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莘渭
 
載同歸

相關(guān)人物
伊尹(名摯,又名阿衡)
 
周文王
 
太公望


《史記》卷三十二〈齊太公世家〉~478~
于是周西伯獵,果遇太公于渭之陽,與語大說,曰:「自吾先君太公曰『當(dāng)有圣人適周,周以興』。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构侍栔弧柑梗d與俱歸,立為師。

例句

賢多隱屠釣,王肯載同歸。 杜甫 傷春五首

典故
伊川嘆


《春秋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初,平王之東遷也,辛有適伊川,見被發(fā)而祭于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禮先亡矣』?!箷x·杜預(yù)注:「辛有,周大夫。伊川,周地。伊,水也。被發(fā)而祭,有象夷狄。」

例句

百年徒有伊川嘆,五利寧無魏絳功。 吳融 金橋感事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伊尹(名摯,又名阿衡)


《后漢書》卷五十二〈崔骃列傳·崔骃〉~705~
建武初,朝廷多薦言之者,幽州刺史又舉篆賢良。篆自以宗門受莽偽寵,慚愧漢朝,遂辭歸不仕。客居滎陽,閉門潛思,著周易林六十四篇,用決吉兇,多所占驗(yàn)。臨終作賦以自悼,名曰慰志。其辭曰:「嘉昔人之遘辰兮,美伊、傅之●時(shí)。應(yīng)規(guī)矩之淑質(zhì)兮,過班、倕而裁之。協(xié)準(zhǔn)矱之貞度兮,同斷金之玄策。何天衢于盛世兮,超千載而垂績。豈脩德之極致兮,將天祚之攸適?」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伊尹(名摯,又名阿衡)
 
皋陶

參考典故
伊呂
 
皋陶


《漢書》卷四十《張陳王周傳贊》
「時(shí)固始弱冠,奏記說蒼曰:『……將軍宜詳唐、殷之舉,察伊、皋之薦,令遠(yuǎn)近無偏,幽隱必達(dá)。』」唐·李賢注:「堯舉皋陶,湯舉伊尹?!?/span>

例句

方將襲伊皋,永以崇夏殷。 儲光羲 敬酬陳掾親家翁秋夜有贈

伊皋爭負(fù)鼎,舜禹讓垂旒。 徐夤 依御史一本無御史二字溫飛卿華清宮二十二韻

皇天未啟升平運(yùn),不使伊皋相禹湯。 徐夤 傷前翰林楊左丞一本有贊圖二字

伊皋運(yùn)元化,衛(wèi)霍輸筋力。 李白 君子有所思行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伊尹(名摯,又名阿衡)
 
霍光


《后漢書》卷七十八《宦者傳·序》
或稱伊、霍之勛,無謝于往載;或謂良、平之畫,復(fù)興于當(dāng)今。

例句

長笑應(yīng)劉悲顯達(dá),每嫌伊霍少詩篇。 羅隱 寄酬鄴王羅令公五首

典故
伊籍一拜
 
伊籍懶

相關(guān)人物
伊籍
 
孫權(quán)


《三國志》卷三十八《蜀書·伊籍傳》
伊籍字機(jī)伯,山陽人。少依邑人鎮(zhèn)南將軍劉表。先主之在荊州,籍常往來自托。表卒,遂隨先主南渡江,從入益州。益州既定,以籍為左將軍從事中郎,見待亞于簡雍、孫乾等。遣東使于吳,孫權(quán)聞其才辯,欲逆折以辭。籍適入拜,權(quán)曰:「勞事無道之君乎?」籍既對曰:「一拜一起,未足為勞。」籍之機(jī)捷,類皆如此,權(quán)甚異之。后遷昭文將軍,與諸葛亮、法正、劉巴、李嚴(yán)共造蜀科;蜀科之制,由此五人焉。

例句

伊籍一拜,酈生長揖。 李瀚 蒙求

莫問伊嵇懶,流年已付他。 齊己 渚宮莫問詩一十五首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伊尹(名摯,又名阿衡)
 
呂尚(姜太公)

參考典故
太公望
 
阿衡


《漢書》卷五十六《董仲舒?zhèn)髻潯?/span>
「劉向稱『董仲舒有王佐之材,雖伊呂亡以加?!弧固?#183;顏師古注:「伊,伊尹。呂,呂望也?!?/span>

例句

蒼生屬伊呂,明主仗韓彭。 劉長卿 至德三年春正月時(shí)謬蒙差攝海鹽令聞王師收二京因書事寄上浙西節(jié)度李侍郎中丞行營五十韻

伊呂代封爵,夷齊終身饑。 孟郊 罪松

伊呂深可慕,松喬定是虛。 杜淹 召拜御史大夫贈袁天綱

能將此道助皇風(fēng),自可殊途并伊呂。 權(quán)德輿 奉送孔十兄賓客承恩致政歸東都舊居

典故

《全唐文》卷七百九十六〈皮日休·桃花賦〉~8346~
伊祁氏之作春也,有艷外之艷,華中之華,眾木不得,融為桃花。
典故
伊吾志


《后漢書》卷八十八〈西域傳〉~2909~
武帝時(shí),西域內(nèi)屬,有三十六國。漢為置使者、校尉領(lǐng)護(hù)之。宣帝改曰都護(hù)。元帝又置戊己二校尉,屯田于車師前王庭。哀平閒,自相分割為五十五國。王莽篡位,貶易侯王,由是西域怨叛,與中國遂絕,并復(fù)役屬匈奴。匈奴斂稅重刻,諸國不堪命,建武中,皆遣使求內(nèi)屬,愿請都護(hù)。光武以天下初定,未遑外事,竟不許之。會匈奴衰弱,莎車王賢誅滅諸國,賢死之后,遂更相攻伐。小宛、精絕、戎廬、且末為鄯善所并。渠勒、皮山為于窴所統(tǒng),悉有其地。郁立、單桓、孤胡、烏貪訾離為車師所滅。后其國并復(fù)立。永平中,北虜乃脅諸國共寇河西郡縣,城門晝閉。十六年,明帝乃命將帥,北征匈奴,取伊吾盧地,置宜禾都尉以屯田,遂通西域,于窴諸國皆遣子入侍。西域自絕六十五載,乃復(fù)通焉。
《后漢書》卷十八〈吳蓋陳臧列傳·臧宮〉~697~
論曰:中興之業(yè),誠艱難也。然敵無秦、項(xiàng)之彊,人資附漢之思,雖懷璽紆紱,跨陵州縣,殊名詭號,千隊(duì)為群,尚未足以為比功上烈也。至于山西既定,威臨天下,戎羯喪其精膽,群帥賈其馀壯,斯誠雄心尚武之幾,先志玩兵之日。臧宮、馬武之徒,撫嗚劍而扺掌,志馳于伊吾之北矣。光武審黃石,存包桑,閉玉門以謝西域之質(zhì),卑詞幣以禮匈奴之使,其意防蓋已弘深。豈其顛沛平城之圍,忍傷黥王之陳乎?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伊尹(名摯,又名阿衡)
 
周公


《漢書》卷四十《張陳王周傳贊》
「周勃為布衣時(shí),鄙樸庸人,至登輔佐,匡國家難,誅諸呂,立孝文,為漢伊周,何其盛也!」唐·顏師古注:「處伊尹、周公之任。」

例句

處貴有馀興,伊周位不如。 錢起 晚出青門望終南別業(yè)

典故
貽伊戚


《毛詩正義》卷十三之一〈小雅·谷風(fēng)之什·小明〉~447~
心之憂矣,自詒伊戚。漢·鄭玄箋云:「詒,遺也。我冒亂世而仕,自遺此憂?!?/span>
《春秋左傳正義》卷十五〈僖公·傳二十四年〉~257~
鄭子華之弟子臧出奔宋,好聚鷸冠。鄭伯聞而惡之,使盜誘之。八月盜殺之于陳宋之間,君子曰:「服之不衷身之災(zāi)也?!乖娫唬骸副艘阎硬环Q其服,子臧之服不稱也,夫詩曰:自詒伊戚其子臧之謂矣?!箷x·杜預(yù)注:「取其自遺憂。」
典故
致君堯舜
 
致君堯湯

相關(guān)人物
伊尹(名摯,又名阿衡)


《孟子注疏》卷九下〈萬章章句上〉~70~
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樂堯舜之道焉。非其義也,非其道也,祿之以天下,弗顧也;系馬千駟,弗視也。非其義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湯使人以幣聘之,囂囂然曰:『我何以湯之聘幣為哉?我豈若處畎畝之中,由是以樂堯舜之道哉?』湯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與我處畎畝之中,由是以樂堯舜之道,吾豈若使是君為堯舜之君哉?吾豈若使是民為堯舜之民哉?吾豈若于吾身親見之哉?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覺后知,使先覺覺后覺也。予,天民之先覺者也;予將以斯道覺斯民也。非予覺之,而誰也?』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婦有不被堯舜之澤者,若己推而內(nèi)之溝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故就湯而說之以伐夏救民。吾未聞枉己而正人者也,況辱己以正天下者乎?圣人之行不同也,或遠(yuǎn)或近,或去或不去,歸潔其身而已矣。吾聞其以堯舜之道要湯,末聞以割烹也。林氏曰:「以堯舜之道要湯者,非實(shí)以是要之也,道在此而湯之聘自來耳。猶子貢言夫子之求之,異乎人之求之也」愚謂此語亦猶前章所論父不得而子之意。伊訓(xùn)曰:『天誅造攻自牧宮,朕載自亳?!?/span>

例句

仕宦至公相,致君作堯湯。 杜牧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詩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fēng)俗淳。 杜甫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漢語大詞典》:伊傅
伊尹 和 傅說 的合稱。均為 商 代的賢相。相傳 傅說 曾筑于 傅巖 之野, 武丁 訪得,舉之為相。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自是以來,圣圣相承,若 成湯 文 武 之君, 皋陶 伊傅 周 召 之為臣,既皆以此而接夫道統(tǒng)之傳?!?宋 陸游 《讀書至夜分感嘆有賦》詩:“正如志士才不稱,心慕 伊 傅 終何施?!眳⒁姟?伊尹 ”。
《國語辭典》:伊尹  拼音:yī yǐn
人名。名摯,商初的賢相。相傳湯伐桀,滅夏,遂王天下。湯崩,其孫太甲無道,伊尹放諸桐宮,俟其悔過,再迎之復(fù)位。卒時(shí),帝沃丁葬以天子之禮。
《漢語大詞典》:伊皋
亦作“伊皐”。 伊尹 , 商 代名相, 皋陶 , 舜 之大臣,掌刑獄之事。后常并稱,喻指良相賢臣。 漢 劉向 《九嘆·愍命》:“ 三苗 之徒以放逐兮, 伊 皋 之倫以充廬?!?span id="nda1vw2" class="book">《后漢書·班固傳》:“將軍宜詳 唐 殷 之舉,察 伊 皋 之薦?!?李賢 注:“ 堯 舉 皋陶 , 湯 舉 伊尹 ?!?唐 李白 《君子有所思行》:“ 伊 皋 運(yùn)元化, 衞 霍 輸筋力。” 王琦 注:“ 伊尹 、 皋陶 ,以喻美宰臣?!?元 耶律楚材 《再賡仲祥韻寄之》:“素負(fù)經(jīng)濟(jì)才,人品 伊 皋 倫?!备蓿槐咀鳌?皋 ”。 明 高啟 《吊伍子胥辭》:“嗟君子之出輔兮,孰不愿為 伊 皋 。”
《漢語大詞典》:伊霍
商 伊尹 和 漢 霍光 。 伊尹 放 太甲 于 桐 , 霍光 廢 昌邑王 ,立 宣帝 。后常并稱,泛指能左右朝政的重臣。《后漢書·宦者傳序》:“或稱 伊 霍 之勛,無謝於往載;或謂 良 平 之畫,復(fù)興於當(dāng)今?!?北魏 楊炫之 洛陽伽藍(lán)記·永寧寺:“若能行廢立之事, 伊 霍 復(fù)見今日。” 唐 劉知幾 史通·品藻:“世之稱悖逆則云 商 冒 ,論忠順則曰 伊 霍 者,何哉?” 元 揭徯斯 《藝文監(jiān)賀表》:“陛下如日東升,以天下養(yǎng)。雖任寄 伊 霍 之重,足以發(fā)皇明;必治資 任 姒 之賢,有以基王化;尚致怡愉之樂,式彰孝弟之風(fēng)。”
《國語辭典》:伊呂(伊呂)  拼音:yī lǚ
商代伊尹與周代呂尚。二人皆為輔佐君主的賢臣。唐。杜甫 詠懷古跡詩五首之五:「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姑鳌I虿伞肚Ы鹩洝返诙觯骸缸岳⒉偶嫖奈?,慚非伊呂之儔;胸有甲兵,頗讓孫吳之術(shù)?!?/div>
《漢語大詞典》:伊祁氏
春神。 唐 皮日休 《桃花賦》:“ 伊祁氏 之作春也,有艷外之艷,華中之華,眾木不得,融為桃花?!?/div>
分類:春神
《國語辭典》:伊周  拼音:yī zhōu
伊尹與周公。二人并為輔佐之才。《文選。潘岳。西征賦》:「彼負(fù)荷之殊重,雖伊周其猶殆。」《文選。陸機(jī)。豪士賦序》:「歷觀古今,徼一時(shí)之功而居伊周之位者有矣?!?/div>
《漢語大詞典》:伊旦
即 伊尹 和 周公 。 周公 名 旦 ,與 伊尹 并稱 伊旦 。《宋書·樂志四》:“三 王 到氏 ,文武贊,丞相作輔,屬 伊旦 ?!?/div>
分類:伊尹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