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佛 → 髴佛”轉換方式進行查詢。
《漢語大詞典》:行像
(1).即行樂圖。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巧藝:“ 戴安道 中年畫行像甚精妙。”參見“ 行樂圖 ”。
(2).用寶車載著佛像巡行城市街衢的一種宗教儀式。也稱行城。一般多在佛生日舉行;西域也有在其他節(jié)日舉行的。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屈支國:“每歲秋分數(shù)十日間,舉國僧徒皆來會集……諸僧伽藍莊嚴佛像,瑩以珍寶,飾之錦綺,載諸輦輿,謂之行像?!?span id="1hrhxi0" class="book">《法苑珠林》卷四一:“至四月八日, 成都 行像, 碩 ( 邵碩 )於眾中匍匐作獅子形。”參閱 宋 贊寧 大宋僧史略卷二。
(3).塑像的一種方法。先塑成泥胎,再用漆把麻布貼在泥胎外面,待漆干后,反復涂多次,最后把泥胎取空。這種方法塑像不但逼真,而且質地輕,故稱“行像”。
《國語辭典》:行樂圖(行樂圖)  拼音:xíng lè tú
以行樂為題材的圖畫。亦指人的肖像畫?!缎咽篮阊?。卷七。錢秀才錯占鳳凰儔》:「前日女婿上門,他舉家都看個勾,行樂圖也畫得出在那里?!埂度辶滞馐贰返谌鸹兀骸缸诶蠣敿乙粋€小廝拿著一封書子,送一幅行樂圖來求題?!购喎Q為「行樂」。
《漢語大詞典》:光像
佛教語。對佛像的敬稱。 唐 義凈 南海寄歸內法傳卷四:“大竿可為 贍部 光像處懸幡之竿?!?/div>
《漢語大詞典》:光趺
指佛像底坐。梁書·諸夷傳·扶南國:“ 丹陽 尹 高悝 行至 張侯橋 ,見浦中五色光長數(shù)尺,不知何怪,乃令人於光處掊視之,得金像,未有光趺?!?/div>
分類:佛像
《國語辭典》:佛爺(佛爺)  拼音:fó ye
1.對釋迦牟尼佛的尊稱。
2.清代內臣對皇帝的敬稱。
《漢語大詞典》:神帳(神帳)
祖先神主或神佛像前的帳幕。 宋 江休復 《江鄰幾雜志》:“祫享昭穆各有幄次,謂之神帳。” 明 無名氏 《白兔記·祭賽》:“我拜下去時,只見滿殿紅光,神帳里現(xiàn)出五爪金龍把福雞爪去了?!?/div>
《漢語大詞典》:浴佛水
浴佛日浴洗佛像的香湯。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四月八日:“四月八日佛生日,十大禪院各有浴佛齋會,煎香藥糖水相遺,名曰‘浴佛水’。”
分類:佛像
《漢語大詞典》:蓮像(蓮像)
坐于蓮花座上的佛像。 明 馮有經 《大圓通寺》詩:“蓮像留 唐 代,苔碑識 漢 官?!?/div>
分類:佛像
《漢語大詞典》:吳帶當風(吳帶當風)
唐 畫家 吳道子 善畫佛像,筆勢圓轉,所畫衣帶如被風吹拂。后人因以“吳帶當風”稱美其高超畫技與飄逸的風格。 宋 郭若虛 圖畫見聞志·論曹吳體法:“ 吳 ( 吳道子 )之筆,其勢圜轉,而衣服飄舉; 曹 ( 曹不興 )之筆,其體稠疊,而衣服緊窄,故后輩稱之曰:‘ 吳 帶當風,曹衣出水?!?元 湯垕 《古今畫鑒·唐畫》:“其(指 吳道子 )傅彩於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縑素,世謂之‘ 吳 帶當風’?!?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十五章:“ 靜子 手持繢絹一幀……有女郎兀立,風采盎然,碧羅為衣,頗得‘ 吳 帶當風’之致?!?/div>
《漢語大詞典》:頭爐香(頭爐香)
凌晨在神佛像前為表虔誠燒的第一支香。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六月六日崔府君生日二十四日神保觀神生日:“至二十四日,夜五更爭燒頭爐香,有在廟止宿,夜半起以爭先者?!?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頭爐香:“ 宋 人《異聞總録》載: 潁昌 韓元英 事, 岳帝 甚謹,時降其家。后神不肯臨。急遣一親信僕,持香往 岱岳 祈謝,謂曰:‘圣帝惟享頭爐香?!币嗍》Q“ 頭香 ”。 元 鄭廷玉《看錢奴》第三折:“明日絶早起來,燒了頭香去罷?!?清 袁枚 新齊諧·燒頭香:“凡世俗神前燒香者,以侵早第一枝為頭香,至第二枝便不敬?!?黃宗英 《小木屋》:“都說,‘燒頭香’的人會有福氣?!?/div>
《漢語大詞典》:鹽水佛(鹽水佛)
以達賴或高僧棺內滲出的鹽水和黃土做成的小佛像。 清 許光世 《西藏新志》:“如達賴及尊貴之高僧圓寂,歛尸棺內,塞之以鹽,鹽水漏於棺底,則以黃土和之,作小佛像,名鹽水佛,最為貴重。得之甚艱,若得之者,異常寳重,永傳於家。”
《國語辭典》:木版印刷  拼音:mù bǎn yìn shuā
在木材上雕刻文字、圖形、佛像、經典或紙幣,制成模板的印刷方法,稱為「木版印刷」。
《國語辭典》:佛頭著糞(佛頭著糞)  拼音:fó tóu zhuó fèn
在佛像頭上拉糞。語本《五燈會元。卷三。東寺如會禪師》:「公見鳥雀于佛頭上放糞,乃問:『鳥雀還有佛性也無?』師曰:『有?!还唬骸簽樯趺聪蚍痤^上放糞?』師曰:『是伊為甚么不向鷂子頭上放?』」比喻褻瀆美好的事物?!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四○回:「香奩體我作不來,并且有他的珠玉在前,我何敢去佛頭著糞?!?/div>
《國語辭典》:開光點眼(開光點眼)  拼音:kāi guāng diǎn yǎn
臺灣地區(qū)民間信仰中,凡新雕的神像、佛像或紙扎、圖繪的神佛,于完成后,安座奉祀前,所舉行使神像附有神靈的儀式。一般多由道士或法師主導,或請地方首長或年高德劭者持筆,沾混有雞冠血的朱砂,手拿符鏡,以反射的陽光照射在神像上,口中念咒,先從眼睛開始點起,待神像各部位一一點過后,儀式便告完成。
《國語辭典》:煙薰的佛像掛墻上(煙薰的佛像掛墻上)  拼音:yān xūn de fó xiàng guà qiáng shàng
(歇后語)有恁施主,有恁和尚。佛像本應位在佛座上,卻不居本位而掛在墻上,是不敬佛的行為,而不敬佛的和尚,才有不敬佛的施主來供奉他。即有什么樣的主人,就有什么樣的奴才?!督鹌棵贰返谒牧兀骸敢粊碇髯訜熮沟姆鹣駫煸趬ι烯ぉび许ナ┲?,有恁和尚?」
《國語辭典》:造像記(造像記)  拼音:zào xiàng jì
古代僧人或信徒在鐫造佛像時,題記于其旁或下方的文字。字體介于隸楷之間,始于北魏,流行于唐代。如楊大眼造像記、孫秋生造像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