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639,分110頁顯示  上一頁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體驗
真體
成體
脫體
合體
近體
異體
實體
體性
理體
體悉
體氣
肌體
妙體
三體
《國語辭典》:體驗(體驗)  拼音:tǐ yàn
1.察驗。宋。蘇軾 奏論八丈溝不可開狀:「臣體驗得每年潁河漲溢水痕,直至城門腳下,公私危懼?!?br />2.體會、感受。如:「他下礦坑去挖礦,好體驗礦工生涯的甘苦?!?/div>
《漢語大詞典》:真體(真體)
真實的本體。 南朝 梁 蕭統(tǒng) 《解二諦義》:“又諮真寂之體,本自不流,凡夫見流,不離真體,然則但有一真,不成二諦。” 唐 彥悰 《后畫錄·隋江志》:“筆力勁健,風(fēng)神頓爽,模山擬水,得其真體?!?清 王夫之 張子正蒙注·太和:“陰陽未分,二氣合一,絪緼太和之真體,非目力所及,不可得而見也?!?/div>
分類:真實本體
《漢語大詞典》:成體(成體)
(1).構(gòu)成形體。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熔裁:“夫百節(jié)成體,共資榮衛(wèi);萬趣會文,不離辭情?!?br />(2).自成體系。 宋 秦觀 《韓愈論》:“夫所謂文者,有論理之文,有論事之文,有敘事之文,有託詞之文,有成體之文?!?清 方苞 《辨明堂位》:“而外, 周 人之書成體而不雜者,莫如 左 氏春秋傳。”
《國語辭典》:脫體(脫體)  拼音:tuō tǐ
1.民間神話指脫去凡體。后人泛用為脫離身體。如:「病已脫體」?!段饔斡洝返谝凰幕兀骸钢坏饺缃?,你才脫體?!?br />2.全身,整個身體。宋。向子諲 采桑子。人如濯濯春楊柳詞:「人如濯濯春楊柳,徹骨風(fēng)流,脫體溫柔,牽系多情盡未休。」
《國語辭典》:合體(合體)  拼音:hé tǐ
1.合為一體。形容關(guān)系密切。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三。辯證一》:「王左右之臣,合體一心,趣乎王者也?!?br />2.漢字的結(jié)構(gòu)可分為獨體和合體。合體字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體字所合成,六書中會意、形聲字多屬此。如「休」由人、木合成,「解」由刀、牛、角合成。
《國語辭典》:合身  拼音:hé shēn
衣服的大小適合身材。如:「這套衣服穿在他身上蠻合身的?!?/div>
《漢語大詞典》:近體(近體)
(1).即近體詩。 宋 朱翌 猗覺寮雜記卷上:“ 李嶠 、 沈 、 宋 之流,方為律詩,謂之近體?!?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體凡:“其所變詩體,則聲律之葉者,不論長句、絶句,概名為律詩、為近體。” 章炳麟 《辨詩》:“物極則變,今宜取近體一切斷之, 唐 以后詩,但以參考史事存之可也。”參見“ 近體詩 ”。
(2).貼身,緊挨身體。 明 陸容 菽園雜記卷一:“嘗聞尚衣縫人云:‘上近體衣俱 松江 三梭布所製?!?/div>
《國語辭典》:近體詩(近體詩)  拼音:jìn tǐ shī
包括絕句、律詩、排律等形式,約形成于唐代,相對于古體詩而言。聲韻有定則,且除排律外,句數(shù)都有限制。也稱為「今體詩」。
《國語辭典》:異體(異體)  拼音:yì tǐ
1.不同的形體?!盾髯?。富國》:「萬物同宇而異體,無宜而有用為人?!?br />2.不同的風(fēng)格。
3.異體字。
《國語辭典》:實體(實體)  拼音:shí tǐ
1.實際存在的物體,統(tǒng)稱為「實體」。
2.哲學(xué)上指事物中必然存在的本質(zhì),無此本質(zhì),其事物即不能成立。
3.有實際內(nèi)容的事物整體。如:「經(jīng)濟實體」、「教育實體」、「政治實體」。
《國語辭典》:體性(體性)  拼音:tǐ xìng
1.本性?!逗鬂h書。卷六三。李固傳》:「聞阿母體性謙虛,必有遜讓。」
2.文學(xué)評批理論上指文章的風(fēng)格與作家的性情。見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體性》。
《漢語大詞典》:理體(理體)
(1).猶事理。后漢書·儒林傳下·李育:“﹝ 李育 ﹞嘗讀《左氏傳》,雖樂文采,然謂不得圣人深意,以為前世 陳元 、 范升 之徒,更相非折,而多引圖讖,不據(jù)理體,於是作《難左氏義》四十一事。”
(2).治政之體要。北齊書·源彪傳:“度支尚書 元脩伯 , 魏 文成皇帝 之后,清素寡欲,明識理體。”《舊唐書·辛替否傳》:“若以造寺必為其理體,養(yǎng)人不足以經(jīng)邦,則 殷 周 已往皆暗亂, 漢 魏 已降皆圣明?!?span id="gjuligt" class="book">《資治通鑒·唐中宗景龍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理體,猶言治體也,避 高宗 諱,以‘治’為‘理’。” 宋 王讜 唐語林·言語:“ 魏 徵 陳古今理體,言太平可致, 太宗 納其言?!?span id="p1ip0ri" class="book">《元典章·刑部二·禁治游街等例》:“游街拷掠,誠非理體;若不禁治,枉傷人命,關(guān)係非輕?!?br />(3).論說體裁。 唐 李華 《〈蕭穎士文集〉序》:“ 賈誼 文詞最正,近於理體?!?/div>
《國語辭典》:體悉(體悉)  拼音:tǐ xī
深知別人的苦衷而體諒他?!侗笔?。卷三六。薛辯傳》:「帝欲進以名位,輒苦讓不受,帝亦雅相體悉。」
分類:體恤衷曲
《國語辭典》:體氣(體氣)  拼音:tǐ qì
1.人的品格?!度龂?。卷六五。吳書。王蕃傳》:「蕃體氣高亮,不能承顏順指?!?br />2.作者的精神本體及其所表現(xiàn)的氣質(zhì)。通常指文章的格調(diào)而言?!段倪x。曹丕。典論論文》:「孔融體氣高妙,有過人者?!?br />3.體質(zhì)。如:「人的體氣不同,對氣候的適應(yīng)能力也有差異。」
《國語辭典》:肌體(肌體)  拼音:jī tǐ
身體。如:「芭蕾舞者通常肌體瘦小,身輕如燕?!?/div>
《駢字類編》:妙體(妙體)
五燈會元:般若大人軀,分形億萬軀。塵塵彰妙體,剎剎盡毗盧。
《漢語大詞典》:三體(三體)
(1).指的風(fēng)、雅、頌三體。“七月流火” 唐 孔穎達 疏:“諸詩未有一篇之內(nèi)備有風(fēng)、雅、頌,而此篇獨有三體者?!?br />(2).指 唐 詩的七絕、七律、五律三體。 宋 周弼 有三體唐詩六卷,即選此三體。
(3).指 唐 人賦詩唱和的三體。 清 金埴 《不下帶編》卷三:“今人概言和韻,而不知 唐 詩賡和有三體,一曰依韻,一曰次韻,一曰用韻。”原注:“依韻,用在一韻,不用其字。次韻,和元韻,效其次第。此創(chuàng)于 元 、 白 ,其集中曰次用本韻是也。又次韻亦曰步韻,曰踵韻。用韻,但用彼韻,不次先后。”
(4).漢字的三種字體。在真書流行前,稱古文、篆書、隸書為三體。后漢書·儒林傳序:“ 靈帝 乃詔諸儒正定五經(jīng),刊於石碑,為古文、篆、隸三體書法,以相參驗。”舊唐書·隱逸傳·司馬承禎:“ 承禎 頗善篆、隸書, 玄宗 令以三體寫《老子經(jīng)》?!?span id="kcpheco" class="book">《宋史·文苑傳三·句中正》:“﹝ 句中正 ﹞嘗以大小篆、八分三體書孝經(jīng)摹石, 咸平 三年表上之?!?br />(5).漢字的三種字體。真書、行書、草書。新唐書·柳公權(quán)傳:“ 宣宗 召至御座前,書紙三番,作真、行、草三體?!?br />(6).史學(xué)中稱編年、紀(jì)傳與紀(jì)事本末三種體裁。編年體始于春秋,紀(jì)傳體始于史記,后 宋 袁樞 創(chuàng)紀(jì)事本末體,史部分類乃相沿分為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