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明安慶府桐城人,字體中。萬歷二十年進士。由臨川知縣累官右副都御史巡撫四川,參預(yù)平定播州楊應(yīng)龍之亂。事平,以病歸。后起為工部侍郎,改兵部侍郎總督薊州,建防御十策。天啟五年以客魏擅政,致仕歸。維基
吳用先,字體中,號本如,直隸安慶府桐城縣籍,徽州府休寧縣人,萬歷壬辰進士,官至薊遼總督。萬歷十九年(1591年)辛卯科順天鄉(xiāng)試第五名舉人,二十年(1592年)聯(lián)捷壬辰科進士。授臨川縣知縣,七年政績第一,召為戶部主事,改兵部職方司主事,典試福建。歷浙江右參政,三十六年(1608年)八月,升浙江按察使,升浙江左布政使,皆有政績。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四川。四十四年(1616年)五月,七疏乞休歸。天啟三年(1623年)二月,升通政使,改工部右侍郎。四年(1624年)正月,升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總督宣大山西軍務(wù)。三月代替王象乾改任薊遼總督。五年(1625年)三月,因不堪任,著冠帶閑住,明朝廷改派王之臣擔(dān)任薊遼總督。尋卒于家,崇禎初復(fù)原官,賜祭葬。
人物簡介
【介紹】: Furtado(1587—1653) 明末來華天主教傳教士。葡萄牙人。字體齋。1618年與金尼閣離歐來華。萬歷四十八年抵澳門,旋即與鄧玉函至嘉定,從費奇規(guī)習(xí)中文。后二人赴杭州,與李之藻共同譯書,介紹亞里士多德學(xué)說。崇禎三年往陜西傳教。九年,任在華耶穌會華北教省省會長。清順治八年任巡閱教區(qū)職,回駐澳門至去世。譯著有《寰有詮》、《名理探》。
人物簡介
田正春(17世紀—17世紀),字體端,浙江處州府縉云縣人。田正春是永樂二年進士田堉的后裔,天啟七年(1627年)中舉人,崇禎七年(1634年)成進士,獲授德安推官,當(dāng)時流寇肆虐,他到任后設(shè)立鄉(xiāng)社、招募官兵、準備器械,賊人來到得知府城有備,不克而遁,改攻蒲鄉(xiāng);該處離府稍遠因此被寇,他奔赴戰(zhàn)場被城中人稱為「田老子」。不久他因為忤逆權(quán)柄被降為開封知事,改任太康知縣,入朝擔(dān)任刑部郎中,晉兗東兵備道僉事,在任內(nèi)去世,有《金丹稿》、《游梁集戰(zhàn)牘》流傳。
人物簡介
【生卒】:?—1656 【介紹】: 明末清初山西文水人,字體舜。明崇禎十六年進士,官兵部主事。清順治初起原官,累擢陜西漢羌道。守城拒賀珍凡三十余日。擢寧夏巡撫,疏請頒本朝律典及性理、《通鑒》諸書,令士子誦習(xí)。嘗為捕蝗法授州縣吏,頗有效。官至湖廣總督。卒謚勤毅。維基
胡全才(1605年3月11日—?年),字體舜,號韜穎,一號圣水。山西太原府文水縣人。崇禎三年庚午科山西鄉(xiāng)試第二十一名舉人,崇禎十六年癸未科會試易三房,中式第146名,殿試三甲166名,戶部觀政,甲申授兵部職方司主事督捕管事。清兵入關(guān),繼續(xù)起用,歷官兵部郎中。順治二年(1645年),升任陜西布政使司參議、漢羌兵備道。順治三年,為寧夏巡撫。十年(1653年),洪承疇舉薦,從征湖南。不久,命為鄖陽撫治。十三年,升湖廣總督。冬十月卒,追贈兵部尚書,謚勤毅。
人物簡介
【介紹】: 明順天府昌平人。熹宗初為尚膳太監(jiān),遷司禮監(jiān)秉筆太監(jiān)。以王安依次將任掌印太監(jiān),急謀于客氏、魏忠賢,置王安于死地而奪其任。自此一意依附魏忠賢,為之盡力。司禮掌印位本在東廠之上,體乾以避魏忠賢而處其下。崇禎初定逆案,革職籍其家。
人物簡介
尹體震(約一五九八—?),字恒復(fù)。東莞人。諸生。明桂王時官中書舍人。國亡,遁跡羅浮。清陳伯陶《勝朝粵東遺民錄》卷二有傳。
人物簡介
【生卒】:1601—1679 【介紹】: 明末清初僧。云南楚雄府人,本姓許,名沖霄。十四歲父母相繼去世,由伯父養(yǎng)育。二十七歲伯父死,出家為道士。后讀《華嚴經(jīng)》,始信佛。三十一歲依亮如法師披剃。崇禎六年,投寂光律師受戒,依住學(xué)律,改號見月。弘光元年,寂光臨歿,命繼主寶華山隆昌寺。明清之際,戒法淪喪,讀體以身示范,弘宣律宗。有《一夢漫言》、《大乘玄義》等。新續(xù)高僧傳·明律篇第四之三
釋讀體,字見月,姓許氏,楚雄人也。舊籍江南句容,遠祖某,明洪武時從軍開滇黔,以功世襲指揮,遂家焉。父酳昌,母吳氏,懿言淑行,雅慕因果,?梵僧入室,寤而生。體質(zhì)稟欽奇,幼而神敏,好游覽,善繪事,所至山水佳處多留墨妙,尤工大士像,人爭寶之。父母早世,伯父無子,嘉其聰秀,欲使襲職為指揮,體不屑也,而慕赤松子游。嘗至金沙江甸尾山,寓浪穹,遷赤宕嵓,矢志修真,為黃冠三載。一日偶行松下,遇茅庵老僧與語甚契,授以《華嚴經(jīng)》,讀至《世主妙嚴品》翻然有省。遂詣寶洪山亮如?? 度。聞江南有三昧律師宏戒,慨然慕之,一瓢一笠重繭而行。時當(dāng)明季,流賊槃牙,烽火相望,饑荒遍野,土寇肆劫。所過崇罔危磴,盤江險洑,蠻雨瘴煙,猿嗥虎嘯之區(qū),荒祠古墓,深菁蔓草,晝則風(fēng)餐,宵則露宿。體一意孤行,不為物擾。先入南岳演《楞嚴四依解》,繼登破額馮茂上高,禮諸祖道場。進九華,朝五臺,再度大江,始遇三昧于海潮庵。往復(fù)二萬馀里,行腳六年,不知疲也。既圓戒,充上座,講《梵綱經(jīng)》,析義敷文,四座稱善。體猶欿然不自足,乃于藏中檢四分并律藏讀之,殫思研討,間遇壅滯,禱佛求解,默坐移時,煥然冰釋,由是毗尼大暢。嘗從三昧傳戒金陵報恩寺,座下千人,體臨壇教授,忽憶初為黃冠時,?至一大寺,金碧交輝,苾芻云集,門閾甚高,躍身而入,自顧已成僧相,一瞿曇丹衣高座,招之使上,授經(jīng)命講,眾皆跪聽,汗流而覺,及是所見,髣然前?。距金陵七十里,有寶華山,為志公道場,年遠頹廢,郡人迎三昧主之。體筦院務(wù),庀材鳩工,樓殿寮閣,雕飾莊巖,大江南北罕與倫比。乙酉,三昧示寂,即受衣缽,總持三學(xué),以十事誓眾,人頗難之,久而悅服。蓋憫時習(xí)便安,止作真教,久成絕響。故結(jié)界立規(guī),率先躬行,是制必遵,非法必革。尋復(fù)安居之法,門人日進。清室初興,山寇時發(fā),入寺橫強。體誘致渠魁十人,設(shè)食供畢,忽厲聲以大義責(zé)之,且曉示利害。大眾圍繞,賊相顧欷戲,逡巡遁去。有譖于大將軍者,謂華山通賊,緹騎麇集,執(zhí)至軍前,劍戟如林,眾僧惴惴,莫敢仰視。體獨整威儀,緩步升階,合掌而立,具陳華山為江南孔道,不能禁賊往來,并前日留食解散之故。三問三答,詞氣從容,顏色不變。巴廒二將軍與陳中丞異之,悉解眾僧之縛。又欲殺監(jiān)院孫內(nèi)監(jiān)、房頭、克修三人,體爭之曰:“罪在寺主,愿伏斧锧,勿累他人。”將軍益奇之,并釋不殺,還其田里,給帖護持,寺乃復(fù)安。壬子,江南薦饑,導(dǎo)輸賑粥,五十馀日,全活無算。每振錫出山,四方風(fēng)動,遐邇緇素,奔禮恐后,戒徒千四百人,堂食三萬指。法席之盛,世所希有。戊午歲除,示微疾。己未春正月既望,力疾起,視誡弟子曰:“勿進湯藥,更七日行矣?!敝疗诙缩枚瑝燮呤芯?,臘四十八,茶毗得五色舍利。所著《大乘玄義》、《止持會集》、《作持續(xù)釋》、《黑白布薩》、《傳戒正范》及《僧行軌則》諸書。其《毗尼止持》十六卷,《毗尼作持》十五卷,清乾隆時,釋福聚奏請入藏。
人物簡介
【生卒】:1603—1651 【介紹】: 明末來華天主教傳教士。德國人。一名紗微,字體泰。1640年自里斯本來華,南明隆武二年抵澳門,隨即伴同三百名葡萄牙兵士,以隨軍司鐸名義進入內(nèi)地,留居永歷朝中。在天主教徒、宦官龐天壽之助下,在宮中后妃及宮女、宦官中傳教,并為王太后、馬太后、王皇后、皇太子慈烜等人施洗入教。曾率葡萄牙兵士歸于明將焦璉節(jié)制,并與龐天壽至湖廣調(diào)遣軍隊。后又奉永歷帝之命往澳門求援,歸途中被清軍俘獲處死。
人物簡介
解體健(1620年2月10日—17世紀),字大生,陜西西安府同州韓城縣人。解體健幼年時父親患病,他就在村社各廟號泣,祈求代替父親生病,后來母親也逝世,由兄嫂養(yǎng)育,事兄如父親一樣,順治二年(1645年)中舉人,三年(1646年)聯(lián)捷進士,先在刑部觀政,后獲授武強知縣,四年(1647年)改任龍陽知縣,在兩地均有政績。
人物簡介
【介紹】: 清直隸遵化人,字伯衡。順治六年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累遷吏科給事中。為人坦直倜儻,在官若忘其家。旋出為江西參議道。工詩,所作多尚自然,不事雕飾。有《晴鶴堂詩鈔》。晚晴簃詩匯·卷二十五
周體觀,字伯衡,遵化人。順治己丑進士,改庶吉士,歷官江西參議道。有《晴鶴堂集》。清詩別裁集
字伯衡,直隸遵化人。順治己丑進士,由翰林歷官參議道。著有《晴鶴集》。維基
周體觀,字伯衡,順天遵化人,清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順治六年(1649年)己丑科登進士,選庶吉士。未散館改戶科給事中,官至江南池太道道尹。
人物簡介
【生卒】:1612—1677 【介紹】: 明末清初潁川衛(wèi)人,字公?。順治十二年進士。與王士禛、汪琬同榜齊名。歷官吏、刑部郎中。有才名,精賞鑒。至蘇門見孫奇逢,愿為弟子。晚年閉門有出塵之想。善畫山水。有《七頌堂集》。晚晴簃詩匯·卷二十七
劉體仁,字公?,潁川衛(wèi)人。順治乙未進士,歷官吏部郎中。有《七頌堂集》。詞學(xué)圖錄
劉體仁(1624-?) 字公勇。潁川(今許昌)人。順治進士,官吏部郎中。曾從孫奇逢問學(xué),與王士禛、汪琬善。工詩善畫,精鑒別。家常畜畫師代為捉刀,人故每索畫輒柬之勿煩真作,并戲比其畫為兔毛褐,蓋真不如假。有《七頌堂識小錄》、《七頌堂集》、《蒲庵集》。清詩別裁集
字公?,河南潁川衛(wèi)人。順治乙未進士,官吏部考功郎。著有《蒲庵集》。○公?詩出以生新,每近于澀,嗜好應(yīng)在東野,王漁洋屢稱之。《池北偶談》載公?友某素喜琴,沒數(shù)年,公?一日挾姬過其墓,停車酹酒,使姬各操一曲。其風(fēng)致如此。維基
劉體仁(1617年—1676年),字公?,號蒲庵,直隸潁州(今安徽省阜陽市)人。清代詩人。萬歷四十五年(1617年)十月初四日出生,少時聰穎,五歲時于其父劉廷傳膝上授《大學(xué)》、《中庸》,“一覽成誦”。十一歲時,其父于潁州對抗李自成軍,城破被殺。體仁青年時“往來兵間,為諸大帥策畫”。順治十二年(1655年)中進士,與王士禎、汪琬同榜,授刑部主事,康熙六年補刑部員外郎,繼遷吏部稽勛清史司郎中,人稱“劉考功”。體仁“慷慨任俠,義氣自許”,“致身華要,交游滿天下”,罷歸后從孫奇逢問學(xué)。與顧炎武、黃梨洲等有往來??滴跏迥辏?676年)游歷至鐘離時,以急癥驟逝,享年六十歲。著有《七頌堂詩集》10卷、《七頌堂文集》2卷、《識小錄》1卷。
人物簡介
【生卒】:1613—1685 【介紹】: 清直隸曲周人,字廣生,號清有。晚年肆力詩古文,年六十,從學(xué)于孫鐘元。有《蘇門游草》。晚晴簃詩匯·卷一十四
王體健,字清有。明諸生,曲周人。有《讀騷齋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