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8詞典 7分類詞匯 11
《國語辭典》:親疏(親疏)  拼音:qīn shū
親近與疏遠(yuǎn)?!稘h書。卷一○○。敘傳上》:「因召宗族,各以親疏加恩施,散數(shù)百金。」
《國語辭典》:反親疏(反親疏)  拼音:fǎn qīn shū
言使當(dāng)親者反疏,當(dāng)疏者反親。三國魏。曹植〈贈(zèng)白馬王彪〉詩:「蒼蠅間白黑,讒巧反親疏?!?/div>
分類:曹植
《國語辭典》:親疏遠(yuǎn)近(親疏遠(yuǎn)近)  拼音:qīn shū yuǎn jìn
血緣及親戚關(guān)系的厚薄濃淡?!?a target='_blank'>紅樓夢》第五回:「視姊妹弟兄皆出一意,并無親疏遠(yuǎn)近之別?!?/div>
《分類字錦》:不得親疏(不得親疏)
唐書薛元敬傳武德中為秘書郎天策府參軍直記室文學(xué)館學(xué)士是時(shí)收與房杜處腹心之寄更相結(jié)附元敬謙畏未嘗申款曲如晦嘆曰小記室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
分類:
《分類字錦》:不可親疏(不可親疏)
隋書隱逸傳論士謙聞譽(yù)不喜文詡見傷無慍徐則志在沉冥不可親疏莫能貴賤皆抱樸之士矣
分類:隱逸
《漢語大詞典》:親疏貴賤
親密、疏遠(yuǎn)、富貴、貧賤的種種關(guān)系。指各種不同身分、不同關(guān)系的人。例如:使親疏貴賤長幼男女之理皆形見予樂。——《史記·樂書
《分類字錦》:親疏有序(親疏有序)
后漢書梁竦傳長嫂舞陰公主贍給諸梁親疏有序特敬重竦雖衣食器物必有加異竦悉分與親族自無所服
分類:公主
《國語辭典》:厚薄  拼音:hòu bó
1.厚度?!度龂萘x》第八回:「別筑郿塢,役民夫二十五萬人筑之,其城郭高下厚薄一如長安?!?br />2.濃淡、稀稠。《周禮。天官。酒正》:「掌其厚薄之齊,以共王之四飲三酒之饌?!?br />3.多寡、大小?!段倪x。陸機(jī)。五等論》:「使其并賢居治,則功有厚薄;兩愚處亂,則過有深淺。」
4.親疏?!痘茨献?。主術(shù)》:「夫以一人之心而事兩主,或背而去,或欲身徇之,豈其趨舍厚薄之勢異哉?」
5.貴賤、貧富?!盾髯?。富國》:「故使或美或惡、或厚或薄、或佚或樂、或劬或勞,非特以為淫泰夸麗之聲,將以明仁之文、通仁之順也?!?/div>
《漢語大詞典》:戚疏
猶親疏。 唐 韓愈 《示兒》詩:“主婦治北堂,膳服適戚疎。” 宋 司馬光 《送昌言舍人得告還蜀》詩之三:“外物有榮悴,中心無戚疎?!?/div>
分類:親疏
《漢語大詞典》:遠(yuǎn)昵(遠(yuǎn)昵)
親疏。《書·高宗肜日》“典祀無豐于昵” 孔 傳引尸子:“不避遠(yuǎn)昵。昵,近也?!?/div>
分類:親疏
《漢語大詞典》:親逖(親逖)
猶親疏。 清 黃六鴻 《?;萑珪どW任·酬答書札》:“或應(yīng)留住內(nèi)衙,或應(yīng)送路費(fèi),相其尊卑親逖而斟酌待之?!?/div>
分類:親疏
《國語辭典》:五服  拼音:wǔ fú
1.五等喪服。分為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五種,以親疏為差等。
2.古代王城外圍,每五百里為一區(qū)畫,共分侯、甸、綏、要、荒五等,稱為「五服」?!稌?jīng)。益稷》:「弼成五服?!?br />3.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的禮服的合稱。《書經(jīng)。皋陶謨》:「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div>
《國語辭典》:成服  拼音:chéng fú
1.死者入殮后,親屬各依服制穿著喪服,稱為「成服」。《禮記。奔喪》:「唯父母之喪,見星而行,見星而舍;若未得行,則成服而后行。」《儒林外史》第五回:「第三日成服,趙氏定要披麻戴孝,兩位舅爺斷然不肯?!?br />2.盛服。晉。應(yīng)亨 贈(zèng)四王冠詩:「令月惟吉日,成服加元首?!?/div>
《漢語大詞典》:適莫(適莫)
指用情的親疏厚薄。后漢書·李燮傳:“時(shí) 潁川 荀爽 、 賈彪 ,雖俱知名而不相能, 燮 并交二子,情無適莫,世稱其平正?!?span id="xhdfhzl" class="book">《三國志·吳志·顧雍傳》:“其所選用文武將吏各隨能所任,心無適莫?!?span id="pztfz7b" class="book">《資治通鑒·魏文帝黃初六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適,音的。心之所主為適,心之所否為莫?!?元 元明善 《丞相淮安忠武王碑》:“仁視群品,無間親疏,義使英材,無比適莫?!?清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劉蕺山集》:“觀此可知當(dāng)日 東林 諸君子蹇裳濡足之習(xí),先生亦心非之,故言之凜然,絶無適莫?!?/div>
《漢語大詞典》:疏數(shù)(疏數(shù))
亦作“疎數(shù)”。
1.稀疏和密集。周禮·夏官·大司馬:“中春教振旅……以教坐作進(jìn)退疾徐疏數(shù)之節(jié)?!?span id="vptdxjt" class="book">《尉繚子·兵令上》:“出卒陳兵有常令,行伍疏數(shù)有常法?!?唐 柳宗元 《小石城山記》:“無土壤而生嘉樹美箭,益奇而堅(jiān),其疏數(shù)偃仰,類智者所施設(shè)也。”
2.猶遠(yuǎn)近。《穀梁傳·隱公九年》:“庚辰,大雨雪,志疏數(shù)也?!?范寧 注:“謂災(zāi)有遠(yuǎn)近。遠(yuǎn)者為疏,近者為數(shù)也?!?span id="ldvxxjt" class="book">《墨子·備城門》:“爵穴大容苣,高者六尺,下者三尺,疏數(shù)自適為之?!?畢沅 校注:“言視敵而為疏促?!?span id="rz7p5tv"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孝宗淳熙十二年》:“日月之行有疏數(shù),故歷久不能無差。”
3.指親疏。 唐 元稹 《病減逢春期白二十二辛大不至十韻》:“推遷悲往事,疏數(shù)辨交情。” 明 宋濂 《故天臺(tái)朱府君霞?jí)]阡表》:“待族姻廬井曲盡人情,不以貴富賤貧而為薄厚疏數(shù)?!?br />4.慢與快。《淮南子·說林訓(xùn)》:“凡用人之道,若以燧取火,疏之則弗得,數(shù)之則弗中,正在疏數(shù)之間?!?高誘 注:“疏,猶遲也。數(shù),猶疾也。得其節(jié),火乃生?!?br />5.稀少和頻繁。 唐 李翱 《答獨(dú)孤舍人書》:“又以為茍相知,固不在書之疎數(shù);如不相知,尚何求而數(shù)書。” 宋 曾鞏 《與王深父書》:“顧 深父 所相與者,誠不在於書之疏數(shù);然嚮往之心,非書則無以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