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漢順帝


《后漢書》卷五十六《張皓傳》附《張綱傳》
「漢安元年,選遣八使徇行風(fēng)俗,皆耆儒知名,多歷顯位,唯綱年少,官次最微?!固?#183;李賢注引《周舉傳》:「詔遣八使巡行風(fēng)俗,同時俱拜,天下號曰『八俊』。刺史、二千石有臧罪者,驛馬上之,墨綬已下便收;其有清勤忠惠宜表異者,狀聞?!?/span>
《后漢書》卷六〈孝順孝沖孝質(zhì)帝紀(jì)·順帝〉~272~
丁卯,遣侍中杜喬、光祿大夫周舉、守光祿大夫郭遵、馮羨、欒巴、張綱、周栩、劉班等八人分行州郡,班宣風(fēng)化,舉實臧否。

例句

八使推邦彥,中司案國程。 劉長卿 至德三年春正月時謬蒙差攝海鹽令聞王師收二京因書事寄上浙西節(jié)度李侍郎中丞行營五十韻

頌德有輿人,薦賢逢八使。 劉長卿 送薛據(jù)宰涉縣

澄清佐八使,綱紀(jì)案諸侯。 皇甫冉 寄江東李判官

典故 
乘槎客
 
海上槎
 
泛靈槎
 
犯斗牛
  
上漢槎
 
秋槎
  
到斗牛
 
八月靈槎
 
滄海使
  
斗邊槎
 
牽牛渡
  
八月查
 
查上
  
犯牛仙
   
客槎來去
  
識天河
  
問津牛浦
 
仙查
  
仙石逐槎回
  
犯宿槎
  
津接斗牛
 
 
客星泛仙槎
 

晉·張華《博物志》卷十
舊說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每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飛閣于槎上,多赍糧、乘槎而去。十馀日中猶觀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覺盡夜。去十馀月,奄至一處,有城郭狀,屋舍甚嚴(yán)。遙望宮中有織婦,見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牽牛人乃驚問曰:『何由至此?』此人為說來意,并問此是何處,答云:『君還至蜀都,訪嚴(yán)君平,則知之?!痪共簧习叮蜻€如期。后至蜀,問君平,君平曰:『某年某月,有客星犯牽牛宿?!挥嬆暝?,正此人到天河時也?!?/span>

簡釋

乘槎客:喻指游仙之人。唐李山甫《贈徐三十》:“從今不羨乘槎客,曾到三星列宿傍?!?/p>

星槎:喻出行所乘之船。唐劉禹錫《逢王十二學(xué)士人翰林因以詩贈》:“廄馬翩翩禁處逢,星槎上漢杳難從。”


例句

倩語張騫莫辛苦,人今從此識天河。 上官婉兒 游長樂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

天漢乘槎可問津,寂寥深景到無因。 劉商 上崔十五老丈

威鳳本池思泛泳,仙查舊路望回旋。 劉禹錫 和仆射牛相公追感韋裴六相登庸皆四十馀未五十薨歿豈早榮早枯之義今年將六十猶粗強(qiáng)健因親故勸酒率然成篇并見寄之作

廄馬翩翩禁外逢,星槎上漢杳難從。 劉禹錫 逢王十二學(xué)士入翰林因以詩贈

眼穿回雁嶺,魂斷飲牛津。 吳融 和韓致光侍郎無題三首十四韻

隨風(fēng)逐浪年年別,卻笑如期八月槎。 吳融 商人

皋著通鳴鶴,津應(yīng)接斗牛。 吳融 御溝十六韻

殷勤莫礙星槎路,從看天津弄杼回。 吳融 汴上觀

欲作乘槎客,翻愁去隔年。 周繇 望海

四溟水合疑無地,八月槎通好上天。 唐彥謙 秋霽豐德寺與玄貞師詠月

煙橫博望乘槎水,日上文王避雨陵。 唐彥謙 蒲津河亭

思得乘槎便,蕭然河漢游。 孔德紹 王澤嶺遭洪水

氣有沖天劍,星無犯斗槎。 宋之問 魯忠王挽詞三首

掃雪自憐窗紙照,上天寧愧海槎流。 徐夤 長安即事三首之一

皆言侍蹕橫汾宴,暫似乘槎天漢游。 徐彥伯 上巳日祓禊渭濱應(yīng)制

便擬乘槎應(yīng)去得,仙源直恐接星東。 方干 路入剡中作

垂情不用將閑氣,惱亂司空犯斗牛。 曹唐 勖劍

從今不羨乘槎客,曾到三星列宿傍。 李山甫 贈徐三十

石類支機(jī)影,池似泛槎流。 李嶠 同賦山居七夕

蜀郡靈槎轉(zhuǎn),豐城寶劍新。 李嶠

客星依釣隱,仙石逐槎回。 李德裕 思平泉樹石雜詠一十首之釣臺

將作乘槎去不還,便尋云海住三山。不知覺得支機(jī)石,卻逐黃河到世間。 李涉 逢舊二首之二

安知天漢上,白日懸高名。??腿ヒ丫茫l人測沉冥。 李白 古風(fēng)之十三

欲浮闌下艇,一到斗牛星。 李群玉 湖闊(一作閣)

便欲尋河漢,因之犯斗牛。 李群玉 登蒲澗寺后二巖三首

漢陰有鹿門,滄海有靈查。 杜甫 喜晴

起草鳴先路,乘槎動要津。 杜甫 奉贈蕭二十使君

莫怪恩波隔,乘槎與問津。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乘槎斷消息,無處覓張騫。 杜甫 有感五首之一

途中非阮籍,查上似張騫。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jiān)李賓客一百韻

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查。 杜甫 秋興八首

伏柱聞周史,乘槎有漢臣。 杜甫 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

不知滄海上,天遣幾時回。 杜甫 送翰林張司馬南海勒碑

無勞問蜀客,此處即高天。 武三思 凝碧池侍宴應(yīng)制得出水槎

柳不成絲草帶煙,海槎東去鶴歸天。 溫庭筠 李羽處士故里

殷勤為報同袍友,我亦無心似海槎。 溫庭筠 送陳嘏之侯官兼簡李常侍

年來若有乘槎客,為吊波靈是楚臣。 王初 銀河

庭養(yǎng)沖天鶴,溪流上漢槎。 王維 奉和圣制幸玉真公主山莊因題石壁十韻之作應(yīng)制

石似支機(jī)罷,槎疑犯宿來。 盧照鄰 七夕泛舟二首

鰲背樓臺拂白榆,此中槎客亦踟躕。 羅隱 寄竇澤處士二首之二

壇高已降三清鶴,海近應(yīng)通八月槎。 羅隱 寄西華黃煉師

只應(yīng)神物長為主,未必浮槎即有靈。 羅隱 衡陽泊木居士廟下作

高祖誓功衣帶小,仙人占斗客槎輕。 羅隱 黃河

不因星使至,誰識是靈槎。 翁洮 枯木詩辭召命作

今朝扈蹕平陽館,不羨乘槎云漢邊。 蘇颋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莊應(yīng)制

無路乘槎窺漢渚,徒知訪卜就君平。 邵升 奉和初幸太平公主南莊應(yīng)制

鳳策聯(lián)華是國華,春來偶未上仙槎。 鄭谷 同志顧云下第出京偶有寄勉

輕如控鯉初離岸,遠(yuǎn)似乘槎欲上天。 韋莊 和侯秀才同友生泛舟溪中相招之作

誰道我隨張博望,悠悠空外泛仙槎。 韋莊 夏口行寄婺州諸弟

坐久忽疑槎犯斗,歸來兼恐海生桑。 韓偓 六月十七日召對自辰及申方歸本院

豈知卜肆嚴(yán)夫子,潛指星機(jī)認(rèn)海槎。 韓偓 南安寓止

穩(wěn)想海槎朝犯斗,健思胡馬夜翻營。 韓偓 喜涼

丹霄能幾級,何必待乘槎。 韓偓 漫作二首之一

棹尋聞犬洞,槎入飲牛津。 韓偓 無題

幾逢疑虎將,應(yīng)逐犯牛仙。 韓琮 興平縣野中得落星石移置縣齋

五湖秋葉滿行船,八月靈槎欲上天。 顧況 送李秀才入京

棲拙隱金華,狎道訪仙查。 駱賓王 夏日游德州贈高四

未能槎上漢,詎肯劍游燕。 駱賓王 海曲書情

典故
百萬呼盧
 
彩盧連擲
 
贏如劉毅
  
一擲成盧
 
呼盧勝
 
摴蒲百萬
 
繞床呼盧
  
劉毅擲
 
繞床呼一擲
 
五木盡作爐
 
擲盧使氣
 
劉毅輸百萬
 
希樂豪

相關(guān)人物
劉毅(字希樂)


《宋書》卷一〈武帝本紀(jì)〉~7~
玄自聞軍起,憂懼無復(fù)為計。或曰:「劉裕等眾力甚弱,豈辦之有成,陛下何慮之甚?!剐唬骸竸⒃W銥橐皇乐?;劉毅家無擔(dān)石之儲,摴蒲一擲百萬;何無忌,劉牢之甥,酷似其舅。共舉大事,何謂無成?!?/span>
《晉書》卷八十五〈劉毅列傳〉~220~
毅剛猛沈斷,而專肆很愎,與劉裕協(xié)成大業(yè),而功居其次,深自矜伐,不相推伏。及居方岳,常怏怏不得志,裕每柔而順之。毅驕縱滋甚,每覽史籍,至藺相如降屈于廉頗,輒絕嘆以為不可能也。嘗云:「恨不遇劉項,與之爭中原?!褂种^郗僧施曰:「昔劉備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今吾與足下雖才非古賢,而事同斯言。」眾咸惡其陵傲不遜。及敗于桑落,知物情去己,彌復(fù)憤激。初,裕征盧循,凱歸,帝大宴于西池,有詔賦詩。毅詩云:「六國多雄士,正始出風(fēng)流?!棺灾涔Σ桓偅适疚难庞锈乓?。后于東府聚摴蒱大擲,一判應(yīng)至數(shù)百萬,馀人并黑犢以還,唯劉裕及毅在后。毅次擲得雉,大喜,褰衣繞床,叫謂同坐曰:「非不能盧,不事此耳?!乖褐驋滴迥揪弥?,曰:「老兄試為卿答。」既而四子俱黑,其一子轉(zhuǎn)躍未定,裕厲聲喝之,即成盧焉。毅意殊不快,然素黑,其面如鐵色焉,而乃和言曰:「亦知公不能以此見借!」既出西藩,雖上流分陜,而頓失內(nèi)權(quán),又頗自嫌事計,故欲擅其威強(qiáng),伺隙圖裕,以至于敗。

例句

君莫笑劉毅從來布衣愿,家無儋石輸百萬。 杜甫 今夕行(原注。自齊趙西歸至咸陽作。)

有時六博快壯心,繞床三匝呼一擲。 李白 猛虎行

徒言萬事有盈虛,終朝一擲知勝負(fù)。 柳宗元 龜背戲

繞床呼盧恣樗博,張燈達(dá)晝相謾欺。 鄭嵎 津陽門詩

六博在一擲,梟盧叱回旋。 韓愈 送靈師

典故
不如意十常八九
 
敗意常多如意少
 
十事不如人六七
 
十事違人常七八
 
誰是十分如意
 
不如意常八九
 
人間事不如意十八九
 
世事十常九不使展眉頭
 
事常八九不如人意


《晉書》卷三十四〈羊祜列傳〉~09~
會秦涼屢敗,祜復(fù)表曰:「吳平則胡自定,但當(dāng)速濟(jì)大功耳?!苟h者多不同,祜嘆曰:「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故有當(dāng)斷不斷。天與不取,豈非更事者恨于后時哉!」
典故 
天下英雄惟使君
 
失箸人
 
使君與操
 
杯酒英雄
 
君與操
 
曹瞞袁紹
 
驚落前箸
 
匕箸驚落
  
使君失箸

相關(guān)人物
劉備
 
曹操(魏武帝)
 
袁紹


《三國志》卷三十二〈蜀書·先主備傳〉~875~
先主未出時,獻(xiàn)帝舅車騎將軍董承辭受帝衣帶中密詔,當(dāng)誅曹公。先主未發(fā)。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shù)也?!瓜戎鞣绞常ж绑?。遂與承及長水校尉種輯、將軍吳子蘭、王子服等同謀。會見使,未發(fā)。事覺,承等皆伏誅。南朝宋·裴松之注引《華陽國志》云:「于時正當(dāng)雷震,備因謂操曰:『圣人云「迅雷風(fēng)烈必變」,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至于此也!』」

例句

四夷聞風(fēng)失匕箸,天子受賀登高樓。 劉禹錫 平蔡州三首

杯酒英雄君與操,文章微婉我知丘。 白居易 哭劉尚書夢得二首

典故
碧雞使
 
碧雞游
 
相關(guān)人物
王褒


《漢書》卷二十五下《郊祀志下》
「或言益州有金馬碧雞之神,可醮祭而致,于是遣諫大夫王褒使持節(jié)而求之」三國魏·如淳注:「金形似馬,碧形似雞?!?/span>

例句

怨已驚秦鳳,靈應(yīng)識漢雞。 吳融 岐下聞杜鵑

如何碧雞使,把詔紫微天。 杜甫 閬州奉送二十四舅仗自京赴任青城

悵懷石門詠,緬慕碧雞游。 楊巨源 秋夜閑居即事寄廬山鄭員外蜀郡符處士

霽水遠(yuǎn)映西川時,閑望碧雞飛古祠。 韓翃 贈別成明府赴劍南

典故
傳雁
  
雁傳書
 
鴻雁書
  
上林雁
 
傳書雁
 
天涯芳信
  
鴻雁北來
   
上林書
 
書鴻
 
秋鴻春燕
 
寄錦書
 
寄南飛鴻
 
上林消息
  
系雁書
  
雁來音信
 
云邊翼
 
斷鴻書
 
歸鴻書
 
寄南飛翼
 
寄雙飛燕
 
上林鴻雁
 
傳帛
 
傳雁足
 
斷鴻難倩
 
寄書鴻雁
 
見雁思鄉(xiāng)信
 
漫寫羊裙
 
燕去鴻歸
 
音書憑過雁
 
云間一紙書
 
北海雁書
 
北雁連書
 
歸鴻無信
 
鴻來雁度
 
裂帛待燕鴻
 
裂帛附雙燕
 
南雁傳尺素
 
南雁惠佳音
 
難覓征鴻
 
認(rèn)上林欲下
 
上林過雁
 
上林書絕
 
上苑傳書
 
書到雁應(yīng)還
 
書歸玉塞
 
書憑燕翼
 
書倩秋鴻
 
書因北雁稀
 
望飛燕
 
系邊書
  
系書翠羽
 
銜來相思字
 
鄉(xiāng)書雁少
  
雁鴻附書
   
音信絕南鴻
 
子卿歸信
   
赤書憑雁
 
愁懷逐歸鴻
 
獨雁征書
 
斷鴻誰倩
 
飛燕歸信
 
歸鴻誰寄
 
過鴻來燕
 
鴻羽芳信
 
寄情無雁
 
寄書雁來時
 
寄書雁翼
 
借片鴻
 
錦書寄飛翼
 
空回春雁
 
憑鴻
 
塞鴻傳書
 
塞雁音書
 
詩憑燕翼
 
書托過鴻
 
書無過雁
 
書無去鴻
 
書系雙飛翼
 
書雁
 
朔燕傳書
 
蘇武逢雁
 
微辭寄歸雁
 
吳鴻傳信
 
系帛
  
燕翎寄箋
 
弋雁問消息

相關(guān)人物
劉徹(漢武帝)
 
蘇武


《漢書》卷五十四〈李廣蘇建列傳·蘇武〉
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陵惡自賜武,使其妻賜武牛羊數(shù)十頭。后陵復(fù)至北海上,語武:「區(qū)脫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刮渎勚相l(xiāng)號哭,歐血,旦夕臨。數(shù)月,昭帝即位。數(shù)年,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后漢使復(fù)至匈奴,?;菡埰涫卣吲c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武等實在?!褂谑抢盍曛镁瀑R武曰:「今足下還歸,揚名于匈奴,功顯于漢室,雖古竹帛所載,丹青所畫,何以過子卿!陵雖駑怯,令漢且貰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奮大辱之積志,庶幾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為世大戮,陵尚復(fù)何顧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異域之人,壹別長絕!」陵起舞,歌曰:「徑萬里兮度沙幕,為君將兮奮匈奴。路窮絕兮矢刃摧,士眾滅兮名已隤。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陵泣下數(shù)行,因與武決。單于召會武官屬,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
《開元天寶遺事》卷下〈傳書燕〉
長安豪民郭行先,有女子紹蘭,適巨商任宗,為賈于湘中,數(shù)年不歸,復(fù)音信不達(dá)。紹蘭目?堂中有雙燕戲于梁間,蘭長吁而語于燕曰:「我聞燕子自海東來,往復(fù)必經(jīng)由于湘中。我婿離家不歸數(shù)歲,蔑有音耗,生死存亡弗可知也,欲憑爾附書授于我婿?!寡杂櫆I下,燕子飛鳴上下,似有所諾。蘭復(fù)問曰:「爾若相允,當(dāng)泊我懷中。」燕遂飛于膝上。蘭遂吟詩一首云:「我婿去重湖,臨窗泣血書。慇勤憑燕翼,寄與薄情夫?!固m遂小書其字,系于足上,燕遂飛鳴而去。任宗時在荊州,忽見一燕飛鳴于廳上,宗訝視之,燕遂泊于肩上,見有一小封書系在足上。宗解而視之,乃妻所寄之詩。宗感而泣下,燕后飛鳴而去。宗次年歸,首出詩示蘭。后文士張說傳其事,而好事者寫之。

簡釋

雁書:喻書信。唐杜甫《秋日荊南送石首薛明詩》:“歲滿歸鳧舄,秋來把雁書?!?/p>


例句

當(dāng)日蘇武單于問,道是賓鴻解傳信。 劉商 胡笳十八拍

家書欲寄雁飛遠(yuǎn),客恨正深秋又來。 劉威 早秋歸

對酒不能傷此別,尺書憑雁往來通。 劉滄 留別崔浣秀才昆仲

系帛何須雁,金烏日日飛。 吳融 送僧歸日本國

宛轉(zhuǎn)結(jié)蠶書,寂寥無雁使。 喬知之 從軍行

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 李商隱 離思

鴻雁向西北,飛書報天涯。 李白 千里思

莫惜一雁書,音塵坐胡越。 李白 送友人游梅湖

經(jīng)時停尺素,望盡云邊翼。 李群玉 小弟艎南游近書來

芳草萋萋新燕飛,芷汀南望雁書稀。 李群玉 惱從兄

因書天末心,系此雙飛翼。 李群玉 我思何所在

信已憑鴻去,歸唯與燕期。 杜牧 偶題二首之二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杜甫 天末懷李白

天上多鴻雁,池中足鯉魚。相看過半百,不寄一行書。 杜甫 寄高三十五詹事

系書元浪語,愁寂故山薇。 杜甫 歸雁二首

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 沈如筠 閨怨二首之一

鴻雁飛不到,音塵何由達(dá)。 獨孤及 代書寄上李廣州

不惜西津交佩解,還羞北海雁書遲。 王勃 采蓮曲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王勃 蜀中九日

不見鄉(xiāng)書傳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王涯 秋思贈遠(yuǎn)二首

落雁帶書驚,啼猿映枝轉(zhuǎn)。 董思恭 詠弓

歸牛疑燧落,過雁誤書遲。 韋蟾 上元三首之一

雁足應(yīng)難達(dá),狐蹤浪得疑。 韓偓 春悶偶成十二韻

陣去金河冷,書歸玉塞寒。 駱賓王 秋雁

莫勞雁足傳書信,愿向凌煙閣上看。 鮑溶 贈遠(yuǎn)

典故 
寄一枝
 
江南信
 
寄梅花
 
隴頭梅
 
逢驛使
 
隴頭人
  
江南春信
  
江南驛使
 
一枝春色
  
驛使梅
 
贈梅花
 
一枝春信
 
春在手
 
江南信息
 
不寄梅花
 
寄寒梅
 
江路梅花
 
隴頭春信
 
送客逢春
 
梅花寄遠(yuǎn)
 
庾嶺一枝
 
折梅寄
 
故人難寄
 
寄折梅
 
尋驛使
 
隴頭春色
 
萬里贈
  
折花寄
 
解道江南句
 
陸凱寄梅
 
難隨驛使
 
楚驛梅邊
 
到隴梅花
 
故人堪寄
 
寒梅傳驛信
 
寄與路遙
 
剪梅煙驛
 
江南逢梅
 
嶺梅傳遠(yuǎn)信
 
隴驛傳梅
 
陸郎封寄
 
一枝誰寄長安
 
驛傳梅信
 
驛使為伊忙
 
庾梅信斷
 
折梅寄江北
 
只贈梅花
 
春贈隴頭
 
故人贈江頭春信
 
寒梅堪寄
 
花信隨驛使
 
寄春
 
江南折贈
  
梅殘驛使遲
 
梅花寄寒驛
 
梅寄斷魂
 
南枝附春信
 
水驛寄江南梅萼
 
萬里憑驛使
 
一枝傳遠(yuǎn)信
 
一枝寄北人
 
一枝寄相思
 
一枝寄遠(yuǎn)信
 
一枝隨驛使
 
驛使傳梅
 
驛使帶春
 
遠(yuǎn)寄江南春意
 
贈春色
  
折得隴頭
 
折寒香傳語
 
折梅
 
折梅寄我
 
折幽香千里寄

相關(guān)人物
范曄
 
陸凱


《太平御覽》卷九百七十〈果部七·梅〉~4432~
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陸凱與范曄相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詣長安與曄。并贈花范詩曰:『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弧?/span>

簡釋

隴頭梅:詠對朋友的思念之情,亦詠梅花。唐宋之問《題大庾嶺北驛》:“明朝望鄉(xiāng)處,應(yīng)見隴頭梅?!?/p>


例句

繡衣屢許攜家醞,皂蓋能忘折野梅。 杜甫 王十七侍御掄許攜酒至草堂奉寄此詩便請邀高三十五使君同到

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 柳宗元 早梅

官橋楊柳和愁折,驛路梅花帶雪看。 牟融 送范啟東還京

欲托清香傳遠(yuǎn)信,一枝無計奈愁何。 王初 梅花二首

典故 
蒼水使者
 
蒼水

相關(guān)人物
大禹


《吳越春秋》卷六〈越王無余外傳〉~46~
禹乃東巡,登衡岳,血白馬以祭,不幸所求。禹乃登山仰天而嘯,因夢見赤繡衣男子,自稱玄夷蒼水使者,聞帝使文命于斯,故來候之?!阜秦蕷q月,將告以期,無為戲吟?!构室懈韪哺剑瑬|顧謂禹曰:「欲得我山神書者,齋于黃帝巖岳之下三月,庚子登山發(fā)石,金簡之書存矣?!褂硗擞铸S三月,庚子登宛委山,發(fā)金簡之書。案金簡玉字,得通水之理。

例句

令弟尚為蒼水使,名家莫出杜陵人。 杜甫 季夏送鄉(xiāng)弟韶陪黃門從叔朝謁

典故
問狐貍
  
埋輪使
 
輪埋
  
掃豺狼
  
狐貍不足論
 
埋輪氣
 
狐貍避憲章
 
狐貍何足道
 
懼埋輪
 
洛下狼
 
埋輪守
 
狐貍誰問

相關(guān)人物
侯文
 
張綱


《后漢書》卷五十六〈張王種陳列傳·張綱〉~87~
漢安元年,選遣八使徇行風(fēng)俗,皆耆儒知名,多歷顯位,唯綱年少,官次最微。馀人受命之部,而綱獨埋其車輪于洛陽都亭,曰:「豺狼當(dāng)路,安問狐貍!」遂奏曰:「大將軍冀,河南尹不疑,蒙外戚之援,荷國厚恩,以芻蕘之資,居阿衡之任,不能敷揚五教,翼贊日月,而專為封豕長蛇,肆其貪叨,甘心好貨,縱恣無底,多樹諂諛,以害忠良。誠天威所不赦,不辟所宜加也。謹(jǐn)條其無君之心十五事,斯皆臣子所切齒者也。」書御,京師震竦。時冀妹為皇后,內(nèi)寵方盛,諸梁姻族滿朝,帝雖知綱言直,終不忍用。
《東觀漢記校注》卷十七〈張綱傳〉~728~
梁冀作平上軿車,侍御史張綱獨埋輪于洛陽都亭,曰:「豺狼當(dāng)路,安問狐貍!」遂奏冀。
《漢書》卷七十七〈蓋諸葛劉鄭孫毋將何列傳·孫寶〉~3259~
徵為京兆尹。故吏侯文以剛直不茍合常稱疾不肯仕,寶以恩禮請文,欲為布衣友,日設(shè)酒食,妻子相對。文求受署為掾,進(jìn)見如賓禮。數(shù)月,以立秋日署文東部督郵。入見,敕曰:「今日鷹隼始擊,當(dāng)順天氣取奸惡,以成嚴(yán)霜之誅,掾部渠有其人乎?」文卬曰:「無其人不敢空受職?!箤氃唬骸刚l也?」文曰:「霸陵杜?季?!箤氃唬骸钙浯??!刮脑唬骸覆蚶菣M道,不宜復(fù)問狐貍?!箤毮弧?/span>
《三國志》卷二十三〈魏書·杜襲傳〉~667~
時將軍許攸擁部曲,不附太祖而有慢言。太祖大怒,先欲伐之。群臣多諫:「可招懷攸,共討彊敵?!固鏅M刀于膝,作色不聽。襲入欲諫,太祖逆謂之曰:「吾計以定,卿勿復(fù)言?!挂u曰:「若殿下計是邪,臣方助殿下成之;若殿下計非邪,雖成宜改之。殿下逆臣,令勿言之,何待下之不闡乎?」太祖曰:「許攸慢吾,如何可置乎?」襲曰:「殿下謂許攸何如人邪?」太祖曰:「凡人也。」襲曰:「夫惟賢知賢,惟圣知圣,凡人安能知非凡人邪?方今豺狼當(dāng)路而狐貍是先,人將謂殿下避彊攻弱,進(jìn)不為勇,退不為仁。臣聞千鈞之弩不為鼷鼠發(fā)機(jī),萬石之鐘不以莛撞起音,今區(qū)區(qū)之許攸,何足以勞神武哉?」太祖曰:「善?!顾旌駬嶝礆w服。時夏侯尚昵于太子,情好至密。襲謂尚非益友,不足殊待,以聞太祖。文帝初甚不悅,后乃追思。語在尚傳。其柔而不犯,皆此類也。

簡釋

埋輪:詠官吏不畏權(quán)貴,勇于斗爭。唐劉禹錫《早秋送臺院楊侍御歸朝》:“圣朝寰海靜,所至不埋輪。”

狐貍不足論:喻邪惡勢力。唐杜甫《奉漢中王手札》:“犬馬誠為戀,狐貍不足論?!?/p>


例句

圣朝寰海靜,所至不埋輪。 劉禹錫 早秋送臺院楊侍御歸朝

昔年叨補(bǔ)袞,邊地亦埋輪。 孫逖 送李補(bǔ)闕攝御史充河西節(jié)度判官

致君期折檻,舉職在埋輪。 崔涂 寄舅

狐貍何足道,豺虎正縱橫。 杜甫 久客

犬馬誠為戀,狐貍不足論。 杜甫 奉漢中王手札

獨有傷心石,埋輪月宇間。 杜甫 石鏡

應(yīng)笑張綱謾生事,埋輪不得在長安。 羅隱 淮南送盧端公歸臺

千載埋輪地,無人興一言。 蔣冽 經(jīng)埋輪地

犍為何處在,一擬吊埋輪。 薛能 春日寓懷

荀家位極兼禪理,應(yīng)笑埋輪著所操。 薛能 蒙恩除侍御史行次華州寄蔣相

霄漢期鴛鷺,狐貍避憲章。 錢起 津梁寺尋李侍御

典故  
吹玉笙
 
子晉笙
   
子晉吹笙
 
緱嶺鶴
 
緱笙
 
王子吹笙
 
周太子
 
舉手謝時人
 
周王子
 
王喬鶴
 
吹笙去
 
緱嶺云
 
緱山仙子
 
跨鶴吹笙
 
靈王子
  
吹笙騎鶴
 
吹笙跨鶴
  
緱山騎鶴
  
子喬笙
 
吹笙仙子
 
登緱嶺
 
緱山王郎子
 
伊笙
  
乘鶴緱山
  
吹笙遙謝手
 
鳳吹去
 
緱嶺笙歌
 
緱山風(fēng)月
   
騎鶴峰
 
去鶴留笙
 
山頭白鶴候我
 
笙簫緱嶺人
 
使鶴催
 
王子駕
 
維嶺
 
西歸公子
 
謝路人
  
子喬笙鶴
  
吹笙北崖
        
維氏鶴
 
舞鶴
 
西嶺吹笙
  
玉笙斷
 
相關(guān)人物
王子喬


舊題漢·劉向《列仙傳》卷上《王子喬》
王子喬,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鳴。游伊洛閒,道士浮丘公接上嵩山。十馀年后,來于山上,告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緱氏山頭?!构税Q駐山顛,望之不得到,舉手謝時人而去。
《太平廣記》卷四〈神仙四·王子喬〉
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也,好吹笙作鳳凰鳴,游伊洛之間。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山。三十馀年,后求之于山,見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緱氏山頭?!构税Q,駐山嶺,望之不到,舉手謝時人,數(shù)日而去。后立祠于緱氏及嵩山。
《昭明文選》卷十一〈賦己·游覽·游天臺山賦〉~499~
王喬控鶴以沖天,應(yīng)真飛錫以躡虛。騁神變之揮霍,忽出有而入無?!固?#183;李善注引《列仙傳》:「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凰鳴,游伊、洛之閒。道士浮邱公接以上嵩高山?!?/span>

簡釋

王喬鶴:喻灑脫不凡之人,或指鶴。唐杜甫《觀李固請司馬弟山水圖三首》之二:“范蠡舟扁小,王喬鶴不群?!?/p>

王子喬:喻指仙人?!豆旁娛攀住分澹骸跋扇送踝訂?,難可與等期?!?/p>

鶴駕:喻仙人或太子的車騎。唐杜甫《洗兵馬》:“鶴駕通霄鳳輦備,雞鳴問寢龍樓曉?!?/p>


例句

年年望靈鶴,常在此山頭。 于鵠 寄續(xù)尊師

安得如子晉,與之游太清。 儲光羲 同王十三維偶然作十首

瑣窗朱檻同仙界,半夜緱山有鶴聲。 劉滄 登龍門敬善寺閣

玉笙無遺音,悵望緱嶺云。 劉駕 別道者

前堂吹參差,不作緱山聲。 劉駕 勵志

因思往事成惆悵,不得緱山和一聲。 卓英英 理笙

緱山之鶴,華頂之云。 司空圖 詩品飄逸

愿隨執(zhí)輕策,往結(jié)周太子。 司馬扎 贈王道士

吹笙今一去,千古在逡巡。 姚合 莊恪太子挽詞二首之二

緱山遺響昔所聞,廟庭進(jìn)旅今攸設(shè)。 孟簡 享惠昭太子廟樂章

何年緱嶺上,一謝洛陽城。 崔湜 寄天臺司馬先生

朝朝緱氏鶴,長向洛城飛。 崔融 和梁王眾傳張光祿是王子晉后身

西歸公子何時降,南岳先生早晚來。 施肩吾 候仙詞

文王喻復(fù)今朝是,子晉吹笙此日同。 李商隱 人日即事

椅梧連鶴禁,埤堄接龍韜。 李德裕 述夢四十韻

幸遇王子晉,結(jié)交青云端。 李白 古風(fēng)

吾愛王子晉,得道伊洛濱。 李白 感遇四首

又引王子喬,吹笙舞松風(fēng)。 李白 至陵陽山登天柱石酬韓侍御見招隱黃山

客遇王子喬,口傳不死方。 李白 贈別舍人弟臺卿之江南

莫學(xué)吹笙王子晉,一遇浮丘斷不還。 李白 鳳吹笙曲

早晚還乘鶴,悲歌向故園。 李端 送荀道士歸廬山

復(fù)聞周太子,亦遇浮丘公。 李群玉 升仙操

王子吹笙鵝管長,呼龍耕煙種瑤草。 李賀 天上謠

孤高堪弄桓伊笛,縹緲宜聞子晉笙。 杜牧 寄題甘露寺北軒

山路遠(yuǎn)懷王子晉,詩家長憶謝玄暉。 杜牧 懷紫閣山

人傳有笙鶴,時過此山頭。 杜甫 玉臺觀

令威子晉皆儔侶,東岳同尋太真女。 楊嗣復(fù) 贈毛仙翁

空嗟鳳吹去,無復(fù)雞鳴朝。 權(quán)德輿 惠昭皇太子挽歌詞二首

還似緱山駕,飄飄向碧虛。 權(quán)德輿 贈文敬太子挽歌詞二首之二

玉笙王子駕,遼鶴令威身。 武元衡 和楊三舍人晚秋與崔二舍人因以繼和

王子白云仙去久,洛濱行路夜吹笙。 武元衡 緱山道中口號

憶昔王子晉,鳳笙游云空。憐壽不貴色,身世兩無窮。 沈佺期 鳳笙曲

五歲過人智,三天使鶴催。 王維 恭懿太子挽歌五首

蒼舒留帝寵,子晉有仙才。 王維 恭懿太子挽歌五首

子晉少姨聞定怪,人間亦便有霓裳。 白居易 嵩陽觀夜奏霓裳

未許子晉乘,難教道林放。 皮日休 鶴屏

君以為真,相期緱嶺。 盧綸 和馬郎中畫鶴贊

他日丹霄驂白鳳,何愁子晉不聞聲。 眉娘 和卓英英理笙

昨日圍棋未終局,多乘白鶴下山來。 秦系 期王鍊師不至

緱嶺獨能徵妙曲,嬴臺相共吹清音。 羅鄴 題笙

禮成神既醉,髣髴緱山鶴。 裴度 享惠昭太子廟樂章

王子求仙月滿臺,玉笙清轉(zhuǎn)鶴裴回。曲終飛去不知處,山下碧桃春自開。 許渾 緱山廟

海中紫霧蓬萊島,安期子喬去何早。 貫休 了仙謠

歸來不騎鶴,身自有羽翼。 賈島 游仙

子喬來魏闕,明主賜衣簪。 錢起 題秘書王迪城北池亭

葛水霧中龍乍變,緱山煙外鶴初飛。 韋莊 放榜日作

子喬翔鄧林,王母游層城。 顧況 謝王郎中見贈琴鶴

不知子晉緣何事,只學(xué)吹簫便得仙。 高駢 聞河中王鐸加都統(tǒng)

好見吹笙伊洛上,紫煙丹鳳亦相隨。 鮑容 和王璠侍御酬友人贈白角冠

曾見周靈王太子,碧桃花下自吹笙。 鮑溶 懷仙二首

心期周太子,下馬拜虛碧。 鮑溶 途中旅思二首

鶴駕如可從,他年執(zhí)煙策。 鮑溶 途中旅思二首之一

人傳訪道滄海上,丁令王喬每往還。 任華 寄李白

一隨王喬去,長年玉天賓。 李白 避地司空原言懷

王喬在何處,清漢正驂鸞。 杜牧 早春閣下寓直蕭九舍人亦直內(nèi)署因寄書懷四韻

王喬下天壇,微月映皓鶴。 杜甫 昔游

范蠡舟偏小,王喬鶴不群。 杜甫 觀李固請司馬弟山水圖三首

王喬一去空仙觀,白云至今凝不散。 護(hù)國 題醴陵玉仙觀歌

一自王喬放自由,俗人行處懶回頭。 鄭谷

聞有沖天客,披云下帝畿。 崔融 和梁王眾傳張光祿是王子晉后身

莫便沖天去,云雷不可攀。 楊于陵 贈毛仙翁

翀?zhí)焱踝尤ィ瑢θ帐ゾ龖z。 王維 恭懿太子挽歌五首

典故
前驅(qū)負(fù)弩
 
負(fù)弩前驅(qū)
  
先驅(qū)負(fù)弩
 
縣令前驅(qū)
 
大弩吏先迎
  
負(fù)矢還
 
馬卿歸故里
 
小人負(fù)弩
 
軺車使蜀

相關(guān)人物
司馬相如


《史記》卷一百一十七〈司馬相如列傳〉~3046~
相如還報。唐蒙已略通夜郎,因通西南夷道,發(fā)巴、蜀、廣漢卒,作者數(shù)萬人。治道二歲,道不成,士卒多物故,費以巨萬計。蜀民及漢用事者多言其不便。是時邛笮之君長聞南夷與漢通,得賞賜多,多欲愿為內(nèi)臣妾,請吏,比南夷。天子問相如,相如曰:「邛、笮、冉、駹者近蜀,道亦易通,秦時嘗通為郡縣,至漢興而罷。今誠復(fù)通,為置郡縣,愈于南夷。」天子以為然,乃拜相如為中郎將,建節(jié)往使。副使王然于、壺充國、呂越人馳四乘之傳,因巴蜀吏幣物以賂西夷。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縣令負(fù)弩矢先驅(qū),蜀人以為寵。唐·司馬貞《史記索隱》案:「霍去病出擊匈奴,河?xùn)|太守郊迎負(fù)弩。又魏公子救趙擊秦,秦軍解去,平原君負(fù)?矢迎公子于界上?!?/span>

例句

無能甘負(fù)弩,不慎在提衡。 劉禹錫 歷陽書事七十韻并引

身負(fù)邦君弩,情紆御史驄。 張九齡 郡江南上別孫侍御

想就安車召,寧期負(fù)矢還。 李商隱 靈仙閣晚眺寄鄆州韋評事

漢庭狗監(jiān)深知己,有日前驅(qū)負(fù)弩歸。 王初 送葉秀才

典故 
興不淺
 
據(jù)胡床
  
庾亮樓
 
明月南樓
 
坐胡床
 
老子興不淺
 
南樓老子
 
庾亮南樓
 
醉倚胡床
 
胡床老子
 
老子上南樓
 
興不薄
 
諸君少住
 
胡床待月
 
庾令樓
 
胡床談笑
 
今古一南樓
 
南樓高興
 
延參佐
 
胡床邀月
 
樓移庾亮
 
興方不淺
 
庾公愛月
 
庾侯席
 
庾監(jiān)高樓
 
月向元規(guī)
   
南樓使君
 
殷浩賦南樓
 
元規(guī)愛月
 
元規(guī)嘯詠

相關(guān)人物
庾亮
 
殷浩


《世說新語箋疏》下卷上〈容止〉~68~
庾太尉在武昌,秋夜氣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樓理詠。音調(diào)始遒,聞函道中有屐聲甚厲,定是庾公。俄而率左右十許人步來,諸賢欲起避之。公徐云:「諸君少住,老子于此處興復(fù)不淺!」因便據(jù)胡床,與諸人詠謔,竟坐甚得任樂。后王逸少下,與丞相言及此事。丞相曰:「元規(guī)爾時風(fēng)范,不得不小頹?!褂臆姶鹪唬骸肝ㄇ疔知毚?。」
《晉書》卷七十三〈庾亮列傳〉~924~
初,亮所乘馬有的顱,殷浩以為不利于主,勸亮賣之。亮曰:「曷有己之不安而移之于人!」浩慚而退。亮在武昌,諸佐吏殷浩之徒,乘秋夜往共登南樓,俄而不覺亮至,諸人將起避之。亮徐曰:「諸君少住,老子于此處興復(fù)不淺?!贡銚?jù)胡床與浩等談詠竟坐。其坦率行己,多此類也。

簡釋

庾公樓:指風(fēng)流儒雅之場所。唐盧綸《送申居正字往湖南迎親……》:“坦腹定逢潘令罪,上樓應(yīng)伴庚公閑。”


例句

遙想高樓上,唯君對庾公。 司空曙 龍池寺望月寄韋使君閻別駕

庾公明月吟連曙,謝守青山看入秋。 吳融 離霅溪感事獻(xiàn)鄭員外

陶潛縣里看花發(fā),庾亮樓中對月明。 崔峒 書情寄上蘇州韋使君兼呈吳縣李明府

儻有登樓望,還應(yīng)伴庾公。 戴叔倫 送萬戶曹之任揚州便歸舊隱

庾公愛秋月,乘興坐胡床。 李白 陪宋中丞武昌夜飲懷古

素魄近成班女扇,清光遠(yuǎn)似庾公樓。 李端 和李舍人直中書對月見寄

竟陵明月夜,為上庾公樓。 李端 送客赴江陵寄郢州郎士元

竟夕文昌知有月,可憐如在庾樓中。 李逢吉 和嚴(yán)揆省中宿齋遇令狐員外當(dāng)值之作

曾經(jīng)庾亮三秋月,下盡羊曇兩路棋。 李郢 上裴晉公

時陪庾公賞,還悟脫煩囂。 杜牧 題吳興消暑樓十二韻

庾公興不淺,黃霸鎮(zhèn)每靜。 杜甫 八哀詩故右仆射相國張公九齡

幾回沾葉露,乘月坐胡床。 杜甫 樹間

自公多暇延參佐,江漢風(fēng)流萬古情。 杜甫 江陵節(jié)度陽城郡王新樓成王請嚴(yán)侍御判官賦七字句同作

池要山簡馬,月凈庾公樓。 杜甫 秋日寄題鄭監(jiān)湖上亭三首之一

江山勝他郡,閑賦庾樓詩。 杜荀鶴 送友人牧江州

滄州值康樂,明月向元規(guī)。 楊巨源 懷德抒情寄上信州座主

絳老問年須算字,庾公逢月要題詩。 楊巨源 送絳州盧使君

庾樓寒更憶,腸斷雪千峰。 楊牢 奉酬于中丞登越王樓見寄之

相思玩華彩,因感庾公樓。 權(quán)德輿 初秋月夜中書宿直因呈楊閣老

待月登庾樓,排云上蕭寺。 權(quán)德輿 戶部王曹長楊考功崔刑部二院長并同鐘陵使府之舊

偏懷賞心處,同望庾樓前。 權(quán)德輿 酬裴端公八月十五日夜對月見懷

風(fēng)前孟嘉帽,月下庾公樓。 獨孤及 九月九日李蘇州東樓宴

坦腹定逢潘令醉,上樓應(yīng)伴庾公閑。 盧綸 送申屠正字往湖南迎親兼謁趙和州因呈上侍郎使君并戲簡前歷陽李明府

聞?wù)f元規(guī)偏愛月,知君常得伴登樓。 盧綸 送鄧州崔長史

何郎載酒別賢侯,更吐歌珠宴庾樓。 盧鄴 和李尚書命妓錢崔侍御

庾亮樓何厄,陳蕃榻更崇。 竇庠 東都嘉量亭獻(xiàn)留守韓仆射

定知有客嫌陳榻,從此無人上庾樓。 竇鞏 登玉鉤亭奉獻(xiàn)淮南李相公

庾監(jiān)高樓月,袁郎滿扇風(fēng)。 羅隱 投宣武鄭尚書二十韻

從此文星在何處,武牢關(guān)外庾公樓。 羅隱 送鄭州嚴(yán)員外

樓移庾亮千山月,樹待袁宏一扇風(fēng)。 羅隱 途中獻(xiàn)晉州孟中丞

明月清風(fēng)宗炳社,夕陽秋色庾公樓。 貫休 山居詩二十四首之二

庾樓清賞處,吟徹曙鐘看。 鄭谷 京兆府試殘月如新月

棹倚袁宏渚,簾垂庾亮樓。 鄭谷 荊渚八月十五夜值雨寄同年李嶼

雙旌相望處,月白庾公樓。 鄭谷 送人之九江謁郡侯苗員外紳

典故
攬須
  
使君于此不凡
 
桓箏
  
桓伊撫箏
 
淚落哀箏曲
 
聞箏墮淚
 
政爾良難君臣事
 
東山老聽桓箏
 
撫箏攬須
 
桓伊哀弦
 
桓伊不凡
 
聞箏

相關(guān)人物
司馬炎(晉武帝)
 
桓伊
 
謝安


《晉書》卷八十一〈桓宣列傳·(族子)桓伊〉~28~
時謝安女婿王國寶專利無檢行,安惡其為人,每抑制之。及孝武末年,嗜酒好內(nèi),而會稽王道子昏醟尤甚,惟狎昵諂邪,于是國寶讒諛之計稍行于主相之間。而好利險诐之徒,以安功名盛極,而構(gòu)會之,嫌隙遂成。帝召伊飲宴,安侍坐。帝命伊吹笛。伊神色無迕,即吹為一弄,乃放笛云:「臣于箏分乃不及笛,然自足以?合歌管,請以箏歌,并請一吹笛人?!沟凵破湔{(diào)達(dá),乃敕御妓奏笛。伊又云:「御府人于臣必自不合,臣有一奴,善相便串?!沟蹚涃p其放率,乃許召之。奴既吹笛,伊便撫箏而歌怨詩曰:「為君既不易,為臣良獨難。忠信事不顯,乃有見疑患。周旦佐文武,金縢功不刊。推心輔王政,二叔反流言?!孤暪?jié)慷慨,俯仰可觀。安泣下沾衿,乃越席而就之,捋其須曰:「使君于此不凡!」帝甚有愧色。

簡釋

桓伊箏:詠撫箏,或指心情悲憤。宋陸游《夜聞湖中漁歌》:“悲傷似擊漸離筑,忠憤如撫桓伊箏?!?/p>


例句

謝傅何由接,桓伊定不凡。 劉禹錫 和汴州令狐相公到鎮(zhèn)改月偶書所懷

典故
令公喜
 
令公怒
 
能令公喜
 
短簿令公喜
 
令桓公喜
 
使桓公怒
 
公慍公喜
 
令公怒令公喜
 
令公怒喜

相關(guān)人物
王珣
 
郗超
 
桓溫


《世說新語箋疏》下卷上〈寵禮〉~723~
王珣、郗超并有奇才,為大司馬所眷拔。珣為主簿,超為記室參軍。超為人多須,珣狀短小。于時荊州為之語曰:「髯參軍,短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span>
《晉書》卷六十七〈郗鑒列傳·郗超〉~803~
桓溫辟為征西大將軍掾。溫遷大司馬,又轉(zhuǎn)為參軍。溫英氣高邁,罕有所推,與超言,常謂不能測,遂傾意禮待。超亦深自結(jié)納。時王珣為溫主簿,亦為溫所重。府中語曰:「髯參軍,短主簿,能令公喜,能令公怒。」超髯,珣短故也。
《漢語大詞典》:八使
漢順帝 時的 周舉 、 杜喬 等八人同日拜使,巡行州郡,謂之“八使”。后漢書·周舉傳:“時詔遣八使巡行風(fēng)俗,皆選素有威名者,乃拜 舉 為侍中,與侍中 杜喬 、守光祿大夫 周栩 、前 青州 刺史 馮羨 、尚書 欒巴 、侍御史 張綱 、 兗州 刺史 郭遵 、太尉長史 劉班 并守光祿大夫,分行天下……天下號曰‘八俊’?!?唐 劉長卿 《送薛據(jù)宰涉縣》詩:“頌德有輿人,薦賢逢八使。” 宋 范仲淹 《祠風(fēng)師酬提刑趙學(xué)士見貽》詩:“八使重古禮,作詩歌祭義?!?/div>
分類:八人同日
《國語辭典》:乘槎  拼音:chéng chá
乘坐竹木編成的筏。傳說舊時天河與海相通,海邊的人每年八月見木筏往來;有人遂帶糧食乘筏,至天河,看到牛郎與織女。見晉。張華《博物志。卷一○。雜說下》?;蛞詾闈h張騫尋河源,而乘木筏到天河。見《太平御覽。卷五一。地部。石》引《荊楚歲時記》。后比喻登天。北周。庾信〈哀江南賦〉:「況復(fù)舟楫路窮,星漢非乘槎可上;風(fēng)飆道阻,蓬萊無可到之期?!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6489' target='_blank'>李商隱 ???/a>詩:「海客乘槎上紫氛,星娥罷織一相聞。」
《漢語大詞典》:仙槎
亦作“僊槎”。 神話中能來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間的竹木筏。典出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三:“舊説云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飛閣於查上,多齎糧,乘槎而去。十餘日中,猶觀星月日辰,自后芒芒忽忽,亦不覺晝夜,去十餘日,奄至一處,有城郭狀,屋舍甚嚴(yán),遙望宮中多織婦,見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牽牛人乃驚問曰:‘何由至此?’此人見説來意,并問此是何處。答曰:‘君還至 蜀郡 訪 嚴(yán)君平 則知之?!共簧习?,因還如期。后至 蜀 問 君平 ,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嬆暝拢谴巳说教旌訒r也。” 宋 張孝祥 《蝶戀花·送姚主管橫州》詞:“君泛仙槎銀海去。后日相思,地角天涯路?!?明 方孝孺 《萬里圖》詩:“僊槎二月出 龍門 ,萬里春風(fēng)掉晴雪?!?span id="hdtz8sn" class="book">《隨園詩話》卷十二引 清 郭起元 《客中秋思》詩:“銷魂何處盼仙槎?客髩逢秋白更加?!?span id="bgxna7a" class="book">《太平廣記》卷四○五引《洞天集》:“ 嚴(yán)遵 仙槎, 唐 置之於 麟德殿 ,長五十餘尺,聲如銅鐵,堅而不蠧。 李德裕 截細(xì)枝尺餘,刻為道像,往往飛去復(fù)來。 廣明 以來失之,槎亦飛去?!?唐 李適 《侍宴安樂公主新宅應(yīng)制》詩:“若見 君平 須借問,仙槎一去幾時來?” 明 劉基 《怨王孫》詞:“紅塵目迥,河漢應(yīng)有仙槎待還家?!焙笠嘟璺Q行人所乘之舟。
《漢語大詞典》:八月槎
傳說中八月里按期通往天河的船筏。 晉 張華 博物志卷十:“舊説云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焙蠼栌魅缙趤硗拇?。 唐 杜甫 《秋興》之二:“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唐 吳融 《商人》詩:“隨風(fēng)逐浪年年別,卻笑如期八月槎。”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二八五:“少年奇氣稱才華,登 岱 還浮八月槎?!?/div>
《漢語大詞典》:客槎
指升天所乘之槎。用 晉 張華 博物志有人乘筏游天河遇 牛女 事。 唐 羅隱 《黃河》詩:“ 高祖 誓功衣帶小,仙人占頭客槎輕。三千年后知誰在,何必勞君報太平?!?宋 蘇軾 《鵲橋仙·七夕》詞:“客槎曾犯,銀河微浪,尚帶天風(fēng)海雨。” 宋 陸游 《予以壬戌慨然有賦》詩:“事似談春夢,身如寄客槎?!眳⒁姟?客星 ”。
分類:升天天河
《國語辭典》:客星  拼音:kè xīng
1.沒有固定軌道、周期,突然出現(xiàn)的亮星。古代常指新星和彗星?!妒酚?。卷二七。天官書》:「客星出天庭,有奇令?!埂赌鲜贰>矶?。宋文帝本紀(jì)》:「九月丙辰,有客星在北斗,因為彗?!?br />2.古代認(rèn)為不屬本座的外來亮星代表造訪的客人。后借指來訪的賓客。明。葉憲祖《易水寒》第二折:「塵筵躬灑,專候客星來。」
《漢語大詞典》:星槎
(1).往來于天河的木筏。傳說古時天河與海相通, 漢 代曾有人從海渚乘槎到天河,遇見牛郎織女。見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三。 唐 宋之問 《宴安樂公主宅》詩:“賓至星槎落,仙來月宇空?!?清 朱彝尊 《題汪檢討楫乘風(fēng)破浪圖》詩:“粉精墨妙誰經(jīng)營,恍疑 博望 星槎橫。”
(2).泛指舟船。 明 李東陽 《與衍圣公夜話》詩:“漫以平安慰別離,星槎動是隔年期?!?明 唐順之 《送高行人使琉球》詩:“天王玉冊頒三殿, 漢 使星槎下百蠻。” 陳毅 《送董老出席舊金山會議即日出洋》詩:“星槎今萬里,捷報盼飛來?!?/div>
《漢語大詞典》:槎客
(1). 晉 張華 博物志卷十載,傳說天河與海通。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有人乘之去十余日,至一城,見一丈夫在河邊飲牛,便問此是何處,答曰,君還至 蜀郡 訪 嚴(yán)君平 則知。“后至 蜀 ,問 君平 ,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牽牛宿?!嬆暝拢谴巳说教旌訒r也?!薄伴犊汀奔创顺碎斗禾旌又?。
(2). 清 海寧 人 吳騫 字“槎客”。 吳 有書五萬卷,筑 拜經(jīng)樓 藏之。 傅增湘 《藏園群書題記·校〈北夢瑣言〉跋》:“有北夢瑣言一帙,繕録工雅,有 紅藥山房 、 拜經(jīng)樓 、 海寧 楊 氏諸印,卷首有‘ 宋 本’、‘乙’二印,審是 槎客 所鈐?!卑矗瑐髡f 漢 使 張騫 曾乘槎窮 河 源,故 吳 以 槎客 為其字。
《漢語大詞典》:泛槎(汎槎)
亦作“泛槎”。亦作“泛查”。 據(jù)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三載,相傳天河通海,有居海渚者見每年八月海上有木筏來,因登木筏直達(dá)天河,見到 牛郎 織女 。后因以“汎槎”指乘木筏登天。 唐 李嶠 《同賦山居七夕》詩:“石類支機(jī)影,池似泛槎流?!?唐 任希古 《和東觀群賢七夕臨泛昆明池》:“泛查分寫漢,儀星別搆天?!?元 鄧文原 《題謝氏通濟(jì)橋》詩:“泛查客去銀河近,題柱人歸玉壘高?!眳⒁姟?犯斗 ”。
《漢語大詞典》:犯斗
神話傳說天河通海,有個住在海邊的人,見年年八月海上木筏按期往來,便帶糧乘筏,泛游至天河,見到 牛郎 織女 。見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三。又相傳 漢 張騫 出使 大夏 ,尋 河 源,乘槎見所謂 牛郎 織女 。見 周密 《癸辛雜識前集·乘槎》引 南朝 梁 宗懔 荊楚歲時記。后以“犯斗”指登天。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就逮》:“每舉筆而凌云,似乘槎而犯斗?!?/div>
《國語辭典》:浮槎  拼音:fú chá
傳說中來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間的木筏。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滋洛陽千種花,潤梁園萬頃田,也曾泛浮槎到日月邊?!?/div>
《國語辭典》:??汀 ?span id="57lej58" class='label'>拼音:hǎi kè
1.航海的人。唐。李白江上吟〉:「仙人有待乘黃鶴,??蜔o心隨白鷗?!?br />2.浪游四方的江湖客。《聊齋志異。卷三。道士》:「徐見其衣服垢敝,頗偃蹇,不甚為禮;韓亦??陀鲋??!?/div>
《漢語大詞典》:海槎
同“ 海查 ”。 隋 虞茂 《賦昆明池一物得織女石》詩:“船疑海槎渡,珠似客星來?!?唐 宋之問 《經(jīng)梧州》詩:“春去聞山鳥,秋來見海槎。” 唐 劉長卿 《贈元容州》詩:“何事滄波上,漂漂逐海槎?!?/div>
《漢語大詞典》:犯斗槎
(1).指游仙、升天所乘的仙舟。 唐 宋之問 《魯忠王挽詞》之三:“氣有衝天劍,星無犯斗槎?!?清 趙翼 《夜坐》詩:“浪説支機(jī)石,誰乘犯斗槎?”
(2).指遠(yuǎn)行所乘之舟。 宋 蘇舜欽 《送家靜及第后赴官清水》詩:“幾年塵土客京華,一日春乘犯斗槎?!?宋 范成大 《道中》詩:“蹤跡隨風(fēng)葉,程途犯斗槎。”參見“ 犯斗 ”。
《漢語大詞典》:犯斗
神話傳說天河通海,有個住在海邊的人,見年年八月海上木筏按期往來,便帶糧乘筏,泛游至天河,見到 牛郎 織女 。見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三。又相傳 漢 張騫 出使 大夏 ,尋 河 源,乘槎見所謂 牛郎 織女 。見 周密 《癸辛雜識前集·乘槎》引 南朝 梁 宗懔 荊楚歲時記。后以“犯斗”指登天。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就逮》:“每舉筆而凌云,似乘槎而犯斗?!?/div>
《漢語大詞典》:蜀客
(1).指旅居在外的 蜀 人。 唐 劉禹錫 《竹枝詞》之四:“日出三竿春霧消,江頭 蜀 客駐蘭橈?!?唐 雍陶 《聞杜鵑》詩:“ 蜀 客春城聞 蜀 鳥,思?xì)w聲引未歸心。” 宋 蘇軾 《莘老葺天慶觀小園》詩:“ 蜀 客南游家最遠(yuǎn), 吳 山寒盡雪先晞?!?br />(2).海棠的別名。 宋 姚寬 西溪叢語卷上:“海棠為蜀客?!?br />(3).指 漢 司馬相如 。 相如 為 蜀郡 人,故稱。 前蜀 韋莊 《乞彩箋歌》:“ 蜀客 才多染不供, 卓文 醉后開無力。”
《漢語大詞典》:靈查(靈查)
見“ 靈槎 ”。
《漢語大詞典》:靈槎(靈槎)
亦作“ 靈查 ”。
(1).能乘往天河的船筏。典出 晉 張華 博物志卷十:“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飛閣於查上,多齎糧,乘槎而去。” 隋 崔仲方 《奉和周趙王詠石》:“會逐靈槎上,還歸天漢邊。” 宋 辛棄疾 《西江月·為范南伯壽》詞:“靈槎準(zhǔn)擬泛銀河,剩摘天星幾箇。” 明 孫柚 《琴心記·誓志題橋》:“人間空指泛靈槎,道我卜窮星斗?!?br />(2).指船。 唐 杜甫 《喜晴》:“ 漢 陰有 鹿門 ,滄海有靈查?!?仇兆鰲 注:“引 鹿門 海槎,愧避世之已遲。” 明 張煌言 《〈冰槎集〉引》:“﹝余﹞浮蹤浪跡,當(dāng)凄霰嚴(yán)霜,不得已而棲托靈槎?!?郁達(dá)夫 《奉答長嫂兼呈曼兄》詩之四:“何須指日比 長安 ,春水靈槎會豈難?”
《漢語大詞典》:靈槎(靈槎)
亦作“ 靈查 ”。
(1).能乘往天河的船筏。典出 晉 張華 博物志卷十:“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飛閣於查上,多齎糧,乘槎而去。” 隋 崔仲方 《奉和周趙王詠石》:“會逐靈槎上,還歸天漢邊?!?宋 辛棄疾 《西江月·為范南伯壽》詞:“靈槎準(zhǔn)擬泛銀河,剩摘天星幾箇?!?明 孫柚 《琴心記·誓志題橋》:“人間空指泛靈槎,道我卜窮星斗?!?br />(2).指船。 唐 杜甫 《喜晴》:“ 漢 陰有 鹿門 ,滄海有靈查。” 仇兆鰲 注:“引 鹿門 海槎,愧避世之已遲?!?明 張煌言 《〈冰槎集〉引》:“﹝余﹞浮蹤浪跡,當(dāng)凄霰嚴(yán)霜,不得已而棲托靈槎?!?郁達(dá)夫 《奉答長嫂兼呈曼兄》詩之四:“何須指日比 長安 ,春水靈槎會豈難?”
《漢語大詞典》:飲牛津(飲牛津)
指天河。傳說海邊居民曾乘槎至天河,“見一丈夫牽牛渚次飲之”。見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三。 宋 劉筠 《戊申七夕五絕》之四:“淅淅風(fēng)微素月新,鵲橋橫絶飲牛津?!?清 納蘭性德 《畫堂春》詞:“漿向 藍(lán)橋 易乞,藥成碧海難奔。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div>
《漢語大詞典》:一擲(一擲)
(1).賭博時以賭具投擲一次謂“一擲”。晉書·何無忌傳:“ 劉毅 家無儋石之儲,摴蒲一擲百萬?!币蛸€博一擲決定勝負(fù),故后亦常稱把存亡大計付之不可知的冒險行動。晉書·孫綽傳:“何故捨百勝之長理,舉天下而一擲哉!”宋史·喻樗傳:“六龍臨 江 ,兵氣百倍,然公自度此舉果出萬全乎?或姑試一擲也?” 葉圣陶 《窮愁》:“豈久處涸轍,貪圖漸萌,乃欲為此一擲,以冀非分耶?”
(2).一扔。兒女英雄傳第六回:“回手解下那黃布包袱來,兩手從脖子后頭繞著往前一轉(zhuǎn),一手提了往炕上一擲?!?br />(3).猶一擊。 唐 杜甫 《呀鶻行》:“風(fēng)濤颯颯寒山陰,熊羆欲蟄龍蛇深。念爾此時有一擲,失聲濺血非其心?!?仇兆鰲 注:“言當(dāng)此天寒物藏,正鶻鳥凌厲之秋,此時應(yīng)有一擊,而悲鳴悽慘如此,豈其本心乎?”
《國語辭典》:呼盧(呼盧)  拼音:hū lú
一種古代賭博。猶今之?dāng)S骰子。古時賭博,削木為骰子,一面涂黑,畫犢,一面涂白,畫雉,共五子;五子全黑叫做「盧」,是頭采。投擲時,希望得盧,連連呼它。所以稱為「呼盧」。宋。劉克莊 木蘭花。年年躍馬長安市詞:「青錢換酒日無何,紅燭呼盧宵不寐?!姑?。葉憲祖《易水寒》第一折:「縱酒呼盧,且自暫同于俗?!?/div>
《國語辭典》:呼盧喝雉(呼盧喝雉)  拼音:hū lú hè zhì
古代用五木骰賭博,一面黑色,上刻牛犢;一面白色,上刻雉雞。盧、雉皆為骰子的花色名,一擲五骰若皆全黑,為最大,稱為「盧」;四黑一白,次之,稱為「雉」。呼盧喝雉形容賭博時的呼聲,亦指賭博。《野叟曝言》第一五回:「自從嗣了進(jìn)門,喪事一毫不管,終日呼盧喝雉?!挂沧鳌负蕊艉舯R」。
《漢語大詞典》:失匕箸
三國志·蜀志·先主傳:“是時 曹公 從容謂 先主 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 操 耳。 本初 之徒,不足數(shù)也。’ 先主 方食,失匕箸?!敝^因受驚而失落手中的餐具。后稱受驚失措為“失箸”、“失匕”。 宋 蘇軾 《唐道人言天目山上俯視雷雨》:“山頭只作嬰兒看,無限人間失箸人?!?宋 蘇軾 《曹既見和復(fù)次韻》:“誰令妄驚怪,失匕號萬竅。”
《漢語大詞典》:曹劉(曹劉)
(1). 曹操 、 劉備 的并稱。 晉 陸機(jī) 《辯亡論上》:“夫 曹 劉 之將,非一世所選?!?宋 辛棄疾 《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詞:“天下英雄誰敵手? 曹 劉 。生子當(dāng)如 孫仲謀 ?!?清 吳偉業(yè) 《畫中九友歌》:“ 阿龍 北固 持雙矛,披圖 赤壁 思 曹 劉 ?!?br />(2). 曹植 、 劉楨 的并稱。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比興:“至於 揚 班 之倫, 曹 劉 以下,圖狀山川,影寫云物?!?唐 杜牧 《酬張祜處士見寄長句四韻》:“七子論詩誰似公? 曹 劉 須在指揮中?!?清 顧炎武 《〈音學(xué)五書〉序》:“僅按 班 張 以下諸人之賦、 曹 劉 以下諸人之詩所用之音,撰為定本,於是今音行而古音亡。”
《漢語大詞典》:漢雞(漢雞)
漢 王充 論衡·道虛:“ 淮南王 學(xué)道……奇方異術(shù),莫不爭出。王遂得道,舉家升天,畜產(chǎn)皆仙,犬吠于天上,雞鳴于云中?!焙笠蛞浴皾h雞”為典。 唐 吳融 《岐下聞杜鵑》詩:“怨已驚 秦 鳳,靈應(yīng)識 漢 雞?!?/div>
《漢語大詞典》:信鴻(信鴻)
傳送書信的鴻雁。 宋 李之儀 《采桑子》詞:“明朝去路云霄外,欲見無從。滿袂仙風(fēng),空託雙鳧作信鴻?!?/div>
《國語辭典》:帛書(帛書)  拼音:bó shū
1.寫在布帛上的書信?!稘h書。卷五四。李廣蘇建傳。蘇建》:「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
2.寫在縑帛上的書籍。如:「馬王堆帛書內(nèi)容豐富,包括《周易》、《老子》、《黃帝四經(jīng)》、《戰(zhàn)國縱橫家書》等?!?/div>
《漢語大詞典》:空中書(空中書)
指從神仙界寄來的書信。 唐 杜甫 《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詩:“罷琴惆悵月照席,幾歲寄我空中書?”
《漢語大詞典》:系書(繫書)
見“ 繫帛書 ”。
《漢語大詞典》:系帛書(繫帛書)
謂縛帛書于雁足以傳音信。漢書·蘇武傳:“﹝ ?;?﹞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繫帛書,言 武 等在某澤中?!崩M,一本作“ 係 ”。 唐 楊炯 《送東海孫尉詩序》:“但當(dāng)晨看旅鴈,君逢繫帛之書;夕望牽牛,余候乘槎之客?!币嗍∽鳌?繫書 ”。 南朝 梁 江淹 《恨賦》:“裂帛繫書,誓還 漢 恩。”
《國語辭典》:賓鴻(賓鴻)  拼音:bīn hóng
鴻鳥。清。王夫之蝶戀花。渺渺扁州天一瞬〉詞:「淚竹千竿垂紫暈,賓鴻不寄蒼梧信。」《水滸傳》第三五回:「行至寨前第三關(guān)上,只聽得空中數(shù)行賓鴻?quán)诹?。?/div>
分類:鴻雁信使
《漢語大詞典》:賓雁(賓雁)
鴻雁。語本禮記·月令:“﹝季秋之月﹞鴻雁來賓?!?唐 錢起 《見上林春雁翔青云寄楊起居李員外》詩:“ 上林 春更好,賓雁不知歸?!?明 陳汝元 《金蓮記·聞繫》:“心驚賓雁雙翰,目斷孤云一帶?!?郭沫若 《蝶戀花》詞:“幾見熏風(fēng)搖碧草,南來賓雁知多少?!?/div>
分類:鴻雁
《漢語大詞典》:送書雁(送書雁)
漢武帝 時 蘇武 出使 匈奴 被扣,徙 北海 牧羊十九年。 昭帝 時 漢 使求釋 蘇武 , 匈奴 謊稱 蘇武 已死。使者曰:“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書,言 武 等在某澤中?!?蘇武 因此獲釋歸 漢 ·事見漢書·蘇武傳。后因以稱雁為“送書雁”。 唐 杜甫 《十二月一日》詩之一:“一聲何處送書雁,百丈誰家上瀨船?!?唐 李商隱 《雨》詩:“侵宵送書雁,應(yīng)為稻粱恩?!?/div>
《漢語大詞典》:雁使
送信的使者。 唐 喬知之 《從軍行》:“宛轉(zhuǎn)結(jié)蠶書,寂寥無雁使。”參見“ 雁足書 ”。
分類:送信使者
《漢語大詞典》:雁足書(雁足書)
系于雁足的書信。語出漢書·蘇武傳:“ 昭帝 即位。數(shù)年, 匈奴 與 漢 和親。 漢 求武等, 匈奴 詭言 武 死。后 漢 使復(fù)至 匈奴 , 常惠 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 漢 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書,言 武 等在某澤中。使者大喜,如 惠 語以讓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 漢 使曰:‘ 武 等實在?!?唐 權(quán)德輿 《寄李衡州》詩:“主人千騎東方遠(yuǎn),唯望 衡陽 雁足書?!毕鄠?元 郝經(jīng) 亦有雁足傳書事。 中統(tǒng) 年間, 郝經(jīng)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還。 經(jīng) 畜一雁,甚馴。一日 經(jīng) 書詩于尺帛曰:“露冷風(fēng)高恣所如,歸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繳,窮海纍臣有帛書?!毕笛阕愣v之。雁為獵者所獲,獻(xiàn)之 元 主, 元 主惻然,遂向南進(jìn)軍,越二年, 宋 亡。見 明 張萱 疑耀卷二。
分類:書信有雁
《國語辭典》:雁字  拼音:yàn zì
雁群飛行天空時,排列如一或人等字形。宋。蘇軾〈虛飄飄詩。序〉:「元祐間,山谷作虛飄飄,蓋樂府之馀,當(dāng)時諸公皆有和篇。黃魯直原作詩云:『虛飄飄,花飛不到地,……蜃樓百尺橫滄海,雁字一行書絳霄。』」
《漢語大詞典》:雁封
猶雁書。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書籍·書柬:“ 王瑳 詩:‘雁封歸飛斷,鯉素還流絶?!矗褐^書也?!?/div>
《國語辭典》:雁帛  拼音:yàn bó
系帛于雁足以傳書。漢蘇武等出使匈奴,為匈奴所羈留;其后漢使復(fù)至匈奴,?;菀挂娛拐撸趟麑斡谡f道,天子射上林中,見帛系雁足,言武等在某澤中,蘇武遂得救回國。見《漢書。卷五四。蘇建傳》。后以比喻書信?!队讓W(xué)瓊林。卷四。文事類》:「雁帛鸞箋通稱簡札。」也稱為「雁書」。
分類:書信
《漢語大詞典》:雁足書(雁足書)
系于雁足的書信。語出漢書·蘇武傳:“ 昭帝 即位。數(shù)年, 匈奴 與 漢 和親。 漢 求武等, 匈奴 詭言 武 死。后 漢 使復(fù)至 匈奴 , ?;?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 漢 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書,言 武 等在某澤中。使者大喜,如 惠 語以讓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 漢 使曰:‘ 武 等實在?!?唐 權(quán)德輿 《寄李衡州》詩:“主人千騎東方遠(yuǎn),唯望 衡陽 雁足書?!毕鄠?元 郝經(jīng) 亦有雁足傳書事。 中統(tǒng) 年間, 郝經(jīng)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還。 經(jīng) 畜一雁,甚馴。一日 經(jīng) 書詩于尺帛曰:“露冷風(fēng)高恣所如,歸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繳,窮海纍臣有帛書?!毕笛阕愣v之。雁為獵者所獲,獻(xiàn)之 元 主, 元 主惻然,遂向南進(jìn)軍,越二年, 宋 亡。見 明 張萱 疑耀卷二。
分類:書信有雁
《國語辭典》:雁書(雁書)  拼音:yàn shū
比喻書信。參見「雁帛」條。南朝梁。劉孝威怨詩〉:「雁書猶未返,角馬無歸年?!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5188' target='_blank'>李白 送友人游梅湖詩:「莫惜一雁書,音塵坐胡越。」
分類:書信
《漢語大詞典》:雁足書(雁足書)
系于雁足的書信。語出漢書·蘇武傳:“ 昭帝 即位。數(shù)年, 匈奴 與 漢 和親。 漢 求武等, 匈奴 詭言 武 死。后 漢 使復(fù)至 匈奴 , ?;?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 漢 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書,言 武 等在某澤中。使者大喜,如 惠 語以讓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 漢 使曰:‘ 武 等實在?!?唐 權(quán)德輿 《寄李衡州》詩:“主人千騎東方遠(yuǎn),唯望 衡陽 雁足書。”相傳 元 郝經(jīng) 亦有雁足傳書事。 中統(tǒng) 年間, 郝經(jīng)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還。 經(jīng) 畜一雁,甚馴。一日 經(jīng) 書詩于尺帛曰:“露冷風(fēng)高恣所如,歸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繳,窮海纍臣有帛書。”系雁足而縱之。雁為獵者所獲,獻(xiàn)之 元 主, 元 主惻然,遂向南進(jìn)軍,越二年, 宋 亡。見 明 張萱 疑耀卷二。
分類:書信有雁
《國語辭典》:雁足  拼音:yàn zú
比喻書信。參見「雁帛」條。南朝梁。王僧孺詠搗衣〉詩:「尺素在魚腸,寸心憑雁足?!固啤6殴馔ⅰ醇o(jì)道德賦〉:「雁足凄涼兮傳恨緒,鳳臺寂寞兮有遺音?!?/div>
分類:書信
《漢語大詞典》:雁足書(雁足書)
系于雁足的書信。語出漢書·蘇武傳:“ 昭帝 即位。數(shù)年, 匈奴 與 漢 和親。 漢 求武等, 匈奴 詭言 武 死。后 漢 使復(fù)至 匈奴 , ?;?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 漢 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書,言 武 等在某澤中。使者大喜,如 惠 語以讓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 漢 使曰:‘ 武 等實在。’” 唐 權(quán)德輿 《寄李衡州》詩:“主人千騎東方遠(yuǎn),唯望 衡陽 雁足書?!毕鄠?元 郝經(jīng) 亦有雁足傳書事。 中統(tǒng) 年間, 郝經(jīng)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還。 經(jīng) 畜一雁,甚馴。一日 經(jīng) 書詩于尺帛曰:“露冷風(fēng)高恣所如,歸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繳,窮海纍臣有帛書?!毕笛阕愣v之。雁為獵者所獲,獻(xiàn)之 元 主, 元 主惻然,遂向南進(jìn)軍,越二年, 宋 亡。見 明 張萱 疑耀卷二。
分類:書信有雁
《國語辭典》:雁足傳書(雁足傳書)  拼音:yàn zú chuán shū
漢蘇武出使匈奴國而遭拘留于北海,相傳其托雁帶書信傳遞至朝廷。見《漢書。卷五四。李廣蘇建傳。蘇建》。后比喻互相聯(lián)絡(luò),音信不斷。如:「他們雖然已多年未見面,但總會不定期的雁足傳書,互報平安?!?/div>
《國語辭典》:鴻雁(鴻雁)  拼音:hóng yàn
動物名。一種群居水邊的候鳥。羽毛呈紫褐色,腹部白色,嘴扁平,腿短,趾間有蹼。食植物種子、蟲、魚以維生。也稱為「大雁」。
《國語辭典》:鴻雁(鴻鴈)  拼音:hóng yàn
1.即鴻雁,一種群居水邊的候鳥。《孟子。梁惠王上》:「王立于沼上,顧鴻雁、麋鹿?!鼓铣?。顏延之歸鴻〉詩:「萬有皆同春,鴻雁獨辭歸。」俗稱為「大雁」。
2.《詩經(jīng)。小雅》的篇名。共三章。根據(jù)〈詩序〉:「鴻雁,美宣王也?!够蛞詾榱髅裣驳冒捕ㄖ髦?。首章二句為:「鴻雁于飛,肅肅其羽?!挂蛞詾槠?/div>
《漢語大詞典》:雁足書(雁足書)
系于雁足的書信。語出漢書·蘇武傳:“ 昭帝 即位。數(shù)年, 匈奴 與 漢 和親。 漢 求武等, 匈奴 詭言 武 死。后 漢 使復(fù)至 匈奴 , 常惠 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 漢 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 上林 中,得雁,足有係帛書,言 武 等在某澤中。使者大喜,如 惠 語以讓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 漢 使曰:‘ 武 等實在?!?唐 權(quán)德輿 《寄李衡州》詩:“主人千騎東方遠(yuǎn),唯望 衡陽 雁足書?!毕鄠?元 郝經(jīng) 亦有雁足傳書事。 中統(tǒng) 年間, 郝經(jīng) 以宣慰副使使 宋 ,被扣于 真州 ,十六年不還。 經(jīng) 畜一雁,甚馴。一日 經(jīng) 書詩于尺帛曰:“露冷風(fēng)高恣所如,歸期回首是春初, 上林 天子援弓繳,窮海纍臣有帛書?!毕笛阕愣v之。雁為獵者所獲,獻(xiàn)之 元 主, 元 主惻然,遂向南進(jìn)軍,越二年, 宋 亡。見 明 張萱 疑耀卷二。
分類:書信有雁
《漢語大詞典》:鴻雁行(鴻雁行)
禮記·王制:“父之齒隨行,兄之齒鴈行,朋友不相踰?!毖孕值艹鲂?,弟在兄后。后因以“鴻雁行”為兄弟之稱。 清 蒲松齡 《八月為李大廳復(fù)孫俊服啟》:“鴻雁行中,伯仲一門皆秀;鴛鴦牒上, 朱 陳 兩姓偏多?!?/div>
分類:兄弟出行
《國語辭典》:一枝春  拼音:yī zhī chūn
1.梅花。南朝宋。陸凱贈范曄詩:「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顾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34455' target='_blank'>黃庭堅 劉邦直送早梅水仙花詩四首之一:「欲問江南近消息,喜君貽我一枝春?!?br />2.詞牌名。宋楊纘自度曲。
3.曲牌名。南曲入黃鐘宮正曲。
分類:梅花
《漢語大詞典》:梅花使
太平御覽卷九七○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荊州記》:“ 陸凱 與 范曄 友善,自 江 南寄梅花一枝詣 長安 與 曄 ,并贈詩曰:‘折梅逢驛使,寄與 隴 頭人。 江 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焙笠蛞浴懊坊ㄊ埂睘轶A使的美稱。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五本第二折:“不聞黃犬音,難傳紅葉詩,驛長不遇梅花使?!?/div>
分類:驛使
《漢語大詞典》:梅驛(梅驛)
驛所的雅稱。 宋 范成大 《夢玉人引》詞:“從此尊前,便頓然少箇, 江 南羇客。不忍怱怱,少駐船梅驛?!?宋 陸游 《驀山溪·送伯禮》詞:“梅驛外,蓼灘邊,只待除書看?!眳⒁姟?梅花使 ”。
分類:雅稱
《漢語大詞典》:梅花使
太平御覽卷九七○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荊州記》:“ 陸凱 與 范曄 友善,自 江 南寄梅花一枝詣 長安 與 曄 ,并贈詩曰:‘折梅逢驛使,寄與 隴 頭人。 江 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焙笠蛞浴懊坊ㄊ埂睘轶A使的美稱。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五本第二折:“不聞黃犬音,難傳紅葉詩,驛長不遇梅花使?!?/div>
分類:驛使
《漢語大詞典》:贈遠(yuǎn)(贈遠(yuǎn))
贈送東西給遠(yuǎn)行的人。 元 黃清老 《古詩送王君冕歸陜西》之六:“錦囊可贈遠(yuǎn),愧非明月珠。” 明 茅孝若 《蘇園翁》:“耒耜之餘編草屨,同革舃般堅靭哩,贈遠(yuǎn)輒相貽?!?/div>
《漢語大詞典》:陸凱傳情(陸凱傳情)
太平御覽卷九七○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荊州記》:“ 陸凱 與 范曄 相善,自 江 南寄梅花一枝詣 長安 與 曄 ,并贈花詩‘折花逢驛使,寄與 隴頭 人。 江 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焙笠蛞浴瓣憚P傳情”為詠梅之典。 宋 錢惟演 《柳絮》:“ 陸凱 傳情梅暗落, 韓憑 遺恨蝶爭飛?!?/div>
《漢語大詞典》:驛寄梅花(驛寄梅花)
同“ 驛使梅花 ”。 宋 秦觀 《踏莎行》詞:“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div>
《漢語大詞典》:驛路梅花(驛路梅花)
同“ 驛使梅花 ”。 唐 牟融 《送范啟東還京》詩:“官橋楊柳和愁摘,驛路梅花帶雪看?!?/div>
《漢語大詞典》:蒼水使(蒼水使)
傳說中仙人的使者。 蒼水 ,仙人名。語出 漢 趙曄 吳越春秋·越王無余外傳:“﹝ 禹 ﹞登 衡岳 ……夢見赤繡衣男子,自稱 玄夷 蒼水 使者,聞帝使文命于斯,故來候之?!?唐 杜甫 《季夏送鄉(xiāng)弟韶陪黃門從叔朝謁》詩:“令弟尚為 蒼水 使,名家莫出 杜陵 人?!?清 吳偉業(yè) 《海市》詩之二:“金馬衣冠 蒼水 使,石鯨風(fēng)雨濯龍臺?!?/div>
《國語辭典》:埋輪(埋輪)  拼音:mái lún
1.車輪埋于地下,以示堅守?!秾O子。九地》:「是故方馬埋輪,未足恃也?!?br />2.東漢順帝時,大將軍梁冀專權(quán),朝政腐敗。帝選派張綱八人巡視全國,糾察吏治,馀人皆受命之部,獨綱埋其車輪于洛陽都亭,上書彈劾梁冀,揭露梁冀的罪惡。見《后漢書。卷五六。張皓傳》。后比喻不畏權(quán)貴,直言進(jìn)諫。《文選。沈約。奏彈王源》:「雖埋輪之志,無屈權(quán)右,而狐鼠微物,亦蠹大猷?!?br />3.比喻圓月隱沒于天際。唐。唐彥謙 七夕詩:「露白風(fēng)清夜向晨,小星垂佩月埋輪。」
《國語辭典》:張綱埋輪(張綱埋輪)  拼音:zhāng gāng mái lún
后漢張綱被選為八使之一,受命巡視各地,其他七人都已出發(fā)前往奉派地方,張綱卻在洛陽將車輪埋起來,表絕決不出行,而上書彈劾當(dāng)朝權(quán)貴大將軍梁冀及其弟梁不疑。典出《后漢書。卷五六。張皓傳》。故后世以張綱埋輪表示抨擊權(quán)貴,不畏強(qiáng)權(quán)。
《國語辭典》:豺狼當(dāng)路(豺狼當(dāng)路)  拼音:chái láng dāng lù
比喻奸人掌權(quán),專斷橫行?!逗鬂h書。卷五六。張皓傳》:「豺狼當(dāng)路,安問狐貍!」明。無名氏《運甓記》第二一出:「豺狼當(dāng)路,含沙沫吐烏,為功高見妒,勛重罹侮,播棄炎荒土。」也作「豺狼當(dāng)?shù)馈埂?/div>
《國語辭典》:豺狼當(dāng)?shù)溃ú蚶钱?dāng)?shù)溃 ?span id="xr6p5rj" class='label'>拼音:chái láng dāng dào
比喻奸人掌握大權(quán),專斷橫行。漢。荀悅《漢紀(jì)。卷三○。平帝紀(jì)》:「豺狼當(dāng)?shù)?,安問狐貍!」元。孛羅御史〈一枝花。懶簪獬豸冠套。梁州〉曲:「盡燕雀喧檐聒耳,任豺狼當(dāng)?shù)滥パ??!挂沧鳌覆蚶钱?dāng)涂」、「豺狼當(dāng)路」、「豺狼橫道」、「豺狼塞路」。
《國語辭典》:乘鶴(乘鶴)  拼音:chéng hè
騎著鶴升天。比喻離開塵世而成仙。
《漢語大詞典》:吹笙
喻飲酒。 宋 張元干 《浣溪沙》詞題曰:“諺以竊嘗為吹笙云。” 遼 李齊賢 《鷓鴣天·飲麥酒》詞:“飲中妙訣人如問,會得吹笙便可工?!?況周頤 蕙風(fēng)詞話卷三:“竊嘗,嘗酒也……《織餘瑣述》云:‘樂器竹製者唯笙,用吸氣吸之,恆輕,故以喻竊嘗?!?/div>
《漢語大詞典》:子喬(子喬)
春秋 時神話傳說人物。《孝經(jīng)援神契》:“ 魯哀公 十四年, 孔子 夜夢 三槐 之間, 豐沛 之邦,有赤煙起。乃呼 顏淵 、 子夏 往視之。驅(qū)車到 楚 西北 范氏街 ,見芻兒捕麟,傷其前左足,薪而覆之。 孔子 曰:‘兒來,汝姓為誰?’兒曰:‘吾姓 赤誦 ,名 子喬 ,字 受紀(jì) ?!卑?, 晉 干寶 搜神記卷八作“時喬”,初學(xué)記卷二九作“時僑”。
分類:人物二九
《漢語大詞典》:子晉(子晉)
王子喬 的字。神話人物。相傳為 周靈王 太子,喜吹笙作鳳凰鳴,被 浮丘公 引往 嵩山 修煉,后升仙。 晉 葛洪 抱樸子·釋滯:“昔 子晉 舍視膳之役,棄儲貳之重,而 靈王 不責(zé)之以不孝?!?唐 盧眉娘 《和卓英英理笙》:“他日丹霄驂白鳳,何愁 子晉 不聞聲?!?宋 范仲淹 《天平山白云泉》詩:“ 子晉 罷云笙, 伯牙 收玉琴?!?清 袁枚 新齊諧·控鶴監(jiān)秘記二則:“太后使 昌宗 騎木鶴,呼為 子晉 后身?!?/div>
分類:人物
《漢語大詞典》:洛濱笙(洛濱笙)
亦作“ 洛賓笙 ”。 語出 漢 劉向 列仙傳·王子喬:“ 王子喬 者, 周靈王 太子 晉 也。好吹笙作鳳凰鳴,游 伊 洛 之間?!焙蠼柚赶扇舜刁下暋?南朝 梁 劉孝綽 《酬陸長史倕》詩:“風(fēng)傳 鳳臺 琯,云渡 洛賓 笙?!?唐 許敬宗 《游清都觀尋沈道士得清字》詩:“或命 餘杭 酒,時聽 洛濱 笙。”
分類:吹笙仙人
《國語辭典》:王子喬(王子喬)  拼音:wáng zǐ qiáo
神話傳說中的仙人。漢。劉向《列仙傳。卷上。王子喬》:「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凰鳴,游伊洛之間,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馀年后,求之于山上,見柏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緱氏山巔?!恢?xí)r,果乘白鶴駐山頭。望之不得到,舉手謝時人,數(shù)日而去。」也稱為「王喬」、「王子晉」。
《國語辭典》:王子晉(王子晉)  拼音:wáng zǐ jìn
神話傳說中的仙人。參見「王子喬」條。
《國語辭典》:王子喬(王子喬)  拼音:wáng zǐ qiáo
神話傳說中的仙人。漢。劉向《列仙傳。卷上。王子喬》:「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凰鳴,游伊洛之間,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馀年后,求之于山上,見柏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緱氏山巔?!恢?xí)r,果乘白鶴駐山頭。望之不得到,舉手謝時人,數(shù)日而去?!挂卜Q為「王喬」、「王子晉」。
《國語辭典》:王喬(王喬)  拼音:wáng qiáo
1.神話傳說中的仙人。參見「王子喬」條。
2.人名。生卒年不詳,漢葉縣人,曾為縣令。相傳其善于神術(shù),曾把鞋子化成兩只鳧鳥乘坐,進(jìn)見帝王。
《國語辭典》:王子喬(王子喬)  拼音:wáng zǐ qiáo
神話傳說中的仙人。漢。劉向《列仙傳。卷上。王子喬》:「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凰鳴,游伊洛之間,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馀年后,求之于山上,見柏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緱氏山巔?!恢?xí)r,果乘白鶴駐山頭。望之不得到,舉手謝時人,數(shù)日而去?!挂卜Q為「王喬」、「王子晉」。
《漢語大詞典》:笙鶴(笙鶴)
漢 劉向 列仙傳載: 周靈王 太子 晉 ( 王子喬 ),好吹笙,作鳳鳴,游 伊 洛 間,道士 浮丘公 接上 嵩山 ,三十馀年后乘白鶴駐 緱氏山 頂,舉手謝時人仙去。后以“笙鶴”指仙人乘騎之仙鶴。 唐 杜甫 《玉臺觀》詩之一:“人傳有笙鶴,時過北山頭?!?宋 姜夔 《阮郎歸》詞:“與君閒看壁間題:夜涼笙鶴期?!?明 徐渭 《小集滴水厓朝陽觀》:“不信夜來高頂望,定應(yīng)笙鶴下飛仙?!?/div>
分類:太子吹笙
《漢語大詞典》:緱山(緱山)
即 緱氏山 。指修道成仙之處。 唐 白居易 《吳興靈鶴贊》:“ 遼水 一去, 緱山 不迴?!?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自負(fù):“ 薛能 尚書題集后曰:‘縱有 緱山 也無益,四方聯(lián)絡(luò)盡蛙聲。’” 明 王錂《春蕪記·訪友》:“因此上 箕山 掛瓢, 緱山 弄簫?!眳⒁姟?緱氏山 ”。
分類:修道成仙
《漢語大詞典》:緱氏山(緱氏山)
山名。在 河南省 偃師縣 。 漢 劉向 列仙傳·王子喬:“ 王子喬 者, 周靈王 太子 晉 也。好吹笙,作鳳凰鳴。游 伊洛 之間,道士 浮丘公 接以上 嵩高山 。三十餘年后,求之於山上,見 桓良 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 緱氏山 巔?!?xí)r,果乘白鶴駐山頭,望之不得到,舉手謝時人,數(shù)日而去?!焙笠蛞詾樾薜莱上芍洹?唐 李白 《鳳笙篇》:“緑云紫氣向 函關(guān) ,訪道應(yīng)尋 緱氏山 ?!?/div>
《漢語大詞典》:緱山鶴(緱山鶴)
相傳 王子喬 于 緱山 乘鶴成仙。后用作歌詠仙家之典。 唐 裴度 《唐享惠昭太子廟樂章·亞獻(xiàn)終獻(xiàn)》:“禮成神既醉,彷彿 緱山 鶴?!?唐 元稹 《別李三》詩:“蒼蒼 秦 樹云,去去 緱山 鶴?!币嘧鳌?緱氏鶴 ”。 清 趙翼 甌北詩話·各體詩二:“ 金 李俊民 有 王籌堂 《壽詩》,俱用 王 家典故二首:‘仙馭未來 緱氏 鶴,月明吹徹玉笙寒?!眳⒁姟?緱氏山 ”。
《漢語大詞典》:緱氏山(緱氏山)
山名。在 河南省 偃師縣 。 漢 劉向 列仙傳·王子喬:“ 王子喬 者, 周靈王 太子 晉 也。好吹笙,作鳳凰鳴。游 伊洛 之間,道士 浮丘公 接以上 嵩高山 。三十餘年后,求之於山上,見 桓良 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 緱氏山 巔。’至?xí)r,果乘白鶴駐山頭,望之不得到,舉手謝時人,數(shù)日而去?!焙笠蛞詾樾薜莱上芍?。 唐 李白 《鳳笙篇》:“緑云紫氣向 函關(guān) ,訪道應(yīng)尋 緱氏山 。”
《漢語大詞典》:緱氏鶴(緱氏鶴)
見“ 緱山鶴 ”。
《漢語大詞典》:緱山鶴(緱山鶴)
相傳 王子喬 于 緱山 乘鶴成仙。后用作歌詠仙家之典。 唐 裴度 《唐享惠昭太子廟樂章·亞獻(xiàn)終獻(xiàn)》:“禮成神既醉,彷彿 緱山 鶴?!?唐 元稹 《別李三》詩:“蒼蒼 秦 樹云,去去 緱山 鶴。”亦作“ 緱氏鶴 ”。 清 趙翼 甌北詩話·各體詩二:“ 金 李俊民 有 王籌堂 《壽詩》,俱用 王 家典故二首:‘仙馭未來 緱氏 鶴,月明吹徹玉笙寒?!眳⒁姟?緱氏山 ”。
《漢語大詞典》:謝時(謝時)
(1).猶避世,謂不問世事。 唐 李白 《下途歸石門舊居》詩:“何當(dāng)脫屣謝時去,壺中別有日月天?!?br />(2).猶謝世,謂死亡。 明 何景明 《與何粹夫書》:“三四君子,悉已謝時?!?/div>
《國語辭典》:跨鶴(跨鶴)  拼音:kuà hè
傳說以跨鶴而升天為成仙。后亦比喻人死為跨鶴。宋。林景熙餞盛景則教授〉詩:「空明仙人朝帝所,跨鶴凌虛墮霜羽?!?/div>
《漢語大詞典》:丁令威
傳說是 漢 遼東 人,學(xué)道于 靈虛山 ,后成仙化鶴歸來,落城門華表柱上。時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 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始?xì)w。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xué)仙冢纍纍?!币?晉 陶潛 《搜神后記》卷一。 北周 庾信 《和宇文內(nèi)史春日游山》詩:“道士 封君達(dá) ,仙人 丁令威 ,煮丹於此地,居然未肯歸?!焙笥靡员扔魅耸赖淖冞w。 宋 蘇軾 《和移居》詩:“我豈 丁令威 ,千歲復(fù)還茲?!?清 卓爾堪 《題脊令圖》詩:“君罷招魂君莫悲,莫信真同 丁令威 。鷹鸇羅網(wǎng)何所據(jù),他時或得生人歸?!?張恭 《獄中口占》詩之三:“ 北邙 華表如林立,何處重尋 丁令威 ?!?/div>
《漢語大詞典》:跨鶴揚州(跨鶴揚州)
南朝 梁 殷蕓 《小說·吳蜀人》:“有客相從,各言所志,或愿為 揚州 刺史,或愿多貲財,或愿騎鶴上升。其一人曰:‘腰纏十萬貫,騎鶴上 揚州 。’欲兼三者。”后以“跨鶴揚州”指豪富冶游繁華之地。 元 汪元亨 《折桂令·歸隱》曲:“先世簪纓,舊業(yè)箕裘,走馬 章臺 ,騎鯨滄海,跨鶴 揚州 ,黃金積子孫難守?!?明 高明 《二郎神·秋懷》套曲:“得成就,真箇勝似腰纏跨鶴 揚州 。”亦作“ 跨鶴維揚 ”、“ 跨鶴纏腰 ”。 清 長白浩歌子 螢窗異草·落花島:“ 申無疆 ,字 仲錫 ,跨鶴 維揚 ,歷有年所?!?清 楊潮觀 《李衛(wèi)公替龍行雨》:“俺不是 揚州 游客,跨鶴纏腰;俺不是 秦 臺嬌客,乘鳳吹簫?!币嗍∽鳌?跨鶴 ”。 明 湯顯祖 《牡丹亭·淮泊》:“那里有纏十萬,順天風(fēng)跨鶴閒游!”
《漢語大詞典》:靈鶴(靈鶴)
亦作“ 靈鵠 ”。 仙鶴。拾遺記·吳附 南朝 梁 蕭綺 錄:“數(shù)百年后,靈鵠翔於林壑,靈虎嘯於山丘。” 唐 劉滄 《贈隱者》詩:“臨水靜聞靈鶴語,隔原時有至人來?!?金 元好問 《二月十五日鶴》詩:“ 九龍崗 上 玄元祠 ,人言尊像神所遺,年年二月降靈鶴,來無定數(shù)有定期?!?/div>
分類:仙鶴
《漢語大詞典》:騎鶴(騎鶴)
(1).謂仙家、道士乘鶴云游。 唐 賈島 《游仙》詩:“歸來不騎鶴,身自有羽翼?!?宋 張孝祥 《水龍吟·過浯溪》詞:“待相將把袂,清都?xì)w路,騎鶴去、三千歲?!?清 李調(diào)元 《龍洞》詩:“昔者 李道人 ,騎鶴來棲宿?!?span id="qc16zbj" class="book">《花月痕》第四八回:“仙佛不死,何不日日騎鶴,日日跨獅?!?br />(2).猶言騎鶴上 揚州 。 宋 陳師道 《送澤之過維揚》詩:“顧我老無騎鶴興,羨君行及看花天?!?金 元好問 《雪后招鄰舍王贊子襄飲》詩:“賣刀買犢未厭早,腰金騎鶴非所望?!?清 黃遵憲 《游箱根》詩:“纏腰更騎鶴,辟俗還食肉。”
《國語辭典》:鳳吹(鳳吹)  拼音:fèng chuì
笙、簫等弦管樂。唐。李白 宮中行樂詞八首之八:「鶯歌聞太液,鳳吹繞瀛洲?!?/div>
《國語辭典》:鳳笙(鳳笙)  拼音:fèng shēng
笙的美稱。南唐。李煜望江南。多少淚〉詞:「心事莫將和淚說,鳳笙休向淚時吹,腸斷更無疑?!?/div>
《國語辭典》:鶴禁(鶴禁)  拼音:hè jìn
皇太子的居所。《白孔六帖。卷三七。太子。鶴禁》引〈漢宮闕疏〉曰:「白鶴,太子所居之地,凡人不得輒入,故云鶴禁也?!?/div>
《國語辭典》:鶴馭(鶴馭)  拼音:hè yù
傳說中仙人多駕鶴升天,故用以比喻仙人或得道之士。唐。吳融 和皮博士赴上京觀中修靈齋贈盛儀尊師兼見寄詩:「鶴馭已從煙際下,鳳膏還向月中焚?!菇癯W鳛榘鞁D女用語。如:「鶴馭西歸」。
《國語辭典》:鶴駕(鶴駕)  拼音:hè jià
1.對仙人車駕的敬稱。唐。耿湋 游鐘山紫芝觀詩:「鶴駕何時去,游人自不逢?!埂度龂萘x》第八一回:「震曰:『天子急欲見仙翁一面,幸勿吝鶴駕。』再三敦請,李意方行?!?br />2.太子的車駕。周靈王的太子晉,被道士浮丘公接上嵩高山修道,三十馀年后乘白鶴駐山頭,數(shù)日而去。故后人遂把太子的車駕稱為「鶴駕」。
3.死亡。因仙人駕鶴升天,故后人在挽辭中也用作哀挽婦女用語。如:「鶴駕西歸」。
《國語辭典》:沖天(沖天)  拼音:chōng tiān
疾飛上天?!妒酚?。卷一二六?;鼈?。淳于髡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文明小史》第三三回:「嗶剝嗶剝的著起來,登時煙焰沖天,火光四射。」
《國語辭典》:負(fù)弩(負(fù)弩)  拼音:fù nǔ
古時上級長官來訪時,下級官吏背負(fù)弩矢在前引導(dǎo)以示尊敬。南朝陳。徐陵與王僧辯書〉:「郡將州司,郊迎負(fù)弩。」宋。蘇軾訴衷情。錢塘風(fēng)景古今奇〉詞:「錢塘風(fēng)景古今奇,太守例能詩,先驅(qū)負(fù)弩何在,心已誓江西?!?/div>
《漢語大詞典》:負(fù)矢(負(fù)矢)
(1).中箭;帶箭。國語·吳語:“譬如羣獸然,一個負(fù)矢,將百羣皆奔?!?清 毛奇齡 《遍閱虎圈諸獸和高陽相公》:“鴉翎習(xí)習(xí)負(fù)矢飛,雞斯之乘歸林支?!?br />(2).背著箭囊。后漢書·鄭太傳:“婦女猶戴戟操矛,挾弓負(fù)矢,況其壯勇之士,以當(dāng)妄戰(zhàn)之人乎!”
(3).猶負(fù)弩。古代恭迎尊長之禮。 唐 李商隱 《靈仙閣晚眺寄鄆州韋評事》詩:“想就安車召,寧期負(fù)矢還?!?明 孫柚 《琴心記·牛酒交歡》:“縣令不勞負(fù)矢,俱到驛中相見?!眳⒁姟?負(fù)弩 ”。
《國語辭典》:負(fù)弩(負(fù)弩)  拼音:fù nǔ
古時上級長官來訪時,下級官吏背負(fù)弩矢在前引導(dǎo)以示尊敬。南朝陳。徐陵與王僧辯書〉:「郡將州司,郊迎負(fù)弩?!顾?。蘇軾訴衷情。錢塘風(fēng)景古今奇〉詞:「錢塘風(fēng)景古今奇,太守例能詩,先驅(qū)負(fù)弩何在,心已誓江西?!?/div>
《漢語大詞典》:南樓(南樓)
(1).在南面的樓。 南朝 宋 謝靈運 有《南樓中望所遲客》詩。 聞人倓 注:“ 靈運 《游名山志》:‘ 始寧 又北轉(zhuǎn)一汀,七里,直指舍下園南門樓,自南樓百許步對 橫山 。’” 唐 杜甫 《登兗州城樓》詩:“東郡趨庭日,南樓縱目初?!?宋 陸游 《蝶戀花·離小益作》詞:“千里斜陽鐘欲暝,憑高望斷南樓信。”
(2).古樓名。在 湖北省 鄂城縣 南。又名 玩月樓 。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容止:“ 庾太尉 ( 庾亮 )在 武昌 ,秋夜氣佳景清,使吏 殷浩 、 王胡之 之徒登 南樓 理詠?!?唐 李白 《陪宋中丞武昌夜飲懷古》詩:“清景 南樓 夜,風(fēng)流在 武昌 ?!卑?晉 武昌縣 ,為 武昌 郡治,即今 鄂城縣 。 唐 武昌縣 屬 鄂州 江夏郡 ,即今 武漢市 武昌 。 李白 所詠 南樓 ,實際上不是 庾亮 等所登的 南樓 。 宋 蘇軾 《九日次韻王鞏》:“聞道郎君閉東閣,且容老子上 南樓 ?!?br />(3).古樓名。在 湖北省 武漢市 武昌 黃鶴山 頂。一名 白云樓 ,又名 岑樓 。 清 乾隆 中毀, 畢沅 重修之。 宋 陸游 入蜀記:“二十七日,郡集於 南樓 ,在 儀門 之南 石城 上,一曰 黃鶴山 。制度閎偉,登望尤勝。 鄂州 樓觀為多,而此獨得江山之要會, 山谷 所謂‘ 江 東 湖 北行畫圖, 鄂州 南樓天下無’是也?!?br />(4).古樓名。在 湖南 潭州 (今 長沙市 )。 唐 杜甫 《舟中夜雪有懷盧十四侍御弟》詩:“暗度 南樓 月,寒深 北渚 云。” 仇兆鰲 注:“ 邵 注謂 南樓 在 武昌 。 顧 注謂 南樓 在 岳陽 。 廬 注據(jù) 柳子厚 《長沙驛前南樓感舊》詩為證,是 南樓 即在 潭州 ?!?br />(5).古樓名。在 湖北省 江陵縣 東南。 唐 張九齡 嘗登此樓賦詩。 宋 張栻 重修,改名 曲江樓 。 宋 朱熹 《江陵府曲江樓記》:“ 敬夫 一日與客往而登焉……於是顧而嘆曰:‘此亦 曲江公 所謂 江陵郡 城 南樓 者邪!’”
(6).古樓名。在 廣西省 宜山縣 南,有 宋 黃庭堅 所書《范滂傳》刻石。 宋 嘉熙 中毀去。參閱明一統(tǒng)志《慶遠(yuǎn)府志》。
(7).古樓名。在 云南省 昆明市 南。 明 西平侯 沐英 駐節(jié)此處,題曰“ 南樓 望遠(yuǎn)”, 劉有年 有記。
《漢語大詞典》:庾公樓(庾公樓)
即庾樓。 清 趙翼 《庾樓》詩:“危欄瞰天地,千載 庾公樓 ?!?/div>
《漢語大詞典》:庾樓(庾樓)
(1).樓名。一名 庾公樓 ,在 江西 九江 。傳說為 晉 庾亮 鎮(zhèn) 江州 時所建,不足信。 宋 陸游 入蜀記卷四:“樓正對 廬山 之 雙劍峯 ,北臨 大江 ,氣象雄麗…… 庾亮 嘗為 江 荊 豫 州刺史,其實則治 武昌 。若 武昌 南樓 名 庾樓 ,猶有理,今 江州 治所,在 晉 特 柴??h 之 湓口關(guān) 耳,此樓附會甚明?!?唐 白居易 《庾樓曉望》詩:“三百年來 庾樓 上,曾經(jīng)多少望鄉(xiāng)人?!?br />(2).泛指樓閣。 明 高明 《琵琶記·中秋望月》:“真珠簾捲, 庾樓 無限佳興。”
《國語辭典》:胡床  拼音:hú chuáng
一種可以摺疊的輕便繩椅。椅腳交叉即能折疊,背后設(shè)有靠背??勘车幕庸艜r多為栲栳樣,宋人吳淵則創(chuàng)制荷葉樣?!稌x書。卷七三。庾亮傳》:「便據(jù)胡床與浩等談詠竟坐。」金。王庭筠〈書西齋壁〉詩:「偶然攜拄杖,來此據(jù)胡床?!挂卜Q為「交床」、「交椅」、「繩床」。
《漢語大詞典》:攬桓須(攬桓須)
晉 謝安 功名盛極時,遭到構(gòu)陷,見疑于 晉 孝武帝 。一天, 孝武帝 命 桓伊 吹笛, 桓伊 吹完一曲以后,又撫箏而歌怨詩:“為君既不易,為臣良獨難。忠信事不顯,乃有見疑患?!痹谧?謝安 感動得泣下沾襟,“乃越席而就之,捋其鬚曰:‘使君於此不凡!’” 孝武帝 也面有愧色。見《晉書·桓伊傳》。后用為忠而見疑的典故。 宋 蘇軾 《次韻和劉貢父登黃鶴樓見寄并寄子由》之二:“不矜持 漢 節(jié),猶喜攬 桓 須?!?/div>
《漢語大詞典》:桓伊箏
見“ 桓郎笛 ”。
《漢語大詞典》:桓郎笛
《晉書·桓伊傳》載, 桓伊 為 江州 刺史,善吹笛,獨擅 江 左。 謝安 位顯功盛,為人所讒, 孝武帝 疑之。會帝召 伊 飲宴, 安 侍坐。帝命 伊 吹笛,吹一弄后, 伊 請彈箏,而歌《怨詩》曰:“為君既不易,為臣良獨難,忠信事不顯,乃有見疑患?!甭暪?jié)慷慨。 安 泣下沾衿,乃越席捋其須曰:“使君于此不凡!”帝甚有愧色。后因以“桓郎笛”為巧用樂曲傳達(dá)心曲的典故。 宋 劉克莊 《水龍吟·徐仲晦方蒙仲各和余去歲笛字韻為壽戲答二君》詞:“笑 謝公 曠達(dá),暮年垂淚,聽 桓郎 笛?!?清 趙翼 《六哀詩·阿文成公》:“敢撫 桓伊 箏,聊破彌遠(yuǎn)鉆?!?清 徐夔 《聞笛有憶》詩:“誰將清夜 桓伊 笛,吹入 山陽 向秀 心?!眳⒁姟?桓伊三弄 ”。