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68,分25頁顯示  上一頁  11  12  13  14  15  17  18  19  20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空札
條刺
綈槧
題頭
展促
札牘
詞黃
楮幅
簡帛
黑板
紅票
書桌
羊皮紙
針筆
古寫
《漢語大詞典》:空札
沒有書寫過的竹木簡。后漢書·劉盆子傳:“ 崇 等議曰:‘聞古天子將兵稱上將軍?!藭秊榉弧蠈④姟?,又以兩空札置笥中?!?/div>
《漢語大詞典》:條刺(條刺)
(1).謂分條書寫于刺板。《漢書·外戚傳下》:“今皇后有所疑,便不便,其條刺,使大長秋來白之?!?顏師古 注:“條謂分條之也。刺謂書之於刺板也。”
(2).逐條諷議。 明 文徵明 《戴先生傳》:“先生條刺利害興廢,及今修筑事宜,纖悉詳明而切於用?!?/div>
分類:逐條書寫
《漢語大詞典》:綈槧(綈槧)
供書寫用的絲織物和木版片。指書冊。晉書·文苑傳序:“ 西都 賈 馬 耀靈蛇於掌握, 東漢 班 張 發(fā)雕龍於綈槧?!?/div>
《漢語大詞典》:題頭(題頭)
(1).書寫門頭上的橫披或匾額。 唐 李綽 尚書故實:“﹝ 智永禪師 ﹞積年學(xué)書,禿筆頭十甕,每甕皆數(shù)石,人來覓書,并請題頭者如市,所居戶限為人穿穴?!?br />(2).篇目,標題。 魯迅 《書信集·致楊霽云》:“《文學(xué)》既登拙作題頭,下一期登出續(xù)篇來,前言不搭后語,煞是有趣,倘將來再將原稿印出,也許更有可觀?!?span id="hdn7tt7" class="book">《人民日報》1981.1.21:“上海工藝美術(shù)工廠 張衛(wèi)平 等三人給‘十佳’寄來了十幅工藝精致、形像生動、氣勢昂揚的奔馬畫,并都一一加了‘奔騰急’、‘志在千里’等含意深長的題頭?!?br />(3).標志于報刊文章篇目之上的分類欄目。《人民日報》1951.4.18:“在報上發(fā)表小品文時,就加上小品文的題頭。在這個題頭下刊出的小品文有各種各樣的體裁,有的類似短篇小說,有的像散文,有的就是詩歌;有的還配以漫畫。”
《漢語大詞典》:展促
猶伸縮。指書寫時字體的伸展和緊縮。 宋 米芾 《海岳名言》:“小字展令大,大字促令小,是顛教 顏真卿 謬論。蓋字自有大小相稱……大小不展促也?!?/div>
《漢語大詞典》:札牘(札牘)
札與牘都是古代書寫用的小木片,因借指簿冊。 唐 柳宗元 《罵尸蟲文》:“尸蟲,汝曷不自形其形……潛窺默聽兮,導(dǎo)人為非;冥持札牘兮,搖動禍機?!?/div>
《漢語大詞典》:詞黃(詞黃)
用黃色紙書寫的詔書。 宋 陳傅良 《繳奏閤門承受趙銓乞?qū)⑥D(zhuǎn)官回授封贈狀》:“準中書門下省送到詞黃一道,為成忠郎閤門承受 趙銓 用。”參閱 宋 王楙 野客叢書·禁用黃。參見“ 詔黃 ”。
《漢語大詞典》:詔黃(詔黃)
即詔書。詔書用黃紙書寫,故稱。南史·王韶之傳:“ 恭帝 即位,遷黃門侍郎,領(lǐng)著作,西省如故。凡諸詔黃皆其辭也?!?宋 蘇軾 《和董傳留別》:“得意猶堪夸世俗,詔黃新濕字如鴉?!?/div>
《漢語大詞典》:楮幅
書寫文章所用的紙張。 清 周亮工 《跋顧少宰朱卷》:“以至一品題也,昔則標舉要會,多止數(shù)言,而今則駢章麗句,環(huán)誦滿楮幅矣?!?/div>
《漢語大詞典》:簡帛(簡帛)
簡牘與帛。古代書寫用品。 章炳麟 《文學(xué)總略》:“古者,簡帛重?zé)嗳∮洃?,故或用韻文,或用耦語,為其音節(jié)諧適,易于口記,不煩記載也。”
《國語辭典》:黑板  拼音:hēi bǎn
一種教學(xué)用具。以木頭制成,可用粉筆書寫、繪畫的黑色板子,多用于學(xué)校教師授課時使用。
《國語辭典》:紅票(紅票)  拼音:hóng piào
1.在游藝表演期之前,向人勸購的預(yù)約券或免費入場券,憑此券以換當日的門票。
2.火葬許可證。《金瓶梅》第二六回:「自買了一具棺材,討了一張紅票,賁四、來興兒同送到門外地藏寺,與了火家五錢銀子,多架些柴薪才待發(fā)火燒毀?!?/div>
《國語辭典》:書桌(書桌)  拼音:shū zhuō
讀書用的桌子。
《國語辭典》:羊皮紙(羊皮紙)  拼音:yáng pí zhǐ
一種以獸皮制成半透明若羊皮狀的紙。通常多指仿羊皮紙。將未加黏料的紙,浸在硫酸的淡液中而成。質(zhì)地堅韌而柔軟,且不透水,可供做文書及包裹用。
《國語辭典》:針筆(針筆)  拼音:zhēn bǐ
一種鋼筆型的繪圖筆。除可書寫文字外,亦可繪制直線和復(fù)線。
《國語辭典》:古寫(古寫)  拼音:gǔ xiě
以古代字體書寫的文字。如:「《周禮》原文作『美』,『美』即『美』之古寫。」《文明小史》第二四回:「偏偏那個礦字照著周禮古寫,大家不認得,只面面相覷,又不敢問?!?/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