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77—1222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孚若,號好庵。方崧卿子。有雋材。以父蔭補(bǔ)番禺尉。時韓侂胄開邊釁,假信孺朝奉郎使金,自春至秋三往返,以口舌折強(qiáng)敵。累知真州,因北山匱水,筑石堤二十里。后金兵來攻,守將決水退敵。坐言事責(zé)降三秩,奉祠,稍復(fù)官卒。性豪爽,揮金如土。營居室于巖竇,自放于詩酒。有《好庵游戲》、《詩境集》。
全宋詩
方信孺(一一七七~一二二三),字孚若,號好庵,自號柴帽山人,莆田(今屬福建)人。以父蔭補(bǔ)番禺尉。秩滿改蕭山丞,兼淮東隨軍轉(zhuǎn)運屬官。寧宗開禧三年(一二○七),以薦假朝奉郎充樞密院參謀官使金議和。使還,忤韓侂胄,斥臨江軍居住。嘉定元年(一二○八),通判肇慶府。三年,知韶州。五年,知道州。六年,提點廣西刑獄。遷提點淮東刑獄兼知真州。十二年,以建議規(guī)復(fù)山東,罷。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卒,年四十六。著作大多已佚,今存《南海百詠》一卷,《兩宋名賢小集》中收有《觀我軒集》一卷。事見《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六六《寶謨寺丞詩境方公行狀》、《南海百詠》附清吳蘭修書后,《宋史》卷三九五有傳?!》叫湃嬖姡赌虾0僭仭芬浴读宅樏厥覅矔匪沼霸n本為底本,校以《宛委別藏》本,編為第一卷?!队^我軒集》及新輯集外詩編為第二卷。
全宋文·卷七○三八
方信孺(一一七七——一二二二),字孚若,號好庵,又號詩境甫,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崧卿子。有雋材,以蔭補(bǔ)番禺縣尉。韓侂胄開邊釁,假信孺朝奉郎使金,自春至秋三往返,以口舌折強(qiáng)敵。尋知韶州,累遷淮東轉(zhuǎn)運判官兼提刑。嘉定十五年卒,年四十六。著有《好庵游戲》、《詩境集》等。見《后村大全集》卷一六六《寶謨寺丞詩境方公行狀》,《宋史》卷三九五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27—1307 【介紹】: 宋元間徽州歙縣人,字萬里,號虛谷。幼孤,從叔父學(xué)。宋理宗景定三年進(jìn)士。初媚賈似道,似道敗,又上十可斬之疏。后官知嚴(yán)州,以城降元,為建德路總管。尋罷歸,遂肆意于詩。有《桐江集》、《續(xù)古今考》,又選唐宋以來律詩,為《瀛奎律髓》。
元詩選
回字萬里,別號虛谷,徽州歙縣人。宋景定壬戌,別省登第,提領(lǐng)池陽茶鹽,累遷知嚴(yán)州。元兵至迎降,即以為建德路總管。尋罷,徜徉杭、歙間以老。虛谷傲睨自高,不修邊幅。賈似道敗,嘗上十可斬之疏。晚而歸元,終以不用,乃益肆意于詩。吟詠最多,亦不甚持擇也。其自序《桐江續(xù)集》云:「予自桐江休官閒居,萬事廢忘,獨于讀書作詩,未之或輟?!故菚r年已六十馀矣。仇仁近嘗贈詩云:「老尚留樊素,貧休比范丹。」頗為時論所笑。嘗選唐、宋以來近體詩評論之,名曰《瀛奎律髓》,于情景虛實之間,三致意焉。而尤以山谷、后山、簡齋為標(biāo)準(zhǔn)。海虞馮定遠(yuǎn)曰:「方君所娓娓者,止在西江一派。觀其議論,全是執(zhí)己見以繩縛古人,以古人無礙之才,圓變之學(xué),曲合于拘方板腐之輩。吾恐其說愈詳而愈多所戾耳?!勾搜钥芍^深中虛谷之病矣。
全宋詩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萬里,一字淵甫,號虛谷,別號紫陽山人,歙縣(今屬安徽)人。早年以詩獲知州魏克愚賞識,后隨魏至永嘉,得制帥呂文德推薦。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進(jìn)士,廷試原為甲科第一,為賈似道抑置乙科首,調(diào)隨州教授。呂師夔提舉江東,辟充干辦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遷通判安吉州。時賈似道魯港兵敗,上書劾賈,召為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為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總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覲見,歸后仍舊任。前后在郡七年,為婿及門生所訐,罷,不再仕。以詩游食元新貴間二十馀年,也與宋遺民往還,長期寓居錢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卦姵鯇W(xué)張耒,晚慕陳師道、黃庭堅,鄙棄晚唐,自比陸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詩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續(xù)集》,系元時罷官后所作,自序稱二十卷,《千頃堂書目》作五十卷,今殘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匾运问赝凉凫t顏仕元,以“大物既歸周,裸士來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筆古體》)開解,并諛元為“今日朝廷貞觀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書入都……》),誠屬可鄙,所以為周密《癸辛雜識》別集卷上所深詆。周斥其曾以梅花百詠諛賈似道,當(dāng)為事實,集中有“向來世故未曾識,折腰此人(似道)覬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張君輗約飲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為韻》),即為此事之證明。因此前人雖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憤,而回人品確不能稱道。事見本集有關(guān)詩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傳?!》交卦姡杂坝∥臏Y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校以清抄《虛谷桐江續(xù)集》(四十八卷,簡稱清抄本,藏北京圖書館),兩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詩集外之詩、校本多出底本之詩及新輯集外詩,另編一卷。
御選元詩姓名爵里
字萬里,號虛谷。宋景定三年別省登第,累知嚴(yán)州。入元為建德路總管。有桐江集。
方泌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方泌(1425年—1500年),字繼源,別號二宜老人,浙江衢州府開化縣人。同進(jìn)士出身。景泰七年(1456年)丙子科浙江鄉(xiāng)試第十三名。天順?biāo)哪辏?460年)庚辰科會試第八十五名,殿試登進(jìn)士第三甲第十四名。歷刑部山西司主事、福建司員外郎,擢升廣東按察司僉事,分巡海道,以內(nèi)憂歸。服闋,復(fù)除貴州僉事,年五十四致仕歸。卒于弘治十三年庚申正月十八日,享年七十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廣東番禺人,居蘇州,字東華,一字寄亭,晚號芬靈野人。方還弟。國學(xué)生。幼失明,十三四歲始愈。詩文與兄齊名,稱廣南二方,亦稱吳中二方。有《勺園集》。
清詩別裁集
字東華,廣東番禺人。國學(xué)生。著有《勺湖集》?!饢|華幼歲失明,復(fù)明時,年十三四矣??季殴认壬?,不令習(xí)時藝,文讀諸子,詩讀漢、魏、盛唐,宋、元以下書均未寓目,故著述無時下一點習(xí)氣,喜結(jié)賓客,與乃史蓂朔同。二方之名,遠(yuǎn)近交推之,而弟名尤著。集中尤長五古,故所收諸體從略。
《漢語大詞典》:人方
古族名。即 夷方 。人,通“ 夷 ”。 殷 代分布在今 山東 一帶。 帝乙 、 帝辛 時曾多次抗 殷 ,后為 殷 所并。參閱《殷虛書契前編》。
《國語辭典》:與人方便,自己方便(與人方便,自己方便)  拼音:yǔ rén fāng biàn,zì jǐ fāng biàn
(諺語)給別人便利,自己也會有好處。元。施惠《幽閨記》第二六出:「罷罷罷,自古道與人方便,自己方便??茨氵@二個婦人,也不是已下人家的?!?/div>
《國語辭典》:通融  拼音:tōng róng
1.變通、不拘執(zhí),有破例遷就,予人方便之意。《隋書。卷一七。律歷志中》:「雖言冬至后上三日,前后通融,只合在斗十七度?!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一:「我們用得著的是銀子,有的是貨物,彼此通融,大家有利。」
2.曉悟貫通?!吨熳诱Z類。卷一一。讀書法下》:「某嘗說:『讀書須細(xì)看得意思通融后,都不見注解,但見有正經(jīng)幾個字在,方好?!弧?br />3.暫時借貸,以補(bǔ)款項的不足。
《國語辭典》:前哨  拼音:qián shào
1.部隊在靜止?fàn)顟B(tài)中,于宿營或占領(lǐng)陣地時,由主力派出的警戒部隊,配置于前方相當(dāng)距離的要點,以防止敵人的觀察或奇襲。
2.前方要地,第一線。
《漢語大詞典》:尊便
請人方便行事的敬詞。《水滸傳》第十一回:“大官人是識法度的,不到得肯夾帶了出去。請尊便上馬?!?魯迅 《書信集·致李小峰》:“﹝刊物﹞或停,或另請人接辦,悉聽尊便。”
《國語辭典》:繳獲(繳獲)  拼音:jiǎo huò
從投降的敵人或罪犯身上收繳武器、兇器等。如:「我方繳獲敵軍大批槍械?!?/div>
《國語辭典》:五花大綁(五花大綁)  拼音:wǔ huā dà bǎng
一種縛人的方法。用一根繩連系頸項,然后由背再分綁兩臂。
《國語辭典》:大開方便之門(大開方便之門)  拼音:dà kāi fāng biàn zhī mén
形容給人方便。《孤本元明雜劇。僧尼共犯。第四折》:「誰想巡捕老爹大開方便之門,放俺還俗,便成配偶,是好快樂也呵!」《通俗常言疏證。人事。大開方便之門》引《病玉緣劇》:「咱們既已發(fā)明此種奇方,索性大開方便之門,可將從前病院,改創(chuàng)醫(yī)局,豈不甚好?!?/div>
分類:人方方便
《國語辭典》:發(fā)洋財(發(fā)洋財)  拼音:fā yáng cái
在外國或外人方面發(fā)財。今泛稱發(fā)大財?!锻ㄋ壮Q允枳C。貨財。發(fā)洋財》引《清朝野史大觀》:「華俄道勝銀行破燬,其時匯豐尚存,屯銀甚多,都中無賴,人人想發(fā)洋財矣!」
《漢語大詞典》:叢雀淵魚(叢雀淵魚)
比喻不行善政,等于把老百姓趕到敵人方面去。語本孟子·離婁上:“為淵敺魚者,獺也;為叢敺爵(雀)者,鸇也;為 湯 武 敺民者, 桀 與 紂 也?!?鄭觀應(yīng) 《盛世危言·交涉》:“能辦交涉之人日益少,忍辱含垢,民氣日靡,叢雀淵魚,民心漸去。”
《漢語大詞典》:生知安行
“生而知之”、“安而行之”之省。古以為圣人方能具有的資質(zhì)。《禮記·中庸》:“或生而知之,或?qū)W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虬捕兄蚶兄?,或勉強(qiáng)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明 王守仁 《傳習(xí)錄》卷上:“盡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清 朱之瑜 《勿齋記》:“生知安行者,古今之所共貴,而人生之所大愿也?!敝袊焚Y料叢刊《太平天囯·行軍總要》:“ 東王 具生知安行之資……功烈邁乎前人,恩威超乎后世?!?/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