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61
詞典
3
分類詞匯
58
共58,分4頁顯示
1
2
3
4
2
3
4
下一頁
分類詞匯
浪說
浪語
加諸
落荒
嚼舌
咧咧
胡嘌
瞎聊
瞎咕咕
鬼撇
浪言
胡言
胡說
胡謅
亂彈
《漢語大詞典》:
浪說(浪説)
(1).妄說;亂說。
《
禮記·王制
》
“假於鬼神,時日卜筮以疑眾,殺” 唐 孔穎達 疏:“妄陳禍福,浪説妖祥。” 宋
司馬光
《示道人》
詩:“君不見 太上老君 頭似雪,世人浪説駐童顏。”
《
警世通言·俞伯牙摔琴謝知音
》
:“浪説曾分 鮑叔 金,誰人辨得 伯牙 琴?”
(2).漫說,別說。
分類:
妄說
別說
亂說
《國語辭典》:
浪語(浪語)
拼音:
làng yǔ
1.狂妄不實的話。如:「他不過是隨意浪語幾句罷了,你別當真?!固?。
杜甫
歸雁
詩二首之一:「系書元浪語,愁寂故山薇?!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一九:「此婦堅貞之性,數(shù)年以來,老僧頗識之。彼是不肯作浪語的。」
2.淫蕩的言語。《紅樓夢》第二一回:「那賈璉恨不得連身化在他身上,那媳婦故作浪語?!?/div>
分類:
淫蕩
空話
妄說
不切實際
亂說
《漢語大詞典》:
加諸(加諸)
(1).凌駕于。
《
論語·公冶長
》
:“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何晏 集解引 馬融 曰:“加,陵也?!?唐
韓愈
《爭臣論》
:“吾聞君子不欲加諸人,而惡訐以為直者?!?br />(2).誣謗;亂說。 唐
張鷟
《
游仙窟
》
:“豈敢在外談?wù)h,妄事加諸!”
《敦煌變文集·燕子賦》
:“雀兒奪宅,今見安居。所被傷損,亦不加諸,目驗取實,何得稱虛?”
《
舊唐書·宣宗紀
》
:“誣貞良造朋黨之名,肆讒構(gòu)生加諸之釁。”參閱 蔣禮鴻
《敦煌變文字義通釋·加諸》
。
分類:
凌駕
亂說
何晏
馬融
《國語辭典》:
落荒
拼音:
luò huāng
離開大路、官道,向荒野奔逃。比喻逃命?!端疂G傳》第四八回:「兩個斗了一二十合,不分勝敗。欒廷玉賣個破綻,落荒即走?!?/div>
分類:
亂說
荒野
逃跑
《國語辭典》:
嚼舌
拼音:
jiáo shé
1.隨口胡說、搬弄是非。元。無名氏《貨郎旦》第二折:「干我甚么事,說我推他,要你來嚼舌!」《蕩寇志》第一二回:「我活了這七十多歲,永不曾見過甚么是刀兵,容你們這般嚼舌!」
2.沒有意義的爭辯。如:「我忙得很,沒時間跟你嚼舌?!?/div>
分類:
嚼舌
無謂
亂說
舌頭
爭辯
搬弄是非
《國語辭典》:
咧咧
拼音:
liē lie
北平方言。指小孩子的哭聲。
《國語辭典》:
咧咧
拼音:
liē liē
北平方言。指亂嚷、瞎掰。《兒女英雄傳》第六回:「不作一聲的,聽那外邊的動靜,約莫也有半碗茶時,只聽得遠遠的兩個人說說笑笑,唱唱咧咧的,從墻外走來。」
分類:
嚷嚷
亂說
《國語辭典》:
大大咧咧
拼音:
dà da liē liē
態(tài)度傲慢的樣子。也作「大模大樣」。
分類:
方言
隨隨便便
《漢語大詞典》:
胡嘌
(1).亂唱。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diào)》
卷一:“正念佛作偈,把美令兒胡嘌?!?br />(2).謂亂說。 明
湯顯祖
《牡丹亭·寫真》
:“這本色人兒妙,助美的誰家裱?要練花綃,簾兒瑩,邊闌小。教他有人問著休胡嘌?!?/div>
分類:
亂說
《國語辭典》:
瞎聊
拼音:
xiā liáo
1.閒談。如:「做點正經(jīng)事,別盡忙著瞎聊!」
2.瞎說、胡扯。如:「又在瞎聊了,我可一點也不信?!?/div>
分類:
亂說
隨便
閑談
他們
還有
咱們
《漢語大詞典》:
瞎咕咕
方言。胡說;亂說。 梁斌
《紅旗譜》
三四:“不等 馮老蘭 說完, 馮貴堂 擰起鼻子說:‘你親眼見來?還是別人在你耳朵底下瞎咕咕的?’”
分類:
方言
胡說
亂說
《漢語大詞典》:
鬼撇
方言。猶亂說。 馬云鵬
《雁塞游擊隊》
第二章:“‘住嘴!’ 白要命 霍地從椅子上站起來,粗暴地喊道:‘你鬼撇了些什么?’” 馬云鵬
《雁塞游擊隊》
第十六章:“唉,我說的這些可是機密,你不能鬼撇去。”
分類:
方言
亂說
《國語辭典》:
浪言
拼音:
làng yán
1.狂妄的話。《西游記》第五回:「量你這些毛神,有何法力,敢出浪言?!?br />2.誇大其辭。《醉醒石》第一一回:「魏推官道:『寂上人,果然能前知么?』寂和尚道:『不敢,是小僧浪言?!弧?/div>
分類:
淫蕩
隨意
大言
亂說
說大話
《國語辭典》:
胡言
拼音:
hú yán
1.泛指西北和北方各民族的語言?!端鍟?。卷三五。經(jīng)籍志四》:「舍太子位,出家學(xué)道,勤行精進,覺悟一切種智,而謂之佛,亦曰佛陀,亦曰浮屠,皆胡言也。」也稱為「胡語」。
2.毫無根據(jù)的亂說話?!豆僭捴改?。卷四。官話問答》:「百姓越聚越多,信口胡言,勢必要鬧出事來?!挂沧鳌负f」。
分類:
胡言
胡人
胡說
亂說
外族
外國語
少數(shù)民族
《國語辭典》:
胡說(胡說)
拼音:
hú shuō
1.毫無根據(jù)的亂說話?!冻蹩膛陌阁@奇》卷二:「胡說!我自是娘家去,如何是逃去?」《紅樓夢》第六四回:「少胡說!你快去罷!我在這里等你?!挂沧鳌负v」、「胡言」、「胡語」、「胡云」。
2.胡亂瞎鬧?!度辶滞馐贰返谌幕兀骸杆@兒子就更胡說,混穿混吃,和尚、道士、工匠、花子,都拉著相與,卻不肯相與一個正經(jīng)人!」
分類:
胡說
有根
胡鬧
根據(jù)地
有道
道理
亂說
瞎說
《國語辭典》:
胡謅(胡謅)
拼音:
hú zōu
隨意亂說、瞎編。元。宮大用《范張雞黍》第一折:「他歪吟的幾句詩,胡謅下一道文,都是些要人錢諂佞臣?!埂独蠚堄斡洝返谒幕兀骸改銊e信他們胡謅!沒有的事!」也作「胡柴」、「胡嘈」。
分類:
胡謅
信口
隨意
亂說
《國語辭典》:
亂彈(亂彈)
拼音:
luàn tán
1.清代中葉對當時興起的各種地方戲曲的泛稱,寓有貶意。以多種樂器合奏,紛雜囂亂。劇詞和音樂通俗易解,受眾多人民的喜愛。清。李斗《揚州畫舫錄。卷五。新城北錄下》:「兩淮鹽務(wù)例蓄花、雅兩部以備大戲。雅部即昆山腔;花部即京腔、秦腔、弋陽腔、梆子腔、羅羅腔、二簧調(diào),統(tǒng)謂之亂彈。」也稱為「花部」。
2.梆子腔系統(tǒng)的戲曲。明至清初,陜西地方戲梆子腔(秦腔)因用彈拔樂器伴奏,而被稱為「亂彈」。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三:「秦優(yōu)新聲,有名亂彈者,其聲甚散而哀?!?br />3.臺灣北管戲職業(yè)戲班的俗稱。參見「北管戲」條。
分類:
戲曲名詞
戲曲
亂說
胡扯
京劇
乾隆
嘉慶
陜西
地方戲
昆腔
梆子腔
秦腔
劇種
彈撥
亂彈
樂器
伴奏
為亂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