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94,分27頁顯示  上一頁  1  2  4  5  6  7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色占中央
分類詞匯
黃庭
中黃
中地
頂心
中外
轉(zhuǎn)運(yùn)
天心
明堂
主簿
九天
三公
中心
中央
中道
《分類字錦》:色占中央
王安國 黃梅花詩 庾嶺時(shí)開媚雪霜,梁園春色占中央。
分類:蠟梅
《國語辭典》:黃庭(黃庭)  拼音:huáng tíng
1.道教典籍《黃庭經(jīng)》的簡稱。參見「黃庭經(jīng)」條。唐。李白 送賀賓客歸越詩:「山陰道士如相見,應(yīng)寫黃庭換白鵝?!?br />2.道家稱腦中、心中、脾中為「黃庭」。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一一。釋題》:「黃者,中央之色也。庭者,四方之中也。外指事,即天中、人中、地中;內(nèi)指事,即腦中、心中、脾中,故曰黃庭?!?/div>
《漢語大詞典》:中黃
(1).亦稱“ 中黃伯 ”。古勇士名。文選·陳琳〈為袁紹檄豫州〉:“奮 中黃 育獲 之士,騁良弓勁弩之勢。” 呂延濟(jì) 注:“ 中黃伯 、 夏育 、 烏獲 ,皆古之力士也?!?br />(2).泛指勇士。 明 梅鼎祚 《玉合記·拒間》:“看妖摧太白,士列中黃?!?br />(3).指 中黃子 。傳說中的仙人。見 晉 葛洪 《抱樸子·地真》。 宋 蘇軾 《和讀山海經(jīng)》之四:“豈伊臭濁中,爭此頃刻光。安知青藜火,丈人非 中黃 ?!?明 王鏊 震澤長語·仙釋:“ 冷啟敬 ,隸 淮陽 ,遇異人,授 中黃 大丹。”
(4).指 黃帝 。文選·張協(xié)〈七命〉:“啟 中黃 之少宮,發(fā) 蓐收 之變商。” 呂延濟(jì) 注:“ 中黃 , 黃帝 也?!?span id="77vtjl2" class="book">《云笈七籤》卷三:“ 黃帝 以道治世一百二十年,於 鼎湖山 白日昇天,上登 太極宮 ,號曰 中 黃真人 ?!?br />(5).黃石脂。文選·張衡〈南都賦〉:“太一餘糧,中黃瑴玉?!?呂向 注:“中黃,謂石中﹝黃﹞子,黃石脂也。”
(6).中央。 三國 魏 曹植 《寶刀賦》:“礪以五方之石,鑒以中黃之壤。” 唐 崔損 《五色土賦》:“眾色環(huán)封,所以示外共其方職;正色居上,所以表內(nèi)附于中黃。” 宋 范仲淹 《明堂賦》:“耽然太室,儼乎中黃?!?br />(7).指黃道。 晉 成公綏 《天地賦》:“ 望舒 弭節(jié)於九道, 羲和 正轡於中黃?!?唐 李乂 《奉和三會寺應(yīng)制》:“ 漢 闕中黃近, 泰山 太白連?!?br />(8).帝王府庫名。后漢書·桓帝紀(jì):“芝草生中黃藏府?!?李賢 注引漢官儀:“中黃藏府掌中幣帛金銀諸貨物?!?三國 魏 曹植 《自誡令》:“豐賜光厚,訾重千金,損乘輿之副,竭中黃之府?!?br />(9).中營。 南朝 宋 顏延之 《赭白馬賦》:“効足中黃,殉驅(qū)馳兮?!?劉良 注:“中黃,中營也;以身從物曰徇。言効天子之營以從驅(qū)馳。”
(10).古指人體的橫膈膜。 明 高攀龍 《文學(xué)景耀唐公墓志銘》:“吾嘗讀 旌陽許仙 書,見其所云中黃者,人身膈膜也,膈下體穢濁之氣,不得薰心府?!?br />(11).泛指腹中。《封神演義》第三二回:“ 天化 在花籃中取出仙藥,用水研開,把劍撬開上下牙關(guān),灌入口內(nèi),送入中黃,走三關(guān),透四肢,須臾轉(zhuǎn)八萬四千毛竅?!?/div>
《國語辭典》:中地  拼音:zhōng dì
經(jīng)濟(jì)地理上指提供周邊居民所需商品和服務(wù)的地點(diǎn),通常成為該地區(qū)經(jīng)濟(jì)活動及交通的中心。
《漢語大詞典》:頂心(頂心)
(1).指頭頂?shù)闹醒搿?宋 陶谷 清異錄·肉香爐肉燈臺:“ 齊 趙 人好以身為供養(yǎng),且謂兩臂為肉燈臺,頂心為肉香爐。” 清 采蘅子 《蟲鳴漫錄》卷一:“伊輩輕拍頂心,相約同游。病者頓覺竟體爽適,沉疴若失?!?br />(2).棉花等作物主莖的頂端。也叫頂尖。
《國語辭典》:中外  拼音:zhōng wài
1.內(nèi)心和外表?!兑葜軙?。卷六。謚法》:「行見中外,曰愨。」
2.中國和外國?!妒酚?。卷一○。孝文本紀(jì)》:「夫久結(jié)難連兵,中外之國將何以自寧?」《后漢書。卷八九。南匈奴傳》:「宣帝之世,會呼韓來降,故邊人獲安、中外為一。」
3.中央與地方。《漢書。卷九。元帝紀(jì)》:「以用度不足,民多復(fù)除,無以給中外繇役?!埂逗鬂h書。卷七八。宦者傳。序》:「梁冀受鉞,跡因公正,恩固主心,故中外服從,上下屏氣?!?br />4.中表兄弟。漢。蔡琰悲憤詩〉二首之一:「既至家人盡,又復(fù)無中外。」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yù)》:「阮千里姨兄弟,潘安仁中外,安仁詩所謂『子親伊始,我父唯舅?!弧?/div>
《國語辭典》:轉(zhuǎn)運(yùn)(轉(zhuǎn)運(yùn))  拼音:zhuǎn yùn
1.運(yùn)轉(zhuǎn)、流動?!独m(xù)漢書志。第二四。百官志一》:「法曹主郵驛科程事,尉曹主卒徒轉(zhuǎn)運(yùn)事?!?br />2.運(yùn)行不已。漢。王充《論衡。說日》:「然而日出上,日入下者,隨天轉(zhuǎn)運(yùn),視天若覆盆之狀,故視日上下然,似若出入地中矣?!贡蔽骸?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9571' target='_blank'>溫子升 大覺寺碑:「維天地開辟,陰陽轉(zhuǎn)運(yùn),明則有日月,陰則有鬼神。」
3.運(yùn)氣好轉(zhuǎn)。如:「他前一陣子事事不順,現(xiàn)在已經(jīng)轉(zhuǎn)運(yùn)了。」
《國語辭典》:天心  拼音:tiān xīn
1.天帝的意志。《書經(jīng)。咸有一德》:「咸有一德,克享天心。」
2.天空的中央。唐。盧仝 月下寄徐希仁詩:「夜半沙上行,月瑩天心明?!?/div>
《國語辭典》:明堂  拼音:míng táng
1.古代天子舉行大典的地方?!抖Y記。明堂位》:「昔者周公朝諸侯于明堂之位,天子負(fù)斧依南鄉(xiāng)而立?!埂段倪x。曹植。七啟》:「贊典禮于辟雍,講文德于明堂?!挂沧鳌敢硎摇埂?br />2.打曬糧食的場地、院子。
3.堪輿家稱墓前聚水的地方。
4.墓前的祭臺?!逗鬂h書。卷八一。范冉傳》:「其明堂之奠,干飯寒水,飲食之物,勿有所下?!固啤U聭烟?。注:「此言明堂,亦神明之堂,謂壙中也。」
《漢語大詞典》:券臺(券臺)
(1).堪與家術(shù)語。指墓前地氣聚合之處。朱子語類卷九七:“今人呼墓地前為明堂,嘗見《伊川集》中書為券臺,不曉所以……后見 唐 人文字,言某朝詔改為券臺?!?br />(2).墓前的祭臺。 宋 陶谷 清異錄·喪葬:“菴墓前甃石若甎表之面,方長,高不登三尺,號曰券臺。”
《國語辭典》:主簿  拼音:zhǔ bù
職官名。為漢代以來通用的官名,主管文書簿籍及印鑒。中央機(jī)關(guān)及地方郡、縣官府皆設(shè)有此官?!稌x書。卷六二。祖逖傳》:「與司空劉琨俱為司州主簿,情好綢繆,共被同寢?!姑鳌丁督鹜衽畫杉t記》:「哥哥官授綿州綿山縣主簿,小生官綬詳州司戶?!挂卜Q為「印曹」。
《國語辭典》:九天  拼音:jiǔ tiān
1.天的中央及八方?!冻o。屈原。離騷》:「指九天以為正兮,夫唯靈脩之故也?!?br />2.天之極高處?!秾O子。形》:「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動于九天之上。」唐。李白 望廬山瀑布水詩二首之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挂沧鳌妇畔觥?、「九重」。
3.比喻宮禁。唐。王維 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詩:「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8500' target='_blank'>王涯 宮詞三○首之七:「為看九天公主貴,外邊爭學(xué)內(nèi)家裝?!?/div>
《國語辭典》:三公  拼音:sān gōng
1.人臣中最高的三個(gè)官位:(1)周代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稌?jīng)。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論道經(jīng)邦,燮理陰陽?!?2)西漢以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為三公?!稘h書。卷九九。王莽傳上》:「漢危無嗣,而公定之;四輔之職,三公之任,而公干之?!?3)東漢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唐。杜佑《通典。卷十九。職官三公》:「后漢又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挂卜Q為「三司」。
2.星名。即太乙星旁的三星?!稌x書。卷一一。天文志上》:「杓南三星及魁第一星西三星皆曰三公,主宣德化,調(diào)七政,和陰陽之官也?!挂卜Q為「三師」。
《漢語大詞典》:中心
猶稱心。《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七:“隨你左看右看,無不中心像意的?!?/div>
《國語辭典》:中央  拼音:zhōng yāng
1.中間或中心地方?!对娊?jīng)。秦風(fēng)。蒹葭》:「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荀子。大略》:「欲近四房,莫如中央?!?br />2.指國君?!俄n非子。揚(yáng)搉》:「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骨濉M跸壬?。注:「四方謂臣民,中央謂主君。」
3.最高政府所在地。相對于地方而言。如:「中央政府」。
《漢語大詞典》:中道
合乎道義。《禮記·中庸》:“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圣人也?!?孔穎達(dá) 疏:“從容閒暇而自中乎道?!?span id="jfdl2hy" class="book">《漢書·董仲舒?zhèn)?/a>》:“萬民皆安仁樂誼,各得其宜,動作應(yīng)禮,從容中道?!?明 楊慎 丹鉛總錄·人品·尹和靖對宋高宗:“儒者對君之言,從容中道若此,所養(yǎng)可知矣!”
分類:中道道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