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4詞典 3分類詞匯 31
《國語辭典》:居民  拼音:jū mín
泛指居住在一定區(qū)域內(nèi)的人民。
《國語辭典》:貧民(貧民)  拼音:pín mín
生活無法自給自足,或雖能自足而無法達(dá)到某一程度的生活水準(zhǔn)的人?!段簳?。卷七。高祖紀(jì)下》:「辛巳,罷山北苑,以其地賜貧民?!?/div>
《漢語大詞典》:富民
(1).使民殷富。荀子·王制:“故王者富民,霸者富士,僅存之國富大夫,亡國富筐篋,實府庫。”《魏書·高祖紀(jì)上》:“今遣使者,循行州郡,與牧守均給天下之田,還受以生死為斷,勸課農(nóng)桑,興富民之本?!?宋 蘇軾 《李之純戶部侍郎制》:“興利以富民,不如省事而民自富;廣求而豐國,不如節(jié)用而國自豐。”
(2).富裕之民。 銀雀山 漢 墓竹簡《孫子兵法·吳問》:“公家貧,其置士少,主僉臣收,以御富民,故曰固國?!?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卷上:“ 長安 富民 王元寶 、 揚崇義 、 郭萬全 等,國中巨豪也。” 清 吳敏樹 《黃特軒傳》:“彼貧民怨恨富民,而欲壞之久矣?!?/div>
分類:富裕使民
《漢語大詞典》:疲民
(1).疲困之民。管子·幼官:“數(shù)戰(zhàn)則士疲,數(shù)勝則君驕;驕君使疲民則國危?!?唐 姚合 《送李起居赴池州》詩:“天子念疲民,分憂輟侍臣。” 宋 曾鞏 《泰山祈雨文》:“念此疲民,弊於征斂,方歲之富,食常不足?!?br />(2).使民窮困。左傳·成公十六年:“今 楚 內(nèi)棄其民,而外絶其好……奸時以動,而疲民以逞?!?/div>
《漢語大詞典》:裕民
(1).使民眾富裕。荀子·富國:“足國之道,節(jié)用裕民,而善臧其餘?!?宋 曾鞏 《上歐陽舍人書》:“當(dāng)世之急有三:一曰急聽賢之為事,二曰急裕民之為事,三曰急力行之為事?!?br />(2).教導(dǎo)民眾。書·康誥:“汝亦罔不克敬典,乃由裕民?!?孫星衍 疏:“言汝亦無不能敬法,乃以道導(dǎo)民?!?br />(3). 清 初三藩叛 清 時 耿精忠 的建號。 清 陳康祺 郎潛紀(jì)聞卷四:“ 吳三桂 僭號‘利用’, 耿精忠 僭號‘裕民’?!?/div>
《國語辭典》:新民  拼音:xīn mín
革除舊習(xí),教民向善?!稌?jīng)??嫡a》:「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div>
《漢語大詞典》:宜民
謂使民眾安輯。《詩·大雅·假樂》:“假樂君子,顯顯令德。宜民宜人,受祿於天?!?毛 傳:“宜安民,宜官人也。” 宋 洪邁 容齋四筆·左黃州表:“予謂 振 為政宜民,見於歌頌,史官當(dāng)特書之於循吏中,而僅能不沒其實,故為標(biāo)顯於此?!?明 張居正 《請擇有司蠲逋賦以安民生疏》:“伏望圣明,特勅吏部,令其預(yù)先虛心,訪覈各有司官賢否,惟以安靜宜民者為最,其沿襲舊套,虛心矯飾者,雖浮譽素隆,亦列下考?!?/div>
《漢語大詞典》:生道
(1).使民生存之道。孟子·盡心上:“以生道殺民,雖死不怨殺者。” 晉 郤詵 《賢良策對》:“以生道殺之者,雖死不貳;以逸道勞之者,雖勤不怨。”
(2).生長在道路上。 唐 盧照鄰 《秋霖賦》:“青苔被壁,緑萍生道。”
《漢語大詞典》:和人
(1). 王莽 時女官名。漢書·王莽傳下:“和人三,位視公?!?br />(2).使民眾和順。后漢書·孔融傳:“進(jìn)不能風(fēng)化海內(nèi),退不能建德和人。”
《漢語大詞典》:作民
役使民眾。周禮·地官·鄙師:“鄙師各掌其鄙之政令祭祀。凡作民,則掌其戒令。” 鄭玄 注:“作民,謂起役也。”
《漢語大詞典》:刑威
(1).謂嚴(yán)歷執(zhí)法,使民畏懾。荀子·議兵:“刑威者強,刑侮者弱?!?王先謙 集解:“刑當(dāng)罪使民可畏則強?!?br />(2).刑罰。《后漢書·應(yīng)劭傳》:“凡爵列、官秩、賞慶、刑威,皆以類相從,使當(dāng)其實也?!?孫中山 《大總統(tǒng)令內(nèi)務(wù)司法兩部通飭所屬禁止體罰文》:“近世各國刑罰,對於罪人,或奪其自由,或絶其生命,從未有濫加刑威,虐及身體,如體罰之甚者。”
《漢語大詞典》:用民
(1).治理和役使民眾。國語·魯語上:“夫惠本而后民歸之志,民和而后神降之?!且杂妹駸o不聽,求福無不豐?!?span id="0olyqsa" class="book">《呂氏春秋·用民》:“用民有紀(jì)有綱。壹引其紀(jì),萬目皆起;壹引其綱,萬目皆張。”
(2).謂善于使用人。墨子·親士:“太上無??;其次,敗而有以成,此之謂用民?!?/div>
《漢語大詞典》:罷民(罷民)
(1).不從教化、不事勞作之民。周禮·秋官·司圜:“掌收教罷民?!?鄭玄 注引 鄭司農(nóng) 曰:“罷民謂惡人不從化、為百姓所患苦而未入五刑者也?!?span id="ao66fsj" class="book">《周禮·秋官·大司寇》:“以圜土聚教罷民?!?鄭玄 注:“民不愍作勞,有似於罷?!?清 錢謙益 《獄中雜詩》之一:“老去頭銜更何有,從今祇合號罷民?!?br />(2).疲困之民。呂氏春秋·適威:“驟戰(zhàn)則民罷,驟勝則主驕。以驕主使罷民而國不亡者,天下少矣。” 漢 桓寬 鹽鐵論·詔圣:“罷馬不畏鞭箠,罷民不畏刑法。”
(3).謂使民疲勞。左傳·昭公四年:“取陵于大國,罷民而無功?!?span id="vyfnfhf" class="book">《晏子春秋·雜上十七》:“年充眾和而伐之,臣恐罷民弊兵,不成君之意?!?/div>
《漢語大詞典》:多昏
亦作“ 多婚 ”。 指饑荒之年,簡化婚禮,使民便于嫁娶,因而成婚者多。為 周 時十二荒政之一。周禮·地官·大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萬民,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緩刑……十曰多昬?!?鄭玄 注引 鄭司農(nóng) 曰:“多昬,不備禮而娶昬者多也?!?賈公彥 疏:“昬禮有六,并有玄纁束帛。兇荒為昬,不可備行此禮,使有女之家得減口數(shù),有男之家易得其妻,故娶昬者多也?!?宋 秦觀 《財用策下》:“凡嫁子娶妻,純帛無過五兩,兇荒則又殺禮而多婚?!?/div>
《漢語大詞典》:鼎象
相傳 夏禹 時以百物之象鑄于鼎,使民知善惡。典出左傳·宣公三年:“昔 夏 之方有德也,遠(yuǎn)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姦。” 杜預(yù) 注:“象所圖物,著之於鼎?!?明 唐順之 《零陵縣知縣題名記》:“是則其為令也,善而名之也,甚于旂常之載焉;其為令也,惡而名之也,甚于鼎象之鑄焉?!?/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