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蠶綿(蠶綿)
絲綿。 唐 顧況 《酬揚州白塔寺永上人》詩:“松枝當麈尾,柳絮替蠶綿?!?/div>
分類:絲綿
《漢語大詞典》:絲絮(絲絮)
即絲綿。孟子·滕文公上:“麻縷絲絮輕重同,則賈相若。”史記·匈奴列傳:“ 匈奴 處北地,寒,殺氣早降,故詔吏遺單于秫糱金帛絲絮佗物歲有數?!?唐 白居易 《重賦》詩:“繒帛如山積,絲絮似云屯?!?/div>
分類:絲綿
《漢語大詞典》:綿纊(綿纊)
亦作“緜纊”。
(1).絲綿。列子·楊朱:“ 宋國 有田夫……不知天下之有廣廈隩室,緜纊狐狢。”文選·左思〈魏都賦〉:“緜纊 房子 ,縑總 清河 ?!?劉逵 注引《中都賦》:“ 房子 出御綿, 清河 出縑總?!?span id="gfsgzoe" class="book">《醒世恒言·施潤澤灘闕遇友》:“如蠶種不好,但堪為綿纊,不能繅絲,其利便差數倍?!?br />(2).借指絮絲棉的衣服。南史·隱逸傳下·阮孝緒:“﹝ 阮孝緒 ﹞年十六,父喪不服緜纊,雖蔬菜有味亦吐之。”
《國語辭典》:綿子(綿子)  拼音:mián zi
蠶吐絲在平面而織成的薄片,可以放在墨盒中蓄墨,也可以用于絮衣、裹物?!都t樓夢》第九二回:「就在身邊拿出一個錦匣子,見幾重白綿裹著,揭開了綿子,第一層是一個玻璃盒子,里頭金托子,大紅縐綢托底,上放著一顆桂圓大的珠子,光華耀目?!?/div>
分類:絲綿
《漢語大詞典》:繭絮
絲綿。梁書·孝行傳·滕曇恭:“隆冬不著蠒絮,蔬食終身?!?/div>
分類:絲綿
《漢語大詞典》:綢綿
即絲綿。
分類:絲綿
《國語辭典》:挾纊(挾纊)  拼音:xié kuàng
1.披著綿衣。比喻受人慰勉而感到溫暖。《左傳。宣公十二年》:「師人多寒,王巡三軍,拊而勉之,三軍之士皆如挾纊?!箷x。杜預。注:「纊,綿也。言說以忘寒?!埂段倪x。潘岳。馬汧督誄》:「沾恩撫循,寒士挾纊?!?br />2.把絲綿裝入衣衾內,制成綿袍。明。宋應星《天工開物。卷上。造綿》:「裝綿衣衾內以禦重寒,謂之挾纊?!?/div>
《漢語大詞典》:吳綿(吳綿)
吳 地所產之絲綿。亦作“ 吳棉 ”、“ 吳緜 ”。 唐 白居易 《新制布裘》詩:“ 桂 布白似雪, 吳 綿軟於云?!?唐 白居易 《醉后狂言酬贈蕭、殷二協(xié)律》詩:“ 吳 緜細軟 桂 布密,柔如狐腋白似云?!?宋 宋祁 《代謝衣襖表》:“并頒 齊 笥之良,均挾 吳 綿之煖?!?清 趙翼 《出郭》詩:“才脫 吳 棉尚淺涼,恢臺夏景倍舒長?!?/div>
分類:絲綿
《國語辭典》:綿衣(綿衣)  拼音:mián yī
襯有綿絮的厚衣服?!度龂萘x》第一九回:「時方冬寒,分付從人多帶綿衣?!?/div>
《漢語大詞典》:粉絮
(1).潔白的絲綿。宋書·天文志三:“十月,客星白如粉絮,在太微西?!?br />(2).指柳絮。 宋 梅堯臣 《送胥平叔太博通判湖州》詩:“東風欲粉絮,相逐江上頭?!?清 吳偉業(yè) 《圓圓曲》:“可憐思婦樓頭柳,認作天邊粉絮看?!?br />(3).指絲綿做成的粉撲,用以蘸粉敷面。 北周 庾信 《鏡賦》:“懸媚子於搔頭,拭釵梁於粉絮?!?倪璠 注:“粉絮,即俗粉撲,用綿為之也。言釵梁用粉絮拭之,其色光明也?!?/div>
《漢語大詞典》:黃綿(黃緜)
黃色絲綿。后漢書·禮儀志下:“黃緜、緹繒、金縷、玉柙如故事?!?span id="qw4dvmb" class="book">《隋書·禮儀志七》:“六等之冕,皆有黈纊,黃緜為之,其大如橘。”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崔秀才》:“悶殺連朝雨雪天,教人何處覓黃緜?!?
《漢語大詞典》:香綿(香綿)
(1).上等絲綿。《水滸傳》第五六回:“ 徐寧 道:‘是個紅羊皮匣子盛著,里面又用香錦裹住?!?br />(2).指柳絮。 明 何景明 《柳絮歌》:“君不見江頭緑葉吹香綿,隨波化作浮萍草?!?/div>
《漢語大詞典》:純綿(純綿,純緜)
亦作“ 純緜 ”。純絲;絲綿。文選·王褒〈圣主得賢臣頌〉:“夫荷旃被毳者,難與道純緜之麗密?!?李善 注:“ 瓚 以為純絲。” 宋 陸游 《家居》詩:“溪柴勝熾炭,黎布敵純綿?!?明 謝肇浙 《五雜俎·物部三》:“京師之燒刀,輿隸之純綿也。然其性兇憯,不啻無刃之斧斤。”
分類:絲綿
《漢語大詞典》:纖纊(纖纊)
細絲綿。《書·禹貢》:“厥篚纖纊?!?孔 傳:“纊,細緜?!?孔穎達 疏:“纖是細,故言細綿?!?南朝 梁 劉孝標 《廣絕交論》:“馳騖之俗,澆薄之倫,無不操權衡,秉纖纊?!?span id="yy9euiz" class="book">《南史·劉訏傳》:“ 訏 超超越俗,如半天朱霞; 歊 矯矯出塵,如云中白鶴。皆儉歲之粱稷,寒年之纖纊?!?/div>
分類:細絲絲綿
《漢語大詞典》:綿帛(綿帛)
亦作“緜帛”。 絲綿絹帛的總稱。后漢書·董卓傳:“ 河東 太守 王邑 奉獻綿帛,悉賦公卿以下?!?span id="2lxnevi" class="book">《南史·隱逸傳上·朱百年》:“ 百年 室家素貧,母以冬月亡,衣并無絮,自此不衣緜帛?!?/div>
分類:絲綿絹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