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擂鼓交響曲(擂鼓交響曲)  拼音:léi gǔ jiāo xiǎng qǔ
西元一七九五年,由奧國作曲家海頓所作的一首降E大調交響曲。因為這首交響曲在第一樂章導奏部分,先由定音鼓滾奏一小節(jié),然后才引出導奏主題。故稱為〈擂鼓交響曲〉。
《國語辭典》:命運交響曲(命運交響曲)  拼音:mìng yùn jiāo xiǎng qǔ
貝多芬的〈第五號C小調交響曲〉。貝多芬聽覺失靈后,作于西元一八○五年至一八○八年。全曲包含四個樂章,第一樂章象徵命運,威力萬鈞;第二樂章哀憐恐怖,表示命運欺人;第三樂章象徵人與命運搏斗;最后一個樂章歡樂洋溢,代表人類戰(zhàn)勝命運。
《國語辭典》:英雄交響曲(英雄交響曲)  拼音:yīng xióng jiāo xiǎng qǔ
Sinfonia Eroica
樂曲名。原為貝多芬寫給拿破崙的獻辭,但因拿破崙登基稱帝,貝多芬大怒,遂改稱此名。通稱為「貝多芬第三號交響曲」。
《國語辭典》:田園交響曲(田園交響曲)  拼音:tián yuán jiāo xiǎng qǔ
貝多芬的第六號F大調交響曲。于西元一八○八年完成。貝多芬在此曲明顯表達對田園景色、溪畔、農村的喜悅與顯現雷電暴風雨的真實,可以說是標題音樂的杰作。
《國語辭典》:悲愴交響曲(悲愴交響曲)  拼音:bēi chuàng jiāo xiǎng qǔ
俄國浪漫派音樂家柴可夫斯基最后的一部作品。完成于西元一八九三年,表現出十九世紀末俄國絕望的悲愴感,是其一生中最杰出的作品。
《國語辭典》:交響曲(交響曲)  拼音:jiāo xiǎng qǔ
Symphony
曲種名。指18世紀中葉后由奧國音樂家海頓所奠立,貝多芬逐漸擴充發(fā)展的多樂章器樂合奏曲。古典時期的交響曲通常分為四個樂章,每個樂章都遵循比較嚴格的音樂形式,第一樂章多半是快板、奏鳴曲式,中間樂章會涵蓋一個慢板樂章、一個小步舞曲或詼諧曲樂章,終樂章大部分為奏鳴曲式或輪旋曲式。浪漫時期之后的交響曲則擴大編制或增加樂章,以及加入更多新的元素,形式也較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