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人民群眾(人民羣衆(zhòng))
泛指民眾。 瞿秋白 《赤都心史》四十:“大劇院當開放于人民群眾,不收券費?!?/div>
《國語辭典》:曲藝(曲藝)  拼音:qū yì
技能。《禮記。文王世子》:「曲藝皆誓之?!固?。孔穎達。正義:「曲藝為小技能也?!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4615' target='_blank'>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韻〉:「曲藝爭工巧,彫機變組紃?!?/div>
《漢語大詞典》:驅魚(驅魚)
“為淵驅魚”之省。語出孟子·離婁上:“故為淵敺魚者獺也,為叢敺爵者鸇也,為 湯武 敺民者 桀 與 紂 也?!睌罚?驅 ”。比喻驅趕人民群眾投向敵方。
《國語辭典》:公約(公約)  拼音:gōng yuē
多數國家或公私團體對于特定事項,擬訂共同遵守的條約或章程。如:「北大西洋公約」、「校園公約」。
《漢語大詞典》:老法
(1).解放前人民群眾對國民黨法西斯的鄙稱。 楊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四章:“這樣黨和群眾的力量結合起來,我看那些老法就鬧騰不起來?!?br />(2).方言。老辦法,舊辦法。
《國語辭典》:二黃(二黃)  拼音:èr huáng
一種戲曲的聲腔。相傳起于安徽,傳至江西宜黃演變而成。一說源自安徽四平腔,傳至湖北發(fā)展成二黃腔。以胡琴伴奏,曲調流暢平和,節(jié)奏穩(wěn)定,有婉轉端凝的特色。與西皮腔合稱為「皮黃」,為平劇、粵劇等戲曲的用樂系統(tǒng)。也作「二簧」。
《國語辭典》:上訪(上訪)  拼音:shàng fǎng
指人民群眾到上級機關反映問題并要求解決的行為。
《國語辭典》:打手  拼音:dǎ shǒu
1.拍手、拍掌。元。無名氏〈柳營曲。打著一面云月旗〉曲:「眾番官齊打手,眾侍女捧金波?!?br />2.受人雇用、幫人打架的人。如:「打手像兇神惡煞似的,站在酒家前面。」也稱為「打仔」。
3.一種處罰。即打他人的手掌心。也稱為「打手心」。
《漢語大詞典》:蘇區(qū)(蘇區(qū))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工農紅軍和人民群眾所建立的革命根據地。 劉亞樓 《偉大的第一步》:“對中央蘇區(qū)來說,反‘圍剿’戰(zhàn)爭這是第一次?!?/div>
《國語辭典》:民選(民選)  拼音:mín xuǎn
由人民直接選舉的。如:「民選議員」、「民選市長」?!肚迨犯?。卷一一三。選舉志八》:「以上各項,略采各國上院辦法,為建設上議院之基礎。而資政院兼有下院性質,不能無民選議員,與欽選相對待。」
《漢語大詞典》:下生活
指文藝工作者到人民群眾的實際斗爭中去體驗生活。 巴金 《隨想錄·文學的作用》:“作家下生活是極其尋常的事?!?/div>
《漢語大詞典》:鳴放(鳴放)
(1).發(fā)出槍彈、炮彈。因發(fā)彈時伴有很大的響聲,故稱。如:他抽出手槍,對天鳴放,以示警告。
(2).指人民群眾對問題公開發(fā)表意見。 毛澤東 《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勢》:“農村中也要先讓農民‘鳴放’,即提意見,發(fā)議論。” 柳青 《狠透鐵》:“散會的時候,他對 高書記 說,看起來似乎‘鳴放’完了。”
《漢語大詞典》:通俗易懂
廣大人民群眾都能懂得。例如: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揭示它的主題。
《國語辭典》:替天行道  拼音:tì tiān xíng dào
傳統(tǒng)觀念中,天道為正義的代表。替天行道為代替上天在人間行使正道,以伸張正義。《三國演義》第四七回:「吾替天行道,安忍殺戮人民?」《金瓶梅》第一回:「惟有宋江替天行道,專報不平,殺天下贓官污吏,豪惡刁民?!?/div>
《漢語大詞典》:信訪(信訪)
群眾來信來訪的簡稱。指人民群眾致函或走訪有關部門,反映情況,并要求解決某些問題。《花城》1981年第5期:“ 唐可林 拿過省委信訪辦的函,一目十行地掃了一眼?!?span id="l2fdtrf" class="book">《人民日報》1983.8.13:“ 武岡 縣委通過信訪工作糾正不正之風?!?/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