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葛摩伊斯蘭聯(lián)邦共和國(葛摩伊斯蘭聯(lián)邦共和國)  拼音:gé mó yī sī lán lián bāng gòng hé guó
Federal islamic republic of the Comoros
國名。位于馬達(dá)加斯加西北端,東非海岸,面積二千二百三十六平方公里,人口約五十萬。首都為「莫洛尼」(Moroni)。人民多信仰回教,主要語言為法語和葛摩語。原為法國屬地,于西元一九七五年七月六日片面宣布獨(dú)立。幣制為CFA France 。簡稱為「葛摩」。
《國語辭典》:佛洛伊德學(xué)說(佛洛伊德學(xué)說)  拼音:fó luò yī dé xué shuō
奧國心理學(xué)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認(rèn)為精神疾病多由欲望被壓抑而成。主張用精神分析法,喚起被壓抑的欲望而使其得到正常發(fā)展。這種學(xué)說稱為「佛洛伊德學(xué)說」。
《國語辭典》:伊比鳩魯主義(伊比鳩魯主義)  拼音:yī bǐ jiū lǔ zhǔ yì
即伊比鳩魯所講授的哲學(xué)。包括物理學(xué)及對(duì)倫理學(xué)、人生觀、政治哲學(xué)與社會(huì)演進(jìn)的主張,以自我主義為中心,享樂主義為理想,契約論為基礎(chǔ),是一種利己的快樂主義。
《國語辭典》:伊底帕斯情結(jié)(伊底帕斯情結(jié))  拼音:yī dǐ pà sī qíng jié
希臘神話中伊底帕斯殺父娶母的故事,被佛洛伊德引用,用以形容男童愛戀母親排斥父親的心態(tài)。心理學(xué)上特將它作為「戀母情結(jié)」的代稱。參見「戀母情結(jié)」條。
分類:希臘神話
《國語辭典》:伊拉克共和國(伊拉克共和國)  拼音:yī lā kè gòng hé guó
Republic of Iraq
國名。位于亞洲西部。面積約四十三萬四千九百二十平方公里,人口約一千八百八十萬。首都為巴格達(dá)(Baghdad),人民多信仰伊斯蘭教,主要語言為阿拉伯語、庫德語。本為奧圖曼帝國之一部分,一次大戰(zhàn)后歸英國代管,西元一九三二年獨(dú)立,訂七月十七日為國慶日。幣制為Iraqi dinar。簡稱為「伊拉克」。
《國語辭典》:伊麗莎白時(shí)代(伊麗莎白時(shí)代)  拼音:yī lì shā bó shí dài
Elizabethan Age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在位期間(西元1558~1603),在政治上正值英國海權(quán)擴(kuò)張、國力蒸蒸日上。在文化上值文藝復(fù)興時(shí)代,文學(xué)藝術(shù)成就輝煌燦爛,如莎士比亞戲劇等,史稱為「伊麗莎白時(shí)代」。
《國語辭典》:伊麗莎白一世(伊麗莎白一世)  拼音:yī lì shā bó yī shì
Elizabeth I
人名。(西元1533~1603)英國女王,亨利八世之女。在位時(shí),外則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duì),內(nèi)則修明政教,文藝極一時(shí)之盛,史稱為「伊麗莎白時(shí)代」。也譯作「伊利薩伯」。
《國語辭典》:伊斯蘭馬巴德(伊斯蘭馬巴德)  拼音:yī sī lán mǎ bā dé
Islamabad
城市名。巴基斯坦的首都,位于國境北部,印度河上游。有計(jì)畫的以回教文化為基礎(chǔ)所建立的都市。
《國語辭典》:阿富汗伊斯蘭國(阿富汗伊斯蘭國)  拼音:ā fù hàn yī sī lán guó
Islamic State of Afghanistan
國名。在亞洲西部。東鄰巴基斯坦,西界伊朗,東北與中國為界,面積六十五萬七千五百平方公里,人口約一千五百八十一萬。首都為喀布爾(Kabul)。人民多信仰回教,主要語言為帕士頓語及波斯語。原為英國保護(hù)國,一九一九年獨(dú)立,一九七三年政變后改制為共和國,成立阿富汗共和國,今則名為阿富汗伊斯蘭國。國慶日為四月二十七日。幣制為Afghani。簡稱為「阿富汗」。
《國語辭典》:特洛伊城  拼音:tè luò yī chéng
位于小亞細(xì)亞北部海岸,斯肯門德河平原上(今土耳其境內(nèi))的古城。為希臘詩人荷馬所寫史詩〈伊里亞德〉中的特洛伊戰(zhàn)爭地點(diǎn)。如:「希臘神話中著名的木馬屠城記,相傳是發(fā)生在特洛伊城?!?/div>
《國語辭典》:伊比鳩魯(伊比鳩魯)  拼音:yī bǐ jiū lǔ
Epicurus
人名。(西元前342~前270)希臘哲學(xué)家。初治柏拉圖、德謨克利泰斯之學(xué)。因見國內(nèi)擾攘,創(chuàng)快樂學(xué)派,主張過單純快樂的生活,以快樂為最善之德,希望人能不為物所拘束,能自得幸福。強(qiáng)調(diào)追求精神性的快樂,才是持續(xù)恒久的快樂。
《國語辭典》:伊底帕斯  拼音:yī dǐ pà sī
Oedipus
希臘神話中的人物。在無意中殺死親生父親,并娶生母為妻,成為底比斯國王。及至真相大白,自責(zé)而挖去雙眼。后死于雅典附近,成為守衛(wèi)大地的英雄。
《國語辭典》:伊豆半島(伊豆半島)  拼音:yī dòu bàn dǎo
半島名。位于日本本州靜岡縣,突出于太平洋中,長約六十公里。全境處于富士火山帶。溫泉眾多,是日本著名的旅游勝地。
《國語辭典》:伊凡第三  拼音:yī fán dì sān
Ivan III
人名。(西元1440~1505)俄國帝王。一四六二年即位。一四八二年敗蒙古兵于喀山,俄人屈服于蒙古族壓制之下者,凡二百馀年,至此始得獨(dú)立,與彼得大帝并稱。也稱為「伊凡三世」。
《國語辭典》:伊凡第四  拼音:yī fán dì sì
Ivan IV
人名。(西元1530~1584)俄國帝王。一五三○年即位,始稱沙皇(Czar)。采行鎮(zhèn)壓貴族的恐怖政治。破喀山汗國,更乘勝滅阿斯脫刺罕。自窩瓦河畔,達(dá)于里海,皆入版圖。也稱為「伊凡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