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1069—1128 【介紹】: 宋溫州永嘉人,字元禮。劉安節(jié)從弟。哲宗紹圣四年進士。與安節(jié)時稱二劉,為鄉(xiāng)里所推。累官侍御史,上疏直言宰相蔡京罪數(shù)十條,又與中丞石公弼共劾之,京罷相。遷右諫議大夫,知婺州。徽宗宣和初致仕。有《劉給諫集》。全宋詩
劉安上(一○六九~一一二八),字元禮,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少以文行知名,與從兄劉安節(jié)并稱“二劉”。哲宗紹圣四年(一○九七)進士,調(diào)錢塘尉,遷縉云令,登州教授?;兆诖笥^元年(一一○七),除提舉兩浙學(xué)事,召對,留為監(jiān)察御史。二年,遷侍御史。三年,遷諫議大夫。政和元年(一一一一),以中書舍人召。三年,除給事中。時蔡京復(fù)相,力請外任,歷知壽、婺、邢、壽春、舒等州府。宣和七年(一一二五)提舉南京鴻慶宮。欽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致仕。高宗建炎二年卒,年六十。有詩五百篇,制誥雜文三十卷,已佚。寧宗嘉定中知溫州留元剛收集遺文刻《二劉文集》,中有《劉給事文集》五卷。事見本集附錄薛嘉言所撰行狀、《宋元學(xué)案》卷三二?!采显?,以原鮑氏知不足齋藏朱彝尊跋鈔本《劉給事文集》(藏上海圖書館)為底本。參校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原劉氏嘉業(yè)堂藏孫衣言校并題記鈔本(簡稱鈔本,藏北京師范大學(xué)圖書館),清光緒瑞安孫氏《永嘉叢書》所收同治十二年孫詒讓校并記武昌書局刻本(簡稱永嘉本)。新輯得集外詩一首,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二九六五
劉安上(一○六九——一一二八),字元禮,溫州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少與從兄安節(jié)俱師事程頤,以學(xué)行為鄉(xiāng)里所推。登紹圣四年進士第,調(diào)杭州錢塘尉,遷處州縉云縣令,除登州州學(xué)教授。大觀初,除提舉兩浙學(xué)事,未行,留為監(jiān)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侍御史、諫議大夫。丁母憂離任。政和初以中書舍人召,踰年除給事中。力請外任,除徽猷閣待制知壽州,后歷知邢州、壽春府、舒州,所至皆有惠政。宣和初致仕,建炎二年卒,享年六十。著有詩五百篇、制誥雜文三十卷,藏于家。見《劉給諫集》附錄薛嘉言所撰《行狀》。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生卒】:1071—1139 【介紹】: 宋滄州樂陵人,徙齊州,字元直。哲宗紹圣元年進士?;兆跁r累官河北都轉(zhuǎn)運使。高宗即位,除知揚州,改江東安撫制置使兼知揚州。建炎三年,苗傅、劉正彥兵變,與張浚倡議勤王。拜右相,進航海避金兵之策,尋罷相。紹興元年復(fù)任左相,力傾秦檜,罷檜右相,遂獨秉政,屢請興師復(fù)中原。然挾私用人,排斥李綱、趙鼎等主戰(zhàn)派。曾立江、浙、湖南諸路月椿錢,大為東南患。卒謚忠穆。有《忠穆集》。全宋詩
呂頤浩(一○七一~一一三九),字元直,世居滄州樂陵(今山東樂陵西南),五世祖官于齊州,遂為齊州(今山東濟南)人。哲宗紹圣元年(一○九四)進士。歷成安尉,密州司戶參軍,邠州教授?;兆谛湍┭嗌街郏赞D(zhuǎn)輸功累官河北都轉(zhuǎn)運使。以病辭,提舉崇福宮。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起知揚州。三年,金人犯揚州,拜同簽書樞密院事、江淮兩浙制置使,改江南東路安撫制置使兼知建康府。未幾,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御營使(《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二○、二一、二二)。四年,罷充醴泉觀使,旋為建康府路安撫大使,兼知池州(同上書卷三二、三四)。紹興元年(一一三一),以江東安撫制置大使兼宣撫淮南,旋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同上書卷四四、四九)。三年罷,提舉臨安府洞霄宮(同上書卷六八)。五年,為荊南路安撫制置大使兼知潭州(同上書卷九四)。六年十二月,改兩浙西路安撫制置大使兼知臨安府(同上書卷一○七)。八年,因疾充醴泉觀使(同上書卷一一八)。九年卒,年六十九。贈秦國公,謚忠穆。有《忠穆集》十五卷,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八卷?!?a target='_blank'>景定建康志》卷四八、《宋史》卷三六二有傳。 呂頤浩詩,以《四庫全書》本為底本,酌校他書,與新輯集外詩合編為一卷。全宋文·卷三○四二
呂頤浩(一○七一——一一三九),字元直,齊州(治今山東濟南)人。紹圣元年進士,歷密州司戶參軍、邠州教授、宗子博士、太府少卿、河北轉(zhuǎn)運副使、都轉(zhuǎn)運使。高宗即位,除知揚州。建炎三年,拜同簽書樞密院事、江淮兩浙制置使,改江東安撫制置使兼知江寧府。苗傅等為逆,浩率兵勤王,擢尚書右仆射、中書侍郎兼御營使,改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次年,以與趙鼎不協(xié),罷為醴泉觀使。尋除江東安撫制置大使兼知池州。平李成、張琪之亂。紹興元年拜少保、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都督江淮荊浙諸軍事,開府鎮(zhèn)江。三年,為侍御史辛炳等所劾,罷相,提舉洞霄宮。五年知潭州,八年知建康。九年卒,年六十九,后謚曰忠穆。著有《忠穆集》、《呂忠穆公奏議》。見《宋史》卷三六二本傳,《宋宰輔編年錄》卷一四、一五。
人物簡介
周彥質(zhì)詩,以宋刻《四家宮詞》(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編為一卷。全宋文·卷二二一六
周彥質(zhì),字文之,衢州江山(今浙江江山)人。熙寧六年登進士第。紹圣間知循州。徽宗崇寧中歷戶部員外郎,直秘閣,江南東路、淮南東路轉(zhuǎn)運副使,兩浙提點刑獄,司勛郎中,以事罷送吏部。政和中監(jiān)楚州糧料院。著有《宮詞》。見《宋詩紀(jì)事》卷三七,《宋詩紀(jì)事小傳補正》卷二,《宋會要輯稿》職官二七之一七、職官六八之一三、職官六八之三三、食貨一四之一五。
人物簡介
【生卒】:1072—1151 【介紹】: 宋太原人,后徙襄陽,又徙丹徒。初名伊仁,字元暉,小名虎兒,號懶拙老人,世稱小米。米芾子。善書畫,徽宗宣和四年,應(yīng)選為書學(xué)博士。高宗紹興中,仕至權(quán)兵部侍郎,以敷文閣待制提舉佑神觀。受高宗命鑒定法書。善行書。有《陽春集》。全宋詩
米友仁(一○六九~一一五一),字玄暉,一字君仁,小字虎兒,自號懶拙老人。芾子。文詞書畫深得家法。早年歷知州縣。高宗紹興九年(一一三九),知滁州。十二年,由將作少監(jiān)遷屯田員外郎(《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四七)。十四年,權(quán)兵部侍郎。十五年,提舉佑神觀(同上書卷一五一、一五四)。二十一年,卒(同上書卷一六二),年八十三?!?a target='_blank'>京口耆舊傳》卷二、《書史會要》卷六有傳。今錄詩十二首。詞學(xué)圖錄
米友仁(1086-1165) 字元暉,一字尹仁,小名寅哥、鰲鰲兒、虎兒,自稱懶拙老人。祖籍太原,遷襄陽,定居潤州(今鎮(zhèn)江)。米芾長子,世稱"小米"。仕至兵部侍郎、敷文閣直學(xué)士。工書善畫,承父法,稍加已意。書長草隸。父子均為收藏家、鑒賞家。其山水畫,墨鉤細云,有風(fēng)雨云煙之勢。常自題"墨戲"二字。全宋文·卷三○八二
米友仁(一○七二——一一五一),原名尹仁,字元暉,自稱懶拙老人,潤州丹徒(今屬江蘇鎮(zhèn)江)人,芾子。幼力學(xué)嗜古,精書畫,世號為「小米」。宣和中其父上所作《楚江清曉圖》,徽宗甚贊之,召為博士,管勾書藝所。紹興中任將作監(jiān)丞,歷兵部侍郎、敷文閣直學(xué)士,提舉佑神觀。二十一年卒,年八十。見《宋會要輯稿》崇儒三之一、職官五四之一四,《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四七、一五一、一五四、一六二,《京口耆舊傳》卷二,《畫繼》卷三,《宋史》卷四四四《米芾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泉州晉江人,字處善。曾孝廣弟。歷官起居舍人、殿中監(jiān)、戶部侍郎,坐事累貶至安遠軍節(jié)度副使?;兆谛投?,復(fù)為天章閣待制、知歙州。方臘起兵青溪,孝蘊約敕郡內(nèi),分兵守厄塞。移知杭州,時城已陷,單車至城下。既克復(fù),令軍士勿枉殺。以功加龍圖閣學(xué)士。卒年六十五。全宋文·卷二七七八
曾孝蘊,字處善,泉州晉江(今福建泉州)人。公亮從子,孝廣弟。紹圣中,累遷起居舍人。崇寧中擢為殿中監(jiān),以集賢殿修撰出知襄州,徙江浙荊淮發(fā)運。召為戶部侍郎。徙工部,以顯謨閣待制知杭州。后貶安遠軍節(jié)度副使。政和四年六月,復(fù)為集賢殿修撰。宣和二年,復(fù)天章閣待制、知歙州。論破方臘功,進顯謨閣直學(xué)士,又加龍圖閣學(xué)士。卒,年六十五?!?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一二《曾公亮傳》有附傳。又見《宋會要輯稿》選舉三三之二八。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生卒】:1077—1157 【介紹】: 宋明州鄞縣人,字汝直。汪洙子?;兆谡投?,以太學(xué)上舍生中進士。授登封縣尉。歷提舉江西鹽茶公事、知衢州、湖州,官至太府少卿、權(quán)知臨安府、兩浙轉(zhuǎn)運副使。器資精悍,居官任事,修水利,平獄訟,頗有政績。割田以助鄉(xiāng)里士族之貧者,為鄉(xiāng)里倡。全宋詩
汪思溫(一○七七~一一五七),字汝直,鄞縣(今浙江寧波)人。洙子。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進士。知馀姚縣。高宗時,知衢、湖二州,入為太府少卿,知臨安府。紹興二十七年卒,年八十一。事見《鴻慶居士集》卷七二《汪公墓志銘》,《寶慶四明志》卷八有傳。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生卒】:1078—1160 【介紹】: 宋湖州歸安人,字行簡,號苕溪?;兆谛腿赀M士。為越州教授,薦除敕令所刪定官。高宗紹興中,累遷監(jiān)察御史、起居郎、浙東提刑,擢中書舍人兼侍講,進給事中。數(shù)上書論澄清吏治、杜絕幸門,封駁不避權(quán)貴。忤秦檜等宰臣意,又極言執(zhí)政植黨之私,罷去。檜死,召還,因病以敷文閣直學(xué)士致仕。博學(xué)多才,為文敏捷,詩意高遠。有《非有齋類稿》,后改名《苕溪集》。全宋詩
劉一止(一○八○~一一六一),字行簡,號太簡居士,湖州歸安(今浙江湖州)人?;兆谛腿辏ㄒ灰欢唬┻M士。監(jiān)秀州都酒務(wù),遷越州教授。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詳定一司敕令所刪定官。紹興間,歷秘書省校書郎,監(jiān)察御史,起居郎,以言事罷,主管臺州崇道觀。起知袁州,改浙東路提點刑獄。召為中書舍人兼侍講,遷給事中,又以言事罷,提舉江州太平觀。一止以忤秦檜,兩次奉祠,秦檜死,以敷文閣直學(xué)士致仕。紹興三十年十二月卒,年八十二(此據(jù)《行狀》,《宋史》本傳作八十三)。有《苕溪集》五十五卷傳世。事見《苕溪集》卷五四《閣學(xué)劉公行狀》,《宋史》卷三七八有傳?!⒁恢乖?,以清擁萬堂《苕溪集》(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清朱祖謀跋本(簡稱朱本)、《兩宋名賢小集》(簡稱小集)。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三二六四
劉一止(一○七八——一一六一),字行簡,號太簡居士,湖州歸安(今浙江湖州)人。宣和三年登進士第,監(jiān)秀州都酒務(wù),為越州教授。建炎四年,為詳定一司敕令所刪定官。紹興改元,召試館職,除秘書省校書郎,遷監(jiān)察御史、起居郎,以直言忤執(zhí)政罷。三年,召為祠部郎,知袁州。改浙東路提點刑獄。召入為秘書少監(jiān)。九年,復(fù)起為起居郎,擢中書舍人兼侍講。遷給事中,封駁不避權(quán)貴。忤秦檜,罷祠。二十三年,以秘閣修撰致仕。檜死,進為敷文閣直學(xué)士致仕。三十年十二月卒,年八十三。一止博學(xué)工詩文,有《苕溪集》五十五卷。事跡見韓元吉《閣學(xué)劉公行狀》(《苕溪集》卷五五),《宋史》卷三七八有傳。
人物簡介
【介紹】: 宋撫州臨川人,字元德,一作成德,或作成科。哲宗元符三年進士。知分寧縣?;兆谛腿陱?fù)中博學(xué)宏詞科。累官宗正卿。素為呂頤浩、朱勝非所知。歷兩浙發(fā)運使,官至工部侍郎。有《潛堂詩話》及文集。全宋詩
李公彥(一○七九~一一三一),字成德,臨川(今屬江西)人。哲宗元符三年(一一一○)進士。授臨江軍司戶,改知分寧縣,除敕令所刪定官?;兆谛腿辏ㄒ灰欢唬瑥?fù)中博學(xué)宏詞科,除淮浙發(fā)運使,入為中書舍人、吏部侍郎,以疾致仕(明弘治《撫州府志》卷二一)。高宗紹興元年卒,年五十三(《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四二)。平居與謝逸、曾季貍相倡和,有文集、宮詞百馀篇及《潛堂詩話》(明弘治《撫州府志》卷二一),已佚。全宋文·卷二九八九
李公彥(一○七九——一一三一),字元德,臨川(今屬江西撫州)人。元符三年進士,知分寧縣,宣和三年復(fù)中博學(xué)宏詞科。除淮浙轉(zhuǎn)運使,累官至朝請大夫。建炎二年,工部侍郎康直權(quán)舉為從官。歷中書舍人、吏部侍郎,以中奉大夫致仕。紹興元年卒,年五十三。著有《潛堂詩話》及文集。見《大隱集》卷二,《北海集》卷二所載除官制詞,《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四二,明弘治《撫州府志》卷二一,《宋詩紀(jì)事補遺》卷三一。
人物簡介
【生卒】:1079—1149 【介紹】: 宋濟南人,字慶曾,號兩河?;兆诔鐚幦赀M士。曾知道州。后依附秦檜,力主和議。任御史中丞,劾罷宰相趙鼎。任參知政事,與秦檜合謀罷韓世忠、張俊、岳飛兵權(quán)。為奉迎扈從禮儀使,堅拒償韋太后為犒從者而向金使所貸金,帝欲誅之,為檜所救。尋奉祠歸。有《兩河集》。全宋詩
王次翁(一○七九~一一四九),字慶曾,濟南(今屬山東)人。早年聚徒授業(yè),號兩河先生。后入太學(xué),禮部別頭試第一,授恩州司理參軍。歷知道州、處州,廣西轉(zhuǎn)運判官。諂附秦檜,高宗紹興十年(一一四○)除御史中丞,七月拜參知政事。十二年,太后回鑾,為奉迎扈從禮儀使,忤太后。十三年,以資政殿學(xué)士提舉洞霄宮,居明州。十四年致仕。十九年卒,年七十一?!?a target='_blank'>寶慶四明志》卷八、《宋史》卷三八○有傳。今錄詩二首。全宋文·卷三三四六
王次翁(一○七九——一一四九),字慶曾,濟南府(治今山東濟南)人。入太學(xué),禮部別頭試第一,授恩州司理參軍,歷知道、處州。秦檜居朝,以為吏部員外郎,遷秘書少監(jiān)、起居舍人,除工部侍郎兼侍講,改御史中丞。希檜意,論罷趙鼎。紹興十年,擢參知政事。后以資政殿學(xué)士奉祠,引年歸,居明州。十九年卒,年七十一。見《宋宰輔編年錄》卷一五、一六,《寶慶四明志》卷八,《宋史》卷三八○本傳。
人物簡介
【生卒】:1081—1159 【介紹】: 宋洛陽人,字希真,號巖壑,世稱洛川先生。初以布衣負重望,屢辭徵召。高宗紹興二年,應(yīng)召為迪功郎,賜進士出身。歷秘書省正字、浙東提刑。因與主戰(zhàn)派李光來往,被罷官,寓居嘉禾。晚年受秦檜籠絡(luò),除鴻臚少卿,為時論所譏。檜死,廢黜。善畫山水,工詩詞及樂府。有《樵歌》。全宋詩
朱敦儒(一○八一~一一五九)(生年據(jù)朱敦儒跋唐太宗賜韓王嘉《蘭亭帖》“紹興十六年時年六十六”推定),字希真,號巖壑,河南(今河南洛陽)人。欽宗靖康初召授學(xué)官,辭歸。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再召不就(《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三)。紹興三年(一一三三),特補迪功郎(同上書卷六八)。五年,賜進士出身,守秘書省正字(同上書卷九六)。六年,兼權(quán)兵部郎中(同上書卷一○六)。通判臨安府。八年,為樞密行府咨議參軍(同上書卷一一九)。十四年,提點兩浙東路刑獄,十六年罷,十九年致仕(同上書卷一五一、一五五、一六○)。二十五年,因秦檜推挽,起除鴻臚少卿,檜死依舊致仕(同上書卷一六九)。二十九年,卒于秀州(同上書卷一八一),年七十九。一說卒于孝宗淳熙五年至十四年之間,享年百歲左右(今人劉揚忠《關(guān)于朱敦儒的生卒年》)。有《巖壑老人詩文》一卷(《直齋書錄解題》卷一八)、《獵較集》若干卷(《后村詩話》續(xù)集卷四)、《朱敦儒陳淵集》二十六卷(《宋史·藝文志》),均佚;今存詞集《樵歌》三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四五有傳。今錄詩九首。詞學(xué)圖錄
朱敦儒(1081-1159) 字希真,號巖壑。洛陽人。有詞集《樵歌》三卷。全宋文·卷三五○三
朱敦儒(一○八一——一一五九),字希真,號巖壑老人,時稱洛川先生,河南府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志行高潔,雖布衣而有朝野之望,嘗數(shù)召而不就。紹興初,召為迪功郎。賜對,賜進士出身,守秘書省正字。六年,改左奉郎,兼權(quán)兵部郎中。歷通判臨安府、樞密行府咨議參軍,除秘書郎,改都官員外郎。十四年,除兩浙東路提刑。罷為主管臺州崇道觀。十九年,守本官致仕。二十五年召對,落致仕,授鴻臚少卿,尋依前致仕。二十九年卒,年七十九。工詩詞,著有《巖壑老人詩文集》、《獵較集》、《朱敦儒陳淵集》二十六卷、《樵歌》三卷(存)?!?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四五有傳。
人物簡介
蔡安持,字資中,睢陽(今河南商丘)人(《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匯編》宋代分冊)。哲宗紹圣元年(一○九四)為右通直郎(《宋會要輯稿》選舉一九之二○)。徽宗政和元年(一一一一)為發(fā)運副使(同上書職官四二之三五)。重和元年(一一一八)官兵部侍郎時以事降官(同上書職官六九之二)。今錄詩二首。全宋文·卷二八六三
蔡安持(?——一一二四),字資中,應(yīng)天府宋城(今河南商丘)人。哲宗紹圣初為右通直郎。徽宗時官兩浙提點刑獄。政和初為江淮發(fā)運副使。四年,為河南尹,尋除跡古殿直學(xué)士。七年,遷工部侍郎,換刑部,進兵部。官終龍圖閣學(xué)士、光祿大夫。宣和六年四月卒。見《宋會要輯稿》選舉一九之二○、職官四二之三五、職官四二之三六、職官六一之三四、職官六九之二、儀制一一之九,《宋詩紀(jì)事小傳補正》卷二。
人物簡介
【介紹】: 宋處州縉云人,字師予。幼穎悟,數(shù)歲能屬文,以詩為黃庭堅所賞。哲宗紹圣四年進士。徽宗崇寧間除提舉福建學(xué)事。高宗建炎末由直秘閣、兩浙轉(zhuǎn)運副使知越州,以職事修舉升顯謨閣。紹興二年以違詔科率,責(zé)授汝州團練副使,漳州安置。官至浙東安撫使。有《鶴溪集》。全宋詩
陳汝錫,字師予,青田(今屬浙江)人。哲宗紹圣四年(一○九七)進士。徽宗崇寧間提舉福建學(xué)事。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為兩浙轉(zhuǎn)運副使(《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四年,知越州兼主管兩浙東路安撫司公事(《宋會要輯稿》職官四一之一○○)。紹興二年(一一三二),責(zé)授汝州團練副使、漳州安置(《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五一)。有《鶴溪集》十二卷(《宋史·藝文志》),已佚。事見《永樂大典》卷三一四五引《處州志》。今錄詩五首。全宋文·卷三二○四
陳汝錫,字師予,處州青田(今浙江青田)人。幼穎悟,數(shù)歲能屬文。以詩為黃庭堅所賞。紹圣四年由太學(xué)登進士第。崇寧間,除提舉福建學(xué)事。建炎三年以直秘閣為兩浙轉(zhuǎn)運副使。次年知越州(后升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遷直顯謨閣。為右相秦檜所惡,紹興二年初責(zé)授汝州團練副使。著有《鶴溪集》。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三九、四○、五一,《永樂大典》卷三一四五引《處州志》。
人物簡介
【生卒】:?—1129 【介紹】: 宋開封人,字晞道。神宗元豐五年進士。歷任兩浙、廣南、荊湖、江西監(jiān)司?;兆谡投?,為太子右庶子,尋遷太子詹事、寶文閣直學(xué)士,在東宮十年。欽宗立,拜資政殿大學(xué)士、簽書樞密院事。擢尚書左丞、門下侍郎。金人來侵,力主求和,每與李綱等異議,故戰(zhàn)守之備皆罷。出使河?xùn)|,與金議割地。高宗即位,言者論其主和誤國,降授別駕,安置南雄州,行至吉州卒。有《周易新講義》。全宋詩
耿南仲(?~一一二九),字希道,(《宋元學(xué)案》卷九八),開封(今屬河南)人。神宗元豐五年(一○八二)進士(《宋史》卷三五二《余深傳》)。歷提舉兩浙、河北西路常平,提點廣南東路、夔州路刑獄,荊湖、江西路轉(zhuǎn)運使。入為戶部員外郎,辟雍司業(yè),坐事出知衢州?;兆谡投辏ㄒ灰灰欢?,為太子右庶子,改定王、嘉王侍讀。俄試太子詹事,在東宮十年。欽宗即位,拜資政殿大學(xué)士、簽書樞密院事,升尚書左丞、門下侍郎,力主割地求和。高宗即位,罷為觀文殿學(xué)士、提舉杭州洞霄宮,尋責(zé)臨江軍居住。建炎二年十二月,降授單州別駕(《宋史》卷二五《高宗二》),南雄州安置,行至吉州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五二有傳。今錄詩十八首。全宋文·卷二六三六
耿南仲(?——一一二八),字晞道,開封府(今河南開封)人。元豐五年登進士第,歷提舉兩浙常平,徙河北西路,改轉(zhuǎn)運判官、提點廣東及夔州路刑獄,荊湖、江西兩路轉(zhuǎn)運副使。入為戶部員外郎,罷知衢州。政和二年以禮部員外郎為太子右庶子、試太子詹事,寶文閣直學(xué)士。欽宗即位,以東宮舊臣禮重之,拜資政殿大學(xué)士、簽書樞密院事,升尚書左丞、門下侍郎。金兵南侵,堅主和議割地。高宗即位,薄其為人,罷為觀文殿大學(xué)士、提舉杭州洞霄宮。議者論其主和誤國,責(zé)授單州團練副使、臨江軍居住。建炎二年十月,再降授單州別駕,行至吉州卒。有《周易新講義》十卷(存)、《易明蒙》行世。見《三朝北盟會編》卷一○八,《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八,《宋史》卷三五二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