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不見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眼不能(參見:者有四種。見四不見)
不見舉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三舉之一。比丘犯罪而云不犯,謂之不見。不見舉者,舉治不(參見:也。見三舉)
【佛學(xué)常見辭匯】
比丘犯了罪卻說不犯,叫做不見,舉治這種不見的過失,叫做不見舉。三舉之一。
四不見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一魚不見水,魚以水為居宅,游泳水中,無所障礙,故曰魚不見水。二人不見風(fēng),風(fēng)者但有聲響可聞,而形相不可見,故曰人不見風(fēng)。三迷不見性,靈明覺知之性,人人本具,但為煩惱無明所障覆,而不了知,故曰迷不見性。四悟不見空,學(xué)人既覺了靈知之性,本來空寂,而此空性亦不可得,故曰悟不見空。見圓覺經(jīng)鈔。
【三藏法數(shù)】
(出圓覺經(jīng)鈔)
〔一、魚不見水〕,謂魚以水為窟宅,游泳水中,悉無所障,故云魚不見水。
〔二、人不見風(fēng)〕,謂風(fēng)發(fā)于萬竅,但有聲響可聞,而無形相可見,故云人不見風(fēng)。
〔三、迷不見性〕,謂靈明覺知之性,人人本具,但為煩惱無明覆障,迷而不了,故云迷不見性。
〔四、悟不見空〕,謂修行之人,既能覺了靈知之性,本來空寂,而此空性,亦不可得,故云悟不見空。
伸手不見五指
【俗語佛源】
出于《續(xù)燈錄》卷七:「伸手不見掌。」這句禪語的意思大致是:悟道的人見一切實(shí)物,不加以主觀的虛妄分別與憎愛,因?yàn)橐磺惺挛镌诒举|(zhì)上是平等不二的。正如禪家常說的:「了了見,無所見;無所見,了了見。」此俗語形容沒有星星和月亮的漆黑一片的天色。如丁玲《糧秣主任》:「有一天夜里,天很冷,黑得伸手不見五指。」(李明權(quán))
眼不見殺
【三藏法數(shù)】
謂自眼不見是生物,是人不為我故殺,是名不見殺。
不見言不見
【三藏法數(shù)】
謂眼識所受,眼識所了,則可言見;若實(shí)眼識未受未了,則不可言見。是名不見言不見。
魚不見水
【三藏法數(shù)】
謂魚以水為窟宅,游泳水中,悉無所障,故云魚不見水。
人不見風(fēng)
【三藏法數(shù)】
謂風(fēng)發(fā)于萬竅,但有聲響可聞,而無形相可見,故云人不見風(fēng)。
迷不見性
【三藏法數(shù)】
謂靈明覺知之性,人人本具,但為煩惱無明覆障,迷而不了,故云迷不見性。
悟不見空
【三藏法數(shù)】
謂修行之人,既能覺了靈知之性,本來空寂,而此空性,亦不可得,故云悟不見空。
不見殺
【三藏法數(shù)】
謂眼不曾見殺者,是為凈肉。
【三藏法數(shù)】
謂眼自不曾見其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