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常州義興人。初仕隋為鷹揚(yáng)郎將。江都亂,與州民據(jù)城拒敵。唐高祖武德初,以地歸唐,授東武州刺史。平輔公祏有功,封臨汾侯、終泉州刺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05—1775 【介紹】: 清江蘇蘇州人,字欽頤,號(hào)東岡。嘗輯《春秋經(jīng)傳類求》,又集先賢言行分別部居為《雜錄》。有詩文集。
《韻府拾遺 文韻》:臨汾(臨汾)
水經(jīng)注汾水之右冇左部城側(cè)臨汾水劉淵所筑也
分類:臨汾
《國語辭典》:平水  拼音:píng shuǐ
1.流動(dòng)緩慢,平靜無波的河水。《老殘游記》第一二回:「兩邊俱是平水,這平水之上早已有冰結(jié)滿?!?br />2.河川名:(1)在山西省臨汾縣西南?!蹲x史方輿紀(jì)要。卷四一。山西三。平陽府》:「在府西南,源出平山,流至城西五里,匯為平湖,又西南流至襄陵城北,東入于汾,居民皆引溉田。」(2)在浙江省紹興縣東南。讀史方輿紀(jì)要。卷九二。浙江四。紹興府:「在府東南三十五公里,吳氏曰會(huì)稽縣東南,又有一小江,源出大木山南,流合于剡溪?!?/div>
《漢語大詞典》:姑射
(1).山名。在 山西省 臨汾縣 西,即古 石孔山 ,九孔相通。山海經(jīng)·東山經(jīng):“ 盧其 之山……又南三百八十里,曰 姑射 之山,無草木,多水?!?郝懿行 箋疏:“莊子·逍遙游篇云:‘藐 姑射 之山, 汾水 之陽’;隋書·地理志云,‘ 臨汾 有 姑射山 ’。山在今 山西 平陽府 西?!卑?,山海經(jīng)·東山經(jīng)下文尚有 北姑射山 、 南姑射山 ,所指已不可考;又《海內(nèi)北經(jīng)》有 列姑射 ,當(dāng)為傳說中另一山名。
(2).莊子·逍遙游:“藐 姑射 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淖約若處子?!焙笤娢闹幸浴肮蒙洹睘樯裣苫蛎廊舜Q。 五代 王周 《大石嶺驛梅花》詩:“仙中 姑射 接 瑤姬 ,成陣清香擁路岐?!?宋 蘇軾 《楊康功有石狀如醉道士為賦此詩》:“海邊逢 姑射 ,一笑微俯首?!?元 張可久 《滿庭芳·歌者素娟》曲:“鉛華盡洗,南州瓊樹, 姑射 冰肌?!?清 張麟書 《早梅》詩:“夢(mèng)寐難忘 姑射 姿,春山無伴每相思。”
《漢語大詞典》:崆峒
(1).山名。在今 甘肅 平?jīng)鍪?西。相傳是 黃帝 問道于 廣成子 之所。也稱 空同 、 空桐 。莊子·在宥:“ 黃帝 立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聞 廣成子 在於 空同 之上,故往見之?!?span id="x6egnai" class="book">《史記·五帝本紀(jì)》:“﹝ 黃帝 ﹞西至于 空桐 ,登 鷄頭 ?!?南朝 梁 沈約 《為武帝與謝朏敕》:“ 羲軒 邈矣,古今事殊,不獲總駕 崆峒 ,依風(fēng)問道?!焙笠嘁灾赶缮?。 唐 曹唐 《仙都即景》詩:“旌節(jié)暗迎歸碧落,笙歌遙聽隔 崆峒 ?!?宋 沈遘 《真宗皇帝忌日醮文》:“ 真宗皇帝 伏愿登御 崆峒 ,從游汗漫,錫羨上靈之福,延洪后嗣之休?!币徽f 黃帝 問道于 廣成子 之山。在今 河南 臨汝縣 西南。 唐 舒元輿 《橋山懷古》詩:“ 襄城 迷路問童子,帝鄉(xiāng)歸去無人留。 崆峒 求道失遺跡, 荊山 鑄鼎餘荒丘。”參閱 宋 樂史 太平寰宇記·河南道八·汝州。
(2).山名。在 山西 臨汾市 南。山海經(jīng)·海內(nèi)東經(jīng):“ 溫水 出 崆峒 。 崆峒山 在 臨汾 南?!?br />(3).山名。在 江西 贛縣 南。 元 劉壎 隱居通議·駢儷三:“ 崆峒 對(duì)聳, 章 貢 交流?!?br />(4).古人認(rèn)為北極星居天之中,斗極之下是 空桐 ( 崆峒 ); 洛陽 據(jù)地之中,故以 崆峒 代指 洛陽 。 唐 李賀 《仁和里雜敘皇甫湜》詩:“明朝下元復(fù)西道, 崆峒 敘別長如天?!?br />kōng dòng
(1).山高峻貌。 北周 庾信 《秦州天水郡麥積崖佛龕銘》:“水聲幽咽,山勢(shì)崆峒。” 唐 李賀 《出城別張又新酬李漢》詩:“ 李子 別上國, 南山 崆峒春?!?br />(2).山洞;洞窟。 唐 王化清 《游石室新記》:“ 高要郡 北十五里有石室,詭恠萬狀,崆峒其中?!?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記·粵西游日記三:“蹬倚絶壁,壁石皆崆峒,木根穿隙緣竅。”
(3).寬敞空闊。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記·粵西游日記二:“從門隙內(nèi)窺,洞甚崆峒,而路無由入?!?br />(4).形容聲音洪大。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記·粵西游日記二:“山下有水穴東北向,潴水甚滿,而內(nèi)聲崆峒?!?/div>
《漢語大詞典》:堯陵(堯陵)
帝堯 陵墓。在今 山西省 臨汾縣 東北七十公里 郭村 西隅 澇河 北側(cè)。陵前有祠,傳為 唐 初所建。自 元 歷 清 ,多次重修,至今完好。按,古籍多載 堯陵 在 山東 菏澤 與 濮縣 (今屬 河南省 )交界處。因 河 水泛濫,今遺跡無存。依古史“ 堯 都 平陽 ”之說,陵墓宜在 山西 。參閱史記·五帝本紀(jì)、水經(jīng)注·河水四《嘉慶重修一統(tǒng)志·平陽府》。
《國語辭典》:洪洞縣(洪洞縣)  拼音:hóng tóng xiàn
縣名。位于山西省臨汾縣北,瀕汾水東岸。滲水、澗水流于南境,同蒲鐵路經(jīng)此,地肥民富,縣內(nèi)產(chǎn)無煙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