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一大三千世界
【佛學大辭典】
(術語)一世界之中央,有須彌山,此四方之大海中有四大洲,此大海之外,以鐵圍山圍繞之,如是謂之一小世界。合一千一小世界,謂之小千世界,合一千小千世界,謂之中千世界,合一千中千世界,謂之大千世界。夫以一小世界為單位數(shù),則一大千世界之數(shù)為一○○○○○○○○○也。其成立及破壞,無不相同。又為一佛所領之土。俱舍論十一曰:「千四大洲,乃至梵世,如是總說,為一小千;千倍小千,名一中千界;千中千界,總名一大千;如是大千,同成同壞?!挂淮笄澜缰泻行∏е星Т笄N之千,故一大三千世界,謂之三千大千世界。
一切世間
【佛學大辭典】
(術語)總稱穢土之語。阿彌陀經(jīng)曰:「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br />【佛學常見辭匯】
一切的世間,是一切穢土的總稱。
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佛學大辭典】
(雜語)此言甚深微妙之法,為一切世間眾生之難信受者。法華經(jīng)序品曰:「咸得聞知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拱浲咏?jīng)曰:「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div>
一切世尊最尊特身
【佛學大辭典】
(術語)稱毗盧遮那如來。大日經(jīng)五曰:「其中如來一切世尊最尊特身?!?/div>
一佛世界
【佛學大辭典】
(術語)謂一佛所化之世界也。又曰一佛土或一佛國土。中阿含經(jīng)十七,謂二佛無同時出現(xiàn)者,恰如轉輪圣王,一四天下同時無二人云。此為一佛教化,普及須彌四洲,更不須馀佛出世之意,即一佛所化之世界為一四天下之說也。然智度論五十曰:明五重世界,謂三千大千世界為一世界,數(shù)之至恒沙,謂之一佛世界,復數(shù)之至恒沙,謂之一佛世界海,復數(shù)之至恒沙,謂之一佛世界種,復至其數(shù)無量,謂之一佛世界云。此論文,第二重與第五重,雖同為一佛世界,而五教章卷下,取華嚴之意,改第二重為世界性,第五重為一佛世界,此為終教所談一佛所化之范圍也。
【佛學常見辭匯】
一佛所教化的世界。與一佛土同義。
一唾消世界火
【佛學大辭典】
(譬喻)佛藏經(jīng)上曰:「無明相中,假名相說,皆是如來不思議力。譬如有人嚼須彌山,飛行虛空,石筏渡海,負四天下及須彌山,蚊腳為梯,登至梵宮,劫盡燒時,一唾劫火即滅,一吹世界即成,以藕絲懸須彌山,手接四天下雨?!怪褂^五下曰:「劫火起時,菩薩一唾火即滅?!剐造`集一曰:「一唾能銷百界火,一朝能滅萬人愁。」
二世
【佛學大辭典】
(術語)今生與未來也。如二世之悉地,二世之安樂等。法華經(jīng)藥草喻品曰:「現(xiàn)世安穩(wěn),后生善所?!?br />【佛學常見辭匯】
今世和來世。
二世間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有為法之過現(xiàn)未遷流曰世,事事物物間隔曰間。大別有二種:一、有情世間,五蘊假和合而有情識,以為鬼畜人天等之差別者。二、器世間,四大積聚而為山河大地國土家屋等之別,以容受有情者。蓋有情世間為有情之正報,而器世間為有情之依報也。見俱舍論世間品。
【佛學常見辭匯】
有情世間和器世間。有情世間即眾生由惑造業(yè)所感的生死存亡的色身,也就是有情的正報;器世間即眾生所依靠的宇宙國土,也就是有情的依報。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對于一切世間,有以有情無情二種,分為二世間者。謂有為法之過現(xiàn)未遷流,而其事事物物間隔之世間,大別有二:
一、有情世間 由五蘊假和合,有情識以差別鬼畜人天等者。
二、器世間 由四大積聚,為山河大地國土家屋等之別,以容受有情者。
即有情世間,為有情之正報,器世間為有情之依報是也。
【三藏法數(shù)】
(出翻釋名義)
世即隔別之義,間即間差之義,故名世間。
〔一、眾生世間〕,謂一切有情眾生,皆假五陰和合眾共而生,名為眾生;又復各各差別不同,故名眾生世間。(五陰者,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也。)
〔二、器世間〕,謂一切無情世界,皆假山河大地而成,有側有仰,名之為器,又復各各差別不同,故名器世間。
二世尊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釋迦如來與多寶如來,是多寶塔中之二佛也。
二種世間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眾生世間,與器世間也。
【佛學常見辭匯】
有情世間和器世間。有情世間就是眾生;器世間就是國土。
八世風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八風也。
【佛學常見辭匯】
即八風。
九世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過現(xiàn)未三世,各具三世,合成九世。
【佛學常見辭匯】
過去現(xiàn)在未來各有三世,合稱為九世。
九世間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十界之中,除去佛界他之九界也。此九界皆為迷妄之境,故名為世間。(參見:十界)
【佛學常見辭匯】
在十法界中除去佛界,就是九世間,因為這九界都是迷的境界,所以叫做世間。
十界
【佛學大辭典】
(界名)十法界之略。(參見:法界)
【佛學常見辭匯】
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佛。前六是六凡,后四是四圣。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前言世間,說有六凡。茲合世出世間,則為十界。然凡圣本來是一,但因迷悟不同,而差別于是迥殊。迷有輕重,悟亦有淺深,因是迷悟之中,亦復高下大異,此所以有十界之分也。
九種世間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參見:九世間)
十一面觀世音神咒經(jīng)
【佛學大辭典】
(經(jīng)名)一卷,宇文周耶舍崛多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