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體法念處觀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通教人所修之四念處觀也。(參見:體法)。
體性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物之實質(zhì)為體,體之無改為性,體即性也。
【佛學常見辭匯】
體是本體,性是本性。體與性,同體而異名。
體性同體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就理之法門而論,則如來與眾生,其體性同一而無差別也。
體信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體者通也,通于他之心而能信之也。法華經(jīng)信解品曰:「心相體信?!?/div>
體相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實質(zhì)為體,依于實質(zhì)而外現(xiàn)差別之支分為相,體者一也,相者非一也,體者絕待也,相者相待也,體者無限也,相者有限也。(參見:體)
【佛學常見辭匯】
體與相。實質(zhì)為體;差別為相。
【三藏法數(shù)】
體即體質(zhì)。謂如火以熱為質(zhì)相等,是名體相。
體相用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起信論所說之三大也。真如為體,真如體內(nèi)智慧慈悲等無量之功德為相,此體相不固定,應于緣而活動為用。(參見:三大)
【佛學常見辭匯】
即起信論所說之三大。(參見:三大)
三大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起信論以眾生心為大乘之法體,名之為大乘之義理,分為三種之大義與二種之乘義:一、體大,眾生心之體性,真如平等,無生無滅,無增無減,畢竟常恒也。二、相大,眾生心之自性,具足大智大悲常樂我凈等一切功德也。三、用大,眾生心之體性,具足一切功德,內(nèi)潛源底而薰妄心,外現(xiàn)報化二身教化眾生,依此內(nèi)外之二用,使人初修世間之善而得世間之善果,后修出世之善因而生出世之妙果也。即第一為真如之體性,第二為真如之德相,第三為真如之作用也。大者周遍法界之義。起信論曰:「一者體大,謂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減故。二者相大,謂如來藏具足無量性功德故。三者用大,能生一切出世間世間善因果故?!姑芙桃缘氐攘鬄轶w,大等四種曼荼羅為相,身等三密為用。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起信論所說:一體大,二相大,三用大。別(參見:三大)
【佛學常見辭匯】
體大、相大、用大。體大是一切眾生心的體性,真如平等,無生無滅,不增不減,畢竟常在;相大是一切眾生心的自性,具足大智大悲常樂我凈等一切功德;用大是一切眾生心的體性,具足一切的功德,內(nèi)可自我觀照,薰陶妄心,外可顯現(xiàn)報化二身,教化眾生。此三大中之體大是真如的體性,相大是真如的德相,用大是真如的作用,大是周遍于一切法界的意思。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大乘之人所信理上有三,所信事上亦有三,即是三大:
一、體大 謂真如之理,體性平等,無不容攝,故名體大。
二、相大 相即德相,謂真如體上,具足無量恒沙勝妙功德,一一功德稱體顯露,故名相大。
三、用大 謂真如之體,能生一切世間出世間善因善果,故名用大。
【三藏法數(shù)】
(出起信論疏)
〔一、體大〕,謂真如之理,體性平等,無不容攝,故名體大。(體性平等者,謂凡圣染凈之法,皆依真如之體,其性無有高下也。)
〔二、相大〕,相即德相,謂真如體上,具足無量恒沙勝妙功德,一一功德,稱體顯露,故名相大。
〔三、用大〕,謂真如之體,能生一切世間、出世間善因、善果,故名用大。(世間,人、天也。出世間,聲聞、緣覺、菩薩、佛也。)
體達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體者達也,通也,通達事物之理而無壅塞,謂之體達。金光明玄義下曰:「體是達義。得此體意。通達無壅。如風行空中。自在無障礙?!刮ㄗR述記九末曰:「體者通也?!怪褂^五曰:「體達既成,不得妄想,亦不得法性。還源反本,法界俱寂,是名為止。如此止時上來,一切流動皆止?!?/div>
體毗履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Sthavira,又作體毗里,梯毗梨,他鞞羅,他俾羅,譯曰上坐,老宿。文殊問經(jīng)曰:「體毗履,此云老宿。淳老宿人同會共出律部也?!顾姆珠_宗記一本曰:「他俾羅,此云上座。」十八部論曰:「他鞞羅,秦言上座部。」探玄記十五曰:「體毗里?!?/div>
體智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體達真空之智也。法華玄義三曰:「通教亦有三人,同以體智觀界內(nèi)十二因緣理。」
體義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體者諸法平等之理,義者諸法差別之相。又義如第一義諦之義,直指平等之法體,故體即義也。
體解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體者通達,解者悟解。晉華嚴經(jīng)六曰:「體解大道,發(fā)無上意。」
體真止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三止之一。體真空之理而不動心者。
【三藏法數(shù)】
謂體達無明顛倒之妄,即是實相之真,是名體真止。
體滅
【佛學大辭典】
(術(shù)語)有為法之事體,由緣而生,剎那剎那,其體滅亡,謂之體滅。但滅非斷滅之謂,其體滅亡,皆為后生法之因,更生新事體而使相績,故自其當體言,則為滅亡,由因果之關(guān)系言之,則非畢竟斷滅。是成實法相等所立之實義也。若依薩婆多部所立,則三世實有法體恒有之宗義,不論一時與永久,總不許體上之滅亡,祇就體上之作用言之也。故彼宗有用滅而無體滅。
【佛學常見辭匯】
有為法的事物,由緣而生,剎那剎那,其體衰滅,叫做體滅。但此體滅并非斷滅,而會待緣再生,故體滅是指當體滅而已。
體露
【佛學大辭典】
(雜語)物全然顯出也。傳燈錄云門章曰:「問:樹凋葉落時如何?師曰:體露金風。」傳燈錄古靈章曰:「師登座舉唱百丈門風。乃曰:靈光獨耀,回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緣,即如如佛?!?/div>
同體大悲
【佛學常見辭匯】
謂佛的法身,與眾生的法身是共同的,自己和他人,沒有分別,視他人的痛苦就是自己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