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8詞典 4分類詞匯 4
《漢語大詞典》:傳聲(傳聲)
(1).傳播聲音。 北魏 溫子升 《搗衣》詩:“香杵紋砧多遠近,傳聲遞響何凄涼?!?南朝 梁 蕭繹 《詠歌》:“傳聲入鐘磬,餘轉(zhuǎn)雜箜篌。” 唐 杜甫 《示獠奴阿段》詩:“病渴三更迴百首,傳聲一注濕青云?!?br />(2).謂傳播聲威。 宋 蘇轍 《大行皇太后換詞》之二:“定策從中禁,傳聲震海隅?!?br />(3).傳達語言。 唐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歸》詩:“下詔選郎署,傳聲典 信州 。” 宋 曾鞏 《陳睦鴻臚卿制》:“傳聲贊導(dǎo)之官,所以賓接四方之使客,位在九列,禮秩甚隆?!?清 繆艮 《沈秀英傳》:“后屢託友人 趙小補 傳聲邀予,久未踐約?!?/div>
《國語辭典》:傳聲器(傳聲器)  拼音:chuán shēng qì
能將聲音轉(zhuǎn)為電能的器件。為英語microphone的意譯,為英人休茲(Hughes)所創(chuàng)。后應(yīng)用于電話機中,收話器因而可以聞聲,如麥克風(fēng)、話筒等皆屬于傳聲器的一種。
《國語辭典》:傳聲筒(傳聲筒)  拼音:chuán shēng tǒng
1.擴大說話聲音時所用的圓錐形筒。也稱為「話筒」。
2.違背客觀的立場,專為特定的對象作宣傳。如:「新聞媒體追求客觀、公正的報導(dǎo),而不應(yīng)淪為附和政權(quán)機構(gòu)的傳聲筒?!?/div>
《國語辭典》:空谷傳聲(空谷傳聲)  拼音:kōng gǔ chuán shēng
1.在空曠的山谷中發(fā)出聲響,便能聽到回聲。南朝梁。周興嗣《千字文》:「空谷傳聲,虛堂習(xí)聽。」《彭公案》第五七回:「劉德太到了頭道大寨門,聽得里面殺聲不止,又是夜靜更深,空谷傳聲,聽的又遠?!?br />2.一種利用音韻學(xué)知識的文字游戲?!剁R花緣》第七九回:「蘭芬又教眾人『空谷傳聲』。談了多時。」
《國語辭典》:傳呼(傳呼)  拼音:chuán hū
1.封建時代,大官出行時,由侍衛(wèi)高呼閒人回避的一種威儀。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生左右傳車者傳呼甚嚴,行者亦爭辟于左右?!?br />2.口耳相傳。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洧水注》:「口者,水口也,參陰聲相近,蓋傳呼之謬耳?!?br />3.指電信局通知受話人去接長途電話,或管理公用電話的人通知受話人去接電話。
《國語辭典》:垂名  拼音:chuí míng
聲名流傳于后世?!段倪x。陸機。豪士賦序》:「游子殉高位于生前,志士思垂名于身后?!埂段倪x。張協(xié)。雜詩一○首之七》:「巧遲不足稱,拙速乃垂名?!?/div>
《漢語大詞典》:傳警(傳警)
(1).古代禮儀,帝王車駕啟行時,左右侍者傳聲,以示警清道,叫作傳警。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於是皇帝輦出房,百官執(zhí)職傳警?!?司馬貞 索隱:“傳警者,《漢儀》云:‘帝輦動,則左右侍帷幄者稱警’是也?!?span id="41gnph6" class="book">《漢書·叔孫通傳》:“於是皇帝輦出房,百官執(zhí)戟傳警,引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賀?!?顏師古 注:“傳聲而唱警。”
(2).傳遞警報。 沈從文 《從文自傳·我所生長的地方》:“落日黃昏時節(jié),站到那個巍然獨在萬山環(huán)繞的孤城高處,眺望那些遠近殘毀碉堡,還可依稀想見當時角鼓火炬?zhèn)骶婕钡墓饩啊!?/div>
《漢語大詞典》:鳴石(鳴石)
(1).撞擊后能傳聲甚遠的石頭。可作砧石、磬石。山海經(jīng)·中山經(jīng):“﹝ 長石之山 ﹞其西有谷焉,名曰 共谷 ,多竹, 共水 出焉,西南流注于 洛 ,其中多鳴石。” 郭璞 注:“ 晉 永康 元年, 襄陽郡 上鳴石,似玉,色青,撞之聲聞七八里,即此類也?!?袁珂 校注:“鳴石,蓋磬石之類。 郭 説 襄陽郡 上鳴石,見《晉書·五行志》?!?北周 庾信 《夜聽搗衣》詩:“鳴石出 華陰 ,虛桐採鳳林。” 唐 楊炯 《和劉長史答十九兄》:“宮徵諧鳴石,光輝掩燭輪?!?br />(2).使山石發(fā)出鳴聲。 南朝 宋 鮑照 《游思賦》:“鴻晨驚以響湍,泉夜下而鳴石?!?/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