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言揚(yáng)(言揚(yáng))
舉薦。 宋 林逋 《送史宮贊蘭溪解印歸闕》詩:“東南出宰才居最,疇為言揚(yáng)向玉階?”參見“ 言揚(yáng)行舉 ”。
分類:舉薦
《國語辭典》:言揚(yáng)行舉(言揚(yáng)行舉)  拼音:yán yáng xíng jǔ
語本《禮記。文王世子》:「凡語于郊者,必取賢斂才焉?;蛞缘逻M(jìn),或以事舉,或以言揚(yáng)?!怪盖笕≠t才要以聲名和德行為選錄標(biāo)準(zhǔn)?!度辶滞馐贰返谝蝗兀骸妇腿缈鬃由诖呵飼r候,那時用『言揚(yáng)行舉』做官;故孔子只講得個『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這便是孔子的舉業(yè)。」
《漢語大詞典》:稱薦(稱薦)
舉薦。 漢 王充 論衡·恢國:“ 驩兜 之行,靖言庸回, 共工 私之,稱薦於 堯 ?!?span id="jzpd9io" class="book">《后漢書·文苑傳下·趙壹》:“ 陟 與 袁逢 共稱薦之,名動京師?!?宋 范仲淹 《王君墓表》:“見君苦志清節(jié),不渝于素,稱薦者皆當(dāng)世名臣?!?/div>
分類:舉薦
《國語辭典》:推舉(推舉)  拼音:tuī jǔ
1.推選、薦舉賢才?!逗鬂h書。卷三八。度尚傳》:「家貧,不修學(xué)行,不為鄉(xiāng)里所推舉。」《初刻拍案驚奇》卷五:「眾人就推舉他做了,是個尊重的事。」
2.推動而舉起。如比賽舉重時,運(yùn)動員雙腳固定,而由蹲立的姿勢將杠鈴?fù)婆e起來,使舉者呈直立。
《漢語大詞典》:賓薦(賓薦)
(1).舉薦;推薦。《易·觀》“象曰:觀國之光,尚賓也” 李鼎祚 集解引 唐 崔憬 曰:“得位比尊,承於王者,職在搜揚(yáng)國俊,賓薦王庭,故以進(jìn)賢為尚賓也。”
(2).引申為科舉。 唐 李嘉祐 《送嚴(yán)二擢第東歸》詩:“隳官就賓薦,時輩詎爭先。盛業(yè)推儒行,高科獨(dú)少年?!?唐 韓愈 《祭虞部張員外文》:“往在 貞元 ,俱從賓薦。司我明試,時維邦彥?!眳⒁姟?賓興 ”。
《國語辭典》:賓興(賓興)  拼音:bīn xīng
1.周代從鄉(xiāng)小學(xué)選出賢能的人,以上賓之禮升于國學(xué)?!吨芏Y。地官。大司徒》:「以鄉(xiāng)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jié)h。鄭玄。注:「興,猶舉也?!?br />2.科舉時代,士子將參加鄉(xiāng)試時,地方官設(shè)宴款待,稱為「賓興」?!睹魇?。卷七五。職官志四》:「凡賓興科貢,提調(diào)學(xué)校,修明祀典之事,咸掌之。」
《漢語大詞典》:起送
(1).起身相送。南史·陸慧曉傳:“ 慧曉 歷輔五政,僚佐以下造詣,必起送之?!?span id="uxsmfxn" class="book">《西游記》第六九回:“ 三藏 大驚道:‘徒弟啊,此意是留我做當(dāng)頭哩。若醫(yī)得好,歡喜起送;若醫(yī)不好,我命休矣?!?br />(2).舉薦;推薦前往。《醒世恒言·喬太守亂點鴛鴦譜》:“ 喬太守 又取 劉璞 、 孫潤 都做了秀才,起送科舉。”古今小說·鬧陰司司馬貌斷獄:“﹝ 司馬貌 ﹞八歲縱筆成文,本郡舉他應(yīng)神童,起送至京?!?span id="ggv2rkg" class="book">《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七:“ 魏撰之 與 杜子中 、 聞俊卿 多考在優(yōu)等,起送鄉(xiāng)試?!?/div>
《國語辭典》:推進(jìn)(推進(jìn))  拼音:tuī jìn
1.推動而使之前進(jìn)?!度龂尽>砦濉?。吳書。妃嬪傳。吳主權(quán)步夫人傳》:「夫人性不妒忌,多所推進(jìn),故久見愛待?!?br />2.遞次前進(jìn)。
《漢語大詞典》:騰薦(騰薦)
舉薦。 明 李東陽 《明故太子太保南京兵部尚書致仕贈少保王公墓志銘》:“歷官四十餘年,人無訾議,至交章騰薦?!?/div>
分類:舉薦
《漢語大詞典》:貢薦(貢薦)
舉薦。晉書·陳頵傳:“ 頵 與 王導(dǎo) 書曰:‘ 中華 所以傾弊,四海所以土崩者,正以取才失所,先白望而后實事,浮競驅(qū)馳,互相貢薦,言重者先顯,言輕者后敘,逐相波扇,乃至陵遲?!?/div>
分類:舉薦
《漢語大詞典》:嘉舉(嘉舉)
(1).舉薦的美稱。 晉 潘岳 《為賈謐作贈陸機(jī)》詩:“廊廟惟清,俊乂是延,擢應(yīng)嘉舉,自國而遷?!?br />(2).好事,喜慶之事。 明 徐渭 《女狀元》第五出:“茲會旨合賜 濯錦江 水所染鴛鴦段二十疋,真珠十升……助卿嘉舉?!?/div>
《漢語大詞典》:貢察(貢察)
舉薦。亦指所舉薦之士。北史·韓麒麟傳:“今州郡貢察,徒有秀、孝之名,而無秀、孝之實?!?/div>
分類:舉薦
《漢語大詞典》:媒紹(媒紹)
介紹;舉薦。 唐 王勃 《再上武侍極啟》:“一昨不緣媒紹,輕承盼飾,祇寵相驚,俯仰無地?!?宋 王安石 《上龔舍人書》:“然皆士自媒紹其所長,以干於當(dāng)世,然后得充其選,未嘗聞公卿大人能自察其賢而薦之者。”
分類:介紹舉薦
《國語辭典》:輕舉(輕舉)  拼音:qīng jǔ
1.舉止浮躁,隨意行事。《韓非子。難四》:「明君不懸怒,懸怒則臣罪輕舉以行計,則人主危?!埂督鹗?。卷一○八。胥鼎傳》:「特畏吾威力,不能窺其虛實,故未敢輕舉?!?br />2.登仙、歸隱。漢。王充《論衡。道虛》:「且凡能輕舉入云中者,飲食與人殊之故也?!埂稘h書。卷四十。張良傳》:「乃學(xué)道,欲輕舉?!?/div>
《國語辭典》:方正  拼音:fāng zhèng
1.德行嚴(yán)正不偏。漢。賈誼吊屈原文〉:「賢圣逆曳兮,方正倒植?!埂读簳>砣?。武帝本紀(jì)下》:「性方正,雖居小殿暗室,恒理衣冠?!?br />2.漢代選舉科目名。漢。揚(yáng)雄 解嘲:「策非甲科,行非孝廉,舉非方正。」
3.四四方方。《北史。卷九四。流求列傳》:「其男子用鳥羽為冠,裝以珠貝,飾以赤毛,形制不同。婦人以羅紋白布為帽,其形方正?!?/div>
《國語辭典》:應(yīng)舉(應(yīng)舉)  拼音:yìng jǔ
參加科舉考試。元。無名氏《凍蘇秦。楔子》:「如今七國爭雄,都下招賢之榜,您孩兒稟過父親母親,待和哥哥同去應(yīng)舉?!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五:「元來宋時宗室自有本等祿食,本等職銜,若是情愿讀書應(yīng)舉,就不在此例了?!?/div>
《國語辭典》:四科  拼音:sì kē
1.孔門四科。指德行、言語、政事、文學(xué)?!墩撜Z。先進(jìn)》:「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xué):子游、子夏。」宋。邢炳。疏:「夫子門徒三千,達(dá)者七十有二,而此四科,唯舉十人者,但言其翹楚者耳?!?br />2.文體的四種形式。指奏議、書論、銘誄、詩賦。《文選。曹丕。典論論文》:「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