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43詞典 1分類詞匯 42
《漢語大詞典》:昭武
(1).謂致力于武備。后漢書·劉虞公孫瓚等傳論:“繕兵昭武,以臨羣雄之隙。”
(2).顯揚(yáng)武威。 清 周亮工 《亂后過米澹生遁園》詩:“萬馬嘶昭武,將軍夜控弦?!?br />(3).古舞名。通典·樂一:“ 文帝 受禪后,改 漢 《巴渝舞》《昭武舞》?!?br />(4). 隋 唐 時(shí)的政權(quán)名。在今 中亞 阿姆 、 錫爾 兩河流域,有 康 、 安 、 曹 、 石 、 米 、 何 、 火尋 、 戎地 、 史 ,均為 康居 之后。其先 康王 舊居 祁連山 北 昭武城 ,被 匈奴 所破,西逾 蔥嶺 至兩河流域,子孫繁衍,分王九國,并以 昭武 為姓,示不忘本,總稱 昭武 九姓。參閱隋書·西域傳·康國。
《漢語大詞典》:九姓
(1).指 唐 時(shí) 回紇 所分的九個(gè)部落: 藥羅葛 胡咄葛 咄羅勿 貊歌息訖 阿勿嘀 葛薩 斛嗢素 藥勿葛 奚耶勿 。舊唐書·回紇傳:“ 上元 元年九月己丑, 迴紇 九姓可汗使大臣 俱陸莫達(dá)干 等入朝奉表起居。”《剪燈馀話·江廟泥神記》:“九姓羌夷來部落,諸蕃巢穴入提封?!?br />(2). 唐 代 鐵勒 族分出 回紇 、 仆固 、 渾拔野古 、 同羅 、 思結(jié) 、 契苾 、 阿布思 和 骨崙屋骨 ,共九個(gè)部落,史稱九姓 鐵勒 ,簡稱九姓。舊唐書·北狄傳·鐵勒:“﹝ 李勣 ﹞率九姓 鐵勒 二萬騎至於 天山 ?!?br />(3).指 隋 唐 時(shí) 中亞細(xì)亞 的 昭武 九姓。為 月氏 之后,始居 祁連山 北的 昭武城 (今 甘肅 高臺(tái)縣 ),后為 突厥 所破,遷于 中亞 的 蔥嶺 一帶,其支庶分王各地,為 康 、 安 、 曹 、 石 、 米 、 何 、 火尋 、 戊地 、 史 ,世稱九姓,亦稱 昭武九姓國 。見新唐書·西域傳下·康。
《國語辭典》:胡旋舞  拼音:hú xuán wǔ
一種古代西北民族的舞蹈。源自康居國,唐時(shí)傳入中國。以各種旋轉(zhuǎn)動(dòng)作為主。也稱為「旋胡」。
《漢語大詞典》:蹲舞
古代 中亞 民族的一種舞蹈動(dòng)作。 唐 劉言史 《王中丞宅夜觀舞胡騰》詩:“ 石國 胡兒人見少,蹲舞尊前急如鳥……跳身轉(zhuǎn)轂寶帶鳴,弄腳繽紛錦靴軟?!?/div>
《國語辭典》:咸海(咸海)  拼音:xián hǎi
Aral Sea
湖泊名。位于中亞細(xì)亞中部,介于哈薩克和烏茲別克之間,面積約六萬六千四百五十八平方公里,深約二十一公尺。屬內(nèi)陸湖泊,含鹽量多,水淺多魚。也稱為「阿拉?!?。
《國語辭典》:西遼(西遼)  拼音:xī liáo
朝代名。(西元1124~1218)遼為金滅后,其族耶律大石逃至中亞細(xì)亞建國,后為蒙古所滅。
《國語辭典》:中亞(中亞)  拼音:zhōng yà
中亞細(xì)亞的簡稱。參見「中亞細(xì)亞」條。
《漢語大詞典》:桃花石
(1).石名。以石色粉紅而得名。 宋 杜綰 云林石譜·桃花石:“ 韶州 桃花石出土中,其色粉紅斑斕,稍潤,扣之無聲,可琢器皿,或?yàn)殒?zhèn)紙?!?br />(2).公元十三世紀(jì)初 中亞 人對(duì) 中國 人的稱謂。 元 李志常 長春真人西游記卷上:“土人惟以瓶取水,戴而歸,及見中原汲器,喜曰:‘ 桃花石 諸事皆巧?!?桃花石 謂 漢 人也?!眳㈤?王國維 《長春真人西游記校注》、 章巽 《桃花石和回紇國》。
《漢語大詞典》:粟特
中亞細(xì)亞 古地區(qū)名。約當(dāng) 阿姆河 、 錫爾河 之間的 澤拉夫善河 流域。古希臘語作Sogdiana。居民屬伊朗語族,主要經(jīng)營農(nóng)牧業(yè),商業(yè)發(fā)達(dá)。為絲綢之路所經(jīng),與 中國 有悠久的經(jīng)濟(jì)和文化聯(lián)系。
《漢語大詞典》:阿古柏
(1820-1877)中亞浩罕汗國安集延人。曾任浩罕汗國高級(jí)官吏。1865年率軍侵入中國新疆,占領(lǐng)天山南路諸城。后建立“哲德沙爾”汗國,勾結(jié)俄、英等國,壓迫和剝削新疆各族人民。1876年左宗棠率軍討伐。次年他兵敗自殺。
《漢語大詞典》:赭時(shí)(赭時(shí))
隋 唐 時(shí) 中亞細(xì)亞 的 昭武 九姓之一 石國 的異稱。新唐書·西域傳下·康:“ 石 ,或曰 柘支 ,曰 柘折 ,曰 赭時(shí) , 漢 大宛 北鄙也?!卑矗?span id="p4wlcdn" class="book">《通典·邊防九》引 唐 杜環(huán) 《經(jīng)行記》作“赭支”。
分類:中亞九姓
《漢語大詞典》:吐火羅(吐火羅)
中亞 古國名。亦用為地名。我國古代也譯作 兜佉勒 、 兜呿羅 、 兜沙羅 、 吐呼羅 、 土豁羅 、 覩貨羅 等。在 蔥嶺 西,今 阿姆河 南一帶。公元八世紀(jì)為 阿拉伯 所滅。隋書·西域傳·吐火羅:“ 吐火羅國 ,都 蔥嶺 西五百里,與 挹怛 雜居…… 大業(yè) 中,遣使朝貢。”新唐書·西域傳下·吐火羅:“ 吐火羅 ,或曰 土豁羅 ,曰 覩貨邏 , 元 魏 謂 吐呼羅 者。居 蔥嶺 西, 烏滸河 之南,古 大夏 地?!?/div>
《國語辭典》:吐火羅語(吐火羅語)  拼音:tǔ huǒ luó yǔ
一種古時(shí)流行在新疆吐魯番、焉耆和庫車一帶的語言。分焉耆與庫車兩種方言。
《漢語大詞典》:土庫曼斯坦
中亞內(nèi)陸國。面積48.81萬平方千米。人口456萬(1996年)。首都阿什哈巴德。全境80%為沙漠。農(nóng)田全靠灌溉,主要產(chǎn)棉花。畜牧業(yè)為主要經(jīng)濟(jì)部門之一。
《漢語大詞典》:塔吉克斯坦
中亞內(nèi)陸國。東鄰中國。面積14.31萬平方千米。人口588萬(1995年)。首都杜尚別。境內(nèi)十分之九為山地,一半地區(qū)海拔在3000米以上。溫帶大陸性氣候。農(nóng)業(yè)以種植長絨棉為主。養(yǎng)羊業(yè)較重要。紡織、礦冶業(yè)較發(fā)達(d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