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人或動物沒有腳。
《荀子·勸學(xué)》:“螣蛇無足而飛?!?span id="hpvtbcc" class="book">《
晉書·魯褒傳》:“無翼而飛,無足而走?!?宋
洪邁 《夷堅(jiān)丙志·無足婦人》:“時燈火尚存,自隙窺覘,乃無足婦人,負(fù)兩肉翼。”
(2).指物體沒有下部腿狀的支撐物。“維錡及釜” 毛 傳:“有足曰錡,無足曰釜。” 唐 劉師服 侯喜
《石鼎聯(lián)句》:“或訝短尾銚,又似無足鐺?!?br />(3).不值得。 宋
蘇軾 :“此理之常,無足怪者?!?魯迅
《墳·論照相之類》:“目驗(yàn)尚且如此胡涂,則 S城 人之將眼睛理想化為小鯽魚,實(shí)也‘無足深怪’了?!眳⒁姟?無足道 ”。
(4).不知足,不滿足。
《東觀漢記·杜林傳》:“玉食狃猱之意,徼幸之望,曼延無足?!?span id="nc13qh8" class="book">《
晉書·宣帝紀(jì)》:“人苦無足,既得 隴 右,復(fù)欲得 蜀 !”
(5).不夠,配不上。 宋
洪邁 《夷堅(jiān)丙志·聶從政》:“我?guī)兹牍礤h,賴君復(fù)生,顧世間物無足以報(bào)德?!?/div>
《國語辭典》:回腸(回腸) 拼音:huí cháng
1.形容內(nèi)心焦慮,好似腸子在回轉(zhuǎn)糾結(jié)。唐。
杜甫 〈〉:「吊影夔州僻,回腸杜曲煎。」《董西廂》卷六:「爭奈按不下九曲回腸,合不定一雙業(yè)眼?!?br />2.小腸的一部分。上連空腸,下接大腸及盲腸。也作「回腸」。
《國語辭典》:回腸(迴腸) 拼音:huí cháng
小腸的末段。上接空腸,下連大腸的部分。也作「回腸」。
《國語辭典》:回腸蕩氣(回腸蕩氣) 拼音:huí cháng dàng qì
形容音樂或文辭生動感人。清。
龔自珍 :「回腸蕩氣感精靈,座客蒼涼酒半醒。」也作「回腸蕩氣」。
《國語辭典》:回腸蕩氣(迴腸蕩氣) 拼音:huí cháng dàng qì
形容音樂或文辭感人至深。如:「她的歌聲繞梁三日,令人回腸蕩氣?!挂沧鳌甘帤饣啬c」、「回腸蕩氣」、「回腸傷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