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節(jié)文(節(jié)文)  拼音:jié wén
1.禮節(jié)、儀式。《荀子。樂論》:「賓出,主人拜送,節(jié)文終遂?!?br />2.節(jié)度?!睹献?。離婁上》:「禮之實(shí),節(jié)文斯二者是也?!?/div>
《國語辭典》:夕月  拼音:xì yuè
1.古代帝王祭月的典禮。《三國志。卷三。魏書。明帝紀(jì)》:「秋八月,夕月于西郊?!?br />2.黃昏時(shí)的月亮。唐。李白怨歌行〉:「薦枕嬌夕月,卷衣戀春風(fēng)?!?/div>
《漢語大詞典》:儀典(儀典)
禮法;儀式。宋書·蔡廓傳:“時(shí)中書令 傅亮 任寄隆重,學(xué)冠當(dāng)時(shí),朝廷儀典,皆取定於 亮 ,每咨 廓 然后施行?!?宋 蔡絳 鐵圍山叢談卷二:“是時(shí) 淵圣皇帝 猶未入儲宮也,初以皇長子而行冠。於是天子御 文德殿 ,百僚在位,命官行三加禮畢當(dāng)命字,儀典甚盛。” 元 施惠《幽閨記·罔害皤良》:“主司儀典,出納綸音。”
分類:禮法儀式
《國語辭典》:下火  拼音:xià huǒ
1.僧徒火葬時(shí),舉行燃火的儀式?!肚迤缴教迷挶尽;艮I蓮女成佛記》:「長老討條凳子立了,打個(gè)圓象與蓮女下火。」《喻世明言。卷二九。月明和尚度柳翠》:「教南山凈慈寺長老法空禪師與玉通和尚下火?!?br />2.挑撥是非。《紅樓夢》第三三回:「不知在外頭挑唆了誰,來在老爺跟前下的火?!?/div>
《國語辭典》:經(jīng)懺(經(jīng)懺)  拼音:jīng chàn
佛教或道教信徒誦讀經(jīng)文和修習(xí)懺悔法門。元。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從今經(jīng)懺無心禮,專聽春雷第一聲?!?/div>
《漢語大詞典》:儀適(儀適)
儀式;禮節(jié)。后漢書·竇融傳:“ 融 先遣從事問會(huì)見儀適?!?李賢 注:“猶言儀注?!?/div>
《國語辭典》:科范(科範(fàn))  拼音:kē fàn
1.元雜劇劇本中關(guān)于動(dòng)作、表情或其他方面的舞臺指示或說明。參見「科泛」條。
2.圈套?!督鹌棵贰返谌兀骸复好纷龆品叮×藗€(gè)茶甌子,流沿邊斟上遞與他?!?br />3.氣球。元。鄧玉賓〈村里迓古。包藏著一團(tuán)兒和氣套。青歌兒〉曲:「科范兒掣蕩掣蕩的堅(jiān)牢,步步相隨節(jié)節(jié)高?!?/div>
《國語辭典》:登樓(登樓)  拼音:dēng lóu
上樓。明。凌濛初《紅拂記》第四出:「俺這里吹簫剛?cè)胧?,他那邊發(fā)篋早登樓?!埂段拿餍∈贰返谝涣兀骸赋献叩酱笥^樓底下,認(rèn)得是爿茶館,遂即邁步登樓?!?/div>
《漢語大詞典》:登樓賦(登樓賦)
賦篇名。 漢 末 王粲 作。文選·王粲〈登樓賦〉:“登茲樓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銷憂。” 劉良 注引魏志:“ 王粲 , 山陽 高平 人也。少而聰惠有大才,仕為侍中。時(shí) 董卓 作亂, 仲宣 避難 荊州 ,依 劉表 ,遂登 江陵 城樓,因懷舊而有此作,述其進(jìn)退危懼之情也?!迸f時(shí)常作為文人思鄉(xiāng)、懷才不遇的典故。 唐 劉滄 《汶陽客舍》詩:“思鄉(xiāng)每讀《登樓賦》,對月空吟《叩角歌》?!?元 曹之謙 《送王仲通》詩:“懷鄉(xiāng)不作《登樓賦》,佐府真為入幕賓?!?清 趙翼 《寄答老友莊似撰》詩:“游蹤 王粲 《登樓賦》,近局 陶公 漉酒巾?!?/div>
《國語辭典》:典禮(典禮)  拼音:diǎn lǐ
1.公開且莊重的儀式。如:「每年元旦,總統(tǒng)府前都會(huì)舉行升旗典禮?!?br />2.典法禮儀。《易經(jīng)。系辭上》:「圣人有以見天下之動(dòng),而觀其會(huì)通,以行其典禮?!埂段倪x。曹植。七啟八首之八》:「贊典禮于辟雍,講文德于明堂?!?br />3.職官名。掌管禮儀,清末有典禮院,由禮部改設(shè)。
《國語辭典》:躬耕  拼音:gōng gēng
1.親自耕種。《文選。諸葛亮。出師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八:「躬耕數(shù)畝之田,歸老于此地?!?br />2.古代天子親自耕田,以勸農(nóng)事?!抖Y記。月令》:「天子親載耒耜,……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躬耕帝藉?!?/div>
《國語辭典》:祭祀  拼音:jì sì
祭神祀祖的泛稱?!妒酚洝>砥呷?。白起王剪傳》:「死而非其罪,秦人憐之,鄉(xiāng)邑皆祭祀焉?!固?。柳宗元 監(jiān)祭使壁記:「圣人之于祭祀,非必神之也,蓋亦附之教也?!?/div>
《漢語大詞典》:浮沈
亦作“ 浮沉 ”。
(1).古代一種祭河川的儀式。爾雅·釋天:“祭川曰浮沉?!?郭璞 注:“投祭水中,或浮或沉?!?br />(2).在水中或空中忽上忽下。 唐 李紳 《溯西江》詩:“孤棹自遲從蹭蹬,亂帆爭疾競浮沉?!?艾青 《魚化石》詩:“在浪花里跳躍,在大海里浮沉?!?br />(3).隨波逐流。謂追隨世俗。史記·袁盎晁錯(cuò)列傳:“ 袁盎 病免居家,與閭里浮沉,相隨行,鬭雞走狗?!?span id="ophhq77" class="book">《舊唐書·裴度傳》:“﹝ 度 ﹞及晚節(jié),稍浮沉以避禍。” 宋 司馬光 《右班殿直傅君墓志銘》:“然不能與世浮沉,平視貴要?!?清 龔自珍 《對策》:“其仕也,餘力及之而已,浮沉取容,求循資序而已?!?br />(4).喻升降、盛衰、得失。 漢 班倢伃 《搗素賦》:“佇風(fēng)軒而結(jié)睇,對愁云之浮沉?!?三國 魏 曹植 《七哀詩》:“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沉各異勢,會(huì)合何時(shí)諧?”文選·王僧達(dá)〈答顏延年〉詩:“結(jié)游略年義,篤顧棄浮沉?!?李善 注:“ 高誘 《淮南子》注曰:‘浮沉,猶盛衰也?!?唐 劉復(fù) 《出東城》詩:“一為浮沉隔,會(huì)合殊未央?!?span id="luep7af" class="book">《明史·文苑傳四·李維楨》:“﹝ 維楨 ﹞浮沉外僚,幾三十年?!?茅盾 《子夜》八:“好計(jì)策!不是十年宦海浮沉,磨老了的,就想不出來?!?br />(5).埋沒;沉淪。 宋 蘇軾 《與人書》之二:“君自名臣子,才美漸著,豈復(fù)久浮沉里中?” 明 宋濂 《故紹興路總管府金府君墓碣》:“吾掌腴且厚如此,肯浮沉田閒乎?” 清 陸嵩 《贈(zèng)龔藍(lán)生》詩:“浮沉下位不得志,眼看時(shí)事動(dòng)憤懣。”
(6).出現(xiàn)和消失。 漢 陸賈 新語·道基:“天氣所生,神靈所治,幽閒清浄,與神浮沉。” 周立波 《第一夜》:“蒙矓里,許多的幻影在前面浮沉。”
(7).指書信未送到。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任誕:“ 殷羨 作 豫章郡 太守。臨去,都下人因寄百計(jì)函書。既至 石頭 ,悉擲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 殷洪喬 不能作致書郵!’”后稱書信未送到為“浮沉”。 清 孫枝蔚 《淮瀆廟樓寓作》詩:“ 揚(yáng)州 雖咫尺,書信易浮沉?!?/div>
《國語辭典》:春官  拼音:chūn guān
1.周禮六篇之一。敘述春官宗伯所司,掌建國辨方正位,社稷宗廟祭祀,及禮的推行和禁令。
2.禮部的別名。參見「禮部」條。唐?;矢γ丁锻踔拧罚骸鸽m薄涉儒術(shù),而數(shù)奇不中春官選?!固?。皎然 兵后送姚太祝赴選詩:「名動(dòng)春官籍,翩翩才少儔?!?/div>
《國語辭典》:禮成(禮成)  拼音:lǐ chéng
儀式完成結(jié)束。如:「禮成之后,大家紛紛向受禮者祝賀?!?/div>
《國語辭典》:禮儀(禮儀)  拼音:lǐ yí
禮節(jié)的規(guī)范與儀式。如:「外交禮儀」。《周禮。春官。肆師》:「凡國之大事,治其禮儀,以佐宗伯?!?/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