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汪體仁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江蘇長洲人,字景瑤,號石匏。乾隆三十六年舉人。善畫山水,不隨時趣。有《佐觴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39—1784 【介紹】: 清山東曲阜人,字體生,一字誦孟,號葒谷??鬃恿攀缹O。乾隆三十六年進士,官戶部主事,充《日下舊聞》纂修官。與戴震友善。精研《三禮》,善天文、字義、歷算。曾校刻《微波榭叢書》、《算經(jīng)十書》,為世所稱。又有《春秋氏族譜》、《勾股粟米法》、《紅櫚書屋集》等。
晚晴簃詩匯·卷九十四
孔繼涵,字誧孟,號葒谷,曲阜人。乾隆辛卯進士,官戶部主事。有《紅櫚書屋詩集》。

人物簡介

維基
德生(1750年—1817年),字載之、體仁、薈齋,號厚圃、垕圃,別號葆光主人,邱氏,內(nèi)務(wù)府漢軍正黃旗人(屬內(nèi)務(wù)府正黃旗漢姓滿洲旗人),籍奉天遼陽(舊稱襄平)。清朝官員,進士出身。工詩善畫。乾隆三十九年(1774)甲午科舉人(與胞兄福慶順天鄉(xiāng)試同榜,時隸內(nèi)務(wù)府正黃旗第五參領(lǐng)第二旗鼓佐領(lǐng)楊作新下,據(jù)《欽定八旗通志》科舉;楊作新系內(nèi)務(wù)府鑲黃旗漢軍、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乙巳恩科進士宜振之高祖),四十三年(1778)戊戌科進士(隸內(nèi)務(wù)府正黃旗佐領(lǐng)楊作新下)。欽點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檢討,國史館提調(diào)官,兵部主事。歷任山東道監(jiān)察御史、乾隆四十六年山東兗州府知府;嘉慶三年登州府知府;嘉慶五年濟南府知府,六年七年兩次護理濟東泰武臨道;升山東兗沂曹濟道。嘉慶七年(1802)因事(被裁審理嘉慶年金鄉(xiāng)冒考案失當(dāng))謫戍烏魯木齊。乾隆五十三年(1788)戊申科貴州鄉(xiāng)試主考官。乾隆十七年(1752年)壬申恩科進士翁方綱為德生的《寒香課子圖》題詩《厚圃侍御以其先人寒香課子圖屬題》:“……瑯瑯交誦聲,穿出寒林翠。寒香在根干,所養(yǎng)深以粹?!淮暮D地,一掬思親淚”(載翁方綱《復(fù)初齋詩集》)。乾隆十九年(1754年)甲戌科進士紀昀為該圖題詩《德厚圃侍御尊甫寒香課子圖》:“……誰知料峭寒侵骨,尚把遺經(jīng)自課兒。何必燕山竇十郎,五枝丹桂一時芳。弟兄父子相詩友,也抵三蘇共一堂”(載紀昀《紀文達公全集:詩卷十二》)。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庚辰科進士金士松為該圖題詩《為德薈齋侍御生題其尊人寒香課子圖照》:“……兀傲幾枝斜映雪,清芬尤記過庭時。……記取香從寒后發(fā),德門遺澤卷中傳”(載金士松《喬羽書巢詩集:外集卷四》)。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己酉科探花劉鳳誥為該圖題詩《為德垕圃前輩題寒香課讀圖》(載劉鳳誥《存悔齋集》卷十八)。嘉慶七年(1802年)壬戌科進士陶澍于嘉慶二十年(1815)乙亥為該圖題詩《寒香課子圖為垕圃太守德生作》:“百本梅環(huán)屋數(shù)楹,暗香深處讀書聲。餐余雪蕊清官味(注:尊翁曾官于杭),譜入燈花課子情……君家世有承恩樹,不襲淩寒兩到名”(載陶澍《陶文毅公全集》卷53)。此外,進士書法家劉墉 (清朝)亦曾題詩《寒香課子圖》(載《劉文清公遺集》卷13)。擔(dān)任《四庫全書》繕書處復(fù)校官,詳校《四庫全書》本(明)馮惟訥輯《古詩紀》156卷、《集禮》,覆堪(審核)《四庫全書》本《江南通志》、《江西通志》、《云南通志》(鄂爾泰督修)、《廣東通志》(郝玉麟督修),與內(nèi)務(wù)府正黃旗蒙古進士法式善共同擔(dān)任《四庫全書》本滿文版《御制翻譯易經(jīng)》的覆堪(審核)。曾游訪湖南桃源縣桃花源,繪《桃源圖》,作《游桃源洞記》(載胡焯《桃花源志略》、胡鳳丹《桃花源志》),其子景星 (道光進士)后兩任桃源縣知縣。嘉慶五年(1800),山東鄒平縣知縣李瓊林(字西圃,乾隆中期舉人,修嘉慶八年刻本《鄒平縣志》十八卷)祥報濟南府知府德生關(guān)于西漢經(jīng)學(xué)家伏生墓祠現(xiàn)狀(載《鄒平縣志》,1836)。嘉慶七年,重修濟南府學(xué)鄉(xiāng)賢祠題名碑、府學(xué)名宦祠題名碑。曾收藏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丙戌科進士、畫家余集 (清朝)的《臘梅山茶軸》(上有乾隆五十六年(1791)辛亥“垕圃”收藏印,據(jù)《傅熹年中國古代書畫鑒定組工作筆記》)。子景星 (道光進士)作《皇清誥授朝議大夫垕圃府君年譜》(又名《垕圃(德生)年譜》一卷,載《販書偶記續(xù)編》)。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黃體正,字直其,號云湄,廣西桂平人,嘉慶戊午解元,僑居蕪湖,著《帶江園小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769—1843 【介紹】: 清山西趙城人,字子厚,號梅坪,又號青溪。乾隆五十四年舉人。嘉慶間以知縣分湖南,道光間累官湖北布政使,長于治獄,所至有聲。
庾體群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清廣東新安人。武舉人。道光二十一年三元里牛攔岡之役后,率鄉(xiāng)勇自穿鼻洋乘潮用火船襲擊擱淺英船,毀其一艘。
劉體舒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劉體舒(?年—1855年),字云巖,云南景東廳(今云南省景東彝族自治縣)人。道光十三年(1833年)癸巳科進士。授直隸廣宗縣知縣。道光二十一年(1840年),揀發(fā)廣西,署養(yǎng)利州知州,除融縣。進直隸州知州,授郁林州。咸豐四年(1854年),權(quán)潯州府事,剿匪有功,經(jīng)巡撫勞崇光奏薦,進思恩府知府,依舊權(quán)潯州事務(wù)。咸豐五年(1855年),廣東反清義軍李文茂等溯西江西上,進兵潯州,合天地會梁培友部,共萬馀人,晝夜環(huán)攻。七月,挖地洞攻小南門,劉體舒寫血書求援。八月,按察使張敬修、參將尹達章自平南督水師至石嘴,交戰(zhàn)不利。敵軍聞訊急攻,城陷。體舒暨桂平知縣李慶福、卸縣事舒樺被執(zhí)不屈,就死。其事上聞,朝廷贈劉體舒贈太仆寺卿銜,賞世職。
孔廣泉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孔廣泉,字體生,一字葵軒,浙江省蕭山縣(今杭州市蕭山區(qū))人。祖籍山東曲阜??讖V泉為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癸卯科舉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二甲第八十名進士。咸豐五年(1855年)任山西交城知縣,任內(nèi)減輕人民勞役,后當(dāng)?shù)厝嗣駷槠浣⑸?。官至山西太原知府,護理按察使一職。
姚體備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姚體備(1816年—1862年),字誠叔,號萬子,山東鉅野縣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進士。官江西知府。咸豐十年(1860年),入安徽曾國藩幕,署理徽池太廣道員,并襄辦營務(wù)。同治元年(1862年)染病卒。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一六四
鐘體志,字澤生,射洪人。同治丁卯舉人,官新喻知縣。有《澡雪堂詩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32—1899 【介紹】: 清浙江瑞安人,字漱蘭。同治二年進士。授編修。官至兵部左侍郎。與張之洞、張佩綸、于蔭霖共稱為“翰林四諫”,為同光清流魁首。光緒七年,督江蘇學(xué)政,在江陰建南菁書院。后以劾李鴻章治兵無效,降通政使。十七年,因病乞歸。
晚晴簃詩匯·卷一六一
黃體芳,字漱蘭,瑞安人。同治癸亥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官至兵部侍郎,降通政使。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興福篇第九之十一
釋體海,字惟清。姓李氏,孝感人也。生感神奇,器宇不群。自甘素茹,遂托空門。同治時受戒于漢陽歸元寺,遍游名藍,歷抵宗匠,如定念、觀心、青光、寶悟諸老宿,咸許入室,壚鞲所施,機鋒敏捷,定慧交融。嘗登九華,把茅以棲,已而舍去。浮海詣補陀,還游兩浙,掛錫大雄。雖足跡半天下,而無所留滯。后于天寧老人窮五家宗旨,得大解脫,隨心自在。光緒七年,旋楚卜地于漢皋仁里,得善士信心,為之筑基,初名鹿野苑。四海英才聞風(fēng)而至,檀越施予,有感必應(yīng),曾不數(shù)年,一片荒壞,化為寶坊,事若神功,因更其稱曰“圓照寺”。俄而歸元緇眾迎海首席,一日示眾有“若識白祖旨,后面翠微峰”之語,蓋接引初機,顯指實地也。由是道譽遠流,名聞京國,龍泉主僧慕其高風(fēng),遣使相迓,遂陟首都,闡揚心印,一音唱演,四眾歸懷,佛日再中,不可言喻。海知報緣將盡,幻質(zhì)匪堅,乃重詣五臺,再訪二林。十五年春,言旋漢皋,諸剎交迎,俱辭不赴,示恙湘館,說偈而逝。偈曰:“說法本無法,傳心本無心。一切幻化境,見物即見心?!睍r光緒十五年六月二十四日也,春秋五十有五。

人物簡介

維基
耀年(1824年—1888年),字體堯,號云舫,諾敏氏,清朝官員,蒙古正黃旗人。咸豐五年,順天鄉(xiāng)試中舉。同治元年(1862年),進士。光緒五年十二月一日(1880年1月12日),由太仆寺卿遷任內(nèi)閣學(xué)士。光緒六年六月二十四日(1880年7月30日),改任鑲黃旗蒙古副都統(tǒng)。同年十月二十六日(1880年11月18日)調(diào)任兵部左侍郎。光緒七年十月十七日(1881年11月8日),以鑲黃旗蒙古副都統(tǒng)署任鑲白旗護軍統(tǒng)領(lǐng)。光緒八年六月三日(1882年7月17日),調(diào)任正藍旗滿洲副都統(tǒng)。光緒十三年(1887年)十二月,逝世。
譚體元 朝代:晚清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836—1866 【介紹】: 清廣西象州人。參加金田起義。咸豐七年,隨石達開出走。為青天豫。十年自廣西東返,隸李世賢。同治元年升主將。后封偕王。天京失陷,與洪仁玕等護幼天王至寧國。繼又轉(zhuǎn)戰(zhàn)浙、贛、閩、粵。五年在廣東嘉應(yīng)州為清軍所敗,棄城而走,被俘死。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明律篇第四之六
海祥,字體本,號覺華道人。宛平邢氏子也。性質(zhì)頗懋,幼好潛默,不逐兒戲。終日獨處,或以為癡。顧解信仰,聞人說佛,則津津有味,樂得其詳,惟恐不盡。窮究端委,因此感悟,遂棄凡俗。剃染后從濤受毗尼,志逾沈毅,語無妄發(fā)。蓋以凈法清淳,本資攝念。圣果堅實,必固定想。泛論經(jīng)說,徒弊唇舌。是用更崇前觀,額上鼻端,唯所存息,月寮煙閣,為其棲止。由是光明內(nèi)蘊,色相外空。形同藁 木,心若死灰。精進六行,貫暢三乘。及攝院事,乃宏法戒,宣期講演。于是五眾數(shù)千馀指,依崇習(xí)禮。聲馳京國,化滿燕云。接踵追風(fēng),遠道不遺。闐戶塞門,坐誨無倦。念彼新學(xué),弘斯正則。濤寂,始專寺務(wù)。寬和柔慈,與物無兢。寺產(chǎn)萬畝,租戶百家。每屆收歛,先飭司事,勿過取盈。寧儉勿奢,何用多金。量入為出,即可自存。然農(nóng)人思惠,以為易與,則請求過分。又慮后來繼主,艱于履行,乞予立券,以此為準。不再增租,永不更佃。有不如約,則寺僧出米三十石,以為示罰。同寮侶儔,睹此來詞,皆有難色。祥獨欣然,允許付卷以去?;蚋嬷唬骸凹炔患幼猓瑥?fù)不變佃,已難持久。況出罰米,無此事理。”祥喟然嘆曰:”佛以舍身度世,化除煩惱,汰凈利欲。無人見無我見,四大俱空。身且無有,何問租賦。且寺為律門,律重戒貪。若不之許,是長貪也,可乎?”言者太息而退。其以德服人,頗復(fù)類是。然舊額半稅,坐是又損。比之俗人田賦,才及四分之一。加以水潦兇旱,又復(fù)蠲除。于是歲用不瞻,徒眾日削。棟宇剎落,凄荒滿目。祥乃澹然無慮,漠不動心?;坨嫙蔁桑婚姜毺?。以光緒三十二年丙午六月八日,寂于丈室。春秋六十有一,瘞骨祖塔。祥主席法源二十三載,更事既多,弭患無形。庚子之亂,拳徒?jīng)皼埃瑥娊俑皇?。寺以貧聞,農(nóng)氓暗護,卒賴以免。及聯(lián)師入京,兩宮西狩。都人震恐,逃徙一空。而德意志軍將率兵入寺,言搜拳徒,僧眾避匿。祥獨出迎,握手相告。德將大感,遂同進止,出誥保護,懸旗而去。后來夷酋,相顧起敬。寺無毀壞,祥之功也。廟舊猶新,風(fēng)徽未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