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乾 → 乾干”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四一八
曾象乾,字體良,號連城。連州(今廣東連縣)人。明嘉靖四十年(一五六一)舉人,明神宗萬歷五年(一五七七)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典試山西,尋擢福建巡按御史。遷任南京學政,累官至河南道僉都御史。明神宗萬歷二十年(一五九二)致仕歸。年六十馀卒。有《中秘課程》。清同治《連州志》卷七有傳。
呂乾健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呂乾健,字天常,山西平陽府曲沃縣人,匠籍。山西鄉(xiāng)試第五十三名,萬歷五年(1577年)丁丑科會試第一百三十五名,登三甲第五十二名進士。歷河南商丘縣知縣,官至戶部員外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廣東連州人,本姓曾,字體艮,號連城。萬歷五年進士。由庶吉士,累遷都察院僉都御史。時東廠太監(jiān)張鯨擅權(quán),象乾抗疏論之,鯨伏罪。后致仕歸,卒年六十余。
維基
馬象乾,字體良,江西吉安府泰和縣人,廣東廣州府連州軍籍。廣東鄉(xiāng)試第三名,萬歷五年(1577年)丁丑科會試第五名,登二甲第五十五名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官監(jiān)察御史,曾彈劾大學士申時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38—1594 【介紹】: 明江西吉水人,字于健。萬歷五年進士。授合肥知縣。遷御史。十八年冬,兼監(jiān)察御史,閱視大同邊務。劾罷總兵官以下十余人,奏邊備事宜,均切中機要。尋進大理少卿,以論救趙南星事,語侵執(zhí)政,引疾歸。
維基
曾乾亨(1538年—1594年),字于健,號健齋,江西吉安府吉水縣人,同進士出身。早年師從羅洪先,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戊午科江西鄉(xiāng)試第五十名舉人,萬歷五年(1577年)丁丑科三甲進士。授合肥縣知縣,調(diào)休寧縣知縣,十一年八月升山東道監(jiān)察御史,十月因彈劾兵部尚書張學顏和李成梁。明神宗大怒,貶為海州判官,遷大名府推官,歷升尚寶司司丞,十七年十一月升尚寶司少卿,十八年十二月升光祿寺少卿,閱視大同邊務。劾罷總兵官麻貴以下十馀人。后升大理寺右寺丞,二十年七月遷大理寺右少卿??脊哨w南星因考察事被斥,曾乾亨論救不成,于是稱病致仕歸鄉(xiāng),不久卒。
黃體乾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黃體乾(1540年—?),字行健,直隸常州府宜興縣人,民籍。應天府鄉(xiāng)試第一百二十九名,萬歷二年(1574年)甲戌科會試第一百七十六名,登三甲第一百九十三名進士。
王三陽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王三陽,字乾甫,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鹽籍。福建鄉(xiāng)試第九名,萬歷八年(1580年)庚辰科會試第二百七十九名,登三甲第二百二十五名進士。

人物簡介

維基
王應乾(1540年—?),字調(diào)元,直隸池州府東流縣(今屬東至縣)人。隆慶四年(1570年)庚午科應天府鄉(xiāng)試第十四名舉人。隆慶五年(1571年)聯(lián)捷辛未科三甲第三名進士。授中書舍人,萬歷三年(1575年)三月考選江西道試御史,巡視東城,十二月實授御史,四年正月出為湖廣按察司僉事,六年九月升本省左參議,遷河南副使,十一年閏二月升浙江參政,轉(zhuǎn)山東按察使,十六年七月升浙江右布政使。

人物簡介

維基
王一乾(1542年—?),字元卿,江西吉安府泰和縣人,民籍。順天府鄉(xiāng)試第一百七名舉人。隆慶五年(1571年)中式辛未科三甲第一百八十名進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1544—1626后 【介紹】: 明山東新城人,字子廓,一字霽宇。隆慶五年進士。歷僉都御史,代李化龍經(jīng)理播州。任宣府巡撫七年,邊境無事。累官兵部尚書,崇禎初為總督宣大山西軍務,挫敗虎墩兔。權(quán)警有膽略,威名著九邊。
維基
王象乾(1546年—1630年),字子廓,號霽宇,祖籍山東諸城縣大營(今山東省諸城市舜王街道大營村),新城縣(山東淄博市桓臺縣)人,官至兵部尚書。王象乾生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隆慶四年(1571年)鄉(xiāng)試中舉,隆慶五年(1572年)聯(lián)捷進士,任山西聞喜縣知縣。萬歷五年(1577年),授兵部武選司主事,升職方司員外郎。萬歷十一年,授兵部武選郎中。后外放保定府知府。萬歷十四年,升任河南副使。萬歷十七年,改河南右參政。萬歷二十年(1592年),升任山西右布政使。萬歷二十二年,授宣府巡撫,兼右僉都御史,后升右副都御史。萬歷二十八年,兼兵部右侍郎,次年改左侍郎,同年總督川湖貴州軍務、兼任四川巡撫。萬歷三十六年,授右都御史,總督薊遼保定等處。萬歷四十年,授兵部尚書,因多年鎮(zhèn)守薊遼,治軍有方,威震九邊。同年加太子太保。天啟元年,升太子太傅。后屢次加封少傅、少師、太子太師。因邊境多事,崇禎元年(1628年),83歲時再起為宣大總督,崇禎三年(1631年)卒。贈太師。
何爾健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何爾健,一作何爾健,字明甫,號乾室,山東兗州府曹州民籍(今曹縣人)。進士出身。萬歷十年(1582年)壬午科山東鄉(xiāng)試舉人,萬歷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進士,授鄢陵令,有惠政,臺省交薦,召拜浙江道監(jiān)察御史。首疏言省議論,息辯攻,切中時弊。又言首揆無輔理狀,直聲大著。會籍沒張珰,株連百家,因乾清宮災,力諫出無罪者萬余人。奉命巡按宣大,墨吏懦將望風解綬,一變因循積習。以母艱歸,終制,起按畿南,值蝗旱,數(shù)上章請蠲賑,請臨清、德州、天津倉平糴。又請免魚葦,蠲馬價,停礦稅。再按遼左,稅珰高淮橫虐甚,甫出山海,號訴擁道,即收其黨余東翥杖殺之,偏諭所部有稅使,輒收下獄。疏請于朝,淮邀取實封,乃藏疏馬障中,旬日十八上,虐焰少戢。后列上淮諸不法狀,為苦民圖以獻,淮大忿恨,行金于家,不入奸,謀乃沮,后卒置于理。考滿,當進階大廷尉,力辭。時臺省乏人,身綰十四符,手無停批,積瘁致疾,旋以論事謫,乞歸不得請,遂卒京邸。官止大理寺丞。方出按畿南,時山東稅使陳增用士儈孫士洪邪謀,輸?shù)亓⑶f養(yǎng)馬,將假以入曹,恣其不道。遂駐節(jié)常山,致書中外,極言不可。增憚其風厲而罷,里人德之。諸凡捐學田,立義冢,周貧民,恤寒士,為德于鄉(xiāng)甚多,祀鄉(xiāng)賢。著有《惠文集》、《御珰疏》。

人物簡介

維基
姚孟昱,字乾甫,號近野,直隸太平府繁昌縣三山鎮(zhèn)人。幼負俊才,為諸生代巡,觀風甚賞識,稱其有伊晉江風味。萬歷十六年戊子科鄉(xiāng)試舉人,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聯(lián)捷進士,授行人,尋遷兵部武選司主事,歷員外、郎中,官至陜西按察司僉事兼布政司參政。孟昱為人磊落不羈,林下時與里族交歡,社鼓村醪集以貴介無驕色。居家喜操作,升垣筑版之細間,身任之。兄舉人姚孟景持身嚴毅,嚬笑不假,故人之德孟昱者益多。卒之日,鄉(xiāng)鄰環(huán)而泣者無算,論者謂其得柳下惠之和云。兄姚孟景,字信甫,一字體信,號荊野,明萬歷十年壬午(1582年)舉人。歷任青城知縣、保德知州。與乃弟姚孟昱,時人謂之“昆玉聯(lián)芳”。
馮體乾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馮體乾,字念純,直隸金壇人。萬歷十年(1582年)壬午科應天鄉(xiāng)試舉人。萬歷二十年(1592年),登壬辰科第二甲第五名進士,授戶部主事。

人物簡介

維基
張守乾(1549年—?),字汝健,河南衛(wèi)輝府輝縣人,民籍。河南鄉(xiāng)試第三十二名,萬歷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會試第三百四十二名,登三甲第二十一名進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50—1616 【介紹】: 明撫州府臨川人,初字義少,改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繭翁。早有文名,不應首輔張居正延攬,而四次落第。萬歷十一年進士。官南京太常博士,遷禮部主事。以疏劾大學士申時行,謫徐聞典史。后遷遂昌知縣,不附權(quán)貴,被削職。歸居玉茗堂,專心戲曲,卓然為大家。與早期東林黨領(lǐng)袖顧憲成、高攀龍、鄒元標及著名文人袁宏道、沈茂學、屠隆、徐渭、梅鼎祚等相友善。有《紫釵記》(《紫簫記》改本)、《還魂記》(《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合稱《玉茗堂四夢》或《臨川四夢》。另有詩文集《紅泉逸草》、《問棘郵草》、《玉茗堂集》。
詞學圖錄
湯顯祖(1550-1616) 字義仍,號若干,又號海若、清運道人。祖籍臨川縣云山鄉(xiāng),后遷居撫州湯家山。劇作家、文學家。21歲中舉,34歲中進士,后歷任太常博士、詹房事主簿、禮部祠祭司主事。有《紫釵記》、《南柯記》、《牡丹亭》、《邯鄲記》合稱"臨川四夢",又有詩集《玉茗堂全集》四卷、《紅泉逸草》一卷,《問棘棘郵草》二卷。
槜李詩系·卷四十
字義仍,臨川人。萬歷間官祠部。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義仍,臨川人。萬歷癸未進士,除南太常博士遷南禮部主事謫徐聞典史遷知遂昌縣有玉茗堂集
維基
湯顯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晚號繭翁,別署清遠道人,室名玉茗堂。江西臨川縣人。明代政治家、文學家、戲曲家、教育家。萬歷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進士,歷任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南京刑部主事、南京禮部祠祭清吏司主事,謫廣東徐聞縣典史、浙江遂昌縣知縣。其戲曲非常知名,乃與莎士比亞同期及影響力相若的偉大劇作家。除了戲曲之外,又擅長八章文,與王鏊、唐順之、瞿景淳、歸有光等并稱明朝舉業(yè)八大家。湯顯祖出生于書香門第,祖父湯懋昭好老莊、喜談神仙,父親湯尚賢為人嚴正,從小便飽讀詩書,性格剛正不阿。隆慶四年(1570年)江西鄉(xiāng)試第八名舉人,萬歷五年(1577年)湯顯祖進京趕考,因不肯接受首輔張居正的拉攏,結(jié)果兩次落第。萬歷八年(1580年)湯顯祖第四次往北京參加春試。張居正三子張懋修去看望湯顯祖,湯顯祖也曾回訪而不遇。直到萬歷十一年(1583年)他33歲時,即張居正死后次年,才考中萬歷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進士。湯顯祖中了進士后,仍不肯趨附新任首輔申時行,故僅能在南京任虛職。在職期間,與顧憲成、高攀龍等東林黨人交往甚密。萬歷十九年(1591年)他又寫了《論輔臣科臣疏》,揭發(fā)時政積弊,抨擊朝廷,彈劾大臣,因而觸怒了明神宗。之后被謫遷廣東徐聞典史。后又調(diào)任浙江遂昌知縣。湯顯祖在地方為官清廉,體恤民情,深得民心,但最終還是因不滿朝政腐敗,于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棄官回鄉(xiāng),在臨川建了一座閑居,號玉茗堂,從此致力于戲劇和文學創(chuàng)作活動,終其一生。
柴應乾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柴應乾,陜西漢中府白河縣軍籍西安前衛(wèi)人。萬歷十六年(1588年)陜西戊子科舉人,二十三年(1595年)乙未科進士。授江西高安縣知縣,調(diào)山東膠州知州,充山西、河南正副主考,得士頗盛,歷升戶部郎中,出為山東濟南道參政,升四川按察使,擢湖廣右布政使,晉廣東左布政使,轉(zhuǎn)江南操江僉都御史,未之任卒。有《秋桂堂文集》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