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崇隆
亦作“ 崇嶐 ”。
(1).高,高起。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記·黔游日記二:“西山崇隆,小瀑屢屢從山嶺懸注。” 清 黃景仁 《池陽寫望》詩:“池陽山水窟,石城鬱崇嶐。” 佘疚儂 《三年五月一日與同學(xué)登慧山》詩:“地勢隔江遠,西去逾崇隆?!?br />(2).嚴正。 清 吳熾昌 《客窗閑話·明武宗遺事》:“惟時風(fēng)憲崇隆,官吏嚴肅,刺不易投,三日猶未得見方伯?!?br />(3).高尚偉大。《太平天囯文選·常熟報恩牌碑序》:“ 虞山 高聳,并文德之崇嶐; 琴水 沖融,通武功之振奕?!?郭沫若 《祭李聞》:“莽彼河山,因突兀而增色;嗟我民猷,感無上之崇隆。”
《漢語大詞典》:整嚴(整嚴)
嚴正。三國志·吳志·孫堅傳“ 漢 朝録前后功,封 堅 烏程侯 ” 裴松之 注引 晉 張勃 《吳錄》:“ 堅 整嚴救之?!?span id="nrtbtl0" class="book">《宋史·馬從先傳》:“ 從先 性整嚴,雖盛夏不袒跣。” 明 唐順之 《指揮僉事湯雪江墓碑銘》:“ 邳 帥謀勇,紀律整嚴,其下必有敢死用命者?!?/div>
分類:嚴正
《漢語大詞典》:簡正(簡正)
猶嚴正。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 王大將軍 與 元皇 表云:‘ 舒 ( 王舒 )風(fēng)概簡正,允作雅人,自多於 邃 ?!?/div>
分類:嚴正
《漢語大詞典》:肅邁(肅邁)
猶嚴正。 晉 陸機 《吳大司馬陸公誄》:“我公承軌,高風(fēng)肅邁,明德繼體,徽音奕世?!?/div>
分類:嚴正
《漢語大詞典》:峭正
嚴正。新唐書·蕭嵩傳:“ 光庭 卒,帝委 嵩 擇相, 嵩 推 韓休 。及 休 同位,峭正不相假,至校曲直帝前。 嵩 慚,乞骸骨?!?span id="xj2zb9b" class="book">《新唐書·虞世南傳》:“ 煬帝 雖愛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為七品十年不徙。”
分類:嚴正
《國語辭典》:肅肅(肅肅)  拼音:sù sù
1.恭謹?shù)臉幼?。《詩?jīng)。周南。兔罝》:「肅肅兔罝,施于中逵。」
2.迅速、匆忙的樣子?!对娊?jīng)。召南。小星》:「肅肅宵征,抱衾與裯?!?br />3.嚴正的樣子?!对娊?jīng)。小雅。黍苗》:「肅肅謝功,召伯營之?!?br />4.擬聲詞。形容風(fēng)聲。《后漢書。卷八四。列女傳。董祀妻傳》:「翩翩吹我衣,肅肅入我耳?!?/div>
《國語辭典》:正言  拼音:zhèng yán
1.公正而剛直的話?!稘h書。卷七七。劉輔傳》:「莫敢盡節(jié)正言,非所以昭有虞之聽,廣德美之風(fēng)也?!埂度龂萘x》第二二回:「時人迫脅,莫敢正言。」
2.職官名。唐有左右拾遺,宋初改為左右正言,主掌規(guī)諫,分別隸屬于門下、中書兩省。
《漢語大詞典》:清嚴(清嚴)
(1).清廉嚴正;清正嚴肅。三國志·魏志·王基傳:“為政清嚴有威惠?!?span id="tvrpgi5" class="book">《北齊書·崔昂傳》:“ 昂 本性清嚴,凡見黷貨輩,疾之若讐。” 宋 惠洪 冷齋夜話·韓歐范蘇嗜詩:“ 范文正公 清嚴而喜論兵。”《天討·軍政府〈討滿洲檄〉》:“ 漢 士在朝,習(xí)其淫慝,人為雄狐,家有麀鹿,使中夏清嚴之俗,掃地?zé)o餘?!?br />(2).清新濃烈。 清 龔自珍 《寒月吟》之五:“其香何清嚴,臘供今年足。”
《國語辭典》:截然  拼音:jié rán
1.分明的樣子?!对娊?jīng)。商頌。長發(fā)》:「九有有截。」?jié)h。鄭玄。箋:「故天下歸鄉(xiāng)湯,九州齊一截然。」清。李漁《閒情偶寄。卷一。詞曲部。詞采。重機趣》:「即于情事截然,絕不相關(guān)之處,亦有連環(huán)細筍,伏于其中,看到后來,方知其妙。」
2.態(tài)度嚴肅的樣子。《宋史。卷四二八。道學(xué)列傳二。李侗》:「平日恂恂,于事若無甚可否,及其酬酢事變,斷以義理,則有截然不可犯者?!顾巍烙稹稖胬嗽娫?。詩辨》:「推原漢魏以來,而截然謂當以盛唐為法?!?/div>
《漢語大詞典》:正辭(正辭)
(1).端正言辭。《易·繫辭下》:“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漢 蔡邕 《郭泰碑》:“若乃砥節(jié)礪行,直道正辭。貞固足以干事,隱括足以矯時?!?span id="ird6mjk" class="book">《明史·左良玉傳》:“ 良玉 疾已劇,至 九江 ,邀總督 袁 繼咸 入舟中,袖中出密諭,云自皇太子,劫諸將盟, 繼咸 正辭拒之。”
(2).正式文辭。孔叢子·公儀:“ 子思 曰:‘臣所記臣祖之言,或親聞之者,有聞之於人者,雖非其正辭,然猶不失其意焉?!?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議對:“郊祀必洞於禮,戎事必練於兵,田穀先曉於農(nóng),斷訟務(wù)精於律。然后標以顯義,約以正辭。”
(3).正直、嚴正的言辭。鹖冠子·能天:“圣人知其所極,正辭者惠物者也?!?陸佃 注:“不詖、不淫、不邪、不遁,謂之正辭?!?漢 蔡邕 《上封事陳政要七事》:“頃者,立朝之士,曾不以忠信見賞,恒被謗訕之誅。遂使羣下結(jié)口,莫圖正辭?!?/div>
《國語辭典》:懔懔(懍懍)  拼音:lǐn lǐn
1.危懼的樣子?!稌?jīng)。泰誓》中:「百姓懔懔,若崩厥角?!埂段倪x。陸機。文賦》:「心懔懔以懷霜,志眇眇而臨云?!?br />2.勁烈嚴正的樣子?!逗鬂h書。卷七○??兹趥?。論曰》:「懔懔焉,皓皓焉,其與琨玉秋霜比質(zhì)可也。」
《國語辭典》:抗顏(抗顏)  拼音:kàng yán
面色嚴正不屈。唐。柳宗元 答韋中立論師道書:「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xué),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顾?。蘇軾上劉侍讀書〉:「抗顏高議,自以無前?!?/div>
《漢語大詞典》:棘刺
(1).荊棘芒刺。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鋒,難以治棘刺之端?!?span id="hog5ntr" class="book">《列子·湯問》:“ 飛衛(wèi) 之矢先窮。 紀昌 遺一矢;既發(fā), 飛衛(wèi) 以棘刺之端捍之,而無差焉?!?清 唐甄 潛書·全學(xué):“士或遇蠭蠆而色變,觸棘刺而失聲?!?br />(2).喻剛直嚴正。晉書·崔洪傳:“尋為尚書左丞,時人為之語曰:‘叢生棘刺,來自 博陵 。在南為鷂,在北為鷹。’”
(3).喻障礙。 清 鄭燮 《儀真縣江村茶社寄舍弟》:“一種新鮮活潑之氣,宜場屋,利科名,即其人富貴福澤享用,自從容無棘刺?!?/div>
《漢語大詞典》:峭絕(峭絶)
(1).陡削聳立。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洛水:“城在 川 北源上,高二十丈,南北東三箱,天險峭絶?!?span id="ii906el" class="book">《新唐書·南蠻傳下·扶南》:“居山穴,四面峭絶,人莫得至?!?清 劉大櫆 《游黃山記》:“石洞方廣可三丈,左壁峭絶直出。”
(2).形容性格嚴正。 宋 葉適 《〈東溪先生集〉序》:“ 慶元 元年,還至 南徐州 ,病甚,腰膂不能據(jù)身,脈乍有乍無,神將離形,猶峭絶凜立,諄諄皆仁義語。”
《漢語大詞典》:峻拔
(1).高聳挺拔。 唐 劉禹錫 《華山歌》:“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 明 李東陽 《月橋詩序》:“ 攸邑 之東北四十里有山焉,奇聳峻拔,每月出,則先見其巔?!?清 戴名世 《郭生詩序》:“又怪其峰巒峻拔,而鮮有秀特之士聞於世焉,何也?”
(2).嚴正剛直。 宋 蘇舜欽 《大理評事杜君墓志》:“性灑然峻拔,少所與合?!?br />(3).超然不凡;智慧出眾。 明 顧起元 客座贅語·名公像:“ 王襄敏公 ,廣額豐頤,而骨氣峻拔,有威重?!?清 納蘭性德 《淥水亭雜識》卷四:“ 臨濟 之宗,明者得之於峻拔,昧者失之鹵莽?!?br />(4).猶遒勁。指筆力剛勁。 明 李東陽 《蒙泉公補傳》:“其為文高簡峻拔,追古作者?!?劉師培 《論近世文學(xué)之變遷》:“惟 姬傳 之豐韻, 子居 之峻拔, 滌生 之博大雄奇,則又近今之絶作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