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96,分27頁顯示  上一頁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鹿蹄
雁蕩山
三越
梅花塢
湄洲
渦河
琵琶亭
雪臺
沂河
佛貍祠
穾奧
寶帶橋
大邱
應(yīng)玚
南劇
《漢語大詞典》:鹿蹄
(1).鹿腿。《東周列國志》第二六回:“見一大漢,濃眉環(huán)眼,方面長身,背負(fù)鹿蹄二隻?!?br />(2).草名。 明 李時(shí)珍本草綱目·草五·鹿蹄草:“鹿蹄象葉形。能合金瘡,故名試劍草。又山慈姑亦名鹿蹄,與此不同?!?br />(3).山名。在今 河南省 宜陽縣 東南,一名 非山 。山海經(jīng)·中山經(jīng):“ 釐山 之首,曰 鹿蹄之山 ,其上多玉,其下多金。 甘水 出焉,而北流注于 洛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jì)要·河南三·宜陽縣》:“ 鹿蹄山 ,縣東南五十里,一名 縱山 ,或謂之 非山 , 唐 龍翔 元年畋于 非山 是也, 甘水 出焉?!?/div>
《國語辭典》:雁蕩山(雁蕩山)  拼音:yàn dàng shān
山名。位于浙江省溫州市轄樂清市縣北,盤曲數(shù)百里,風(fēng)景甚佳,絕頂有湖,因雁春歸過宿其中而得名。
《漢語大詞典》:三越
指 吳越 、 閩越 、 南越 。約當(dāng)今東南沿海地區(qū)。 晉 阮籍 《為鄭沖勸晉王箋》:“威加 南海 ,名懾 三越 ?!?/div>
《漢語大詞典》:梅花塢(梅花塢)
地名。在 江蘇省 宜興縣 東南三十里。以盛植梅花著名。 唐 陸希聲 有《梅花塢》詩。
《國語辭典》:湄洲  拼音:méi zhōu
地名:(1)在福建省莆田縣東南海中。居民以漁耕為生,島上的天后宮已有一千年的歷史,是著名的媽祖廟。(2)在湖南省漢壽縣西。突起于沅水中,因形狀如眉,故稱為「湄洲」。
《國語辭典》:渦河(渦河)  拼音:guō hé
河川名。位于河南省,源出通許縣東南,上源稱為「青岡河」。南流經(jīng)杞縣、太康為「渦河」;東南流經(jīng)安徽省蒙城、懷遠(yuǎn)縣注入淮河。
《漢語大詞典》:琵琶亭
亭名。在 江西省 九江市 西, 長江 東南岸。 唐 白居易 任 江州 司馬時(shí),送客 湓浦口 ,夜聞鄰舟琵琶聲,作《琵琶行》,后人因以名亭。 宋 辛棄疾 《玉樓春·有自九江以石中作觀音像持送者因以詞賦之》詞:“ 琵琶亭 畔多芳草,時(shí)對 香爐峯 一笑。” 清 趙翼 《守風(fēng)遣悶》詩:“ 琵琶亭 畔雨如絲,津吏攔江一纜維?!?/div>
《漢語大詞典》:雪臺(雪臺)
古臺名。故址在今 河南 開封 東南。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三:“吾 梁 吹臺 在城南,是 師曠 作樂處, 梁孝王 改為 繁臺 , 班 史稱 吹臺 為 平臺 , 謝惠連 於此作《雪賦》,又名 雪臺 ?!?/div>
《國語辭典》:沂河  拼音:yí hé
河川名:(1)源出山東省蒙陰縣雕崖山,東南流入江蘇省邳縣,注于運(yùn)河。也稱為「大沂河」。(2)源出山東省沂水縣,入于大沂河。也稱為「小沂河」、「小沂水」。(3)源出山東省滕縣,東流入費(fèi)縣,再東南流入于大沂河。也稱為「小沂河」。(4)源出山東省鄒縣,西流經(jīng)曲阜縣合洙水,入于泗水。也稱為「西沂河」。
《漢語大詞典》:佛貍祠
古祠名。遺址在今 江蘇 六合縣 東南的 瓜步山 上。 北魏 太武帝 (字 佛貍 )于 宋 元嘉 二十七年擊敗 王玄謨 的軍隊(duì)以后,在山上建立行宮。即后來的“佛貍祠”。見《魏書·世祖紀(jì)下》、 宋 陸游 《入蜀記》卷二。 宋 辛棄疾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可堪回首, 佛貍祠 下,一片神鴉社鼓。” 宋 岳珂 桯史·稼軒論詞引此詞, 佛貍 作“ 佛貍 ”。
《國語辭典》:佛貍(佛貍)  拼音:bì lí
北魏太武帝的小名,今揚(yáng)州有佛貍祠。宋。辛棄疾 永遇樂。千古江山詞:「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姑鳌莻I(yè)〈滿江紅。沽酒南徐〉詞:「記當(dāng)年阿童東下,佛貍深入。」
《國語辭典》:穾奧(穾奧)  拼音:yǎo ào
穾,室之東南角。奧,室之西南角。穾奧泛指隱暗的地方?!稘h書。卷一○○。敘傳上》:「守穾奧之熒燭,未卬天庭而睹白日也?!固?。杜甫察與二子有故遠(yuǎn)喜遷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韻〉:「文章開穾奧,遷擢潤朝廷。」
《國語辭典》:寶帶橋(寶帶橋)  拼音:bǎo dài qiáo
位于江蘇省吳縣東南,跨澹臺湖口,長一千二百尺,為該處名勝之一。如:「寶帶橋橋孔之多,結(jié)構(gòu)之精巧,為中外建橋史上所罕見?!挂卜Q為「長橋」。
《國語辭典》:大邱  拼音:dà qiū
城市名。位于韓國東南部,洛東江中游??壗z業(yè)很盛,為南韓農(nóng)業(yè)及鐵路中心。
《國語辭典》:應(yīng)玚(應(yīng)玚)  拼音:yìng yáng
人名。(西元?~217)字德璉,三國魏汝南(今河南省汝南縣東南)人。有文才學(xué)識,曹操曾召為丞相掾?qū)佟榻ò财咦又弧?/div>
《國語辭典》:南?。蟿。 ?span id="swyaxqn" class='label'>拼音:nán jù
一種流行于湖北恩施、湖南西北與四川東南地區(qū)的劇種。原名南戲,起源于荊河漢劇,有舞臺演出與圍鼓班子(坐唱)兩種形式。屬皮黃系統(tǒng),唱法與漢劇相似。但小生不用尖嗓,花臉不用邊音。唱腔依行當(dāng)分生、旦、凈、末、丑等類。以南路(二黃)、北路(西皮)、上路(川梆子)為主。常演劇目有搬金牌、琵琶記、白兔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