“汝能履深水,頗有道術不乎?” 宋 邵雍 《〈伊川擊壤集〉序》:“就如人能蹈水,非水能蹈人也?!?/div>
《漢語大詞典》:髀髖(髀髖)
(1).大腿和臀部。借指下肢。語本漢書·賈誼傳:“至於髖髀之所,非斤則斧?!?清 陳文述 《哀凍死者》詩:“赤足露肩髆,瘦骨支髀髖。”
(2).謂解剖、肢解。 唐 柳宗元 《天對》:“奮力屠國,以髀髖厥 商 。”
《漢語大詞典》:坐痹(坐痺)
下肢麻痹癥。 唐 杜甫 《遣悶奉呈嚴公二十韻》:“老妻憂坐痺,幼女問頭風?!?/div>
《國語辭典》:大腿  拼音:dà tuǐ
為下肢的一部分,在臀與膝蓋之間。
《國語辭典》:骨盤(骨盤)  拼音:gǔ pán
位于人體軀干部下端,為連結下肢于脊柱的連接部分。由腸骨、坐骨、恥骨等三對骨構成的左右髖骨,于其脊柱側與薦骨相接,形成盤狀,故稱為「骨盤」。
《國語辭典》:足部  拼音:zú bù
人體下肢踝骨以下的部分。如:「糖尿病患者若足部有病變,應提早就醫(yī)治療?!?/div>
《國語辭典》:義肢(義肢)  拼音:yì zhī
一種人工肢體。裝置于截肢病人的殘肢上,以改善功能,或增加美觀。如義手、義足。
《國語辭典》:痿不忘起  拼音:wěi bù wàng qǐ
下肢萎縮麻木的人仍想站起來走路。比喻意志堅強,卻無從實現(xiàn)愿望。語本《史記。卷九三。韓信傳》:「仆之思歸,如痿人不忘起,盲者不忘視也,勢不可耳?!?/div>
《漢語大詞典》:痿躄
下肢萎弱不能行。《素問·痿論》:“故肺熱葉焦,則皮毛虛弱急薄,著則生痿躄也。” 王冰 注:“躄謂攣躄,足不得伸以行也?!?span id="1lzgd6u" class="book">《呂氏春秋·重己》“多陽則痿” 漢 高誘 注:“痿躄,不能行也。” 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主治上·痿:“治痿躄,強陰?!?span id="dpdbov7" class="book">《醫(yī)宗金鑒·雜病心法要訣·痿病總括》:“五痿皆因肺熱生,陽明無病不能成,肺熱葉焦皮毛瘁,發(fā)為痿躄不能行?!?/div>
分類:下肢萎弱
《漢語大詞典》:膝關節(jié)
人類下肢中部的屈戌關節(jié),這是股骨、脛骨和臏骨之間的活動聯(lián)接
四足脊椎動物后肢的相應關節(jié),由上面的大腿骨和脛骨或由脛骨和下面的腓骨組成
《漢語大詞典》:下痿
中醫(yī)指下肢癱瘓。
《國語辭典》:小腿  拼音:xiǎo tuǐ
人體下肢的一部分,上接大腿,下接連足部。
《國語辭典》:靜脈曲張(靜脈曲張)  拼音:jìng mài qū zhāng
指的是不正常擴張的靜脈,類型包括:下肢靜脈曲張、胃腸道靜脈曲張、精索靜脈曲張等。下肢靜脈曲張多因長期久站或其他因素如:懷孕、遺傳等,導致靜脈血液回流受阻無法順利送往心臟,血液淤積于腿部靜脈,使壓力增加,靜脈瓣膜承受更大的破壞,產生不適現(xiàn)象。同時因靜脈壓力增加讓淺部靜脈擴張、扭曲變形,形成青青紫紫、彎彎曲曲的血管??纱椥砸m預防,病癥嚴重者須開刀切除。也稱為「靜脈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