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8分類詞匯 10其它 18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43—1014 【介紹】: 宋曹州冤句人,徙居洛陽,字師亮。太祖至洛,以布衣條陳十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進士。累遷左拾遺。北漢平,朝廷議取幽薊,因上書諫阻。六年,任江南西路轉(zhuǎn)運使,革除弊政,務(wù)行寬大。八年,簽書樞密院事。雍熙三年知代州,御遼兵甚力。端拱二年擢樞密副使,淳化二年參知政事,尋遷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四年,罷相。真宗咸平初復(fù)相,三年罷。四年,任涇、原等州軍安撫經(jīng)略使,屢陳御夏之策。景德初,知青州,后出判河陽,以司空致仕。卒謚文定。有《洛陽縉紳舊聞記》。
全宋詩
張齊賢(九四三~一○一四),字師亮,曹州冤句(今山東曹縣西北)人。太宗太平興國二年(九七七)進士,為大理評事,通判衡州。雍熙初,遷左諫議大夫。三年(九八六),授給事中。知代州。淳化二年(九九一),以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數(shù)月,拜吏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四年罷相,為尚書左丞知河南府,徒知永興軍,又徒知襄州。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三年,坐朝會被酒失儀免相。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以司空致仕。七年卒,年七十二。謚文定。有集五十卷,不傳?!睹急畟麋废录矶?、《宋史》卷二六五有傳。今錄詩八首。
全宋文·卷一○二
張齊賢(九四三——一○一四),字師亮,曹州冤句(今山東曹縣西北)人,徙居洛陽。太祖至洛,以布衣條陳十事。太宗擢為進士,遂通判衡州,累官至江南西路轉(zhuǎn)運使。太平興國八年,擢右諫議大夫,簽書樞密院事。雍熙三年知代州,端拱二年拜刑部侍郎、樞密副使。淳化二年參知政事,數(shù)月拜吏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四年六月罷為尚書左丞,歷知河南等府州。咸平元年召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四年罷,命為涇、原等州軍安撫經(jīng)略使。景德初知青州,大中祥符元年拜右仆射,進左仆射。五年以司空致仕,七年薨,年七十二,謚文定。著有《洛陽搢紳舊聞記》五卷(存),《太平雜編》二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六五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61—1009 【介紹】: 宋洛陽人,字希悅。王承衍弟。太祖開寶中授閑廄使,太宗太平興國中出監(jiān)徐州軍。歷知潭州、澶州、延州、代州、并州、天雄軍,官終左武衛(wèi)大將軍、知壽州。頗涉學,喜為詩,曉音律,多與士大夫游。
全宋詩
王承衎(九六一~一○○九),字希悅,其先遼西人,徙家洛陽(今屬河南)。審琦子。太宗太平興國中監(jiān)徐州軍。真宗咸平中相繼知延、代、并三州。景德中知天雄軍。大中祥符元年(一○○八)知壽州。二年卒,年四十九。有集,已佚。《宋史》卷二五○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65—1028 【介紹】: 宋保州保塞人,字士彬。劉文裕弟。幼從母入禁中,得官。累遷麟府濁輪寨兵馬鈐轄,大破契丹,拔黃太尉寨。除知慶州,擊敗西夏李繼遷。清遠軍失陷,坐逗撓奪官,安置雷州。后起用歷掌邊兵,官終知代州。
李允正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并州孟縣人,字修己。李謙溥次子。以蔭補供奉官。太宗太平興國中,掌左藏庫,屢得升殿奏事。真宗初進秩東上閤門使,歷知鎮(zhèn)、莫二州,為并代馬步軍鈐轄。大中祥符間,為鄜延部署,領(lǐng)河州團練使,徙知永興軍。性嚴毅,好疏財,喜自修飭。累典邊任,多殺戮。卒年五十一。
全宋文·卷一八三
李允正(九六一——一○一一),字修己,并州盂縣(山西盂縣)人,謙溥次子。以蔭補供奉官。太平興國中,掌左藏庫。雍熙中,與張平同掌三班,俄為閤門祗候。四年,遷閤門通事舍人。淳化中,命討戎、瀘州叛蠻,遷西上閤門副使。咸平初,使西蜀詢訪民事,還,進秩東上閤門使,歷知鎮(zhèn)、莫等州。大中祥符四年,徙知永興軍,卒,年五十一。見《宋史》卷二七三本傳,《北宋經(jīng)撫年表》卷三。
張昭遠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滄州無棣人,字持正。張凝子。年十八歲時,父陷契丹圍中,挺身掖出之,擢左班殿直、寄班祗候。每出使還,奏利害多稱旨。為忻州都巡檢,累遷內(nèi)殿崇班。歷知瀛州、定州、雄州。領(lǐng)忠州刺史、知成德軍,遷四方館使。滹沱河決,壞城郭,乃修五關(guān)城,外環(huán)以堤,民以為利。歷步軍馬軍都虞候、嘉州防御使、知代州。后授左龍武軍大將軍、昭州防御使。
全宋文·卷三二○
張昭遠,字持正,滄州無棣(今山東無棣)人。契丹內(nèi)寇,父張凝在瀛州陷圍中,昭遠年十八,挺身掖出之,擢左班殿直、寄班祗候。為忻州都巡檢,知火山軍,管勾河東緣邊安撫司。天禧初除閤門副使,俄為河北緣邊安撫副使,歷知瀛州、定州、雄州、成德軍、代州,累官至左龍武軍大將軍、昭州防禦使,卒?!?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二六有傳。
康德輿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洛陽人,字世基。以父蔭補官。真宗時歷開封府西路都巡檢,勾當榷貨務(wù)。仁宗天圣中領(lǐng)昭州刺史,為并代兵馬鈴轄。元昊寇府州,德輿按兵不戰(zhàn),坐降為東染院使、河陽兵馬都監(jiān)。后領(lǐng)果州團練使,知冀州、趙州,捕誅云翼卒首謀為亂者。徙陳州鈴轄,卒。
王仲寶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密州高密人,字器之。為章丘縣尉,以捕盜功累遷并、代州鈐轄。元昊寇延州,仲寶率兵擊敗其將領(lǐng)于長雞嶺,除涇原路總管、安撫副使。時武將朱觀從任福討西夏,兵敗好水川,仲寶率兵救之,獨與觀力戰(zhàn)得還。后除左屯衛(wèi)大將軍,致仕卒。
全宋文·卷三九二
王仲寶(?——一○四七),字器之。密州高密(今山東高密)人。以捕盜功遷西班殿直,為鎮(zhèn)、定、保、深、永寧、天雄六州軍巡檢,徙河北西路提舉捉賊。天圣初,知鎮(zhèn)戎軍,改供備庫副使。會宋師大敗于好水川,仲寶將兵解別將朱觀之圍,徙環(huán)慶路副都總管,知慶州,兼本路經(jīng)略安撫、招討副使。后以磁州防禦使知代州,除左屯衛(wèi)大將軍致仕。慶歷七年三月卒。見《宋史》卷三二五本傳、《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六○。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8—1091 【介紹】: 宋孟州河陽人,字肅之。馮拯子。以蔭補右侍禁,知憲州。歷知數(shù)州,皆有能聲。仁宗皇祐中,知定州,韓琦薦為路鈐轄。徙知代州,管干河東緣邊安撫事。后進西上閣門使,四遷客省使。以衛(wèi)州防御使致仕。與富弼、文彥博等十三人為耆英會。
全宋詩
馮行己(一○○八~一○九一),字肅之,河陽(今河南孟縣南)人。歷知石、保、霸、冀、莫、定、代等州。神宗熙寧五年(一○七二)知雄州(《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三六)。以衛(wèi)州防禦使致仕。哲宗元祐六年卒,年八十四(同上書卷四五四)。《宋史》卷二八五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51 【介紹】: 宋太原人,先世沙陀人,字天錫。郭從義曾孫。娶舒王元稱女,授西頭供奉官,又為仁宗東宮官。仁宗即位,累遷象州團練使。性狡獪,以東宮恩,乃僭言事,同列謂之武諫官。歷知相、邢等州,為大名府、永興軍等副都總管,所至多興作,煩擾百姓。為許州都總管,徙節(jié)保靜軍、知許州,改知鄭州,未行卒。謚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63 【介紹】: 宋潞州上黨人,字晦之。太宗李皇后侄。幼補東頭供奉官。仁宗時累拜武寧軍節(jié)度使、殿前副都指揮使。既統(tǒng)宿衛(wèi),政尚嚴,多所建請,禁兵頓肅。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大名府,改昭德軍節(jié)度使。敏通吏治,善委任僚佐。卒謚良僖。
全宋文·卷三九三
李昭亮(?——一○六三),字晦之,上黨(今山西長治)人。明德太后兄繼隆之子。仁宗時累拜武寧軍節(jié)度使,歷殿前副都指揮使。時承平久,將士多因循樂縱弛,昭亮本將家子,習軍中事,既統(tǒng)宿衛(wèi),政尚嚴,多所建請。后以宣徽北院使判河陽,徙延州。以南院使判澶州,徙并州、成德軍,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大名府,終昭德軍節(jié)度使。嘉祐八年卒,贈中書令,謚良僖。見《宋史》卷四六四本傳,《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九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22或1026—1085 【介紹】: 宋亳州蒙城人,字公綽。高瓊孫。以父任累遷鎮(zhèn)戎軍駐泊都監(jiān)。神宗即位,以與夏人交涉得體,擢知保安軍。熙寧初,為秦鳳路安撫副使,知通遠軍,累敗羌兵,攻取武勝城,建為鎮(zhèn)洮軍,受命知軍事。從王韶取岷州,加岷州刺史。羌人圍河、岷二州,力戰(zhàn)敗之。進團練使,知熙州。坐事連黜知淮陽軍。元豐中,與諸路討夏國,坐不用劉昌祚計貶郢州團練副使。哲宗即位,復(fù)右屯衛(wèi)將軍,主管中岳廟。
全宋文·卷一五三三
高遵裕(一○二六—— 一○八五),字公綽,亳州蒙城(今安徽蒙城)人,忠州節(jié)度使瓊之孫。以父任累遷供備庫副使、鎮(zhèn)戎軍駐泊都監(jiān)。神宗即位,擢知保安軍,為秦鳳路安撫副使,知通遠軍、鎮(zhèn)洮軍。尋為熙河路總管,進西上閤門使。歷知熙、潁、慶州,坐事貶淮陽軍。元豐四年復(fù)知慶州,又節(jié)制涇原兵,并力攻靈州,失利,貶郢州團練副使。哲宗即位,復(fù)右屯衛(wèi)將軍。元豐八年八月卒,年六十?!?a target='_blank'>宋史》卷四六四《外戚傳》中有傳,又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五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32—1092 【介紹】: 宋開封人,字希元。年十歲,父劉鈞與兄劉堯卿戰(zhàn)死,錄為供奉官。歷昌州駐泊都監(jiān),知水洛城。神宗經(jīng)略西邊,召對,以為當先治軍。歷知原、代、雄州。哲宗元祐初知熙州,使姚兕、種誼擊西夏、羌,俘鬼章。累遷徐州觀察使、步軍副都指揮使、知渭州。以曉吏事、謹文法、善料敵,名著北邊各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靈州回樂人,字肅之。周美孫。龐籍言其忠勇,加閤門祗候。歷知德順軍,與西夏兵戰(zhàn),屢獲勝。徙知代州。契丹求地,命永清副韓縝前往分畫,入對言疆境不可輕與人,不愿往。固遣之,復(fù)上章陳利害,且以母病辭。官終東上閤門使。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一五一四
張利一,字和叔,開封(今河南開封)人。耆子。以蔭補供奉官、光州都監(jiān)。提點京東、淮南刑獄,知莫、冀二州,為河北緣邊安撫都監(jiān)兼閤門通事舍人、知廣信軍。治平二年知雄州兼河北緣邊安撫使,再任之。熙寧九年知保州,亦再任。坐事改衛(wèi)州鈐轄。元祐五年知滄州,尋改大名路總管、知澶州。歷鄭、相二州,終雄州團練使。時論多謂其才品俱下。有《奏議》三卷。見《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五、二七八、四四九、四八○,《宋史》卷二九○《張耆傳》有附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京兆藍田人,字進伯,一作晉伯。呂大防兄。仁宗皇祐間進士。為晉城令、簽書定國軍判官。神宗熙寧中,王安石議遣使諸道,立緣邊封溝,大忠陳五不可,因罷不遣。歷知代州、石州,屢駁折契丹求地使者。元豐中為河北轉(zhuǎn)運判官,上生財養(yǎng)民十二事。徙提點淮西刑獄。哲宗紹圣中知渭州,與章惇議不合,徙知同州,旋降待制致仕。
全宋詩
呂大忠,字進(或作晉)伯,藍田(今屬陜西)人。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進士(清嘉慶《藍田縣志》卷六)。為華陰尉、晉城令,簽書定國軍判官。神宗熙寧七年(一○七四),知代州,移石州(《東都事略》卷九一本傳)。元豐中,為河北轉(zhuǎn)運判官,徙提點淮西刑獄。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為陜西轉(zhuǎn)運副使(《宋會要輯稿》食貨二四之二六),歷知陜州、秦州、渭州、同州。紹圣四年(一○九七)致仕(《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九二)。有《輞川集》五卷、奏議十卷(《郡齋讀書志》卷一九),已佚?!?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有傳。
全宋文·卷一五一○
呂大忠,字進伯,其先汲郡人,后徙京兆藍田(今陜西藍田),呂大防之兄?;实v中進士,為華陰尉、晉城令、提舉永興路義勇、簽書定國軍判官。熙寧中,被命與劉忱使契丹,會遭父喪,起復(fù),知代州、石州。元豐中,為河北轉(zhuǎn)運判官,徙淮西提點刑獄。元祐初,歷工部郎中、陜西轉(zhuǎn)運副使、知陜州,繼知秦州。紹圣二年,加寶文閣待制、知渭州。四年,徙知同州,旋降待制致仕。著有《呂氏鄉(xiāng)約》?!?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四○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