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掩耳  拼音:yǎn ěr
捂著耳朵,表示不愿聽聞。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有識傍觀,猶卻掩耳,況當之者乎?」
《漢語大詞典》:瘖聾(瘖聾)
(1).啞和聾。《淮南子·泰族訓》:“瘖者不言,聾者不聞,既瘖且聾,人道不通。故有瘖聾之病者,雖破家求醫(yī)不顧其費。”
(2).喻對事物不聞不問,閉目塞聽。后漢書·儒林傳上·尹敏:“ 永平 五年,詔書捕男子 周慮 。 慮 素有名稱,而善於 敏 , 敏 坐繫免官。及出,嘆曰:‘瘖聾之徒,真世之有道者也,何謂察察而遇斯患乎?’” 宋 梅堯臣 《前以詩答韓三子華后得其簡因敘下情》:“偶爾道瘖聾,多疑已竊指?!?/div>
分類:不聞不問
《國語辭典》:裝聾作?。ㄑb聾作?。 ?span id="4098ijh" class='label'>拼音:zhuāng lóng zuò yǎ
故意不聞不問,假裝不知道?!缎咽篮阊浴>硪黄?。張孝基陳留認舅》:「那先生一來見他不像個讀書之人,二來見他老官兒也不像認真要兒讀書的,三來又貪著些小利,總然有些知覺,也裝聾作啞,只當不知,不去拘管他。」《醒世姻緣傳》第七三回:「人勢眾大,只好裝聾作啞,你敢向那一個說話?」也作「裝聾裝啞」。
《漢語大詞典》:妝聾作?。ɑ捗@作啞)
不聞不問,假裝糊涂。 元 馬致遠 《青衫淚》第四折:“則這 白侍郎 正是我生死的冤家。從頭認,都不差,可怎生粧聾作啞。”
《漢語大詞典》:推聾妝?。ㄍ泼@妝?。?/div>
謂裝作不聞不問,什么都不知道。《水滸傳》第四九回:“伯伯,你不要推聾妝啞?!?明楊珽《龍膏記·羅織》:“ 張無頗 ,你不要推聾妝啞,這是丞相書中言語。”亦作“ 推聾作啞 ”。 明 梅鼎祚 《昆侖奴》第二折:“他説著英雄話,你怎的喬禁架,使不得推聾作啞?!?/div>
《漢語大詞典》:袖手充耳
謂不聞不問。 清 夏燮 中西紀事·江上議款:“中有從旁解紛者,既不能誓師討賊,視其力之所能為,則當袖手充耳,姑聽命于發(fā)蹤指示之人?!?/div>
分類:不聞不問
《國語辭典》:詐啞佯聾(詐啞佯聾)  拼音:zhà yǎ yáng lóng
即「裝聾作啞」。故意不聞不問,裝作什么都不知道而置身事外?!度阂纛愡x。官腔類。卷一一。雙忠記。睢陽陷守》:「身在伍倫中,怎做得詐啞佯聾,為官食祿,直須盡職輸忠?!?/div>
《國語辭典》:丙吉問牛(丙吉問牛)  拼音:bǐng jí wèn niú
漢丞相丙吉出游時,遇到路人相毆,不聞不問,卻非常關心經過的牛只為何喘息不停。典出《漢書。卷七四。丙吉傳》。后以丙吉問牛稱譽官吏關心民間疾苦或借指居丞相之要職。唐。邵謁〈論政〉詩:「賢哉三握發(fā),為有天下憂,孫弘不開閣,丙吉寧問牛。」亦有借以反諷官吏本末倒置,問牛不問人。
《國語辭典》:閉明塞聰(閉明塞聰)  拼音:bì míng sè cōng
閉上眼睛,塞住耳朵。比喻不看不聞,不與外界有所接觸。漢。王充《論衡。自紀》:「養(yǎng)氣自守,適食則酒,閉明塞聰,愛精自保?!?/div>
《國語辭典》:蔽聰塞明(蔽聰塞明)  拼音:bì cōng sè míng
蒙住耳目。比喻對外界事物不予聞問。如:「人活著,有些時候不妨蔽聰塞明,麻木一些?!?/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