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不及  拼音:bù jí
1.比不上?!段倪x。班彪。王命論》:「見善如不及,用人如由己。」《文選。班固。典引》:「臣固才朽,不及前人?!挂沧鳌覆蝗纭埂ⅰ覆蝗簟?。
2.時間上做不到?!段倪x。揚雄。羽獵賦》:「鳥不及飛,獸不得過?!埂段倪x。曹丕。與吳質書》:「后生可畏,來者難誣,然恐吾與足下不及見也?!?br />3.不足、不滿。《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侍衛(wèi)之士不及五百人?!?/div>
《國語辭典》:魚水(魚水)  拼音:yú shuǐ
1.桓公使管仲求??戚,??戚回應他:「浩浩乎」。管仲從侍婢所引詩「浩浩者水,育育者魚,未有室家,而安招我居」,得知??戚因未有家室而不愿受召。典出《管子。小問》。后比喻夫婦。如:「魚水和諧」。
2.劉備曾謂得孔明有如魚得水。典出《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后比喻君臣相得。唐。李白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贈長安崔少府叔封昆季〉詩:「魚水三顧合,風云四海生?!?/div>
《國語辭典》:一丁  拼音:yī dīng
1.一個成年男子?!端螘?。卷六。孝武帝本紀》:「夏五月辛酉,制荊、徐、兗、豫、雍、青、冀七州統(tǒng)內,家有馬一匹者,蠲復一丁。」唐。白居易新樂府。新豐折臂翁〉:「戶有三丁點一丁,點得驅將何處去?!?br />2.一個的??誤。《舊唐書。卷一二九。張延賞傳》:「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div>
《漢語大詞典》:不識?。ú蛔R?。?/div>
不識一個字。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四:“彼所重 王劇 、 王勔 、 蘇味道 者,一以鉤黨取族,一以摸稜貶竄,區(qū)區(qū)相位,何益人毛髮事,千古肉食不識丁人,舉為談柄,良可笑也?!?清 道霈 《重刊〈壇經〉緣起》:“ 六祖 以不識丁傳衣,其道遂大震於中國?!痹敗?不識一丁 ”。
分類:不識
《國語辭典》:不識一?。ú蛔R一丁)  拼音:bù shì yī dīng
丁,比喻極易認識的字。語本《舊唐書。卷一二九。張延賞傳》:「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剐稳萑瞬蛔R字或毫無學問?!队讓W瓊林。卷三。人事類》:「村夫不識一丁,愚者豈無一得?」也作「目不識丁」、「目不識字」、「一丁不識」、「未識一丁」。
《國語辭典》:文盲  拼音:wén máng
不識文字的人。
《漢語大詞典》:無丁字(無丁字)
謂不識一個字。 宋 楊萬里 《初秋戲作山居雜興》詩之三:“莫羞空腹無丁字,且免秋陽曬殺人?!眳⒁姟?一丁 ”、“ 目不識丁 ”。
分類:不識
《國語辭典》:睜眼瞎子(睜眼瞎子)  拼音:zhēng yǎn xiā zi
1.比喻不識字的文盲。含貶義?!都t樓夢》第三回:「讀的是什么書,不過是認得兩個字,不是睜眼瞎子就罷了?!?br />2.形容人糊涂、不細心。如:「東西明明就在眼前,卻找了大半天,我簡直是個睜眼瞎子?!?/div>
《漢語大詞典》:脫盲
指不識字的人經學習后脫離文盲狀態(tài)。
《國語辭典》:目不識字(目不識字)  拼音:mù bù shì zì
比喻人不識字或毫無學問。參見「不識一丁」條。明。顧炎武〈與友人論門人書〉:「矧納貰之例行,而目不識字者可為郡邑博士。」
《國語辭典》:紇字不識(紇字不識)  拼音:hé zì bù shì
臧武仲名紇,有唐人誤讀為核,蕭穎士因譏其不識紇字。見《通俗編。文學》引《懶真子》。后用來嘲諷人不識字。如:「他根本是紇字不識,還硬要裝懂?!?/div>
《國語辭典》:不認得字的(不認得字的)  拼音:bù rèn de zì de
不識字?!?a target='_blank'>紅樓夢》第四二回:「后來大人知道了,打的打,罵的罵,燒的燒,才丟開了。所以咱們女孩兒家,不認得字的倒好?!?/div>
分類:不識識字
《國語辭典》:瞪著麒麟說是馬(瞪著麒麟說是馬)  拼音:dèng zhe qí lín shuō shì mǎ
(歇后語)不識貨。誤認祥瑞珍獸的麒麟為馬,表示不辨貨色。如:「像你這樣瞪著麒麟說是馬,實在太沒眼光了。」
《國語辭典》:眼內無珠(眼內無珠)  拼音:yǎn nèi wú zhū
比喻不識貨、不辨好壞。《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妾櫝中有玉,恨郎眼內無珠?!?/div>
《國語辭典》:未識一?。ㄎ醋R一?。 ?span id="knp1cem" class='label'>拼音:wèi shì yī dīng
形容人不識字或毫無學問。參見「不識一丁」條?!睹魇?。卷一八○。王瑞傳》:「文職有未識一丁,武階亦未挾一矢?!?/div>
《國語辭典》:沒高下(沒高下)  拼音:méi gāo xià
無禮、不識尊卑。元。白樸《梧桐雨》第三折:「高力士與陳玄禮休沒高下,豈可教妃子受刑罰?!?/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