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96,分27頁顯示  上一頁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瑯邪臺
洺河
蘇舜欽
瑯邪山
岐山縣
晉江縣
禹王臺
飛歌
單縣
睢河
敦物
白頭山
拗項橋
東土山
赤堇山
《漢語大詞典》:瑯邪臺(瑯邪臺)
亦作“ 瑯琊臺 ”。
(1).臺名。 越王 勾踐 觀臺,在 瑯邪 故城東南十里。史記·秦始皇本紀:“乃徙黔首三萬戶 瑯邪臺 下。” 張守節(jié) 正義:“《括地志》云:‘ 密州 諸城縣 東南百七十里有 瑯邪臺 , 越王 句踐 觀臺也。臺西北十里有 瑯邪 故城?!?span id="60dv6x1" class="book">《吳越春秋》云:‘ 越王 句踐 二十五年,徙都 瑯邪 ,立觀臺以望 東海 ……’即 句踐 起臺處。” 南朝 齊 謝朓 《和王著作八公山》詩:“東限 瑯邪臺 ,西距 孟諸 陸?!?br />(2).臺名。在 山東 瑯玡山 上。 秦始皇 筑層臺刻石紀功處。現(xiàn)原臺已廢圮,遺址如小山丘,地臨黃海,氣象恢宏。史記·秦始皇本紀:“作 瑯邪臺 ,立石刻,頌 秦 德?!?張守節(jié) 正義引《括地志》:“ 瑯邪山 在 密州 諸城縣 東南百四十里。 始皇 立層臺於山上,謂之 瑯邪臺 ,孤立眾山之上?!?唐 李白 《古風》之三:“ 秦王 掃六合,虎視何雄哉……銘功 會稽嶺 ,騁望 瑯琊臺 。”
(3).指 秦 “瑯邪臺刻石”。 費硯 《撫印宗派絕句》之三:“ 完白山人 書 秦 碑,刓印直是 瑯琊臺 ?!?/div>
《國語辭典》:洺河  拼音:míng hé
河川名。源出山西省遼縣太行山,東南流經(jīng)河南武安縣,再東流至河北省大名縣,會衛(wèi)水入運河。也稱為「漳水」。
《國語辭典》:蘇舜欽(蘇舜欽)  拼音:sū shùn qīn
人名。(西元1008~1048)字子美,宋銅山人。好為古文,曾佐歐陽修改變文風。詩豪放,與梅堯臣齊名。流寓蘇州,建滄浪亭,自號滄浪翁,隱讀以終。著有《滄浪集》。
《國語辭典》:瑯邪山  拼音:láng yé shān
山名:(1)在今山東省諸城縣東南,秦始皇曾登此山,筑瑯邪臺,立石刻以紀功頌德。(2)在今安徽省滁縣西南。晉元帝為瑯邪王時,曾避居此山,因以為名。也作「瑯琊山」、「瑯琊山」。
《國語辭典》:岐山縣(岐山縣)  拼音:qí shān xiàn
縣名。位于陜西省鳳翔縣東南,岐山之南,縣以山而得名。農(nóng)產(chǎn)以小麥、玉米、棉花為主。
《國語辭典》:晉江縣(晉江縣)  拼音:jìn jiāng xiàn
縣名。位于福建省東南沿海、晉江入泉州灣之口。海岸曲折多港灣,貿(mào)易頗盛,農(nóng)產(chǎn)以稻米、甘薯等為主。
《國語辭典》:禹王臺(禹王臺)  拼音:yǔ wáng tái
相傳春秋時師曠吹樂之臺。在今河南省開封縣東南。后人思念禹的功德,建廟于此臺,故稱為「禹王臺」。也稱為「吹臺」。
《國語辭典》:飛歌(飛歌)  拼音:fēi gē
一種苗族民歌。流行于貴州東南苗族地區(qū)。是青年男女互相邀請出寨游方時唱的山歌。曲調(diào)高亢,節(jié)奏自由,曲式短小,歌詞五字一句,一首歌只有四、五句。
《國語辭典》:單縣(單縣)  拼音:shàn xiàn
縣名。位于山東省菏澤市東南,黃河故道北岸。全境地勢平坦,農(nóng)業(yè)發(fā)達,煤礦資源豐富。
《國語辭典》:睢河  拼音:suī hé
河川名。源出河南省虞城縣,東南流經(jīng)江蘇、安徽北部,流入洪澤湖。今多堙塞。也稱為「睢水」。
《漢語大詞典》:敦物
(1).豐富的物產(chǎn)。隸釋·漢無極山碑:“又有 終南 之敦物與 岱崇 之松?!?br />(2).山名。在今 陜西省 武功縣 東南。漢書·地理志上“武功” 唐 顏師古 注:“ 太壹山 ,古文以為 終南 。 垂山 ,古文以為 敦物 。皆在縣東?!眳㈤?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陜西二·西安府》。
《國語辭典》:白頭山(白頭山)  拼音:bái tóu shān
長白山的別名。參見「長白山」條。
《漢語大詞典》:拗項橋(拗項橋)
唐 時尚書省東南角的小橋。久未升遷的官,常在此轉(zhuǎn)頭以望南宮,羨慕高官,故名。 唐 趙璘 因話錄·徵:“尚書省東南隅通衢有小橋,相承目為拗項橋。言侍御史及殿中諸郎久次者,至此必拗項而望南宮也。”
《漢語大詞典》:東土山(東土山)
指 東晉 謝安 在 金陵 城東南比照 會稽 東山 所筑之山。一名 土山 。 唐 李白 《東山吟》:“攜妓 東土山 ,悵然悲 謝安 ?!?王琦 注:“江南通志: 東山 ,在 江寧府 城東南三十里,一名 土山 。 晉 謝安 先隱居 會稽 東山 ,既出,心嘗思憶,因筑土為山擬之,寄懷欣賞。晉書云 謝安 于 土山 營墅,樓館林竹甚盛,每攜中外子姪往來游集,即此地也。”
《漢語大詞典》:赤堇山
在今 浙江 紹興 東南,相傳為 春秋 時 歐冶子 鑄劍之處。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記寶劍:“當造此劍之時, 赤堇 之山,破而出錫, 若耶 之溪,涸而出銅…… 歐冶 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盧,二曰純鈞,三曰勝邪,四曰魚腸,五曰巨闕?!?清 談遷 北游錄·掛劍墓:“ 赤堇山 下雖精鐵,終是交情還不磨?!?/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